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分享,成為家中小霸王,家長應該怎麼辦

2020-10-03 弘益

教育孩子時,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分享,但有的孩子卻偏偏表現出了相反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堅決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更別說直接拿走了,而別人的東西自己又一定要搶。這樣倔強又霸道的孩子不免讓人有些擔心。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需要明白3件事。


打開鳳凰新聞,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不想分享也不想被分享,乖孩子為何變成「怪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隨著父母素質的提高, 現在很多孩子都被教得非常好了,有禮貌懂分享,儼然一個小天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孩子不完美的地方就會顯得特別明顯。最近就有一位寶媽投稿說,自家寶寶一直都挺乖的,送到幼兒園去自己也沒操多少心,但最近卻老是成為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

據老師說,寶寶在幼兒園不喜歡主動分享,如果老師引導他分享,或者其他孩子碰了他的對象,他的反應就會特別大。而且如果有別的孩子分享給他,他也會非常堅定的拒絕。

「為什麼不喜歡分享呢?「寶媽疑惑地問道。

「我的東西,我不想分享,而且別人的東西我也不想要。「聽見寶寶這樣回答,寶媽深感無奈。大家平時玩兒得好好的,孩子怎麼突然變得這麼生分,分得那麼清楚呢?

聽了這位寶媽的故事,我倒認為孩子並沒有多乖。因為在孩子不喜歡分享的同時,他也沒有接受別人的分享,並非是喜歡搶佔東西耍霸道。儘管孩子佔有欲比較強,但至少沒有傷害到別人。至於孩子為什麼佔有欲變強了,裡面的原因還不止一個。

為何孩子喜歡強佔?物權意識和性格在作怪,家長別著急罵孩子

什麼是物權意識?

在剛出生的寶寶眼裡,整個世界都是以他為中心的,也就是比較自我,凡事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基本做不到換位思考。而有了物權意識,

孩子也有有了本我和客我的意識,有了你我之分

,這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表現。

孩子佔有欲強可能是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

因此,孩子佔有欲強有可能就是物權意識萌芽的表現。沒有物權意識的時候,這個玩具我可以玩,你也可以玩兒,因為和我沒有關係。但有了物權意識以後,孩子心裡就會有維權意識。如果這時候別人未經允許拿走了他的東西,或者家長強迫孩子分享,他們都會感到非常憤怒。

孩子佔有欲強也可能是沒有物權意識的表現

有時候不同的原因會導致相同的結果,在佔有欲這件事上就是如此。孩子佔有欲強除了是有了物權意識以外,還有可能恰恰是沒有物權意識的表現。在他們心裡,隨便什麼東西,只要是自己看見了就可以佔有,因此常常不自知地就搶佔了別人的東西。

而是否會搶佔別人的東西也就是分辨孩子是否有物權意識的關鍵。

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在不願意分享的同時也會尊重別人的物權意識,但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就不一樣了,他們經常很自然地就扮演了小霸王的角色。

從小被溺愛也可能導致孩子霸道

一般來說,

孩子上了幼兒園就開始有物權意識了

,但有的孩子上了小學甚至是初中仍然會表現出非常強的佔有欲,難道他們的物權意識還沒有萌芽嗎?不,這類孩子的物權意識早已發展起來了,他們並非不明白物品歸有權的道理,只是內心不願意遵守。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的霸道,而他們背後往往有一家溺愛孩子的家長,從而讓他們養成了霸道和自我感覺特殊的性格。

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孩子佔有欲強都不能算是什麼好事。往小了說可能會影響孩子之間的交際,往大了說就可能導致孩子打架發生嚴重後果。因此,當家裡的寶寶佔有欲強時,家長就要記得及時引導。

家裡有個喜歡強佔的寶寶,家長別做這兩件事,否則孩子越來越嚴重

總是包容孩子耍霸道

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常常蠻橫直接的抓奪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的行為雖然沒有惡意,但卻還是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者傷害別的孩子。因此,當孩子耍霸道搶佔別人物品時,不管孩子是不是惡意的,家長都要及時教育孩子。如果一味地包容孩子耍霸道,那麼孩子這樣的行為只會不斷被加深。

過於嚴厲地責罵孩子不願意分享

除了搶佔別人的物品,還有孩子只是對自己的物品有著高度的佔有欲,也就是不願意分享。如果是東西是屬於孩子的,那麼如何處置就是孩子自己的自由,家長最好別強迫孩子分享,否則對於孩子來說不也是一種霸道嗎?而且被強迫分享的孩子出於維護自己物權的原因,反而會變得更加緊張自己的東西並不願意分享。

