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愛情傾盡全力的你,為什麼仍然抓不住愛情

2020-12-23 風輕聽

愛情來的時候無聲無息,等發現已深埋心田;

愛情走的時候毫無徵兆,等發現已淚流滿面。

一、為愛情奮不顧身仍逃不開被拋棄的結局

有個同事,膚白貌美很漂亮的一個女孩子,她有一個交往了多年的男孩子,同事非常的愛他。

那個傻姑娘的生活全是圍繞著男朋友轉,為了離男朋友近一點,她辭去了讓人羨慕的工作,跑到他的城市從零開始,但是怕男朋友會有心理負擔,騙他說上司看不慣她才不幹了。

十指不沾陽春水,一直當千金大小姐的她,為了改善男朋友的夥食,看了大量的食譜和做菜視頻來學做菜;

男朋友的事就是她的頭等大事,如果自己的事跟男朋友的事有衝突,她會果斷地放棄自己的事來成全對方。

同事在這段感情裡是毫無保留地付出,在他們相處的這幾年裡,她做了很多的犧牲,她一直認為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不料,前段時間他們分手了, 同事一下子病倒了,她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好,想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愛得越深,付出的越多往往越容易受傷害。

二、投射心理讓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

戀愛中的人都會為對方做一些傻事,愛的多的一方總是會付出更多。

其實對於愛的多的一方來說,他是想要更多的愛,出於投射心理,他會認為更多的付出,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

心理投射」,是一種「以己度人」的心理傾向,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態度等加到其他對象的身上,從而遮蔽了客觀的真實面貌。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心理投射是一種抵抗焦慮的防禦機制,其表現就是把一種存在於自己身上的品質或態度潛意識地歸咎於另一個人。

宋代著名詞人蘇東坡和得道高僧佛印是多年好友。 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兩人相談甚歡,席間,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你是一堆狗屎。」佛印笑道:「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蘇東坡非常得意,以為自己佔了佛印的便宜。

於是回家後就迫不及待地向妹妹炫耀此事。 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明你看自己是什麼。」

這就是投射心理,眼中的別人是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射。

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會認為對方同樣愛著自己,會認為對方會回應自己的付出,會認為對方像自己那樣期待開花結果,萬一會錯意就會被傷到體無完膚。

我那同事,她很愛對方,所以無條件地付出和犧牲,她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她相信對方也同樣愛她,也一定會對她好,她的付出會得到回報。

所以,當對方提出了分手,她完全是懵的,她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三、心理學分析對人太好,為什麼吃力不討好

1.貝勃定律告訴你,加法的好才有感覺

對一個人太好,是吃力不討好的,自己會活的很累,而且容易讓人不珍惜,這是就是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換句話說,你要對他一次比一次更好,他才能感覺到你的好。

貝勃定律來源於著名心理學家貝勃做過的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

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比右手重。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當伴侶一如既往地對自己時,會感覺他對自己沒有以前那麼好,因為砝碼沒有增加,沒有加重的分量,他必須比以前對自己更好才能感受到他的好。

當對他已經付出了全部的好,沒有了可以往上加的砝碼時,就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邊際遞減效應。

2.邊際遞減效應告訴你,你對人的好在對方眼裡是減法

邊際遞減效應是指,物品的價值並不取決於物品本身,而是通過自己的需求、欲望得到滿足的程度來主觀體現的。同一樣東西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和效用會隨著它的增加而使得效果遞減,越到最後效果越小。

人的感情的很奇怪的,可能在你餓的時候,吃到一種零食覺得非常好吃,就買了很多回家備著,但是你會越吃越感覺沒有之前那麼好吃,明明就是同一個地方買的同款零食,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就是邊際遞減效應。

感情也一樣,你給對方的好,他開始的時候會很感動,會正面回饋你愛,但是往後每一次他的感受都會減弱,到最後習以為常,他對你的任何好都不會再有太大的感覺。

這也是談戀愛越久越沒感覺的原因,剛確認關係的時候會覺得「非他不可」了,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膩在一起,慢慢的感情會變得沒那麼濃烈,漸漸的感情回歸平靜。

