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
它是自西班牙大流感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流行病。
它是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停擺。
它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央行幹預。
它讓股神巴菲特見證了自己多個人生的第一次。
它直接擊穿了最發達國家的防禦體系。
疫情雖然已慢慢過去,但他的影響卻是漸變的。就如一座待噴的火山,如果你不及時伸出觸角,等來的將是無情的炙烤。
說它危險,其實是相對的,這是一個多維世界,你要學會從上看,從下看,從3986度看。
危險一:職業的變革
疫情間,我們看到了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景象:雲上班、雲維修、雲看病、雲上課、雲合同、雲相親、雲招聘……
所有以前必須在線下操作的工作現在在家就能完成。
職業的變革,大大提升了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成本。這對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是極大利好。
當大家獨處一處,不用考慮辦公室文化,不用看別人臉色,全憑自覺,全靠自身能力,你到底有沒有用,結果和數據都會顯現出來。
比如以前上班渾水摸魚、拍馬屁精的人將一目了然。
因為你的伶牙俐齒派不上用場,你的散漫懶惰將沒有團隊給你遮掩,你只能赤裸裸的把自己真實能力展現出來。
這樣的職業變革加大了崗位的競爭,所以你必須要認真思考,你所從事的職業是不是不可替代的。
如果是,要麼就趕緊換工作,要麼就儘快升級這個工作類型。
危險二:崗位變少、競爭加大
⒈今年應屆畢業生一共有874萬人,是過去10年以來最多的,但企業招聘應屆生卻同比下降了49%,也是過去10年春招最慘澹的一年。
工作機會呈斷崖式下跌。
⒉AI、5G的入局
別還認為5G、AI很高大上,很遙遠,其實它早已來到我們身邊。隨便就是幾個例子:
(1)騰訊2018年創作了寫作機器人,它可以用0.5秒時間寫出1000字的完整新聞報導。雖然感情達不到人類的豐富程度,但是新聞類、數據類文章卻有很大的優勢。
(2)富士康決定從2023年~2025年裁員80%,都是機器操作,還沒跳樓風險!
(3)高盛的紐約總部在2000年的時候,它的股票交易櫃檯有600人。而今天它的櫃檯只有2個人!其他人的工作都被程序給接管了。
(4)說個身邊直接被踢掉的職業——電話廣告推銷員。在美國今年2月份就有45億通機器人騷擾電話。而中國正在爆發式增長,拼命的在趕英超美,還有日語、韓語、泰語等國際版本。
攤手
你說氣不氣人?
危險三:社會形態加速轉變
疫情加速了冪律世界的到來,而正態世界將逐步淡化。
10%的人可能賺走所有的錢,剩餘90%的人可能一分錢都賺不到。
冪律世界和正態世界說起來很抽象,其實就是統計學中的冪率分布和正態分布的社會現象。
用人話表達就是極端化和平均化。
在《西虹市首富》電影中,主人公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全部花掉,最後的結果卻是財富越滾越多,這背後的原理就屬於冪律分布。
舉個收入的例子:
商場賣口紅的導購員,不管他多麼勤奮,多麼厲害,他也只比其他導購員多3-5倍工資而已。
他的收入是可以平均化的,屬於正態分布。
而李佳琦同樣賣口紅能比這些導購員收入多10000倍以上,他的收入尺度是在很寬的範圍內變化,而且可以跨越多個數量級.。
所以他的收入是極端化的,屬於冪律分布。
在正態世界裡,中等收入佔大多數人群,高端收入和低收入者佔少數人群。
這種分布是非常理想的社會結構,勤奮的人有激情去追尋高收入人群,而貧窮的人也有希望追上中等收入人群。
但現實是,正態世界往冪律世界轉移的速度加快了。也就是80%的人把錢借給20%的人拿去用的速度更快了。
攤手
幽默吧?給錢還得搞快點。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貧富差距巨大的呢?
