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裝甲部隊裝備模擬訓練器材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本報訊 劉雨東、特約通訊員許虎報導:12月中旬的一天,濟南軍區某裝甲師所屬部隊正在野外進行坦克通信訓練。訓練不是在狹窄的坦克車內,而是用他們自行研製的模擬器材。這些模擬器材外觀、性能逼真,便於攜帶,聲、光、電、煙交織,令人身臨其境。該師大力開展模擬訓練,既減少了新裝備器材的磨損,又有效提高了訓練效果。

  近年來,這個師堅持把模擬訓練作為訓練方法創新的突破口,成立模擬訓練領導小

組,組織軍事人員編寫《模擬訓練手冊》,制定了模擬訓練課目、模擬訓練成績評定標準、模擬訓練管理與組織實施教程、模擬訓練器材及人才配備標準等,進一步規範了重點課目模擬訓練的組織實施程序和成績評定標準,使官兵在模擬訓練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模擬訓練中,該師既注重管好用好自身現有模擬訓練器材和設施,又重視借鑑引進友鄰單位模擬訓練器材和設施。他們依據大綱教範,針對重點新課題、新課目對場地提出的新要求,營造了能全天候、全方位實施模擬訓練的良好環境。他們著眼多兵種、多專業、多課目的模擬訓練需要,使模擬訓練既可以螢屏練戰法、教室操戰車,又可以隨機模擬各種複雜情況,切實做到組訓方便,把訓練人員帶到各種戰術背景之中。

  在開展模擬訓練中,這個師先後研製模擬反坦克飛彈、坦克射擊雷射模擬器、模擬手榴彈等18項訓練器材,通過設置逼真的戰場環境,增強官兵在訓練中的敵情觀念和現代作戰意識。他們通過定期考核驗收、比武競賽等形式,使模擬訓練步入正規有序的軌道,成為戰鬥力生成的「倍增器」。 (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陸軍步兵旅:來自井岡山紅一團!
    在一般情況,以下是駐港解放軍摩託化步兵營的編制:摩託化步兵連x5機炮連x1營部連x1|-通信排|-炊事排註:駐港解放軍與邊海防衛部隊一樣是解放軍中少數部隊則採用機炮連的部隊,而不是傳統上的炮連。目前,駐港解放軍一個步兵班內編有九個成員。除去機槍手使用的95式班用機槍一挺丶85式狙擊步槍一支外,其餘均使用95式自動步槍。3、裝甲步兵營裝甲步兵,英文是指Mechanised infantry,意思是使用裝備步兵戰車或者裝甲輸送車進行作戰的步兵。
  • 裝甲部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除坦克後顧之憂的坦克修理車
    T-34坦克搶救牽引車在59式坦克裝備部隊之後,解放軍就研發了59式坦克為底盤的坦克搶修車,由於59系列在解放軍中服役時間很長,所以至今能看到有很多坦克維修車和支援車輛都是以59系列為底盤。64式中型坦克牽引車64式中型坦克牽引車嚴格來說只是牽引車,這輛車只能起到牽引無動力坦克的作用,沒有滑輪組,施救攪拌和吊車,不算坦克搶修車。
  • 蘭州軍區裝甲裝備維修初步實現平戰一體化轉型
    蘭州軍區裝甲裝備維修改革觀摩集訓綜合演練近日在此展開。筆者在演練場上看到,某坦克修理營官兵聞令而動,由指揮控制、綜合檢測、綜合搶修、器材供應等車組構成的野戰保障群伺機待命,裝備搶救搶修準備到位。經過靜態、動態綜合評估分析後,前來檢查驗收的總部專家組認為,該軍區裝備部裝甲裝備維修改革初步實現了平戰一體化轉型。
  • 美媒:解放軍給駐藏部隊最好裝備,印度還在住帳篷
    網上有報導稱,中國人民解放軍(PLA)一直優先為其在西藏的士兵提供冬季補給和巡邏裝備,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常規的操作程序形成鮮明對比,即東部和北部戰區的部隊首先收到最新裝備。美媒稱,現在解放軍的前線部隊在西藏西部,一個經常被認為是與世隔絕的地區,他們如今是「最優先考慮」列裝最新、最好的防寒裝備。
  • 臺軍終於找到對抗我裝甲部隊法寶!雲豹裝甲車挑大梁
    他們認為不能得到新式坦克的情況下,只能利用雲豹抵抗解放軍的裝甲部隊。裝甲車對付重型坦克?有意思的吧?聽薩沙說一說吧。雲豹裝甲車是臺灣所謂的自產武器,也是臺軍的驕傲之一。目前臺軍雲豹裝甲車裝備總數還是秘密,但臺灣媒體認為至少有700輛。
  • 邊境傳來危險信號,在列城部署裝甲部隊,高原戰力號稱天下第一
