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懂禮貌,你做對了嗎?(家長必讀)

2020-11-12 微話告家長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則郭麒麟的採訪視頻。

談話過程中,郭麒麟為主持人華少倒茶,一不小心倒溢了出來。

只見他趕忙說:「不好意思,這杯我來喝。」

雖然只是一個小細節,卻能從中看出郭麒麟的良好家教:

酒要滿、茶要淺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既是一種禮數,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家長們都清楚,要想養出家教好的孩子,就必須教他們懂禮貌。

然而,不少家長在教的過程中用錯了方式,要麼過於粗魯,要麼過於苛刻。

如此一來,不僅無法達到教育的目的,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

那麼,我們應避開哪些誤區?我們又該怎麼教孩子懂禮貌?

接下來,我們將模擬幾個常見的情境,具體講一講家長的常見錯誤和正確做法:

兩個孩子起衝突時,你會怎麼做?

不論是和小夥伴玩耍,還是和兄弟姐妹相處,孩子之間難免起衝突。

每當這時,不少家長脫口而出:「你是大孩子,就該讓著小的。」

遇到孩子爭搶時,有的家長甚至直接上手奪過,然後塞到年紀稍小的孩子手裡。

家長想讓孩子學會謙讓和友愛,初衷很好,但上述方式百害無一利:

大孩子誤以為爸媽偏心,變得叛逆和不自信;小孩子覺得有人撐腰,越來越任性。

正確做法應該是,不輕率不偏倚,了解事情始末再進行教育,教孩子與人分享、和睦共處。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並做到禮讓、友善。


和孩子一起遇到熟人時,你會怎麼做?

從孩子學會說話開始,很多家長逢人就讓孩子打招呼:「叫阿姨」「叫叔叔」......

面對不太熟悉的人,孩子常常表現得膽小害羞。

這時,有的家長把孩子拽到身前,逼他們大聲打招呼,還有的家長直接數落「沒禮貌」「哪個孩子像你這樣」。

結果,孩子越來越排斥與人交往,變得不願說話。

要想培養孩子的見面禮儀,家長應先做個好榜樣,並儘可能為孩子去除「陌生感」:

「陳阿姨以前來我們家做過客,還給你帶了很多好吃的水果,記得嗎?」

有了安全感和適應的時間,孩子才會更樂意、更主動去打招呼。

別人誇獎孩子時,你會怎麼做?

中國家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替孩子謙虛。

遇到別人誇讚,還沒等孩子開心兩秒,爸媽馬上回應說:「哪有你家孩子厲害」「平時差的一塌糊塗,這次純屬狗屎運」......

家長們的本意,是想讓孩子懂謙虛、戒焦躁。

可這麼做,不僅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還容易讓他們產生「努力、付出並沒有意義」的錯覺。

要記住,肯定孩子的好表現、教孩子謙虛是兩件互不衝突的事情。

當別人誇獎孩子時,倘若確實如此,家長們不妨也來表揚兩句,並藉機讓孩子再接再厲。

如此一來,孩子便獲得了繼續努力的自信和動力。


孩子不懂某項禮儀時,你會怎麼做?

有時候,孩子並非故意做出無禮的舉動,而是因為沒學過、不理解。

就好比,孩子以為只要不撞到人就可以了,於是便在公共場所裡亂跑亂跳、四處飛竄。

一開始,家長試圖說教但效果甚微,到後來,有的家長當著大夥的面直接動手揍孩子。

其結果就是,孩子不僅不聽教,甚至還和家長頂嘴、對著幹。

在不少家長眼裡,禮貌教育空說無憑,等遇到具體事情再展開引導。

而在筆者看來,禮貌教育更應該在「事前」,即事先預想情境,提前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

即使需要當場教育,也請不要忘了保護孩子的面子!

英國著名思想家約翰·洛克曾說過:

「禮貌,是青少年應該特別小心去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以身作則,以正確且尊重的方式教給孩子禮貌禮儀!