皮凱蒂的《21世紀新資本論》說:貧富兩極分化的根本原因是資本回報率總是大於勞動回報率。
資本會傾向於流動到已經聚集的資本上,而不是為勞動增值。
就拿淘寶舉個例子,當平臺上有更多的賣家,就帶來更多的貨,貨多了用戶體驗就更好,體驗好了,用戶就變得越多,用戶越多賣家的收入也就增加了,於是賣家又越來越多。
這樣原因和結果之間就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循環,強則越強,資本加持,最後一家獨大。
所以,有錢的人會更有錢,沒錢的人只能舔碗。
在你眼裡,看見的是正態世界還是冪律世界,決定了你今後的人生走向。
危險四:缺乏深度思考
現代的媒體是強大的,我們的生活幾乎被各種媒體包圍和控制,覆蓋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人們早上起來,就開始一天的媒體運動。微信看了看頭條,頭條看了看知乎、知乎看了看抖音,不辭辛苦,不覺勞累,直到臨睡。
它已經導致我們分不清哪些事件是生活中發生的,哪些事件又是媒體信息的碎片殘骸。
它控制著我們的大腦,使得我們猶如行屍走肉般,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
沒有人生布局,沒有理想孵化。
網上的有些作品,到處嫁接,成批生產,數量驚人。
盛行的雞湯文,讀了讓人渾身激靈,恍然大悟,感覺能撬動地球一般。
正能量雖好,但也別都往腦殼裡面塞,偶爾打打牙祭是可以的。
不然長此以往,你定會被牽著鼻子走。
深入思考更具有抽象性,有人說深入思考就是底層邏輯的思考,很多人還奉為圭臬。
我認為這是巧立名目,故意製造概念。年輕人整天圍著這些概念轉,搞得我也整天研究這些名詞術語。
但僥倖從思想政治課本得到了答案: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比如上面提到的貧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資本回報與勞動回報之間的矛盾。
再比如雞湯文盛行的根本原因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與社會生產支配之間的矛盾。
這話我說的,我負責。
只要連問幾個為什麼就能得出這個答案!不信?
為什麼雞湯文盛行?
因為大多數人都愛看。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愛看?
因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
為什麼生活節奏快、壓力大?
因為要事業有成,買房,買車,娶媳婦。
為什麼?
因為這是人人都嚮往的美好生活。
不斷追問為什麼是解決原始問題的最優路徑,只要回答的是根本原因,那最後得到的一定是正確答案!
怎樣才能在大勢不可逆的世界中站穩腳跟呢?
有句話說:越危險的地方,機會也越大。
前提是機會來臨的時候,你要有開啟它的能力。
2點建議:
一是提高你的影響力,包括你的身份、地位、著作等等。
我自己是做實體行業的。做生意摸爬滾打10幾年,得到的經驗是:生意人最後的底線不是靠道德,法律才是底線。這與我價值觀不符,所以才轉戰線上。
誰知天下烏鴉一般黑呀!
才進來就踩了不少坑,就拿寫作來說,我一共買了5個人的課程,都是知名的大V,開始都是被介紹吸引,「知名作家」,「全球認證教練」,「爆文閱讀量上億」,「某某創始人」。
但裡面的課程沒有一篇我是看完了的,甚至都是耐著性子看的。
通篇都是教你如何取標題,如何寫爆點,如何變現。但再深入一層,具體到剖析內容、大綱總結原理就沒有了。
為什麼我會接連上當呢?除了傻之外,還有他們的影響力。
沒辦法,太誘人了,害得我這樣的窮鬼也扔了幾個鋼鏰進去。
最重要的是兩者的展現方式不同。
做實體,雖然你沒觸碰法律,但道德不好就會一傳十,十傳百,自然會影響生意。
網絡卻不一樣,它具有隱蔽性。
我覺得我買的課程很爛,在留言發發牢騷,但主人不讓你的留言展示出來!
這樣展示給別人的表象是銷量提升了。具體好不好,你也不知道,買了才知道。
等錢都給了還說啥?
二是挖掘你的特性,升級你的技能。
補長!補長!再補長!
把它做成精專,成為那裡面的前1%,才能在未來多元化、冪律化的世界佔有一席之地。
但隨之而來的壓力也是前所未有的。
你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創造力、抽絲剝繭的分析力、抽丁拔楔的解決力、觸類旁通的學習力等等無數個在學校裡沒有交給你的新能力。
葛洛夫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並不是一句誑語。
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做好了準備,就能躍上這輛時代的馬車,滾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