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甲部隊首次參戰,日軍坦克不是對手,可惜後續步兵太不給力

2020-12-12 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奉軍裝甲部隊

早在北洋軍閥會戰時期,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部隊就第一批建立了裝甲部隊,並裝備了一批法式「雷諾」輕型坦克。但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這支來不及撤退的裝甲部隊大部被日本關東軍俘獲,後來日寇以此為基礎,組建了偽滿洲國的裝甲部隊。

▲蔣介石與杜聿明

杜聿明出任全國首個裝甲兵團團長

從1935年開始,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開始組建自己的裝甲部隊,並從英國購進戰車及兩棲坦克 32 輛,成立了戰車教導營,以系統培養中國自己的裝甲兵。不久,隨著中德軍事合作的不斷深入,中央軍部隊再次購買「克虜伯」戰車 16 輛、義大利 CV- 33 超輕型坦克 20輛,由號稱「裝甲兵之父」的徐庭瑤負責組建了第一個裝甲兵團,黃埔一期生杜聿明被任命為首任團長。

1937 年 8 月 13 日,「八 一三」淞滬抗戰正式打響。 18 日,杜聿明率領裝甲兵團部分部隊自石家莊南下參戰,開啟了中國軍隊歷史上首次大規模動用裝甲力量戰鬥的序幕。當時,直接參戰的裝甲部隊共有兩個連,均裝備英國造威克斯系列輕型坦克,分為6噸和3.5噸兩種型號。其中, 6噸型的配備短管47毫米炮;而3.5噸者則只配備機槍。

▲徐庭瑤陪同蔣介石視察裝甲部隊

中國坦克現身淞滬戰場、大展神威

雖然中國軍隊裝備的都是輕型坦克,但與淞滬戰場上日寇裝備的 94式超輕型坦克相比,仍然佔據絕對優勢。但是,與積累了一定坦克戰經驗的日寇相比,中國裝甲部隊卻經驗尚淺,尤其是與步兵的協同配合方面還缺乏訓練。擔心之餘,擔任一線指揮的裝甲1連連長郭恆健再三要求配合作戰的王敬久第87師,無論如何要緊隨其後,隨時提供必要掩護。

在場的步兵指揮官滿口答應,並再三要求這些「金剛不壞」的「鐵王八」馬上出擊。因此,儘管裝甲兵們剛剛抵達戰場,連最起碼的戰場偵察和基礎檢修都沒有,就匆匆投入了戰鬥。8月19日,6輛中國坦克沿著四川北路,輕鬆突入了上海楊浦地區的日軍陣地,橫掃沿途日軍的機槍火力點,一路所向披靡,甚至一度殺到了當時匯山碼頭附近的日軍司令部周邊。

▲蘇聯援助的T-26坦克

步兵兩小時為至,日軍贏得喘息時機

郭連長在率領坦克單刀直入後,命令原地待命整頓。可等了整整兩個多小時,卻沒有見到一個友軍步兵跟上來!急得發慌的郭連長從自己的坦克上跳下,想去聯絡友軍,卻被日軍狙擊手打死。而裝甲2連連長鄭邵炎「不見友軍跟上,前又有大量日軍步兵聚集」,只好抱定犧牲決心,帶頭率部衝入敵陣,用履帶碾壓越聚越多的日軍。

但畢竟耽誤了2個小時,日軍已經在陣地上布置好了反坦克炮,一番緊促射擊後,鄭邵炎連長連人帶車以身殉國,其餘的坦克只好選擇撤回出發陣地。中國裝甲部隊首次參戰的過程雖然短暫,卻讓高層將領們認識到:裝甲部隊的確威力強悍,但必須強調步兵的配合。淞滬會戰結束後,中國軍隊以蘇聯援助的一批T-26坦克和裝甲車為基礎,再次組建裝甲部隊,即陸軍第200師,仍由杜聿明任師長;淞滬戰場上倖存下來的英制維克斯坦克也被編入了該師。

▲二戰時期的日軍坦克如同玩具

崑崙關戰役,中國軍隊首次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此時國民政府已經將第200師擴建成了第1支純裝甲軍——第5軍,後來該軍在崑崙關戰場上,充分利用坦克等機械化部隊優勢,重創來犯的日軍精銳「鋼軍」、板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並擊斃其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取得輝煌勝利。

