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深度訪談竹間智能簡仁賢:疫情後時代,效能進化的創新與創業

2020-12-13 竹間智能

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簡稱GMIC)首期在線峰會—「GMIC在線|效能進化峰會」已成功舉辦。

峰會聚焦於現階段所有企業最關注的智能化轉型、產業數位化升級、效能進化與增長等話題,吸引了20家主流媒體深度參與,累計引發139萬人次在線觀看。

湯道生-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胡鬱-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區力-京東數科副總裁、梁冬-東吳相對論創辦人、張一甲-甲子光年創始人兼CEO、羅旭-紛享銷客創始人兼CEO、簡仁賢-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共同出席。

峰會上,張一甲與羅旭、簡仁賢帶來了《效能進化的創新與創業》的深度訪談,以下為GMIC官方整理的簡仁賢訪談內容

01 效能進化對企業意味著什麼?

張一甲:歡迎間智能創始兼CEO簡仁賢,請先向觀眾介紹一下自己及自己所在的企業。

簡仁賢:各位好,竹間智能是一家人工智慧的技術公司。它著重的人工智慧技術在於人機互動,這個當中主要關注NLP、對話機器人、情感識別以及用NLP來構建知識圖譜達到文本分析的綜合NLP語言語義跟語音結合技術。通過這樣的結合,搭建比較完整的平臺和解決方案,實現為企業賦能。

比如,在企業需要跟它的客戶去交互的時候,人工智慧的技術能幫企業在售前、售中、售後的場景提供輔助,有一些場景甚至可以達到替代作用。在企業內部,通過NLP、竹間Bot Factory人工智慧平臺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達到業務流程優化和縮短業務流程的效能提升。

所以,整體來講,我們是用NLP技術加上情感智能技術為企業提供前臺、中臺、後臺結合的全場景解決方案。

張一甲:我們的主題是「效能進化的創新與創業」,想問一下對效能進化的理解。什麼是一個企業的效能?如果讓你用一把尺子測量一個企業的效能,這把尺子應該是什麼?

簡仁賢:首先,針對不同領域的企業和企業的不同階段,效能的定義和這把尺子一定不一樣。企業分很多,醫療、電商、網際網路、科技型公司、零售公司等。比如,零售場景中可能效能就是每個月的KPI;在軟體科技公司,它會用每個人的產出,也就是營業額除以員工總數;在研究機構、醫療機構,它又不一樣,醫療機構不是盈利機構,它的KPI比較複雜一點,學術機構則跟發論文的次數有關。

在每個企業的不同階段,效能的衡量也不一樣。比如像竹間智能,摸爬滾打到現在快五年的時間,我們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轉型。

第一個階段效能是從產品迭代的角度衡量,是一個夯實地基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挖掘場景、打磨平臺,通過累計場景、累計數據的算法衡量企業未來可以創造多少價值。第三個階段要開始看人效,驗證企業能不能賺錢。人效就是多少人的投入,做出來的產品產生了多少收入,這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對我們行業而言,效能就是人效。

另外,只談效能,不談進化也不對。所以,我覺得「效能進化」這個關鍵詞非常好。很多人只看到效能沒有看到進化,效能進化也叫迭代,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每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效能都會有一些新的進化。

比如,我以前在微軟十多年時間,它每隔兩年,KPI都不一樣。但它最終追求的東西是一樣的,就是在過程中有沒有成長率。而現在,竹間更注重的是商業化和市場佔有率。所以,進化就是要在不同的階段,找到不同的效能配合。

張一甲:「效能進化」在這個題目當中,其實是一語雙關的。一方面是對自己的要求,怎麼去看自己的效能進化;另一方面,也正是效能進化在整個時代當中成為普遍的主題,才孕生出非常多的創新與創業機會。

02 疫情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張一甲:其實從某種角度講,企業都是為了給客戶創造更進化的效能。現在是疫情期間,全國人民最關心的是中小企業發展問題,想問一下,企業復工怎麼樣?有沒有受疫情比較大影響?

