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禮貌,家長是否想著改變,讓孩子成為懂禮貌的孩子

2020-12-24 阿興娛樂匯

相信很多家長遇到過孩子不懂禮貌,見到熟人或長輩不說話。看到長輩孩子不知道怎麼怎麼開口。長輩們會說這孩子不愛說話,內向。問一句說一句,不問了就不說話。給人感覺不好,會覺得是怎麼教育孩子。家長們是否用了好多方法讓孩子改變,是否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跟孩子說了好多遍,見到熟人或長輩要有禮貌,要問好,嘴巴甜一點,這樣就會喜歡你。可是家長會發現孩子一點進步也沒有。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教育出現了問題?試想家長用打罵的方法對待孩子,都不禮貌。怎麼能要求孩子懂禮貌呢?

其實孩子剛好是處於學習的階段,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家長如果用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懂禮貌,孩子怎麼可能懂禮貌呢? 孩子會覺得家長這樣說話,我也可以,我像爸媽學習。如果家長有禮貌地對待孩子,相信孩子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家長。家長想教育孩子懂禮貌,一定要記住不能用命令和打罵的語氣。要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是對別人最大的禮貌。平時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用在生活中。用在和熟人,長輩,朋友相處中。

貝貝是個三歲的女孩,剛上幼兒園。同齡的孩子上學時,都會跟老師打招呼。可是貝貝不僅不跟老師打招呼,還不敢和老師說話。老師問問題時,貝貝回答問題聲音特別小。跟同齡的孩子也不說話,聲音最大的時候就是哭的時候。老師背古詩的時候,聲音幾乎聽不到。老師覺得孩子內向,不敢說話,還是不懂禮貌呢?聽貝貝媽媽說才知道,貝貝媽媽生下她時,就又懷孕了。當時貝貝還不到一歲,貝貝媽媽孕了。孩子懷了七個月,不小心流產了。當時她老公和婆婆都不在身邊,只有貝貝陪著媽媽。整整一年呀,貝貝都沒有出去玩,也沒有見熟人長輩。貝貝一直不愛主動說話,也不愛跟別人打招呼。貝貝媽媽用了好多方法都不行。

貝貝媽媽很苦惱,覺得貝貝現在這樣,都是因為她。老師覺得可能貝貝除了媽媽不跟別人接觸,慢慢的習慣了。也可能貝貝膽子小,不敢跟別人打招呼。可以讓爸爸也回家,你們好好陪伴貝貝。跟貝貝多說話,給貝貝關愛多一點。也可以給貝貝講一些關於禮貌的繪本,這些對貝貝有幫助。貝貝家長堅持了三個月,貝貝改變了很多。見到老師都說老師早上好。放學了說老師再見。碰到長輩來家裡,貝貝會問好。貝貝變成了有禮貌的孩子,

貝貝爸媽特別開心。

孩子不懂禮貌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為家長就不懂禮貌,說髒話,會影響孩子。有的是因為家長用打罵的方法讓孩子懂禮貌,會讓孩子不相信家長。家長們要注意,在生活中教育孩子。遇到熟人,長輩要問好。別人幫忙了說謝謝。多學習一些禮貌用語,用在孩子身上。有時間可以跟孩子一起讀有關懂禮貌的繪本。通過閱讀繪本了解書中的內容,學習書中有禮貌的用語。這樣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這樣堅持下去,孩子會養成好習慣,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家長們要樹立好的榜樣,不能說髒話,要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孩子處於學習的過程,看到家長對待熟人,長輩有禮貌。孩子也會向家長學習,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家長也不能一昧讓孩子懂禮貌,而放棄孩子的意願和事情的真實性。會是孩子缺乏判斷和辨別真假的能力。總是想著性格別人,而失去自己,成為沒有主見的孩子。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小心一些。在教育孩子有禮貌的同時,也要遵循孩子內心的想法。不能強求孩子做出一些不和孩子意願的事情。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家長們好好努力。平時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長樹立好榜樣,讓孩子跟你學習。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相關焦點

