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孩子學會分享、溝通、禮讓,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2020-08-28 古城古鎮尋故人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自己的玩具,即使不玩,也不讓別人玩。就算是兄弟姐妹也是互不相讓,而一會就不要了,有時候弄得家長哭笑不得。

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拿到一個玩具,就想佔為己有。

甚至,在公共遊樂場,自己霸佔住某些設施就是不讓別人玩。


而且,你跟他商量,大家一起輪換著玩,這不是個人的物品,需要大家一起分享。他聽都不聽,他家長給他說都說不通。

家長給他買了什麼好吃的,連品嘗一下都不讓,自己吃不完,也不讓別人吃。

吃飯的時候,家長還沒有落座,自己先吃起來。

這種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不會覺得無所謂,孩子的這種習慣和意識,如果不及時糾正的話,孩子漸漸長大會習慣的,會很難改變的。


在生活中我就經歷過這樣的一件事,有一次同學聚會上,也邀請了老師參加,老師還沒有坐下,一個同學先坐下了,而且他是坐在主要位置上。

我們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非常注重文化禮儀,尊者為上,都是有講究的。

餐桌有餐桌文化,主要嘉賓沒動筷子之前,不能動筷子。

為什麼有的小朋友,一起玩很招人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很融洽。有的小朋友,卻沒有人願意跟他玩。

這就是懂得分享,會溝通,會禮讓的孩子和不具備這些品格的孩子的區別。

生活中,之所以有一些人,顯得格格不入,就是從小沒有注重分享、溝通和禮讓的教育。


這種情況父母要注意做好以下三點。

一、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好好引導教育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比如分享玩具,從小父母就要教育他,家裡的東西大家都有份,不是哪一個人獨有的。

我們家兩個孩子,姐弟倆有的一段時間,也經常爭搶玩具,這是小孩子的普遍的心理,總覺得別人的就是最好的,自己正在玩的玩具,看到別人在玩別的玩具,把自己的扔了就非要去搶別人的,也好好商量。

兩個孩子,經常會因為爭搶玩具打架,就是孩子心理沒有分享這個概念,太自我中心,什麼都是自己為重要。

這時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家裡的所有玩具,都是大家的,誰都可以玩,誰先拿到,誰就先玩。要學會用自己的玩具和別人交換,這樣,才能收穫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幫助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朋友都是相互的,理解和幫助也是,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如何幫助你這就是分享和溝通帶給彼此的溫暖和力量,這就是好朋友的力量。現在兩個孩子相處的非常好,很少再出現為了爭玩具而打架的現象。在幼兒園,也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每天都開開心心在幼兒園度過。


二、父母就是孩子啟蒙的老師

當孩子在遇到想要的東西,或者想吃什麼東西,不說直接哭。我們就引導他,嘴巴除了用來吃飯,就是用來溝通的。

小孩子,想幹什麼就要好好說出來,這樣,爸爸媽媽才能明白你的意思,你一直哭,誰都不知道你想要的幹啥。

因為孩子上幼兒園,有什麼需求,也是需要通過表達讓老師明白。

所以,我們一定要為孩子適應幼兒園生活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三、要教孩子怎麼孝敬老人,互相禮讓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怎麼做,孩子他們就會怎麼學。