簡仁賢:發現疫情時,公司就有了很強烈的危機意識。第一個是先保障員工的安全和健康,為此,公司制定了保護員工和其家人的政策。同時,IT的同事開始開發線上工具,為過年後復工做準備。另外,竹間是一個比較分散的公司,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臺北都有研發中心。在比較分散的情況下,我們受疫情的影響也會比較低一些。

到了疫情真正比較嚴重時,我們列了一系列的方案,在疫情當中凝聚起大家的團結力,營造一個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我開始做產品培訓、技術培訓,加強大家的內功。同事們也都很有社會責任感,凝聚在一起做了「疫情機器人」。

同時,因為我們是一個科技公司,本來就是遠端作業,各個地方協作,所以大家做的都非常好,復工對我們來講不是一個問題。嚴格來講,我覺得疫情凝結了大家的一股向心力,不管是技術、產品研發,我們又往上進了一步。

張一甲:您剛才講到企業面對復工的情況,我也看到竹間推出了在線問答AI機器人,現在這個機器人市場表現怎麼樣?可不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

簡仁賢:我們推出電話機器人,用科技的力量幫區政府、校區、社區、學校、家長們打電話。比如竹間服務的徐匯區,平均每天打出的電話是兩萬多通,二月底時已經有了幾十萬通,3月中旬就達到了七八十萬通。如果用人工來做,會有很大的人員需求,所以電話機器人減輕了人員壓力。

第二個,在疫情期間,我們與質量比較高的權威數據平臺「丁香醫生」建立合作,在區和街道展開服務。但是區和街道的單點服務效率有限,因此我們又與三大手機廠商(華為、vivo、OPPO)合作,華為、vivo、OPPO佔中國70%的手機佔有率,我們的疫情機器人接入他們的電話系統,變成疫情諮詢語音助理,服務更加廣泛的受眾。前一段時間需求很高,二、三月份加起來有大幾千萬的詢問。同時,我們在APP、公眾號等渠道建立的對接,到三月份也接收到了上百萬的詢問。

所以,第一個我們是按照終端去提供大量的服務,第二個是幫助有需求的建立對接。但全部都是免費服務,現在來看效果非常好。很多合作方,也希望將來在醫療諮詢、醫療服務等科技上與我們建立長期合作。

張一甲:對話機器人和電話機器人這類的機器人是你們的核心主業務嗎?還是有別的分支?

簡仁賢:這兩個是核心主業務。

張一甲:那也就是說,這次疫情對你們的業務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簡仁賢:我們的對話機器人是用SaaS的方式做到的,這次疫情不但幫助到我們的用戶,也幫助我們驗證了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開發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平臺很重要的部分。一個新的應用、解決方案、新的場景可以很快搭建起來,表示你的平臺完整性和成熟度夠高。也是經過區政府和華為、OPPO、vivo的認證,我們才有辦法做到這樣的一個提供。

所以,這次疫情對我們產品和平臺標準化的的確確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而且我們面對的終端用戶是ToB再ToC,這些用戶是誰我們都不知道,這也是非常大的考驗。非常欣慰的是,我們通過了這個考驗。

03 疫情結束後,企業下半年的方向?

張一甲:整個上半年每一家公司幾乎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要麼是帶來了新機會,要麼是帶來了巨大的時間挑戰。最後一個問題,為疫情結束的下半年做了什麼準備?怎麼看待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規時面對的機會、難題以及效能進化怎麼體現在市場經營過程中?

簡仁賢:一個企業在今天的時間點上,還沒有做好前半年和後半年的規劃,我會認為這個企業非常危險。我們團隊花了很多時間為前半年和後半年可能發生的最好或最壞的狀態,做出了不同的方案。

一個企業要能夠在應付的過程中挺過去,滿足條件以後要搶佔市場,這很重要。在疫情前,原來只是看到中國境內的市場。現在歐洲和美國也在面臨疫情的爆發,市場更大,很多東西都是未知的。

其次,利用危機拿下市場,就是我們現階段的目標。我們不久前很幸運地融到了B+輪,資金夠了又有收入,現金流也比較健康。

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始想怎麼去把危機變成契機,把手上的東西最大化。我們這兩個月一直在做聚焦的動作,爭取把手上的東西變得最大化。

由於我們是科技公司,契機點來的時候要找有錢的行業。我們1、2月還有很多錢進來,因為之前交付的健康企業還在繼續付錢。

現在客戶變成了兩種,一種是有錢的,要加速智能化,我們自身能不能抓住取決於交付能力、技術平臺、產品能力、服務能力有多強。第二種,新的契機客戶在哪裡?比如在線教育、醫療,政策支持。所以,我們已經把計劃都做好了,今年的目標還是要掙錢,要填飽肚子、提高收益,達到目標。

如果企業可以造血,肯定可以挺過去,造血不了則很快就會燒光。因為ToB的公司周期比較長,如果現金流不夠維持這樣的周期,那未來3-6個月就很難了。

我們要控制好節奏,每天都要看市場變化。我們的商務同事一直在與客戶聊,了解客戶、了解市場脈絡。根據市場脈絡走,原來的預期是4-5月好了以後,5、6、7月重整,下半年會好轉。但是全球我不知道,所以我們要隨時保持警惕狀態,千萬不要忽略全球對市場整體的影響。