  • 孩子說「早上好」,不一定是懂禮貌,是否懂禮貌,看孩子其他表現
    不過名稱各異,分別為「愛勞動」、「愛學習」、「懂禮貌」、「樂於助人」,班級20人,剛好每個名稱配5人。作為家長,看到孩子被表揚,獲得榮譽,自然開心。不過冷靜下來,得知學校的鼓勵原則後,還是要客觀評價此事。不要讓「懂禮貌」只在被誇的情況下才發生,也不能讓孩子為了得獎而刻意表現自己。
  • 孩子為什麼不懂禮貌?學會這3個辦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文/穎兒媽說育兒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懂禮貌,不過現如今有一些孩子的確是沒有禮貌的。劉先生如今就因為這件事情感到困擾,因為自己的孩子從來都不懂禮貌。每當劉先生遇到熟人的時候,這時候孩子本應該跟這些長輩打一下招呼,可是孩子卻無動於衷。因為這件事情劉先生也狠狠地教育過自己的孩子,可是仍然沒有一絲改正,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十分頭疼,為什麼孩子小小年紀不懂得禮貌呢?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是不懂禮貌的。這也讓很多父母都表示懷疑,懂禮貌明明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做不到呢?
  • 將禮貌教育融於孩子的生活,教孩子懂禮貌,講禮貌的孩子更受歡迎
    孔子的「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荀子的「禮者,人道之極也」;再如歌德的「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這些無一不表現了禮貌的重要性。一個人是否有禮貌同時也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表現。通常不會說話,不懂得打招呼會被人認為是不禮貌;其次說出的話或做出的事令人厭煩會被人認為沒有禮貌、沒有家教。
  • 孩子懂禮貌,不是用來爭光的工具,太多孩子被「中國式禮貌」套牢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人們普遍將「禮貌」歸為好品質的一種。在學生時代,我們就會經常被老師灌輸「講禮貌,懂禮儀」的思想。不過現在的教育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操心,「懂禮貌」這一項也主要由家人來教導。有一次同學聚會,一位朋友帶著6歲的女兒。吃飯過程中,這位媽媽要求女兒端著飲料繞桌子一圈挨個敬大人。最初小姑娘害羞不願意,然後她就用「小孩子必須有禮貌」的話逼孩子。
  • 孩子不懂禮貌,我們做家長的要引起重視
    人們常說禮人多不怪,但如果孩子不懂禮貌,往往會被貼上沒教養父母沒受過良好教育等標籤。誠然,懂得禮貌的人是一個人的成就,而孩子懂得禮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禮貌習慣,對家長和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
  • 「中國式禮貌」正逐步毀掉孩子,家長不僅視而不見,還誇孩子懂事
    但其實在我國還有幾種「中國式禮貌」的行為,這些行為雖然看起來沒什麼不對的,但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是違背孩子原本意願的一種「虛偽的禮貌」。如果家長總是逼著孩子這樣做,將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
  • 120套家庭教育:如何解決孩子不懂禮貌的問題(講座稿)
    "孩子不懂禮貌的行為不是天生的。"揚大二幼園長印雲也表示,當寶寶用光腳丫踩在爸爸臉上或對奶奶發脾氣時,家長是否及時給予了制止?或者成人覺得寶寶用光腳丫踩在爸爸臉上是一件很可愛的事情,是否在成人的默許中反而強化了孩子的這種不禮貌行為?
  • 教育孩子禮貌時,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要懂禮貌,做一個懂事的好孩子,而且教出一個懂禮貌的孩子,人人見人人誇,這似乎也是教育成果的展現,父母頗感滿意,不過家長似乎只要求孩子,而自己卻忽略了榜樣的作用。親戚見面,自己還沒打招呼,就先「鼓勵」(其實就是強迫)孩子開口,叫叔叔阿姨大伯大嬸啊,要懂禮貌。
  • 沒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平時的生活當中,家長們是不是遇到過這些情況,比如:有的孩子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不注意禮貌用語;帶孩子去做客亂翻別人家的東西;孩子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等等,是不是光是回憶起來這些「熊孩子」的行為,就讓人眉頭緊鎖。
  • 家長怎麼應對不懂禮貌的小寶寶?
    現在的孩子很多在飯店吃飯大喊大叫、說髒話,故意踩爸爸的臉,還打罵奶奶爺爺,這些都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那麼家長怎麼應對不懂禮貌的小寶寶?寶寶很不懂禮貌,家長要冷卻他一會兒。如果寶寶情緒不穩定,做一些不禮貌的舉動,比如打別的小孩子、在外就餐大喊大叫的,家長可以先不要搭理他,冷卻一會,讓孩子自己感到沒趣。
  •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
