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大型古城遺址,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

2020-12-18 古建家園

商丘古城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堯封閼伯為火正,也就是傳說中的火神。閼伯的封號為「商」,商丘由此而來。商丘古城是當今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

明朝時,商丘是歸德府府治所在地,是中原地區唯一保留下來的明清時期府級城市遺址,為了防洪,有了護城堤,再把護城堤變成了城牆。現存地上的歸德府城於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動工,歷時八載,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現存歸德府城之下,同時疊壓著明朝弘治十六年之前元朝時期修建的歸德府城、北宋時期的陪都應天府南京城、隋唐時期的宋州治所宋城、秦漢時期的梁國國都睢陽城、周朝時期的宋國都城等6座都城、古城。

商丘古城雖然歷經戰亂,但保存得基本完好,為全國少見的古城遺存。由於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範圍都在南北十裡之內。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東門曰賓陽,西門曰垤澤,南門曰拱陽,北門曰拱辰。四門外原有四個甕城,甕城又各有一個扭頭城門,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為防金木相剋,古城東西兩門相錯一條街,東門偏南,西門偏北,出現了與南北軸線分別相交的兩個隅首,成為中國古城中的唯一。

商丘古城是歷代先民們智慧累積的創造,更是「象天法地、順天應地、取法自然」思想的應用,其目的就在於創造一個「天人協調、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萬年永固。古城外為土築的護城大堤,即城郭,呈圓形,象徵天;內為磚砌的城牆呈方形,象徵地。外陽而內陰,陰陽結合便是天地相生,如此整個城池便成為陰陽合一的大宇宙的象徵,商丘古城也便有了與日月同在的道理。

鳥瞰商丘古城,外圓內方,猶如一枚巨大的方孔圓錢,寓天圓地方,天地相生,招財進寶之意。古城內的四合院鱗次櫛比,93條街道把全城分割成200米見方的許多小塊,格局如同棋盤。在古代的八卦學說中,9是最大的數字,而3是萬物的源泉,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93是一個吉利的數字。

商丘自建城以來近五千年的古代城市變遷史。猶如「活的化石」,實現對其層層準確地剝離,將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布局、特點、建築規制,有著極為重要的典範意義,同時也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以及相關時期的歷史風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證據。

商丘古城的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範之作,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現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

城內有原居民,市井氣十足,保存完好的孔廟,見證了科舉時代的繁盛。商丘古城內東西大街在城中心地區相錯形成「丁字形」,反映了明朝晚期城市建設的特徵。城牆、城郭、城湖三位一體,堪稱中國古城池的典範之作。

歷史上,商丘是文化興盛之地。漢朝時它梁孝王劉武的封地,建了一座大型園林「梁園」,盛極一時,乃至到了唐代,還吸引了李白、杜甫的到來。杜甫寫詩稱讚「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有人說,商丘古城是孕育才俊之城。明嘉靖至清初,古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五位尚書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撫、御史、總兵等,有「小小歸德四尚書之說」。

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為閼伯臺廟會,又稱火神臺廟會。從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歷時一個月零兩天,簡稱「臺會」,老百姓又稱其為「朝臺」。它是由人們對祖先閼伯(火神)的祭祀演變成盛大的廟會,距今已延續四千多年的時間。

每年農曆正月初四至初八,許多參加祭祀和廟會的人們,為閼伯添土圓墳並以敲打木棒、石塊,吟誦悼念之詞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閼伯。隨著時間的推移,朝臺的人越來越多,香火越來越盛,至唐代已發展成相當隆重的廟會。

據考證,火神臺廟會至清代乾隆年間最為盛大。朝臺本來從正月初四開始,但路途較遠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為表達對火神的虔誠與敬意,從頭年的臘月便往這兒趕,春節未到,火神臺附近方圓幾裡的村莊上已住滿外地的香客。香客們如此虔誠,皆因對火神的崇拜,認為朝拜後,火神會在今後一年裡保佑全家平安。

臺會設有總會,各地設有分會,朝臺時由分會會首到總會先行報到,然後由總會安排朝拜時間,按次序進行朝拜。各分會朝拜時,僅隨朝臺進香隊伍奏樂的嗩吶吹奏者就有百餘人。

閼伯臺廟會祭祀是對商先公的敬重,至於祈福免災恐怕是後人為之,絕不是祭祀之初就有的。按照中國的傳統,要祭祀的一定是自己的先人及其所敬重的人。閼伯臺廟會祭祀活動如此歷史悠久,世世代代的祭祀者定與要祭祀之人有其內在的必然的聯繫。直白為遠古商族、商部落的人及其後人對商先公的敬重與感恩。據考證,來閼伯臺祭祀的香客多是商丘周邊的蘇、魯、豫、皖各地的人們,而這些地方的人們,在歷史上,多屬於商族、商部落、商國的殷商遺民或後人。

