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穎兒媽說育兒
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懂禮貌,不過現如今有一些孩子的確是沒有禮貌的。
劉先生如今就因為這件事情感到困擾,因為自己的孩子從來都不懂禮貌。每當劉先生遇到熟人的時候,這時候孩子本應該跟這些長輩打一下招呼,可是孩子卻無動於衷。因為這件事情劉先生也狠狠地教育過自己的孩子,可是仍然沒有一絲改正,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十分頭疼,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不懂得禮貌呢?
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不懂禮貌的。這也讓很多父母都表示懷疑,懂禮貌明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做不到呢?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而往往孩子不懂得禮貌,就是因為以下這兩個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懂禮貌?
1. 家長管教不嚴
孩子之所以不懂得禮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家長管教不嚴。現如今孩子都是被嬌生慣養出來的,很多父母也從來沒有想過該讓孩子懂禮貌。如此一來,孩子就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禮貌,該怎麼做才能夠懂禮貌。這應該算是家長的疏忽,所以有的時候也不能夠埋怨孩子。
2. 家長引導不夠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家長的引導不夠,很多家長都沒有告訴孩子應該懂禮貌,所以到了關鍵時刻孩子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沒有樹立好一定的規矩,對於孩子日後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是有著很大的困擾的。所以孩子不懂得禮貌也是情有可原的,這也是父母佔據了很大的原因。
由此可見,不同的孩子不懂禮貌是有著不同的原因的。而且有一點我們也是需要承認的,那就是孩子如果不懂禮貌的話,是有著一些細節可以體現出來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當中,發現孩子存在這些問題。
孩子不懂禮貌的表現
1. 打斷別人說話
孩子如果不懂禮貌的話,他們就會經常打斷其他人說的話。他們完全不會在乎別人的感受,只為了自己痛快。所以通過這個舉動我們就可以清楚地明白,這類孩子是缺乏教養的,也是最容易讓人感到反感的。
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很多父母都沒有教過孩子,應該認真地聽從別人的發言,而不是選擇在中途打岔,所以這類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打斷他人說話的舉動。
2. 不愛打招呼
不愛打招呼其實也是一種不懂禮貌的表現,很多孩子在遇到長輩的時候都會選擇沉默不語。因為在孩子的眼裡,他們覺得跟長輩打招呼是一種沒必要的事情。可就是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了解到孩子是不講禮貌的。通常這類的孩子在遇到長輩的時候會選擇主動性無視長輩,所以這類孩子註定是沒有禮貌的。
3. 不肯道歉
還有一種孩子在平時的時候表現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明明自己做錯了事情,就是不為自己的過錯買單。甚至還會覺得自己並沒有任何錯誤,總是硬撐。這類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肯道歉,這也是沒有禮貌的一個象徵。
由此可見,以上這些孩子都是沒有禮貌的。我們自然都希望孩子們可以變得有禮貌,有美德,但是想要讓孩子變成如此也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如何讓孩子懂禮貌?
1. 引導孩子懂禮貌
首先我們需要引導孩子,讓孩子逐漸變得懂禮貌。其實這樣的做法非常簡單,譬如我們在外面遇到熟人,也就是孩子遇到長輩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寶貝,這位是你的叔叔,你要向叔叔問好哦!」我們必須要通過引導的方式來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務必要這麼做的,這樣的話孩子就會逐漸理解懂禮貌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
當然,在引導孩子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因為有的孩子本身就帶有一些逆反的心理。而且在引導孩子做一個禮貌的人的時候,我們也可以以身作則,為他們做一個好榜樣。
譬如遇到熟人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上前打招呼,給孩子做一個樣子。讓孩子充分的了解到,做一個禮貌的人是最基本的事情,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也就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了。
2. 設定明確期望
想要讓孩子變得有禮貌,我們可以設定明確的期望,這樣也是可以讓孩子有著一定的改變的。譬如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告訴孩子:「寶貝,以後對別人說話的時候要說請這個字,如果想要尋求他人的幫助,一定要說謝謝。」我們一定要事先把這些事情全都告訴給孩子,然後讓孩子按照我們所設定的期望去做。
雖然說在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覺得彆扭,但是只要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麼在接下來孩子就不會顯得特別執拗,反而願意用這樣的交流方式與別人交流,那麼懂禮貌的一面自然而然也就產生了。
3. 不要強迫孩子
在培養孩子懂禮貌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最好不要選擇強迫的方式讓孩子懂禮貌,不然的話孩子肯定會出現逆反心理的。很多父母都覺得,只要能夠強拉硬拽就可以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孩子飛彈不會變得有禮貌,甚至還會變得性格叛逆。
所以我們應當切合當下的環境,讓孩子主動地做一些有禮貌的事情,我們只需要在一旁靜靜地引導即可。
以上這三點就是我們在平時需要做到的事情,只有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孩子變得有禮貌。當然,我們如果能夠循循善誘的教育孩子的話,孩子將會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