    中印對峙已持續5個月,雙方曾經歷多層級會談會晤達成共識,但很快被印方單方面破壞,並在中印邊境部署的一支機械化部隊即「火與怒」軍團,它已經準備好與中國作戰的準備。
  • 古德裡安:裝甲部隊如何與炮兵、工兵協同作戰
    裝甲部隊進攻開始後,兩個兵種對裝甲部隊意義重大,那便是炮兵和戰鬥工兵。  戰馬拖曳的炮兵不可能跟上進展順利的坦克進攻,而車輛牽引的炮兵做到這一點也很難,因此,裝甲部隊希望得到一支機動性和防護力足以立即跟隨坦克前進的炮兵部隊。除了特別的行動工具以外,這支炮兵部隊還需要進行特別訓練,尤其是與坦克之間的協同作戰訓練。與配屬步兵師的炮兵相比,這支部隊的指揮更困難,有效射擊時間更短,目標變化更多。
  • 臺軍自產紅隼火箭筒,妄圖靠這「小牙籤」阻擋解放軍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最近臺媒經常提起紅隼火箭筒,說這是反登陸戰的利器,解放軍裝甲車輛的剋星。薩沙也不知道說什麼好,還是寫篇文章系統的說一說吧。聽薩沙說一說吧。客觀來說,臺軍還是比較重視單兵反坦克武器的。為什麼呢?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臺軍裝甲部隊太爛。早在70年代,解放軍開始裝備新式的69式40火箭筒,性能上有很大提高。
  • 直-10列裝院校首飛開訓 教學裝備與部隊訓練"無縫"接軌
    躍出機艙,該旅特級飛行員姚海忠興奮地告訴記者,部隊主戰直升機列裝院校首飛開訓,標誌著院校教學裝備與部隊訓練銜接更加緊密。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新聞報導——陸永德攝陸軍航空兵學院推進院校教學裝備與部隊訓練接軌直-10型武裝直升機列裝院校首飛開訓解放軍報訊 赤鵬軍、特約記者楊磊報導:近日,陸軍航空兵學院某旅訓練空域內鐵翼飛旋,一架直-10型武裝直升機忽而懸停、忽而俯衝,完成一系列飛行動作後順利著陸。
  • 中國裝甲部隊核心戰車:機動性、火力強度、防護能力世界一流
    我國自然也不會落伍,中國85式裝甲輸送車曾取得了較好的出口效果,外賣到多個國家,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又研製了90式裝甲輸送車,90式裝甲輸送車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載員量、速度、行駛裡程、機動性以及裝甲防護能力相比於西方產品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款90式裝甲輸送車並沒有批量配備於解放軍部隊,而是專門出口,去年非洲多場大小戰役中,皆能看到90式裝甲輸送車的身影。
  • 世界最大裝甲部隊基地,佔地880平方公裡比新加坡面積還大!
    佔地880平方公裡的胡德堡軍事基地(Fort Hood),是美國陸軍現役裝甲部隊最大的本土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綜合裝甲部隊基地(比新加坡面積626.4平方公裡還大)。二戰前期德國裝甲部隊的「閃電戰」給美國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為了能夠有效應對德軍,美國陸軍迫切需要建設一座裝甲兵訓練基地,讓每一支前往歐洲的裝甲部隊都能得到充分的訓練最終,新基地選在德克薩斯基林市郊外。1943年6月,在胡德堡軍事基地接受訓練的部隊超過了9.5萬人,這是戰爭期間的最高值。
  • 二戰德國黨衛軍裝甲部隊和國防軍裝甲部隊的不同,誰更強悍一些?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國的裝甲部隊,黨衛軍裝甲師和國防師裝甲師確實有很大的不同,但誰更強悍一點呢?要從兩個階段看,比如1940年的法國戰役,德國國防軍第7裝甲師和第十裝甲師最為耀眼,在從阿登森林繞過法軍馬奇諾防線戰略穿插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當時的德國黨衛軍裝甲師的戰績還沒有那樣耀眼其它部隊總數都還在建設階段,所以法國戰役中主要是國防軍裝甲師負責主攻,黨衛軍裝甲部隊負責戰場協助同時幹一些髒活,比如以抓遊擊隊的名義進行殺人放火,維護員治安等,相當於憲兵部隊。
  • 二戰中的德國裝甲部隊,如何從崛起走向巔峰,又從巔峰走向衰敗?
