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分享,但有的孩子卻偏偏表現出了相反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堅決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別說直接拿走了,而別人的東西自己又一定要搶。這樣倔強又霸道的孩子不免讓人有些擔心。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明白3件事。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不想分享也不想被分享,乖孩子為何變成「怪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隨著父母素質的提高, 現在很多孩子都被教得非常好了,有禮貌懂分享,儼然一個小天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不完美的地方就會顯得特別明顯。最近就有一位寶媽投稿說,自家寶寶一直都挺乖的,送到幼兒園去自己也沒操多少心,但最近卻老是成為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
據老師說,寶寶在幼兒園不喜歡主動分享,如果老師引導他分享,或者其他孩子碰了他的對象,他的反應就會特別大。而且如果有別的孩子分享給他,他也會非常堅定的拒絕。
「為什麼不喜歡分享呢?「寶媽疑惑地問道。
「我的東西,我不想分享,而且別人的東西我也不想要。「聽見寶寶這樣回答,寶媽深感無奈。大家平時玩兒得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生分,分得那麼清楚呢?
聽了這位寶媽的故事,我倒認為孩子並沒有多乖。因為在孩子不喜歡分享的同時,他也沒有接受別人的分享,並非是喜歡搶佔東西耍霸道。儘管孩子佔有欲比較強,但至少沒有傷害到別人。至於孩子為什麼佔有欲變強了,裡面的原因還不止一個。
為何孩子喜歡強佔?物權意識和性格在作怪,家長別著急罵孩子
什麼是物權意識?
在剛出生的寶寶眼裡,整個世界都是以他為中心的,也就是比較自我,凡事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基本做不到換位思考。而有了物權意識,
孩子也有有了本我和客我的意識,有了你我之分
,這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表現。
孩子佔有欲強可能是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
因此,孩子佔有欲強有可能就是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沒有物權意識的時候,這個玩具我可以玩,你也可以玩兒,因為和我沒有關係。但有了物權意識以後,孩子心裡就會有維權意識。如果這時候別人未經允許拿走了他的東西,或者家長強迫孩子分享,他們都會感到非常憤怒。
孩子佔有欲強也可能是沒有物權意識的表現
有時候不同的原因會導致相同的結果,在佔有欲這件事上就是如此。孩子佔有欲強除了是有了物權意識以外,還有可能恰恰是沒有物權意識的表現。在他們心裡,隨便什麼東西,只要是自己看見了就可以佔有,因此常常不自知地就搶佔了別人的東西。
而是否會搶佔別人的東西也就是分辨孩子是否有物權意識的關鍵。
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在不願意分享的同時也會尊重別人的物權意識,但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經常很自然地就扮演了小霸王的角色。
從小被溺愛也可能導致孩子霸道
一般來說,
孩子上了幼兒園就開始有物權意識了
,但有的孩子上了小學甚至是初中仍然會表現出非常強的佔有欲,難道他們的物權意識還沒有萌芽嗎?不,這類孩子的物權意識早已發展起來了,他們並非不明白物品歸有權的道理,只是內心不願意遵守。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霸道,而他們背後往往有一家溺愛孩子的家長,從而讓他們養成了霸道和自我感覺特殊的性格。
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孩子佔有欲強都不能算是什麼好事。往小了說可能會影響孩子之間的交際,往大了說就可能導致孩子打架發生嚴重後果。因此,當家裡的寶寶佔有欲強時,家長就要記得及時引導。
家裡有個喜歡強佔的寶寶,家長別做這兩件事,否則孩子越來越嚴重
總是包容孩子耍霸道
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常常蠻橫直接的抓奪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行為雖然沒有惡意,但卻還是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者傷害別的孩子。因此,當孩子耍霸道搶佔別人物品時,不管孩子是不是惡意的,家長都要及時教育孩子。如果一味地包容孩子耍霸道,那麼孩子這樣的行為只會不斷被加深。
過於嚴厲地責罵孩子不願意分享
除了搶佔別人的物品,還有孩子只是對自己的物品有著高度的佔有欲,也就是不願意分享。如果是東西是屬於孩子的,那麼如何處置就是孩子自己的自由,家長最好別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對於孩子來說不也是一種霸道嗎?而且被強迫分享的孩子出於維護自己物權的原因,反而會變得更加緊張自己的東西並不願意分享。
那麼當寶寶的佔有欲變得強烈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才算對呢?其實只要家長正確引導,佔有欲強的寶寶也能學會分享和禮讓。
不想孩子變成小霸王,家長做好這3件事,孩子又能禮讓又能分享
給孩子傳遞物權意識
早在孩子物權意識萌芽之前,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傳遞物權意識。比如當買了一個新玩具時,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別人不能搶走,但同時,你也不能搶走別人的玩具。在這樣的思想下,
孩子自然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又尊重別人。
教育孩子分享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這麼強調分享,是因為分享真的能給人帶來快樂,而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學會分享。比如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
讓孩子分享給自己的朋友,讓孩子感受這種成就感
。當孩子自己明白了分享能夠讓自己和對方都快樂以後,也就願意主動分享了。
和孩子友好溝通
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或者蠻橫霸道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就不想分享了。這其實很正常,不想分享也沒有錯,家長完全不用因此責罵孩子,否則孩子只會越來越討厭分享這件事。相反,這正是一個機會,
讓家長告訴孩子,分享應該出於自願
,如果不願意分享,那麼也沒有問題。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問題不斷出現又被解決的過程,佔有欲和分享只是其中一課。想通過這一關,家長要比孩子先做好準備,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