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大娃一路走來,一路擔心受驚,對她的反常表現措手不及。一路總結一路學習,了解了孩子心理發展特徵後,心裡已經有譜,對她的反常表現已十分篤定。每一個年級的孩子有其發育共性,但有個別孩子發育較快或較慢的,可提前或推後參考各階段的反常表現特徵。
一、一年級的主要反常表現特徵是缺乏安全感和不願意上學
一年級的孩子獨自到了新的學習環境,充滿著好奇與新鮮。新的同學,新的老師,讓孩子興奮又拘謹。以下幾種情況,是孩子的反常表現特徵:
1.心理沒斷乳,缺乏安全感
離開媽媽感到不安,不敢當眾說話,可回到家,大喊大叫像換了個人。引起這些反常的因素可能是平時很少獨立或活動空間較封閉造成的。媽媽應該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鼓勵孩子獨自活動,多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帶領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活動,多接觸大自然。
2.不願意去上學
正常的孩子一般開學2,3個月就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而有些孩子3個月後不願意上學,其原因有可能是受到同學的欺負,或是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或是性格不能合群等。家長需要了解清楚具體原因,然後可以請求老師配合,一起引導孩子。
二、二年級的反常表現特徵主要是撒謊
經過一年時間的過渡與磨合,二年級的孩子開始活躍起來了。自我控制能力還在逐漸完善,有時沒法抵制玩的誘惑。所以,為了能出去玩,會撒謊說已做完作業或者沒有作業。一年級的孩子要出去玩會直說,二年級的孩子知道要做完作業才能出去玩,所以就撒謊騙人想著法子撇開作業。家長剛開始發現孩子撒謊時,不要太緊張認真,假裝與孩子談別的事情,但要暗示或引導孩子明白相關的道理。
三、三年級的反常表現特徵主要是趨利避害、寫作業故意磨蹭
揀對自己有利的說或做,對自己不利的避而不談或不做。這是三年級孩子已經開始有自我保護意識。所以,不管與家人發生爭執,還是與朋友、同學發生,家長一定要雙方了解情況,做出正確的判斷。要告訴孩子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或不足,是勇敢的表現。
由於學習上難度加大,還需要逐步學會判斷和推理,學習語文更注重靈活實用的方法。有些孩子一下子難以適應,所以在寫作業時,不是感覺有難度不願意思考,就是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家長需要隨時觀察,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集中注意力。
四、四年級的反常表現特徵是作假、學會欺騙
三年級的孩子理屈時沉默不語,而四年級的孩子則會據理力爭,只找有利自己的理由為自己辯護。知道選擇語言,知道不同語言表達的意思不同,有時會有意隱瞞對自己不利的真相。家長需要冷靜下來了解事情的真相,循序漸進的旁敲側擊,讓孩子敢於正視事情的真相,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登記作業時故意落下一兩項作業不登記。晚上家長檢查是否做完作業時只是對照作業登記表,所以,家長以為做完作業,而實際上是作業少做。因此,家長需要密切關注老師的信息,有必要時與老師多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學校在課堂上的表現。
五、五年級的反常表現特徵是嫉妒、嘲弄人
五年級是培養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時期,讓孩子正確對待缺點與成績,先進與落後,避免孩子產生嫉妒心裡。
五年級的孩子不僅會開玩笑,還會對事情進行不正經的繪聲繪色的描繪與渲染。家長要告訴孩子,玩笑不能傷害人,更不能嘲弄別人的身體缺陷。
五年級的孩子想像力已接近現實生活,有些孩子受特殊因素影響過於現實務實化,如家長發現孩子做宅男宅女的情況,應鼓勵孩子戶外運動或玩耍。
五年級的孩子獨立能力強,但善於誇張,敢於冒險,容易把新奇的東西佔為已有。所以會有孩子偷拿父母錢包裡的錢,也有偷竊別人的東西或超市裡的東西。家長需要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奇心,和孩子溝通,佔便宜的心理要不得等。
六、六年級的反常表現特徵是耍心眼、集體做壞事
六年級的孩子由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過度,既天真又成熟,有時強裝已長大,但是常犯低級錯誤。有時明明知道集體行動是不對,但為了大家而寧願犧牲自己的意願和要求。比如:全班同學統一捉弄新來的語文老師。課後會拉幫結派外出,由於孩子社會經驗太少,做事全憑一時衝動。因此,家長應儘量減少孩子獨自外出,即便外出,也要對孩子的去向有所掌控。
六年級的孩子還會耍心眼,學會討價還價,需要什麼東西不直接表達,而是通過方法或手段達成交換條件。由於懂得一些遊戲規則與行為規則,有時會逆道而行或製造假象迷惑家長,甚至會指揮他人幫忙做事。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只是在TA成長的路上需要不斷的指引。家長多關心孩子每段時期的心理,多關注孩子每段時期的成長,了解每段時期孩子的成長特徵。相信,家長面對孩子的反常表現時,不驚慌,能泰然處之,並能輕而易舉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