所以,我們在自己父母面前,要盡到子女應盡的職責和孝心,節假日多回去陪陪父母,幫他們做家務,給他們買衣服。

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而是精神上的陪伴,所以,我們就儘量回去多陪陪他們。

在父母面前,我們就引導孩子,吃飯的時候,老人不就坐,孩子不能先坐下。大人不動筷子,孩子不能先吃。

有好吃的,我們總是讓孩子們先給老人送一份,最後自己再吃。

家裡有客人來了,一定要引導孩子去叫客人吃飯。

等你當上爺爺奶奶了他們也會教自己的孩子怎麼孝敬爺爺奶奶。


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是我們每個人的啟蒙教育,為我們一生的成長奠定基礎。所以,我們應當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科學、快樂的成長空間。夫妻之間的相互尊重,長幼之間的關愛和互敬,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展。我們不能把工作中的煩惱和不愉快帶進家中,帶給孩子。不要隨意向孩子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會分享,成為家中小霸王,家長應該怎麼辦
    物權意識和性格在作怪,家長別著急罵孩子什麼是物權意識?在剛出生的寶寶眼裡,整個世界都是以他為中心的,也就是比較自我,凡事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基本做不到換位思考。如果是東西是屬於孩子的,那麼如何處置就是孩子自己的自由,家長最好別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對於孩子來說不也是一種霸道嗎?而且被強迫分享的孩子出於維護自己物權的原因,反而會變得更加緊張自己的東西並不願意分享。那麼當寶寶的佔有欲變得強烈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才算對呢?其實只要家長正確引導,佔有欲強的寶寶也能學會分享和禮讓。
  • 衝動式教育,讓少年寒夜中離家出走,家長應該學會與孩子溝通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用責罵,暴力來教育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當他們發現這種手段極其好用,能夠讓孩子迅速安靜下來的時候,便一發不可收拾。殊不知這樣只馴服了孩子的外表,卻讓他們的內心如火焰一般燃燒,醞釀著爆發前的寧靜。
  • 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當孩子學英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做些什麼?你可能會說你的英語不太好,我能做些什麼呢?只能給孩子報一些好的英語輔導班啊。咱們這篇文章主要說的是:當你自家的孩子學英語的時候,你在自己的家中應該對自家的孩子做些什麼。尤其是當你自家的孩子還是小學生或者幼兒園的時候。(當然中學生也不衝突、不矛盾)
  • 孩子從1歲到6歲,數學啟蒙應該怎麼教?家長幫娃收藏吧
    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學得好,數學啟蒙應該從1歲開始,下面就分享1歲到6歲數學啟蒙怎麼教?孩子通過具體動作來感知這個世界。這個階段的數學啟蒙家長不要強求,建議做這2件事。這個階段我們就要讓孩子掌握數學概念什麼是加、減?如何進行抽象運算等等。
  • 孩子從1歲到6歲,數學啟蒙應該怎麼教?家長幫娃收藏吧
    說到底數學不是你會做多少道題,而是你是否擁有數學思維,是否打造了數學腦,是否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而談到思維就要從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就開始建立,而不是在思維定勢形成以後才開始刷題。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學得好,數學啟蒙應該從1歲開始,下面就分享1歲到6歲數學啟蒙怎麼教?
  • 幼兒園三年,孩子都學些什麼?家長感覺啥都沒學就對了
    文|好孕姐前幾天,孩子開學,帶孩子報名時,跟幾個家長聊了起來。一位阿姨說:「我家孫女都上了一年小班了,連數數都不會,這幼兒園天天都教孩子什麼呢?」另一位媽媽也說:「我們是大班了,孩子才會寫簡單的幾個字,算數也不在行,感覺他天天上學啥都沒學。」那麼,幼兒園三年,孩子到底都學些什麼?家長如果感覺他什麼都沒學,那就對了。現在的幼兒園教學,跟我們做父母這一代人上幼兒園不一樣了。現在幼兒園的課程,主要是針對3-6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設置。
  • 小學英語怎麼教?學會這2招讓孩子愛上學英語
    很多家長,是不是常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英語經常考高分,而自己家寶貝,不僅考試成績不好,還不愛學英語,真讓人頭大!關於小學英語怎麼教,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指正,還有家長的輔助與配合了。尤其是家長,這個時候要特別上心,因為小學正是英語學習打基礎的階段。
  • 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對於自閉症兒童,不建議將他們過早送入正常學校上學,而最好是抓住最佳治療時機,對其進行行為訓練、飲食治療和心理治療等,糾正其社交、溝通等方面的異常行為。發現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必須立刻進行治療,因為自閉症對兒童的危害那是非常大的
  • 寶寶1歲了,應該教些什麼,怎麼教?
    這個年齡的寶寶應該給他玩什麼,學些什麼呢?下面從寶寶吃、說、行、玩等幾方面來看一下,一周歲的寶寶應該進行哪些教育?大人吃飯時,做好示範,鼓勵寶寶邊學邊吃,讓寶寶學會自己吃,並且很享受吃飯過程,大人餵飯也沒那麼辛苦。
  • 親子溝通效果不好?別急著批評孩子,也許家長應該這麼做