    很長時間裡,古德裡安創立的裝甲部隊都是在依靠紙糊的坦克模型進行訓練,其悽慘程度簡直令人不能直視。這一情況的出現並不讓人奇怪,畢竟當時德國內部的老派將領輕視裝甲部隊的作用,加之德國當時的陸軍規模受限等問題,所以古德裡安的裝甲部隊自然是受排擠的存在。
  • 納粹德國外籍師團「諾德蘭」裝甲師:保衛柏林的最後一支德軍部隊
    前者是摩託化步兵營,擁有3個摩託化步兵連、1個重武器連(包括1個裝甲排和1個反坦克槍排);後者只擁有一個預備隊營的兵力。1943年,以上兩支部隊被投入圍攻列寧格勒的戰鬥。5月,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將其與從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擲彈兵師抽調的"諾德蘭裝甲擲彈團"合併,經過在古拉馮貝厄的集中訓練,形成了一個新編師的雛形。"諾德蘭裝甲擲彈團"的團長黨衛軍區隊長弗利茲.馮.舒爾茨升任師長。
  • 解放軍有種子彈動能超3萬焦耳,威力巨大,為啥裝備的不多?
    但是現代武直的裝甲也越來越厚,像「阿帕奇」這樣的重型武直,可以硬抗幾發小口徑炮彈,高射機槍子彈就更不在話下。 至於對付裝甲目標,雖然14.5毫米彈使用脫殼穿甲彈具有很強的穿甲能力,但是仍不足以擊穿坦克側裝甲。最尷尬的無疑就是在裝備序列中還存在12.7毫米這一口徑,兩者的作戰功能有重疊,雖然14.5毫米機槍威力更大,不過兩者的射程相差不大。
  • 一旦解放軍登陸臺灣,城市戰將無可避免,96A坦克猛練巷戰本領
    日前央視播放了一段部隊演習視頻,視頻中解放軍陸軍部隊進行了城市作戰演習,在演習中,解放軍還首次公開了96A坦克巷戰的畫面,雖然沒有明確指出襲擊了哪一個城市,但很多網友認為解放軍這一舉動是對臺灣的利劍。我軍專家也指出,解放軍一登陸臺灣,巷戰就不可避免,一定要儘快掌握巷戰技能。
  • 中國裝甲部隊首次參戰,日軍坦克不是對手,可惜後續步兵太不給力
    ▲奉軍裝甲部隊早在北洋軍閥會戰時期,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部隊就第一批建立了裝甲部隊,並裝備了一批法式「雷諾」輕型坦克。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這支來不及撤退的裝甲部隊大部被日本關東軍俘獲,後來日寇以此為基礎,組建了偽滿洲國的裝甲部隊。
  • 解放軍登陸咋辦?馬祖臺軍:先坐裝甲車進坑道保命,伺機反擊
    據臺媒12月13日報導,解放軍近來頻頻在黃海、東海及南海開展軍事演練,在這一背景下,「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於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裝甲車機動訓練,模擬在解放軍對馬祖展開登陸作戰的情況下,由多輛CM21裝甲車在解放軍火力打擊下運輸臺軍進入坑道保存實力,並待命進行反擊作戰。
  • 瀋陽軍區組建「裝備藍軍」 掀起實戰化風暴
    瀋陽軍區通過組建「裝備藍軍」,使這部分裝備實現了由退役報廢到退役轉崗的華麗轉身,由此促進部隊開展訓練「偵察有對象、決心有指向、協同有情況、打擊有目標、實修有平臺」。  實彈檢驗一結束,那些冒著煙、起著火,甚至被炮彈掀翻的退役報廢裝備身份一變,又成了紅軍裝備保障力量的搶修對象。  實打、實炸、實修,陸軍聯合部隊的戰鬥力、裝備應急保障力、新型彈藥的毀傷效能等,接受了一輪實戰大考。  戰鬥間隙,官兵們不無感慨地說,「裝備藍軍」這支奇兵,為瀋陽軍區部隊深入開展實戰化訓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實戰化訓練:提高我部隊戰鬥力的根本途徑
    不同地域、不同軍兵種、擔負不同任務的部隊有其特定的實戰化訓練標準。應針對具體作戰對手和任務,針對特定作戰環境和部隊實際,組織部隊進行實戰訓練。三是層次性。實戰化訓練的內容和要求因級別而不同。四是創新性。實戰化訓練是隨著敵我軍事理論、武器裝備和編制體制的變化而變化的。是由訓練強度、訓練方式、訓練手段等共同確定的。只有不斷創新,預測可能的發展變化,進行針對性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