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民間有祈福活動,都有什麼講究?
不知不覺下個月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大家肯定已經期待很久了,畢竟這個佳節又可以放三天假了,雖然上半年已經放了很多假,可沒有人嫌假日多,所以很多人已經計劃好了端午節的行程了,就等著下個月放假了。
但大家是否知道,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左右,也就是這幾天,也有一個節日,只不過不被眾人所熟知而已,這個節日就是每年的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日,佛誕佛誕,也就是佛誕生的日子,而這個佛就是釋迦牟尼。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有一個名為拘薩羅屬國的迦毗羅衛國,位於如今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毗鄰的提羅拉科特附近,這就是釋迦族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在這裡,釋迦牟尼出生了,而且是生在他母親回娘家路上的一顆無憂樹下,因為他們族當時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婦女必須回到娘家生育,而釋迦牟尼的母親還在半路的時候,釋迦牟尼就出生了,並且傳說他出生的時候,不需要別人攙扶,自己就下地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還一手指天,一手指著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是多麼讓人驚訝的事情,簡直就是個神話,所以後來人們就將這一天成為佛誕日,並在當天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
比如古時候的一些寺廟裡面,就會節日這一天舉辦很多大型的慶祝儀式,有浴佛、放生等活動,浴佛就是指用香水沐浴佛身,這是一個典故,相傳在公元前623年時,佛祖就誕生在北印度,當時天上就有九條龍吐出香水給這個佛祖洗浴,由此就有了這個典故,並且還有相關的慶祝活動:用香水為佛身沐浴,因此這個節日還有另外一個名稱—浴佛節。
在明清以後,很多的寺廟在這個節日的當天會舉行佛誕儀,就是眾人聚集在寺廟的大殿之中,一起唱、誦一些相關的典籍或者經文,其中還有許多的細節禮儀,比如在活動中,主法需要跪在中間,監院或者齋主跪在其後,眾人則合掌齊唱或者一起誦讀,有的還需要誦讀三遍才行。
還有一個從明朝才開始的風俗,就是食結緣豆,但是這個風俗是在清代的時候才流行起來的。什麼叫做結緣豆呢?就是在佛誕日這一天,僧人門會煮一些豆子施與路人食用,這豆子就叫做結緣豆了。其實這算是一種與人結緣的風俗,古時候的人們用這個方法可以結識更多的朋友,這也算是一種貼近人們生活的風俗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還有一個就是清朝興起的舉辦善會的活動,這個活動還叫做齋會,主要是僧人為主,四面八方的信佛的人們為客,請這些善男信女在這節日的這一天來到四面裡面吃齋飯,大家肯定會想,吃齋飯為什麼非得來寺廟吃,這個與這個節日有很大的關係麼?
其實這兩者之間並沒有聯繫,這只是當時的僧人用來集資的一個活動,哪裡是慶祝佛誕日,他們只不過是以慶祝節日為藉口,方便讓更多的人來到寺廟,並促使人們進行募捐,畢竟去參加活動的人都是信佛的,這些僧人告訴人們,若是在佛誕日這一天做一些捐贈,可以得到佛祖更多的庇佑,這樣一來,就有更多的人進行捐贈,寺廟就能輕鬆的收穫更多的資金。
雖然說這個活動看似比較坑人,但是在當時這個活動還是非常盛行的。其實這也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祝願,大家都明白,生活還是需要自己努力,信仰只是讓自己在心中給自己一點安慰,不讓自己壓力過大,花一點金錢,買一個輕鬆,還是很划算的,所以才有這麼多人參加這個活動,他們並不是傻子,相反,他們都是聰明的人,也是可愛的人。
這個節日在如今已經鮮有人知了,很多年輕人壓根不知道這個節日,更別說舉辦活動了,這也提醒我們,很多節日慢慢的被人們遺忘,我們還是需要去記住這些節日的,不能讓我們的傳統節日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