那麼當寶寶的佔有欲變得強烈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才算對呢?其實只要家長正確引導,佔有欲強的寶寶也能學會分享和禮讓。

不想孩子變成小霸王,家長做好這3件事,孩子又能禮讓又能分享

給孩子傳遞物權意識

早在孩子物權意識萌芽之前,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傳遞物權意識。比如當買了一個新玩具時,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你的,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別人不能搶走,但同時,你也不能搶走別人的玩具。在這樣的思想下,

孩子自然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又尊重別人。

教育孩子分享的快樂

我們之所以這麼強調分享,是因為分享真的能給人帶來快樂,而我們也要教會孩子學會分享。比如我們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

讓孩子分享給自己的朋友,讓孩子感受這種成就感

。當孩子自己明白了分享能夠讓自己和對方都快樂以後,也就願意主動分享了。

和孩子友好溝通

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或者蠻橫霸道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就不想分享了。這其實很正常,不想分享也沒有錯,家長完全不用因此責罵孩子,否則孩子只會越來越討厭分享這件事。相反,這正是一個機會,

讓家長告訴孩子,分享應該出於自願

,如果不願意分享,那麼也沒有問題。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問題不斷出現又被解決的過程,佔有欲和分享只是其中一課。想通過這一關,家長要比孩子先做好準備,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相關焦點

