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文件的發布,宣告了自主招生退出來歷史舞臺,「強基計劃」進入大家的視野。對於今年的考生而言,一條新的升學途徑擺在的眼前。隨著5月6日開始36所試點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的陸續發布,各類升學機構摩拳擦掌,給學生規劃、培訓;學生家長蠢蠢欲動,給孩子選擇專業、學校,社會上掀起了一陣「強基計劃」的報考熱潮。
但是,「強基計劃」真的適合所有學生嗎?真的如家長認為的這是一條「低分上名校的捷徑」嗎?
很多家長並沒有對強基計劃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只是在看了學校的招生簡章以後就認為「強基計劃」如以往的自主招生一樣,確實能夠實現降分考取名牌大學的目的,就想讓自己的孩子報考。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強基計劃」,它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集中優勢資源選拔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計劃,重點破解基礎學科領軍人才短缺和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
仔細分析教育部的文件,我們可以發現強基計劃實際上並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有幾類考生尤其要注意,如果盲目的報考,還有可能會打亂自己的升學規劃和備考節奏。
1、高考成績欠佳的孩子
「強基計劃」將考生的高考成績作為入圍標準。在36所高校的招生簡章中,有些高校的入圍要求是「高考成績須達到該省份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很多家長就產生一個錯覺「只要高考過一本線」就可以報考「強基計劃」!沒錯,孩子是可以報考,但是「考上的機率有多大」這個問題思考過沒有?「強基計劃」招生的學校全部是「雙一流A高校」,是我們國家最好的36所大學,想考上這樣的大學,孩子的高考成績首先要和這些高校往年的錄取情況相匹配,雖然在「強基計劃」錄取中,高考成績佔85%,但是可以想一想,報考這些學校的孩子,他們的成績處於一個什麼水平?如果孩子本身的成績和這些學校差距太大,就沒有必要去考慮了,不能入圍不僅浪費時間,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個打擊。
2、專業方向明確的孩子
從教育部的文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強基計劃」是為了突出基礎學科的職稱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如果自身專業方向很明確,對「強基計劃」的招生專業不太感興趣的孩子,要慎重考慮。此外,「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是不允許轉到相關學科之外的專業的;同時「強基計劃」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要求學生在相關專業學習很多年,如果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從生涯發展的角度來講,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3、成績優異但是校考「小白」的孩子
「強基計劃」對高考成績有很高的要求,在每年的考生當中確實有很多成績非常優異的孩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霸」,他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刷題,應對各類考試總是得心應手。綜合成績評定時考生高考成績佔比85%、校考成績佔比15%,雖然校考成績只佔15%,但真正決定孩子是否能錄取的正是校考。
前面我們分析過,報考「強基計劃」的孩子都是高考成績很好的,都處於36所雙一流A類高校的層次,真正決定綜合成績的還是校考。校考環節重點考察考生所申報學科的基本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辨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等,有實踐操作考核的還要考查考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校考更側重於對孩子綜合素質的考核,對於這方面相對欠缺的孩子而言,要慎重考慮。
面對「強基計劃」,家長和孩子要理性對待,不能盲目的跟風。在給孩子規劃升學方式的時候,要認真分析孩子自身特點,結合報考要求進行選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湖北探索生涯智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漢理工大學,公司下設武漢生涯教育科技研究院。研究院專門從事生涯教育研究與實踐,旗下現有「探索生涯」、「青春大學說」兩個品牌,是致力於幫助小、初、高中學生進行天賦能力測評、生涯教育、學業規劃一站式服務的平臺,培養學生從小學開始認識自己,找到自身的興趣與優勢能力,高效培養學生的個人核心競爭力,幫助每一位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官方網站:http://www.51tansu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