四、親密關係須有度,恰如其分的好才是真的好

情侶相處,並不是越親密越好,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1.適當的距離會讓關係更親密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奇妙,距離遠的時候,拼命地想靠近,當靠近了,又會想要遠離。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刺蝟效應」,它來源於西方的一則寓言:在寒冷的冬天,刺蝟想要依偎取暖,一開始由於靠的太近,身上的刺互相把對方刺痛,不得不分開。

經過多次的調整,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讓身上的刺傷不到對方的距離,這樣它們很好地取了暖,還起到了保護對方的作用。

刺蝟效應強調的是心理距離,雖然情侶之間心意相通,有時候也需要揣著明白裝糊塗,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需要追根究底,給他一個適當的距離,可以不傷到對方,也不傷到自己

情侶之間留一個避免「互相傷害」的距離,不遠不近,能照顧到對方,也能保護好對方,關係會更親密。

2.情侶相處,要給對方適當的好

如果你別對人好,可能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但是你對別人過度好,卻可能無法得到別人的回報。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交往適度定律」。

對人過分好是不利於人際交往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互惠關係,人們傾向於得到不少於付出的回報。

對人過分好,對方的得到的就遠大於付出,會使他心理失去平衡,要麼覺得愧疚無以為報,不知道如何面對你,從而漸漸疏遠你;

要麼習以為常,認為你的過分好是理所應當,你稍微沒那麼好就對你產生不滿。

情侶相處,一味地討好,付出和犧牲,只會貶低自己的價值,給予對方適當的好,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感情。

3.巧用「布朗定律」,常駐對方心裡

我們都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但這其中的道理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離得近的人可以摸清對方的喜好,就相當於找到了對方心靈的那把鎖。

找到心鎖就是溝通的良好開端,知道別人在意什麼,你就會知道別人的意願。這就是美國職業培訓專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布朗定律。

布朗定律的核心是:「一旦找到了打開某人心鎖的鑰匙,往往可以反覆用這把鑰匙去打開他的某些心鎖。」

堅固的鎖為什麼能被一把小小的鑰匙打開?那是因為鑰匙懂鎖的心。

在感情裡,對方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就是那把心鎖,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他所需要的,就是打開心鎖的鑰匙。

結語: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不是靠單方面的努力能維持的,幸福長久的感情是兩個人共同努力,共同用心經營的結果。