商丘古城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2011年3月29日,大運河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商丘古城進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2月,商丘古城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古建、建築行業相關原創內容,歡迎大家踴躍投稿(私信)。

相關焦點

  • 國內唯一一座「內城、城湖、城郭」保存完整的城池——商丘古城
    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佔其四,商丘、許昌等許多城市被洛陽、開封的光芒所掩蓋,其文化不為人所知。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國內唯一一座「內城、城湖、城郭」保存完整的城池,這就是商丘古城。(四)千古龍興地商丘是燧人氏、顓頊、帝嚳建都之地;商族源於此,商湯建都之地;劉邦斬蛇起義之地;曹操己吾起兵之地;趙匡胤發跡之地;趙構登基之地。商朝、宋朝的國號來源於此。另外許多創業帝王與宋中有很深的淵源,以商丘為中心的宋中堪稱「千古龍興地」。
  • 「天下歸德·古城商丘」面向全國大徵聯
    映象網訊(記者 侯公濤 胡倩)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境內的商丘古城為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重建之歸德府城。這是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中國火文化、商文化的起源地,曾先後被評為中國十佳古城、中國最具文化底蘊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具潛力十大古城和中國十大最有投資潛力旅遊目的地。
  • 河北邯鄲廣府古城:保護極好的城池,集古城、水城、太極城於一體
    目前全國古城中按城牆長度排名,依次為:南京現存城牆約23000米、西安現存城牆約13900米、宣化現存城牆約10000米、平遙現存城牆約6100米、邯鄲(廣府)現存城牆約4500米、保定現存城牆約540米……看了上述這些數字,突然悲從中來: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古城牆被「保護」到這種水平,大家作何感想?簡直不敢想!
  • 這個地方將新建新店古城遺址博物館
    旨在傳承與弘揚福州歷史文脈和城市精神,保護和展示新店古城遺址。市發改委正式批覆了新店古城遺址核心區一期啟動項目建議書。項目單位為福州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地點為晉安區新店鎮新店村。項目包含保護修繕傳統建築,新建博物館(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建設城牆展示、景觀及配套設施等。項目總投資匡算為60195.58萬元,建設工期為24個月。
  • 河南不為人知的商丘古城,地下埋藏著4500年的歷史!
    發展到現在,河南也是國內古城數不勝數的一個省份,比如著名的安陽殷墟,開封古城,洛陽古城,這些都聞名海內外。但是你或許不知道,在河南商丘,也有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古城。它就是位於商丘睢陽區的商丘古城。商丘的地理位置,在河南和多個省份的交界處,和安徽,江蘇,山東的距離都非常近。
  • 盤點中國十大古城旅遊景區排名,歡迎您的參與!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2800年建城歷史,為「保存最為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並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被公認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
  • 清澈見底的撫仙湖,真的藏著一座史前古城?專家稱疑似史前遺址
    撫仙湖養育了一代代的雲南人,據云南澂江縣當地人講,在天氣晴好風平浪靜的時候,站在附近的山頂,偶爾可以隱約看到撫仙湖「水下古城」的牆基顯影。由於撫仙湖湖水太深,始終沒人敢潛入湖底,去證明古城的存在,古城給撫仙湖披上了一層神奇的面紗,那麼這些「水下遺蹟」到底是什麼?
  • 商丘古城是城摞城、八卦城、水中城「三城合一」
    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現存地上古城始建於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餘年的歷史,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也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城摞城、卦城、水中城於一處的大型古城遺址。所謂「城摞城」,是說歸德府城之下疊壓了經歷了4000多年歷史的眾多古城池。
  • 見證人類文明歷史的世界各地古城遺址
    孟菲斯古城 位於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南端,今開羅西南23公裡的米特·拉辛納村。從公元前3100年前起就是埃及最古老的首都,定都且長達800年之久。據傳於公元前三千年為法老米那(美尼斯)所建,名"白城",後改稱孟菲斯。希拉波利斯 是古希臘城市,位於土耳其西南部,靠近代尼茲利。
  • 市政協關注新店古城遺址保護修複利用
    福州新聞網9月25日訊(記者 邱陵)作為福州城市發展的源頭之一,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複利用已提上市委、市政府的議事日程。25日,市政府、市政協召開福州新店古城遺址的保護修複利用專題協商會,部分市政協委員、市直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圍繞課題報告展開交流,探索保護修複利用的思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力求將其打造成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新名片。