相關焦點

  • 將禮貌教育融於孩子的生活,教孩子懂禮貌,講禮貌的孩子更受歡迎
    01鼓勵孩子打招呼、問好「叔叔好、阿姨好」,看到別人家如此懂禮貌的孩子,再想想自家總是害羞,一見人就躲在你身後的孩子,你不羨慕嗎?有禮貌的孩子沒有人不喜歡。要知道良好的禮貌習慣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有時候孩子害羞不願意打招呼,家長就會小聲威逼孩子,沒有效果就會生氣呵斥:平時怎麼教你的,太沒禮貌了。這樣不僅沒有效果還會形成惡性循環,最終讓孩子給自己貼上「我沒禮貌,不會打招呼的標籤」,影響孩子的自尊自信,從而變得更加的內向。家長應該給孩子做好示範,慢慢引導孩子。見到鄰居、親戚朋友的時候主動打招呼問好,然後讓孩子問「叔叔好、阿姨好」。
  • 教育孩子禮貌時,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要懂禮貌,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而且教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人人見人人誇,這似乎也是教育成果的展現,父母頗感滿意,不過家長似乎只要求孩子,而自己卻忽略了榜樣的作用。親戚見面,自己還沒打招呼,就先「鼓勵」(其實就是強迫)孩子開口,叫叔叔阿姨大伯大嬸啊,要懂禮貌。
  • 孩子不懂禮貌,我們做家長的要引起重視
    人們常說禮人多不怪,但如果孩子不懂禮貌,往往會被貼上沒教養父母沒受過良好教育等標籤。誠然,懂得禮貌的人是一個人的成就,而孩子懂得禮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對家長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 孩子說「早上好」,不一定是懂禮貌,是否懂禮貌,看孩子其他表現
    不過名稱各異,分別為「愛勞動」、「愛學習」、「懂禮貌」、「樂於助人」,班級20人,剛好每個名稱配5人。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被表揚,獲得榮譽,自然開心。不過冷靜下來,得知學校的鼓勵原則後,還是要客觀評價此事。不要讓「懂禮貌」只在被誇的情況下才發生,也不能讓孩子為了得獎而刻意表現自己。
  • 世界讀書日:家長你給孩子買的書,買對了嗎(附小學必讀書目)
    有不少家長始終堅定相信:只要不斷給孩子買練習冊、輔導資料,就能一定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我們將與學習有關的輔導材料當做是孩子課外書的主菜事實上,就目前的教育體系而言,小學教育在知識方面的教學和培養已經做得足夠完善,相反在孩子的情感教育,包括愛心、理解、相互幫助等情商方面的培養,卻稍顯不足,因此,小學教育加強課外閱讀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
  • 別再逼孩子打招呼了,家長這樣教讓孩子變得懂禮貌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如願,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不僅不愛打招呼,甚至見到別人還往大人身後躲,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呢?昨天出門買東西,碰巧遇見鄰居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和鄰居打了個招呼。鄰居趕緊把孩子推出來向我問好。「快喊阿姨,快叫呀!」
  • 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你的孩子,家長沒必要教
    我們國家歷來以「禮儀之邦」聞名,講文明懂禮貌成為固定的行為準則。禮貌的行為有助於人際交往,禮貌的人有助於社會和諧穩定。然而,有一些常見的「禮貌」並非有益,它正在一步步改變著我們的孩子,你中招了嗎?5種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正在悄悄毀掉孩子,家長沒必要教
  • 孩子不懂禮貌,家長是否想著改變,讓孩子成為懂禮貌的孩子
    跟孩子說了好多遍,見到熟人或長輩要有禮貌,要問好,嘴巴甜一點,這樣就會喜歡你。可是家長會發現孩子一點進步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出現了問題?試想家長用打罵的方法對待孩子,都不禮貌。怎麼能要求孩子懂禮貌呢?其實孩子剛好是處於學習的階段,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家長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懂禮貌,孩子怎麼可能懂禮貌呢?
  • 孩子為什麼不懂禮貌?學會這3個辦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而往往孩子不懂得禮貌,就是因為以下這兩個原因。孩子為什麼不懂禮貌?1. 家長管教不嚴孩子之所以不懂得禮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嚴。現如今孩子都是被嬌生慣養出來的,很多父母也從來沒有想過該讓孩子懂禮貌。
  • 孩子懂禮貌,不是用來爭光的工具,太多孩子被「中國式禮貌」套牢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人們普遍將「禮貌」歸為好品質的一種。在學生時代,我們就會經常被老師灌輸「講禮貌,懂禮儀」的思想。不過現在的教育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操心,「懂禮貌」這一項也主要由家人來教導。有一次同學聚會,一位朋友帶著6歲的女兒。吃飯過程中,這位媽媽要求女兒端著飲料繞桌子一圈挨個敬大人。最初小姑娘害羞不願意,然後她就用「小孩子必須有禮貌」的話逼孩子。