  • 秦昊心疼女兒落淚:孩子在幼兒園遭遇「小霸王」,家長應該這樣做
    :「媽媽,有人欺負我」,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家長不要急於給出誰對誰錯的結論,而是應該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遵守規則,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告訴他當被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不要逃避:「你要把自己藏起來的話,那就永遠不會怎麼保護自己。
  • 孩子在家「小霸王」,出外「小綿羊」,怎麼辦?家長5招輕鬆搞定
    「樂樂真是好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儼然一個謙謙君子,你是怎麼教育的啊?」我看著樂樂彎著身子,拉著妹妹,禁不住地誇獎他。樂樂媽笑了笑,無奈地說:「他啊,在家裡可不是這樣,脾氣大得很呢,是個典型的『窩裡橫』!有時候,我都不知道拿他怎麼辦才好!」其實,很多家庭都有這個問題。
  • 有的孩子在外面很慫,在家裡卻是小霸王,育兒師:家長作的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家裡的第一位,小傢伙們享受著獨一份的特權,父母們對孩子身上的"小霸道""小任性"也並不反感,於是在父母的默認中孩子成了家裡的"小霸王"。可是在集體社交生活中,這些家裡的"小霸王"反倒表現得沒有那麼"恣意"了,他們身上更多時候表現出的是很"慫"的一面。孩子如此的"兩面派"也著實令父母們摸不著頭腦。
  • 學校頻現「校園小霸王」,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近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暴力事件愈發嚴重,再加上成年人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照顧孩子的身心發展,導致孩子在學校受到欺負凌辱,也不能及時察覺,嚴重導致了孩子心理髮育,以及成長過程當中心理陰影的形成。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諮詢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說:「自己的孩子現在不想上學了,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你才考了99分,那1分怎麼丟的?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這天,安安帶著兒子下樓玩,兒子還特意拿了新買的玩具,說想和小區裡面的小夥伴一起玩。安安像往常一樣,坐在涼亭和別的媽媽一起聊天。但她突然想起,今天沒給孩子帶水,於是去超市買了一瓶水打算給兒子送去。
  • 「小霸王」上幼兒園,無人敢收,家長:怎麼還區別對待?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是讓老師頭疼的「小霸王」,那麼很有可能會無學可上,家長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了。幼兒園拒收「小霸王」,家長表示不服,這樣的孩子誰也不敢要浩然是一名四歲的男童,在某幼兒園上了一學期之後,就被園方拒收了。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窩裡橫的孩子,多半出自3種家庭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只見兒子帶去的玩具都被其他孩子搶走,而兒子則像是被罰站一樣就看著他們玩。不但如此,兒子的手上還拿著另一個小朋友的書包,寶媽非常不解,明明兒子在家裡的時候是一個說一不二的小霸王,怎麼一出門就變成了小慫包了呢?
  • 在家「小霸王」出門「膽小鬼」,孩子兩面派,原因或在家長身上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兩面派這個詞並不難理解,就是說一個人有兩種處理事情的方式,並且轉換很快。其實兩面派的群體不止有成年人,還有孩子,很多家長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在家裡像個小霸王,我行我素,誰也管不住,但一出去就成了乖寶寶,不愛說話,也比較怕人。
  • 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該如何建議?告訴老師?還是直接打回去?
    最擔心孩子被欺負,這時家長該如何建議擔心這,擔心那,其實最擔心的還是孩子會不會被別人欺負。你是否告訴過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時該怎麼辦。是告訴老師?還是直接打回去?這確實是個問題!說服教育非萬能良藥,對小霸王往往沒用不過我們也不應該過分指責老師。老師又有什麼辦法呢?教師只能說服教育。懂事的孩子能被說服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怎麼辦?這樣的孩子不是比比皆是嗎?
  • 家中「小霸王」出門「小慫包」,為啥孩子只會「窩裡橫」?
    01 你家孩子有「窩裡橫」現象嗎?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寫到自家孩子出去玩時,常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一聲不吭,但是回到家裡卻儼然是一個小霸王,對全家人下指令,要求全家人必須服從他的命令。,就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到處玩,有些家長是站在旁邊,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顧自的玩。
  • 1-2歲寶寶需要管教,但要避免這樣做,不然孩子會成為「小霸王」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到了一歲多和兩歲半之間,這個時間段是特別難管教的。幾乎是你說什麼他都不聽,並且還非要與你對著幹。很多父母都採取硬碰硬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是最不可取的。不但達不到任何效果,還會讓孩子成為小霸王。
  • 孩子總是窩裡橫,外面慫讓家長非常頭痛,這樣的孩子應如何教育?
    每個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勇敢自信陽光的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孩子是名副其實的窩裡橫,外面慫,他們在家裡像是一個小霸王,家裡的人都聽他的,但是一到外面就立馬蔫兒了起來,根本看不到在家中的神氣。很多家長對孩子這樣的行為都感到非常頭疼,害怕孩子未來成為欺軟怕硬,膽小沒有勇氣,只敢在家中橫的孩子,應該如何教育這樣的孩子成了家長們的一大難題。
  • 當小孩子被同齡人欺負時,家長該怎麼辦?
    當小孩子遇到小霸王,被同齡人欺負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恐怕是很多家長都曾遇到過的問題。比如一位媽媽說她家兒子豆豆的遭遇,豆豆兩歲半了,有一次,她的一位朋友帶兒子來家裡做客,很自然地去翻豆豆的玩具玩,一眼就看中了豆豆最心愛的挖土車。豆豆說:「那是我的挖土車。」朋友的兒子三歲多了,比豆豆高而且壯,中氣十足地吼道:「你要懂得分享!」
  • 孩子不願分享就是小氣?家長要正確引導,而不是強硬制止
    很多家長表示,自己用了很多方法,就是沒能改善孩子的這一問題,究竟應該怎麼辦?其實,想要改善這一問題,最關鍵的是,知道孩子為什麼&34;:生活環境像我們剛剛說的,現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34;、&34;,家長自然會把最好的給到孩子,但這恰恰讓他們形成習慣,在他們心中,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就一定會得到,甚至會認為自己是特殊的那一個,大家都應該讓著自己。
  • 從幼兒園小霸王變成小可憐?孩子打人後,家長第一反應太重要!
    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李玫瑾 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後,打人和被打成為父母同樣擔心的事情。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些
    不少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總是形隻影單,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真替孩子感到著急。事實上,當家長有這樣的顧慮,首先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沒準孩子覺得沒什麼呢?
  • 《西奧和不先生》:乖孩子和小霸王都將掌控內心的力量,自信成長
    家有神獸上幼兒園的家長們通常有兩類煩惱:性格溫順的孩子,家長會擔心:我家孩子就是太軟弱,不懂得拒絕、制止別人的行為,老是被人欺負,怎麼辦?叛逆有主見的孩子,家長也很苦惱:孩子總是不聽話,天天在外面給我惹麻煩,怎麼辦?
  • 孩子不會「交朋友」怎麼辦?不必焦慮,三招教你成為社交達人
    對於孩子來說,友情同樣是必不可少的一種情感交流。然而有些孩子卻不會交朋友,很難融入到同伴之中。此時需要家長給予重視,有意識性的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幫助孩子結交脾氣相投的好友。而朋友的陪伴也能夠帶給孩子更多的快樂,擁有美好的童年。所以家長更應該重視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幫助孩子學會如何與朋友相處。
  • 「以後不跟你玩了」,孩子因被孤立變得敏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正是交朋友的時候,聽到這種話第一反應就是會覺得害怕,害怕小朋友們都不和自己玩了,所以在那種情況下只能選擇順從。不過時間久了,孩子就受不了了,有一天,小霸王讓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出來和大家一起玩,孩子同意了,可是那幾個孩子一點也不珍惜,把玩具弄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