    很多家長在做了父母之後會發現說了更多的話,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聽話,能夠更懂事一些,往往會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教。但是孩子雖然小,卻也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看著小小的一個人兒,有時說出來的反對父母的話聽起來卻讓家長不能反駁。
  • 孩子認知上不去,家長該怎麼教?
    孩子認知上不去,家長該怎麼教?認知是什麼呢?認知主要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於人的感覺器官以外的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對事物的認識,包含事物的外觀、功用等。孩子認知差,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 孩子被打應該怎麼教
    我家閨女現在2周5個月,小時候的挺愛動手的,會打小朋友,會搶別人玩具,每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都會輕輕的打她手,或者立馬告訴她不能打小朋友,不能搶玩具,你們是好朋友,還有就是每當回老家的時候,我在車上就會開始和她溝通,回去以後不能打弟弟,她比你小,你是姐姐,你得讓著她。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告訴她太多不能了,導致她現在有小朋友打她、抓她,搶她玩具,她只會哭。
  • 家長教孩子學騎三輪車,家長應該這麼做,才讓讓孩子學會
    家長教孩子學騎三輪車,家長應該這麼做,才讓讓孩子學會我和阿姨天天都帶著銘銘到小區的院子裡玩,今天銘銘看著鄰居家的一個四歲的男孩子騎著小三輪車神氣十足的樣子,別提多羨慕了,有的時候小男孩前面騎著三輪車跑,銘銘就跟在後面追;當小男孩停下來體息時,
  • 教孩子懂禮貌,你做對了嗎?(家長必讀)
    家長們都清楚,要想養出家教好的孩子,就必須教他們懂禮貌。然而,不少家長在教的過程中用錯了方式,要麼過於粗魯,要麼過於苛刻。如此一來,不僅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那麼,我們應避開哪些誤區?我們又該怎麼教孩子懂禮貌?
  • 放暑假了,孩子和家長應該做些啥?
    暑假不僅要過的有意義,而且還要精彩,不僅要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希望能夠通過暑假進行彎道超車,在下一學期中成績能夠有所突出,我是這樣,給孩子制定計劃的,和大家分享分享:第一,跟老師溝通制定學習計劃你學期末學校都會召開家長會,這是一個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不僅能通過家長會學到很多育兒方面的知識,學習的方法,家長會後還可以跟老師零距離的接觸,知道孩子的不足在哪裡,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老師也會給孩子推薦如何學習,然後推薦一些讀本之類的。
  •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正確的學會分享
    今天在路上聽到一位媽媽對自己的孩子說:「妹妹還小,你應該把玩具先給妹妹玩。你需要學會分享」。說完就直接把小女孩手中的玩具奪過來給了鄰居家的孩子。小女孩一臉委屈的嘟著嘴,眼淚在眼睛裡打轉。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樂於分享的小朋友稱之為」高情商「,所有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孩子」自私「不分享。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呢?
  • 家長們都知道應該跟孩子溝通,這環節您真的做到位了嗎?
    所有的家長都知道,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應該做好溝通環節,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問題最多的一個環節,也是家長們做得最不好的一個環節。似乎人人都知道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做好溝通,但是卻沒有人能真正掌握好溝通的方法,去用溝通的技巧影響自己的孩子。
  • 還有一天時間,考生和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高考,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心態 心態 心態大家其實都知道心態最重要,但是我們每個角色都應該怎麼做才是最正確的呢一.對於學生來講已經剩下兩天的時間了,可以說你已經沒有可以提升的空間了,可能說到這,有的人會說,萬一我多看一道題,多做一道題,考試就萬一考了呢。
  • 研究生考試時,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很多父母容易「弄巧成拙」
    同時,這個數字的變化也牽動著700餘萬家長的心。從小學期末考試到中學招生考試,從高考到考研,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考試都離不開家長的陪伴。這幾天,有很多家長私信留言:孩子即將迎來研究生考試,父母又可以做些什麼?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還是想站在考生的角度,來聊一聊我的經驗。
  • 《把溝通留給孩子,如何教孩子學會溝通》
    而溝通,卻是當下社會必備的一項本領! 前兩天去合川一所大學,看望老公大三的侄子,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我問他:孩子,在學校裡面都還好吧?有沒有什麼困惑或者困難,如果你覺得可以,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探討!二十歲左右的娃,就跟我說了一個問題:么嬸,其他都還好,就是擔心明年畢業工作的問題!當孩子說出來時,我是真的感受到他的焦慮,當時我就給他說了兩句話話:孩子,做好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