  • 專訪: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訪英國...
    新華社英國劍橋7月6日電 專訪:良渚古城遺址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訪英國知名考古學家倫福儒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金晶中國良渚古城遺址「在我心中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偉大的史前文化遺址之一」,英國知名考古學家科林
  • 中國古建築的博物館——美麗的大同古城!
    大同城築邑歷史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時候,就已經修築有規模宏大的城池。古城牆的總周長為7270.7米,形制為東西略長的矩形城池,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築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名城。城牆上有62座門摟、角樓、望樓。大同古稱雲中、平城,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
  • 商丘好玩的地方排行榜 芒碭山上榜,商丘古城很多人慕名而去
    一、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在商丘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它是屬於必打卡的點,很多朋友到商丘都是為了這個古城,古城結合相生相剋的原理,在風格上可以說是我國古城中的唯一,古城內的街道也有著很濃厚是老味道。二、應天書院:它屬於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中有狀元橋、教官宅、明倫堂等景點,附近也有不少新建的建築和書院相得益彰,看著很是和諧,書院古香古色的豐富和人不多的環境是個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喲!三、燧皇陵: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四周的環境也都是非常不錯的,綠草如茵,似乎連空氣都變十分的清新,值得提醒的是該地面積雖然不大,但是逛下來的話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所以記得穿雙合適的鞋子喲!
  • 江蘇鎮江首次發現吳國古城遺址
    新華網南京8月31日電(記者陳瑤 石永紅)江蘇省鎮江市日前首次發現一座吳國古城遺址,距今有近3000年歷史,是目前江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吳國城池,從而證明鎮江市是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該遺址位於鎮江市丹陽珥陵鎮葛城村。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北京時間7月6日下午,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3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隨著大會主席阿布法斯·加拉耶夫落槌,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新疆人文歷史探秘:美麗的獨庫公路,有座鮮為人知的阿艾古城
    02為何在河谷修建城池原庫車縣史志辦主任、龜茲文化學者裴孝曾分析,根據當地氣候不適合大規模城鎮建設,推斷阿艾古城很可能是一個佛教建築遺址,也有可能是關隘。在這裡修建城池,必定有它的用途,因為目前還沒對古城進行相關研究。
  • 河南商丘古城牆風景,美的古樸,美的厚重,美的大氣
    商丘古城,歷史文化名城,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也是三商文化的起源地。商丘古城是世上現存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體的大型古城遺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座商丘古城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更替史。商丘古城南門:拱陽門。
  • 公主嶺市秦家屯古城遺址被「盜洞」50多處
    村民舉報>> 秦家屯古城遺址慘遭盜掘  元宵節前後,記者接到幾名村民電話舉報稱,春節剛過,有人聽說秦家屯古城遺址的漫地裡能挖出「大錢」(古銅錢),賣出去會「挺值錢」。一些不法分子利慾薰心,認為這是一條絕好的「發財之道」,為牟取暴利,便化妝成「便衣」,有的親自動手盜掘,有的還僱來「打下手」人員,尤其是正月十五前後,月光充足,白天睡覺,專趁夜深人靜之時,端著金屬探測儀,就像電影裡演的日本鬼子進村探測地雷一樣進行「探寶」,發現地下有金屬器物,探測器便會發出叫喚(小物件叫喚聲音小,大的物件叫喚的聲音大),便揮動大鎬、鐵鍬等作案工具開挖開刨,「掘地三尺」,大量珍貴的國寶文物被盜掘
  • 中國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展現長江流域史前城市...
    我們證實良渚古城的城牆營建的年代可能比水壩營建年代要晚,就有可能水利系統建完後為良渚古城的營建提供了大量的建材運輸上的條件。可能有一個灌溉功能,在壩外區域我們發現可能存在水稻田,那麼就有可能存在著一種自流灌溉。」良渚古城中的大型水利系統是中國最早的經過科學規劃的水資源管理系統,在城市規劃史和建設史上堪稱傑作。
  • 四方湖畔的懷遠古城有哪些歷史遺蹟與夏朝國都相吻合
    在以古城遺址為中心的東西兩邊,各有一條南北向的大溝,相距三裡以上,當地人稱之為東大溝與西大溝,大溝的深度與寬度絕非一般的人工排灌溝渠,其年代歷史無人能知。東西大溝南端與四方湖聯通,向北延伸七裡以上,被北大溝東西相連接。四方湖、東大溝、西大溝、北大溝將古城遺址四面環水包圍,形成完整的古代城郭的護城河系統。因此,東、西、北大溝就是古城的護城河,與四方湖的天然湖泊,形成對古城城郭的四方軍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