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學解析愛情,原來喜歡一個人如此簡單(上篇)
什麼是愛情?你知道什麼是愛情嗎?愛情到底是怎樣的?你了解過嗎?你有經歷過愛情嗎?你體驗過愛情的美好嗎?那麼今天,我們一起以專業的角度從以下幾個點來了解一下。
1,愛情有多美好
每個人都對愛情抱有憧憬,那麼愛情到底有多美好呢?
莎士比亞說,愛叫懦夫變得大膽,卻叫勇士變成懦夫。愛,可以創造奇蹟。
彭沙爾說,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為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藉的人,無懼於任何事物,任何人。
王爾德說,一旦你確實需要愛,你就會發現它正在等待著你。
迪斯累利說,人生下來就是為了愛,愛是人生的原則和唯一的目的。
伊薩科夫斯基說,愛情,這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
高爾基說,沒有太陽,花朵不會開放,沒有愛便沒有幸福。
愛情真的有這麼大的魔力?愛情真的有這麼美好嗎?你們有沒有想像過愛情到底是什麼樣的?或者說你們有沒有談過戀愛?
到底愛情是有什麼樣的感動?我們看到的愛情都是一些故事,神話,包括是一些文人墨客們發表的一些抽象的文字,那麼具體的愛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們看一下心理學家是怎麼發現的。
心理學家卡寧等人,讓679名大學生評定他們在現在或最近的戀愛關係中,體驗到的不同感受及強度。結果發現:
有79%的人有強烈的幸福感;
有37%的人注意力難以集中;
有29%的人有飄飄然的感覺;
有22%的人想狂奔,尖叫;
有22%的人在約會前非常緊張;
有20%的人感到眩暈,無憂無慮;
還有一些強烈的軀體感受,如:
有20%的學生說他們感到手發冷,心慌,脊背發麻;
有12%的學生說他們有失眠體驗。
2,為什麼想談戀愛
愛情的感覺如此的其妙,大家有沒有很嚮往呢?但是我們為什麼會想談戀愛呢?談戀愛的動機從哪來呢?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來看心理學中不同的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認為,愛情是一種性本能,弗洛伊德所謂的性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種狹義的性,而是一種廣義的快感。他把人的發展分為5個階段,最早的是口腔期,那麼口腔就是人最早的性快感部位。所以我們為什麼想談戀愛,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本能,是隨著基因攜帶的。他認為愛就是一種本能。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斯金納認為,愛情的來源是強化和獎勵。這尤其可以解釋談過戀愛的人,上一段感情結束後會更渴望建立一段新的
斯金納做過一個小白鼠的實驗,小白鼠在籠子裡亂撞,撞著撞著碰到一個機關,然後這個機關會給他一個獎勵,然後它就不停地反覆去撞這個機關,因為一碰到這個機關就會給它獎勵。尤其這個獎勵時有時無的時候,你就會特別想繼續得到這個獎勵,每次都給獎勵的時候,你的興趣可能會沒那麼強,但當他偶爾給獎勵的時候,你就特別想得到這個獎勵,或者不給獎勵的時候,你的興趣是最強的,比如抓娃娃機。
在戀愛中,接吻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很多激素,這激素叫多巴胺,多巴胺會產生快感,讓人產生很多美好的體驗。抱抱的時候,會產生一種催產素,這種激素會讓我們產生積極的情緒,會讓我們感到非常開心,非常舒服。這些快感就是戀愛中的一些獎勵,這些獎勵會強化我們更想要去談戀愛。
行為主義班杜拉,他認為斯金納的理論只能解釋談過戀愛的人對戀愛的動機,無法解釋沒有談過戀愛的人想戀愛的動機。班杜拉強調觀察學習和模仿,他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想談戀愛是因為看到別人戀愛的美好,我們觀察他人,模仿學習他人去戀愛。
人本主義代表人物馬斯洛認為,愛是一種需要,。他將人的需要分為5個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或者部分滿足後,高層次需要才會出現。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愛的動機是自然選擇,基因遺傳,兩性繁殖,女性需求以及男性需求。談戀愛最基本的原因是為了繁殖後代,延續自己的基因。比如你不會喜歡一個三歲的小寶寶或者八十歲的老人,一個基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繁殖能力。
男性花心是有原因的,他之所以想跟不同的女性發生關係,最直接原因就是他想自己的基因更好的延續下去,很多個後代中,總會有一些比較優秀的出現。
人的愛情從兩個方面來,愛是先天是的,即愛是一種本能。剛才的弗洛伊德,馬斯洛等心理學家都說明了人是需要愛的。但如果愛情只是先天的,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問題了。每個人的愛情都一定是幸福的嗎?而且有些人根本就不想談戀愛,他們認為自己一個人就很好。包括世界上有如此多如此豐富的愛情以及愛情觀。
所以,愛不僅僅是先天的,愛也是後天,即愛是一種技能。馬斯洛說過,人具有社會屬性,人的本質屬性不是生物屬性,而是社會屬性,而且我們是所有物種裡面社會屬性最高的。社會屬性講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某種聯繫,人和人之間的某種連結,這種連結絕不是簡單的物質交換,而是一種情感連結。
所以,愛是先天和後天共同複雜作用的結果。(篇幅問題,精彩內容銜接在下一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可以欣賞更多的精彩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