    1、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有個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見人從不搭理,本以為是內向,但其實即便別人跟他親近,也依然是愛答不理,完全是無視對方。每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冰雪聰明的父母,你的心裡必須跟明鏡兒似的。中國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人之短,幾乎沒有人會告訴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因為,那也是一件極不禮貌的事兒。
  • 別再逼孩子打招呼了,家長這樣教讓孩子變得懂禮貌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如願,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不僅不愛打招呼,甚至見到別人還往大人身後躲,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呢?昨天出門買東西,碰巧遇見鄰居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和鄰居打了個招呼。鄰居趕緊把孩子推出來向我問好。「快喊阿姨,快叫呀!」
  • 孩子不懂禮貌怎麼辦?父母要懂得教育,從說「謝謝」開始
    常言道"禮多人不怪",但是孩子如果不懂禮貌,就經常會被貼上沒有教養,父母沒有教育好等等標籤。確實,懂禮貌一個人素養的表現,孩子懂禮貌更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於是從小培養孩子懂禮貌的習慣不管對於家長還是孩子本身是非常重要的的。
  • 孩子沒有規矩不懂禮貌,多半是父母的溺愛,2招給他們立規矩
    導語: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家長都會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會亂發脾氣,出現與父母對著幹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多數家長還是會優先選擇對孩子進行說教,但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對自己的行為毫不制止,這樣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孩子越來越沒規矩,對父母都這樣更別說對其他人了。
  • 孩子不懂禮貌怎麼辦?(下)
    那把它不小心帶回家的這個綠色巨人,又很負責的把小蛋糕給送回了家,並且跟他說對不起。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就是壞脾氣蛋糕不講禮貌,但是他之所以會發生改變,就是因為他觀察和模仿了講禮貌的巨人們的行為。
  • 這些中國式禮貌成為孩子「絆腳石」,家長卻引以為傲,別再坑娃了
    我國是「禮儀之邦」,尤其小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無論待人亦或者是接物時都要懂禮貌。這雖然是件好事,但如今卻有不少家長誤解了一個「禮貌」。小傢伙很怕生,見我的次數比較少,所以當他媽媽要求他跟我打招呼時,孩子只是害羞的躲在一旁。其實我並不覺得這是不禮貌的行為,有些小孩性格內向,見到不熟悉的大人害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孩子媽媽覺得這樣沒面子,硬要求小孩跟我打招呼,嚴厲的語氣一下就把小傢伙嚇哭了。
  • 同學聚會,媽媽讓女兒挨個敬杯說祝福語,孩子的禮貌不是逼出來的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人們普遍將「禮貌」歸為好品質的一種。在學生時代,我們就會經常被老師灌輸「講禮貌,懂禮儀」的思想。不過現在的教育問題基本上都是家長操心,「懂禮貌」這一項也主要由家人來教導。有一次同學聚會,一位朋友帶著6歲的女兒。
  • 中國式禮貌對孩子成長是否有益?父母要了解孩子內心,避免娃抗拒
    父母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懂禮貌,孩子明白一些正當禮儀是件好事,但有些家長的「中國式禮貌」教育卻給孩子的內心留下了傷害。西西是一個兩歲的小女孩,這天家裡來客人,媽媽的朋友帶著女兒美美一起來玩。開始兩個孩子玩得挺開心的,不一會兒就吵鬧了起來。媽媽趕快跑過去問發生了什麼事情,西西說:「她想要我的玩偶,可是我...」「為什麼不能給她?快給妹妹玩一下,快點!」
  • 「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家長要警惕,別再引以為傲了
    文/小熊育兒日記「講文明,懂禮貌」一直是我們在宣揚的傳統美德。特別是禮貌問題,家長一般都會看得非常重。如果說,平時孩子有不打招呼或者是不講禮貌的情況出現的話,有很多家長就會批評孩子,讓孩子禮貌一些。逼迫孩子展示自己每到聚會或者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在一起聊天的場合就很容易成為一個展示臺。有很多家長都會為了面子去逼迫自己的孩子展示自己,給自己長臉爭光。如果孩子稍有反抗,家長就會像事件裡那樣,批評孩子不懂禮貌。
  • 孩子沒有禮貌,不一定是孩子的原因,家長你的教育方式正確嗎?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特別任性、不聽話,在家裡家長對其寵愛,什麼事情都由著孩子, 導致他變得越來越沒禮貌,就連對長輩也沒有禮貌。見到長輩不知道問好,像沒看見一樣,家長還總是把「孩子還小」的理由掛在嘴邊。這種孩子是不討大家喜歡的,遇到任性、不聽話的孩子大家總是想躲得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