相關焦點

  • 從「心理學」角度為你解析「愛情」
    從深層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最好的治療者是他的愛人。然而,因為信任而沒有防禦,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在愛的傷害加傷害。例如,那些過去在家裡被忽視的人會不知不覺地要求他們的伴侶關注你;那些過去控制過度的人現在會要求他們的伴侶信任你,給你空間。在相互承諾終身之後,你會想:為什麼不給我我想要的?
  • 「你為什麼老是抓不住愛情」,「小時候造成的」,「你害怕失去」
    文|小亮專注分享優質情感小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小亮說感情有時對一段感情,我們很想擁有,很想很想,但是卻怎麼也抓不住,最終付出一片真心,卻還是丟失了,最後安慰自己說,或許沒遇到對的人,可換了一段感情還是這樣,那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抓不住愛情呢?
  • 愛情心理學:那些揭秘愛情本質的心理學理論
    愛情,給我們帶來幸福與歡樂,也給我們帶來痛苦與淚水,總能體驗到各種情緒,卻又不受我們控制。愛情,是一門學問,需要去實踐,去體驗。愛情心理學是解釋愛情的一門學問,需要去學習,去運用。為什麼我們看到喜歡的人會心心跳加速,為什麼戀愛中的人總是甜蜜的,為什麼單相思是最痛苦的,為什麼初戀是美好的,為什麼分手是痛苦的,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愛情中有很多為什麼,愛情的種種都是解讀愛情的關鍵,如何把握愛情就是我們要做的。愛情是抓不住摸不著,但是愛情的行為與心理可以去描寫、可以解釋、可以研究。
  • 重溫《歡樂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樊勝美的愛情為何註定是悲劇
    下面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她的愛情為何註定是悲劇。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最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要讓伴侶來為自己的傷痛買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樊勝美希望王柏川幫自己處理家裡的事,也是讓他幫自己處理內心的創傷。她希望控制王柏川的行為,來控制過去的傷痛。可是這樣是無用的,如果每當傷痛浮現,你就任由自己發洩情緒,只會把愛的人推得越來越遠。還有一個點是,樊勝美每次和王柏川爭吵完,過後都會陷入內疚和自責。為什麼會這樣?
  • 有人說抓不住的愛情是最好的,那麼抓住的愛情就真的不好嗎?
    個人覺得這句話就很矛盾,啥叫抓不住的愛情是最好的,抓住的愛情是不好的。一個你都抓不住的愛情從哪裡可以看出來他是好的,是他因為經濟(現實)把你拋棄了,讓你成長了。還是因為因為他本來就渣(感情不專一),移情別戀把你拋棄了,讓你看清現實了,教會了你如何看人了。
  • 為什麼你總抓不住愛情?
    很多男生一直責怪自己找不到女朋友,這其實並不是自己真的很差,而是方式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有的男生明明條件很好,長得也不差,但是就是獲得不了女生的青睞,這一切的總體的原因就是:情商低,太直,不會聊天。為什麼一個女生一開始和你很親密,卻又慢慢的對你越來越冷淡,或者突然不理你了,這就是你抓不住對方的心,聊天,還有自己的態度很重要的,不過這一切都能改變。
  • 自卑的男生往往抓不住愛情
    自卑的男人,在面對愛情的時候,總是畏首畏尾,因此,有時候即使愛情來到了他的眼前,他也往往抓不住。02.我有一個高中同學,他也同樣是因為家境不好而自卑,在高中時,他喜歡了一個女生三年,卻始終不敢向那個女生表白,只敢暗中默默地去為這個女生做一些小事情,卻不曾奢望那個女生會和他在一起。高三快畢業的時候,那個女生走到他面前,對他說,我知道你喜歡我,我們要不要試著交往一下?
  • 【特別指導】愛情心理學:深度解析愛情
    不管曾經受過多少傷,當愛情來臨時,就是最好的醫治和療傷機會,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天下最好的治療者是自己的愛人。深度心理學 一個人從小成長的背景,常會深深地影響他日後被什麼樣的人吸引,以及日後親密關係的建立與維護。不管曾經受過多少傷,當愛情來臨時,就是最好的醫治和療傷機會,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天下最好的治療者是自己的愛人。
  • 心理學:你會牽哪個男人的手?測你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愛情嗎?
    心理學:你會牽哪個男人的手?測你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愛情嗎?ABCD A你是一個膽小而孤獨的人,你希望他滿足強大來維護你。但你常常遇到的不是真愛,所以你不想拋棄自己的心。事實上,你還在等待,等待對你真正好的人,你不想彌補你的婚姻和愛情,這不是你想要的。B能抓住自己的愛情骨子裡的你有一些尊貴冷傲,但對一般的人,尤其是仁慈的人,你才不會展現尊貴冷傲呢。你非常重視物質生活。
  • 他用燒焦的手,傾盡全力寫出了這麼一句話,這是對孩子的愛的教育
    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家庭,每對父母都想給到孩子自己全部的愛,為的是讓孩子一生都快樂、幸福。可你知道嗎?真正讓孩子學會與被愛,覺得幸福快樂的父母之間的真愛。就在兩天前,恰巧是5月20日,盧佳龍的爸爸用自己的生命為愛妻寫了一封「表白信」,裡面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勝過千言萬語,他用燒焦的手顫抖的寫道:全力救治媽媽,我無所謂。