相關焦點

  • 竹間智能:用AI締造新時代業務模式——專訪竹間智能CEO簡仁賢
    智能化時代又需要跨過弱智能(2018—2020年)和中智能(2020—2030年)兩個階段,最終達到強智能時代(2030年及以後)。在2019年中國保險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創新國際峰會上,《財資中國》專訪竹間智能執行長簡仁賢,一觀人工智慧如何成為保險公司虛擬員工,促進企業發展,推動行業升級。簡仁賢,竹間智能執行長。
  • 竹間智能CEO簡仁賢:懂語言者得天下
    近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組委會宣傳組聯合AI報導採訪了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探討新基建建設及企業的智能化轉型。竹間智能由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在2015年創辦,以獨特的情感計算研究為核心,利用自然語言理解、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人工智慧技術為基礎,研發具有情感識別能力的對話機器人和具有認知能力的知識引擎,提供一站式的企業服務的情感人工智慧開放平臺 Bot Factory、全雙工全場景AI Contact Center 平臺解決方案、Gemini 增強智能知識引擎
  • 對話「竹間智能」CEO簡仁賢:堅持做「真情實感」的中文NLP
    對此,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評論表示:此前是陸奇,現在是沈向洋,對於微軟來說這是一大損失,可以看出微軟正在放棄中國。簡仁賢說,「全球範圍AI在進步,自然語言理解也在進步,中文的自然語言更不能落後,這是我們自己的語言,中文NLP產業就是要靠華人自己。」成立以來,竹間智能一直致力於中文NLP技術發展及落地應用,堅持NLP技術和情感計算,打造人工智慧開放平臺。近期,竹間智能宣布完成了4500萬美元B+輪融資。
  • 竹間智能創始人&CEO簡仁賢:超現實AI的價值創造之路
    中關村國際化大講堂是由長城會和中關村管委會打造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一步提升企業國際化視野能力,提高從業人員國際化的能力素質。  講座第四講上,中關村國際化大講堂邀請竹間智能科技創始人及CEO簡仁賢就AI時代下如何進行產業融合這一主題分享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簡仁賢認為創造價值有三種模式: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 CIIE 2019 賽諾菲攜手竹間智能打造醫藥數位化未來
    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等展區,全球領先的法國醫藥健康企業賽諾菲再度參展,作為賽諾菲數位化創新合作夥伴,竹間智能CEO簡仁賢受邀參與11月7日圓桌討論,圍繞《共創醫藥未來》主題就跨國藥企與初創企業的合作、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對醫療行業影響等話題展開熱烈交流。進博會亮點一覽為期一周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10圓滿落幕。
  • 竹間智能參加2019Avaya峰會|打造AICC全雙工全場景
    作為重要生態合作夥伴,竹間智能CEO簡仁賢受邀發表演講,AICC全雙工全場景引領「通信+AI」合作趨勢。Avaya +竹間AICC全雙工全場景引領趨勢憑藉機器學習、情緒識別等AI技術,以及定製化對話機器人平臺,竹間智能已成功加入Avaya生態,助力CC+UC無縫協作一體化通信平臺。作為重要生態合作夥伴,竹間智能CEO簡仁賢受邀出席本次峰會並發表演講。簡仁賢看好當前通信業整體發展,並就AI時代下如何進行產業融合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 情感識別AI創業公司竹間智能獲得4500萬美元B+輪融資
    「竹間智能的創始人是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作者:步搖編輯:tuya出品:財經塗鴉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10月23日情感識別AI創業公司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竹間智能)獲得
  • 竹間智能完成C輪融資,中銀國際領投
    11月5日,竹間智能宣布獲得第五輪融資,本次C輪融資由中銀國際領投,交銀國際跟投,領渢資本追投。此前三年,竹間智能先後獲得國泰金控、雲暉資本、普華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的過億美元融資。 此次融資後,竹間智能將持續產品平臺化,業務規模化,開展更廣的合作夥伴生態體系,深耕金融領域和企業服務的垂直場景的落地,開創更多更有價值的標準應用場景,成為NLP賽道的標準,為更多的企業智能化轉型。
  • 揭秘AI公司盈利「生意經」,竹間智能CEO簡仁賢的AI產品化和工程化
    在漫天疫情之下,減裁人員並不算大新聞。2020年下半年,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創立的竹間智能,拿到2億元 C輪投資,雖然公布了融資金額,但是估值仍然諱莫如深。在此之前,多位業內人士向我爆料,竹間智能2020年業務大幅提升,如果不是在Q3,那就是會在Q4盈利。競爭自古慘烈,很多時候,輸贏,是在等對手犯錯。