  • 會打招呼就是懂禮貌?12條禮儀規範讓孩子學會什麼叫尊重
    02 想讓孩子懂禮貌,就要先尊重他看到懂禮貌有那麼多的好處,是不是迫不及待想把各種禮儀規範教給孩子了?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在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懂禮貌,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見到人要問好。可是好像不管我們怎麼說,孩子見人還是不願意打招呼對不對?
  •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
    「孩子可以學習不好,但是不能沒禮貌!」這句話我們深以為然,但是我們認為的禮貌真的是禮貌嗎?禮儀教養是深深刻在中國人的靈魂之中的,守禮知節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也會給人很好的印象。「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典型的中國式禮貌有4種,這幾種中國式禮貌看似是對孩子的教育,實則是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元兇。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古往今來,我國留下了許多禮儀方面的傳統,家長在教育小孩時也常常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但家長們教小孩懂禮貌的方法都正確嗎?李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小孩都是奶奶在帶,到了周末李女士也會主動把小孩接回家。
  • 孩子沒有禮貌,不一定是孩子的原因,家長你的教育方式正確嗎?
    可隨後便開始大聲喊叫,吵得大家是心煩意亂,其中有人就開玩笑地說了一句:「你要是再大吵大鬧就把你給賣了。」孩子聽到後大哭了起來,用手抓起桌子上的飯菜就扔向他的臉上,最後就因為這個孩子鬧得大家不歡而散。現在很多家長在家對孩子過於放縱,導致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懂得禮貌,家長也不對其教導,就由著孩子任性。
  • 家長必讀 | 不同年齡段孩子學習英語差異化很大,家長真的懂嗎?
    很多家長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安排,當然首先還是需要從幼兒開始。英語學習不能是盲目跟從的,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分開進行,從幼兒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為主。那麼不同年齡段孩子學習英語差異化很大,家長真的懂嗎?
  • 別讓「中國式禮貌」毀了你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是從小教育孩子要做一個懂禮貌、有素質的人,所以對孩子的教導也是很上心。但是有時候家長自己認為很有禮貌的行為,由於家長一些認識上的偏差,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說生活中有些很常見的「中國式禮貌」,看似孩子學著做這些行為對成長是有利的,實則是恰恰相反。下面列舉3種「禮貌性」的錯誤,看看家長們是不是正在做。
  • 「天使寶寶」養成法:想讓孩子聰明有禮貌?家長應該這樣做
    這裡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變得有禮貌:1、父母要有模範的行為如果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行為舉止,就必須確保自己也是一樣,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模仿父母的言談舉止。所以想要有一個有禮貌的孩子,第一步是做有禮貌的父母。
  • "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毀掉你家孩子,不少家長卻還在沾沾自喜
    不過,很多長輩在教育小輩的時候,對"禮貌"過分在意,常常給孩子制定很多條條框框,嚴重背離了禮節的初衷。當這些無時無刻存在的禮節成為了孩子的負擔,對他們的成長真的好嗎?從這一刻開始她終於意識到,"中國式禮貌"正在慢慢摧毀孩子!好在欣欣媽及時感知到了孩子的變化,並且開始糾正自己,但是還有不少的家長卻還在沾沾自喜。
  • 不自律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讀)
    換位思考,若你是孩子,你覺得有說服力嗎?盧梭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教育有三種,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第三種結果:孩子表面服從,內心抗拒,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差。道理人人都懂,孩子也懂,但若父母對於孩子是一套標準,對於自己又是另一套標準,孩子怎麼會接受?
  • 這些中國式禮貌,正一步步毀掉孩子,許多家長卻還沾沾自喜
    古往今來,我國留下了許多禮儀方面的傳統,家長在教育小孩時也常常告訴他們做人一定要有禮貌,但家長們教小孩懂禮貌的方法都正確嗎?李女士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工作日的時候小孩都是奶奶在帶,到了周末李女士也會主動把小孩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