  • 用心理學解析愛情,原來喜歡一個人如此簡單(上篇)
    用心理學解析愛情,原來喜歡一個人如此簡單(上篇)什麼是愛情?你知道什麼是愛情嗎?愛情到底是怎樣的?你了解過嗎?你有經歷過愛情嗎?你體驗過愛情的美好嗎?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以專業的角度從以下幾個點來了解一下。
  • 心理學:為什麼父母要插手我的愛情和婚姻?
    這兩個偉大的關於描述愛情的故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除了都是悲劇結尾外,最接近我們現實的一個就是他們的父母阻止他們在一起。這倒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所以今天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討論一下:為什麼父母要插手我們的愛情。
  • 這6本,讓你了解愛情中的心理學
    【精讀君曰】人們常說每一首歌,每一首詩,每一部小說,每一幅畫的創作都在某種意義上與愛情「有關」。「愛」是永恆而內在的主題,關於愛情是什麼,也許你心中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或者還在尋找這個答案。但你是否有從心理學的層面去理解過愛情?
  • 愛情心理學 | 讓一個人快速愛上你的秘訣
    愛情心理學,用心理學解讀愛情。你好,這裡是由堯西情感為您帶來的《愛情心理學》。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著名情緒心理學家阿瑟·阿倫曾做過的一個有趣的心理學實驗,吊橋效應。為什麼會有這樣呢?因為這些男生把過吊橋時心跳加快的感覺,錯誤地當成了「心動」。這就是著名的吊橋效應。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從古至今,會有那麼多英雄救美的橋段了。如果我們把此效應運用到感情中,也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吸引力的秘密,兩個人為什麼相互喜歡,用心理學為你揭秘愛情法則
    大家好,我是南牆的南,每天為你分享關於愛情婚姻和成長的心理學知識!用科學說話,用數據證明,我們是一個認真的愛情心理學普及者!關注我,收穫真正的知識!看完這段話之後,請你閉上眼睛,如果你沒有另一半你可以憑空想像一個完美形象,如果你已經有了另一半,你也可以以另一半為基礎想像一個完美的形象,當然你也可以以別人為基礎想像,個人需求,不做幹涉(手動捂臉)。
  • 什麼是愛情?從社會學的角度去看,可以分為這兩種!
    面對愛情的困惑。凡是人都會想要自己的答案,但愛情真不是人的一生俱來的本能,而是要學習而來的,所以人們會從很多方面去尋求方法,比如通俗的兩性讀物,專業的心理生理知識書籍,或者中反思自己,觀察別人的經驗,找答案,甚至跟朋友的聊天分享或是看以愛情為主題的影劇或者故事之類。
  • 張藝謀與鞏俐的愛情心理學分析
    而張藝謀和鞏俐則因此成就一段情緣……一、日久生情法則愛情心理學表明,和睦的相處關係,容易讓異性之間產生吸引和情愫。於是,他爽快承認婚外情,馬上要跟肖華離婚……三、愛情的蜜月期愛情是有蜜月期的。四、愛情的升華當人經歷過一些情史,對愛情有了深層次的感悟,會把現實的因素加入愛情之中,與愛情融合,形成成熟而現實的愛情觀
  • 那時候的愛情為什麼就能那樣簡單?純潔無暇的愛情始於內心
    既然在情感領域發文,自然會關注和閱讀情感領域的文章,自然也看過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愛情故事,愛情觀點,愛情分析。文章大多就是一個案例,然後頭頭是分析一通,然後再使用一些心理學,一些大道理來給讀者定義,這個事情應該怎麼處理。
  • 推薦兩類書,心理學和愛情與兩性關係類,這份書單值得收藏
    雖然作者是站在西方世界的角度去剖析群體與社會的相互影響力,但他的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基本都可以融會貫通。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即便我們每一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思考,但很多情況下,我們始終是群體中的一員。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作者的觀點,首先是社交,比如你在學校,工作,聚會中的群體心理表現。如作者所說,「群體心理最驚人的特點是,我們一定會有共同的情感取向,亦為集體心理」。
  • 心理學帶你了解愛情的本質,告訴你如何維持愛情
    李之儀的《卜算子》讓我們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描繪了熱戀中的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獨鍾,專一執著,雖然衣帶漸寬、面容憔悴,也心甘情願、無怨無悔;「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謂道出對情感的真摯,痴情;而現代張愛玲關於愛情的描述也總是那麼令人動容,其散文《愛》中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流傳至今: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