▲崑崙關大戰時步坦協同作戰

相關焦點

  • 用槍打坦克!中國「神槍」曾直接把日軍坦克打開了瓢
    隨著裝甲武器的發展,這場"矛"和"盾"之間的較量日趨激烈,但相比較於裝甲的技術進步,反裝甲的技術進步則比較緩慢,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期,反坦克步槍一直是各國步兵反坦克的主要手段之一。衛國戰爭中期以前,蘇軍步兵師、團、營三級編制中的反坦克連主要武器就是反坦克步槍,後期隨著工業生產的逐步恢復、小口徑反坦克炮的大量生產和裝備,以及敵人裝甲車輛的技術進步裝甲越來越厚,反坦克步槍的主力地位才被取代。面對德軍的裝甲力量,蘇軍甚至組建了反坦克旅的建制,其主要武器也是反坦克步槍。
  • 旨在支援步兵進攻的步兵坦克?步兵坦克在戰場上價值幾何?
    也是在這個過程裡,新生的裝甲部隊受到了來自傳統騎兵和步兵的衝擊。當時各國都在縮減軍費,裝甲部隊這一新興產物自然是遭到了巨大的衝擊,騎兵和步兵都厭惡裝甲部隊,生怕這些坦克會搶了他們的位置,所以對於裝甲部隊自然是十分牴觸的。
  • 被評為歐洲最弱國家的義大利,其裝甲部隊的輕型坦克是什麼樣的?
    如果提起二戰中的裝甲部隊,大家總是容易想起蘇聯的鋼鐵洪流,或是德國的坦克動物園,也可能會想到美國那浩如煙海的M4中型坦克,亦或是想到英國的那些奇形怪狀的坦克。但是義大利,卻長期地被忽略了。確實,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只能用戰鬥力低下來形容,但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自己的裝甲部隊了,儘管這些裝甲部隊在戰場上最大的用途是被擊毀。
  • 裝甲部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解除坦克後顧之憂的坦克修理車
    別看坦克在戰場上衝鋒陷陣,耀武揚威,其實坦克某種程度上而言很脆弱,很容易發生故障拋錨,被打傷了,即便是不致命(很多坦克損失都是可修復的),也會癱瘓在一邊,這個時候就需要維修部隊來檢修,迅速恢復戰鬥力。現代戰爭經驗告訴我們,技術保障是武器裝備得以再生的保證。
  • 美軍最牛的一款機槍,日軍25輛坦克被打成篩子,再不敢叫囂
    陸地作戰最厲害的就是坦克,該武器火力猛、裝甲能力強,還能行駛在地勢複雜的作戰環境中。曾經坦克所向無敵,是陸戰作戰中天敵最多的武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個國家不僅研製出了能抵擋坦克的高炮,還研製出了專門的反坦克炮,德軍的88毫米高射炮就讓坦克第一次見識到了剋星的厲害,後來德軍研製的反坦克炮更是打破了坦克無敵的神話,今天要介紹的坦克的剋星,不是反坦克炮,而是美國的一款機槍。坦克的裝甲防護很強,一般的槍械根本不是它的對手,不僅打不穿,甚至坦克毫髮無損。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同期投入菲律賓戰場的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表現較佳,在和日軍坦克交手中佔據上風,但這是因為日軍無論是坦克炮還是反坦克炮穿甲能力都低於世界主流水平的緣故。送給英軍的170輛斯圖亞特參加了同年的十字軍行動,除了因為技術標準不一致給英國後勤部門增加了不少麻煩外,也被非洲軍的現代火力修理了一遍。
  • 日軍坦克裝甲只有6毫米,連迫擊炮都能把它輕鬆砸爛!
    然而,看似精神抖擻,戰力昂揚的日本兵仍然在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兵戰術,而日本軍方高層對於坦克的定義也並不是反坦克,而是直接用於支援步兵。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總計生產了5000輛左右的坦克。而這還是算上1939年時的產量的。
  • 中那輛坦克的真實故事
    那麼,德國的坦克究竟怎樣到了中國呢?     從西班牙戰場來到了中國     為了檢驗這種坦克在實戰中的能力,德國就把它運往正在進行內戰的西班牙。結果,該坦克的各種缺點充分暴露,遠遠遜色於當時對手使用的蘇聯坦克。     德軍開始裝備馬力更大的B型坦克,並逐步淘汰A型坦克。
  • 新民晚報數字報-奮戰上海街頭的「維克斯」6噸坦克
    因為國力有限,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很少將裝甲兵投入交戰,其中淞滬會戰是第一場有大量中國坦克參戰的現代化戰役
  • 二戰中國最強部隊,1個師配3個炮兵營,第一次在火力上碾壓日軍
    《二戰中國最強部隊,1個師配3個炮兵營,第一次在火力上碾壓日軍》 在前幾期的內容我們曾介紹過在中國戰場上一些著名的戰役,以及中國軍隊在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卻被日軍打敗的戰役。其中《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
  • 中國裝甲部隊核心戰車:機動性、火力強度、防護能力世界一流
