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來的時候無聲無息,等發現已深埋心田;
愛情走的時候毫無徵兆,等發現已淚流滿面。
一、為愛情奮不顧身仍逃不開被拋棄的結局
有個同事,膚白貌美很漂亮的一個女孩子,她有一個交往了多年的男孩子,同事非常的愛他。
那個傻姑娘的生活全是圍繞著男朋友轉,為了離男朋友近一點,她辭去了讓人羨慕的工作,跑到他的城市從零開始,但是怕男朋友會有心理負擔,騙他說上司看不慣她才不幹了。
十指不沾陽春水,一直當千金大小姐的她,為了改善男朋友的夥食,看了大量的食譜和做菜視頻來學做菜;
男朋友的事就是她的頭等大事,如果自己的事跟男朋友的事有衝突,她會果斷地放棄自己的事來成全對方。
同事在這段感情裡是毫無保留地付出,在他們相處的這幾年裡,她做了很多的犧牲,她一直認為付出一定會有回報。
不料,前段時間他們分手了, 同事一下子病倒了,她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好,想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常見,愛得越深,付出的越多往往越容易受傷害。
二、投射心理讓戀愛中的人智商為零
戀愛中的人都會為對方做一些傻事,愛的多的一方總是會付出更多。
其實對於愛的多的一方來說,他是想要更多的愛,出於投射心理,他會認為更多的付出,可以得到更多的回報。
心理投射」,是一種「以己度人」的心理傾向,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態度等加到其他對象的身上,從而遮蔽了客觀的真實面貌。
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心理投射是一種抵抗焦慮的防禦機制,其表現就是把一種存在於自己身上的品質或態度潛意識地歸咎於另一個人。
宋代著名詞人蘇東坡和得道高僧佛印是多年好友。 一天,蘇東坡去拜訪佛印,兩人相談甚歡,席間,蘇東坡對佛印開玩笑說:「我看你是一堆狗屎。」佛印笑道:「我看你是一尊金佛。」 蘇東坡非常得意,以為自己佔了佛印的便宜。
於是回家後就迫不及待地向妹妹炫耀此事。 蘇小妹說:「哥哥,你錯了。佛家說『佛心自現』,你看別人是什麼,就表明你看自己是什麼。」
這就是投射心理,眼中的別人是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射。
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會認為對方同樣愛著自己,會認為對方會回應自己的付出,會認為對方像自己那樣期待開花結果,萬一會錯意就會被傷到體無完膚。
我那同事,她很愛對方,所以無條件地付出和犧牲,她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她相信對方也同樣愛她,也一定會對她好,她的付出會得到回報。
所以,當對方提出了分手,她完全是懵的,她不知道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三、心理學分析對人太好,為什麼吃力不討好
1.貝勃定律告訴你,加法的好才有感覺
對一個人太好,是吃力不討好的,自己會活的很累,而且容易讓人不珍惜,這是就是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之後施予的刺激對他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緩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換句話說,你要對他一次比一次更好,他才能感覺到你的好。
貝勃定律來源於著名心理學家貝勃做過的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砝碼的重量加至306克時才會覺得有些重。
如果右手舉著600克,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比右手重。也就是說,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就必須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覺到差別。
當伴侶一如既往地對自己時,會感覺他對自己沒有以前那麼好,因為砝碼沒有增加,沒有加重的分量,他必須比以前對自己更好才能感受到他的好。
當對他已經付出了全部的好,沒有了可以往上加的砝碼時,就會出現另一種情況——邊際遞減效應。
2.邊際遞減效應告訴你,你對人的好在對方眼裡是減法
邊際遞減效應是指,物品的價值並不取決於物品本身,而是通過自己的需求、欲望得到滿足的程度來主觀體現的。同一樣東西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和效用會隨著它的增加而使得效果遞減,越到最後效果越小。
人的感情的很奇怪的,可能在你餓的時候,吃到一種零食覺得非常好吃,就買了很多回家備著,但是你會越吃越感覺沒有之前那麼好吃,明明就是同一個地方買的同款零食,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其實就是邊際遞減效應。
感情也一樣,你給對方的好,他開始的時候會很感動,會正面回饋你愛,但是往後每一次他的感受都會減弱,到最後習以為常,他對你的任何好都不會再有太大的感覺。
這也是談戀愛越久越沒感覺的原因,剛確認關係的時候會覺得「非他不可」了,恨不得每分每秒都膩在一起,慢慢的感情會變得沒那麼濃烈,漸漸的感情回歸平靜。
四、親密關係須有度,恰如其分的好才是真的好
情侶相處,並不是越親密越好,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1.適當的距離會讓關係更親密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奇妙,距離遠的時候,拼命地想靠近,當靠近了,又會想要遠離。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刺蝟效應」,它來源於西方的一則寓言:在寒冷的冬天,刺蝟想要依偎取暖,一開始由於靠的太近,身上的刺互相把對方刺痛,不得不分開。
經過多次的調整,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讓身上的刺傷不到對方的距離,這樣它們很好地取了暖,還起到了保護對方的作用。
刺蝟效應強調的是心理距離,雖然情侶之間心意相通,有時候也需要揣著明白裝糊塗,雞毛蒜皮的小事不需要追根究底,給他一個適當的距離,可以不傷到對方,也不傷到自己
情侶之間留一個避免「互相傷害」的距離,不遠不近,能照顧到對方,也能保護好對方,關係會更親密。
2.情侶相處,要給對方適當的好
如果你別對人好,可能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但是你對別人過度好,卻可能無法得到別人的回報。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交往適度定律」。
對人過分好是不利於人際交往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一種互惠關係,人們傾向於得到不少於付出的回報。
對人過分好,對方的得到的就遠大於付出,會使他心理失去平衡,要麼覺得愧疚無以為報,不知道如何面對你,從而漸漸疏遠你;
要麼習以為常,認為你的過分好是理所應當,你稍微沒那麼好就對你產生不滿。
情侶相處,一味地討好,付出和犧牲,只會貶低自己的價值,給予對方適當的好,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感情。
3.巧用「布朗定律」,常駐對方心裡
我們都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但這其中的道理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明白。
離得近的人可以摸清對方的喜好,就相當於找到了對方心靈的那把鎖。
找到心鎖就是溝通的良好開端,知道別人在意什麼,你就會知道別人的意願。這就是美國職業培訓專家史蒂文·布朗提出的布朗定律。
布朗定律的核心是:「一旦找到了打開某人心鎖的鑰匙,往往可以反覆用這把鑰匙去打開他的某些心鎖。」
堅固的鎖為什麼能被一把小小的鑰匙打開?那是因為鑰匙懂鎖的心。
在感情裡,對方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就是那把心鎖,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他所需要的,就是打開心鎖的鑰匙。
結語: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不是靠單方面的努力能維持的,幸福長久的感情是兩個人共同努力,共同用心經營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