  • 揭秘AI 公司盈利「生意經」,竹間智能CEO簡仁賢的AI產品化工程化
    在漫天疫情之下,減裁人員並不算大新聞。2020年下半年,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創立的竹間智能,拿到2億元 C輪投資,雖然公布了融資金額,但是估值仍然諱莫如深。在此之前,多位業內人士向我爆料,竹間智能2020年業務大幅提升,如果不是在Q3,那就是會在Q4盈利。
  • 36氪首發 | 多模態情感識別讓機器更「懂」人類,「竹間智能」獲...
    國內NLP領域創業公司除竹間智能外,還有三角獸、驀然認知、愛因互動等,這類創業公司主要的落地方向主要圍繞智能客服、智能硬體(音箱、機器人)兩個方向。 其中智能硬體主要是和音箱或者手機廠商合作,如三角獸就和Vivo,Oppo等合作接入自己的SDK。
  • 推出全雙工全場景AI呼叫中心「竹間智能」完成4500萬美元B+輪融資
    本輪融資後,竹間智能將繼續在NLP、情感計算及多模態人機互動技術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同時,研發升級Bot Factory平臺,推廣標準化產品、進行生態落地構建,加速AI解決方案跨行業落地。發展至今,竹間已經成為了華為「1+8+N」生態的重要合作方,並與華為多個業務部門有著深度合作。
  • 竹間智能斬獲創業邦「2020年中國新基建創新力量TOP100榜單」
    竹間智能憑藉在人工智慧NLP賽道上穩步的成長力,及多個創新性產品的落地應用,無懸念入選該榜單。2020年「新基建」浪潮大放異彩,中國眾多企業在各行業展開卓有成效的探索與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硬核力量,讓中國在新冠疫情中實現了快速治理與科學防控;又不斷刷新著人們的生活及工作方式。
  • 竹間智能CEO簡仁賢談NLP落地修煉之道
    7月11日上午,2020 WAIC·開發者日特設「構建AI基礎設施」分論壇,邀請包括華為、騰訊、竹間智能、京東雲等業內多家企業專家共同探討這一話題。竹間智能CEO&創始人簡仁賢以《「懂語言者得天下」NLP落地修煉之道》為主題,分享新基建建設及企業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新思路。
  • 竹間智能簡仁賢:從華泰證券看AI+RPA,數字員工「輔助+培訓」潛力巨大
    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緊密結合,讓數字員工變得越來越擅長模仿人,甚至會「自學習」,不斷「自我提升」。簡仁賢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先生,作為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曾負責Windows Mobile, Bing 搜索,廣告,及全球 mobile products R&D,於2015創立竹間智能。
  • 和華為生態合作之後,竹間憑什麼再獲 4500 萬美元融資?
    本輪融資後,竹間智能將繼續在NLP、情感計算及多模態人機互動技術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同時,研發升級Bot Factory平臺,推廣標準化產品、進行生態落地構建,加速AI解決方案跨行業落地。發展至今,竹間已經成為了華為「1+8+N」生態的重要合作方,並與華為多個業務部門有著深度合作。
  • 創智—NLP竹間智能專場 | AIIA2019人工智慧*大會
    作為NLP技術的領導者,竹間智能於11月1日主辦了本次大會的「創智—NLP·知情感·創未來」主題論壇,論壇邀請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簡仁賢、竹間智能市場負責人王桉、Breeno語音負責人、交通大學教授趙海、南京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究院副總經理董曉飛
  • 竹間智能完成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獲兩大國有銀行共同投資
    企查查APP顯示,近日竹間智能完成2億元人民幣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中銀國際領投,交銀國際跟投、領渢資本再次追投。  企查查工商信息顯示,竹間智能隸屬企業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法定代表人為前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經營範圍含從事智能科技、網絡科技等。
  • 竹間智能完成4500萬美元B+輪融資 要打造頂尖情感人工智慧
    發展至今,竹間已經成為華為「1+8+N」生態的重要合作方,並展開和華為多個業務部門深度合作。目前,竹間已打造出具備語音+語義+情感的全場景、全方位交互技術,為企業客戶和終端用戶提供更優質準確的交互體驗產品。
  • 竹間智能完成4500萬美元融資,人工智慧擁有人類情感會怎樣?
    竹間智能:專注於情感機器人的研發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竹間智能,成立於2015年8月,致力於打造人性化的,致力於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和語音情感辨識的技術研究開發。專注於情感機器人的研發,致力於懂人的,能記憶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