    我國自然也不會落伍,中國85式裝甲輸送車曾取得了較好的出口效果,外賣到多個國家,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又研製了90式裝甲輸送車,90式裝甲輸送車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載員量、速度、行駛裡程、機動性以及裝甲防護能力相比於西方產品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款90式裝甲輸送車並沒有批量配備於解放軍部隊,而是專門出口,去年非洲多場大小戰役中,皆能看到90式裝甲輸送車的身影。
  • 騎兵砍坦克?真實的波蘭軍隊沒這麼不堪,在波蘭戰役裡表現尚可
    波蘭的步兵部隊是他們軍隊的主體,每個步兵師的規模都有16500人,在戰術上偏向於一戰的德國步兵師,以機槍為步兵戰術的核心,每個步兵師配備了458挺輕重機槍。雖然這些機槍不是仿製的馬克沁重機槍,就是英國的維克斯輕機槍,但考慮波蘭軍隊的步兵師以塹壕戰為主,所以仍舊具有較大的威脅。
  • 臺軍終於找到對抗我裝甲部隊法寶!雲豹裝甲車挑大梁
    他們認為不能得到新式坦克的情況下,只能利用雲豹抵抗解放軍的裝甲部隊。裝甲車對付重型坦克?有意思的吧?聽薩沙說一說吧。雲豹裝甲車是臺灣所謂的自產武器,也是臺軍的驕傲之一。目前臺軍雲豹裝甲車裝備總數還是秘密,但臺灣媒體認為至少有700輛。
  • 以色列裝甲部隊又添新丁,一輛輪式裝甲車居然有坦克的體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以色列高度重視裝甲戰車的防護性能,其生產的梅卡瓦主戰坦克一直被譽為最注重防禦的坦克。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以色列軍隊裝備的都是履帶式裝甲車輛,在世界上輪式裝甲車大潮中顯得非常另類。不過,近期以色列還是沒有再堅持自己只要履帶式車輛的原則,精心打造出了一輛叫做「埃坦」的新型輪式裝甲戰車。而讓人們大跌眼鏡的是,以色列這輛輪式裝甲車重達35噸,只比38噸的59式坦克輕一點!看來喜歡重裝甲的以色列還是堅守著自己的原則。
  •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美軍?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打遍天下無敵手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IS2坦克的背景和性能。IS2坦克誕生在蘇德戰爭的炮火硝煙中。為了壓制德軍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蘇聯方面就研發出了性能超越黑豹和虎式坦克的IS2重型坦克。其車體為整體焊接結構,車體強度極其牢固。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90到120毫米,側面裝甲厚度超過90毫米。
  • 機械化步兵最強的防護,二戰大英國協袋鼠裝甲人員輸送車
    當時大英國協軍的裝甲輸送車除了國產通用載具外就是美援的M3半履帶裝甲輸送車,但為了準備諾曼第登陸以及其後的陸上作戰,美軍大量減少了給大英國協部隊的半履帶車。相對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倒是供應充足並且有一部分處於閒置狀態。當時加拿大第二集團軍正按蒙哥馬利要求準備實施法萊斯戰役。
  • 71年前,開國大典的裝甲部隊頭車,為何是一輛日本製造
    97式早期型的線圖,發動機兩側增加了薄薄的護板此前,在日本的認知中,坦克是作為一種步兵支援武器使用的,早期型號的九七式坦克搭載的是一門57mm短身管火炮,主要發射榴彈對付敵方步兵,掩體等等。其炮彈初速只有355.3米/秒,面對蘇軍的BT坦克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 中國單兵人體外骨骼曝光!這技術最終將讓步兵淘汰坦克
    文章說:據國外weaponews網1月19日報導:中國軍方工程師宣布,國產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取得決定性突破,目前已經進行了實地測試,未來將生產第一代單兵外骨骼系統。   說人體外骨骼將讓步兵淘汰坦克誇張嗎?一點不誇張,但不是現在。
  • 誰說不適合城市巷戰?重裝甲部隊偽裝進入,城市變防禦堡壘怎麼破
    一直以來裝備坦克和裝甲車這類重裝甲部隊是野外戰場的主力,但是不太適合進入城市進行巷戰。著名的例子是:俄羅斯與車臣的格羅茲尼戰鬥,整個裝甲旅進入城市後陷入苦戰,傷亡達7成。
  • 二戰中的德國裝甲部隊,如何從崛起走向巔峰,又從巔峰走向衰敗?
    今天,我們就通過歷史探究德國裝甲部隊發展中的崛起與衰敗過程。 一、裝甲部隊的崛起 相比於英法等老牌國家,德國的裝甲部隊其實起步較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德國裝甲部隊都是不存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