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與經驗,像每年高考結束後,總是有清北學霸、高考狀元們的學習經驗或者是學習筆記被廣泛流傳,然而除了這極少的尖子生外,對於其他學生而言,可能只有零碎不成系統的學習方式,但是卻難以維持,在快速的學習壓力下,想要慢慢積攢出自己的學習優勢,反而更難。
補習、熬時間,是很多升到初中後的學生,普遍具有的通病。在這些學生身上,可能學得越多,反而成績越差。這對這個問題,有著30多年教學經驗的高三班主任劉向晚,直言,有時候多學本身是對學生的一種心理壓力以及心理暗示,如果在學習中出現了這3個問題,那麼在當下就不適合多學。
學習本身是一個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所以一旦升入高年級後,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提升成績。有的學生在之前因為鬆懈、方法不正確等等問題,導致成績不夠理想,亦或是因為一些客觀因素,導致對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以及主動性,也就是連平時的基本上課、作業都勉強完成。
劉向晚認為,當孩子出現很強的學習牴觸心理的時候,這時候需要的不是一味地延長學習時間,而是要讓學生慢慢的意識到,自己能夠從學習中獲得什麼,可能是讀書學習的樂趣,也可能是因為達成目標的滿足感,所以對於這類學生,首先要做的是循序漸進的讓他們減少對學習的牴觸。
補習是把雙刃劍,大多數情況下,是讓學生能夠把課堂上的知識點,再去學一遍,或者是解決自己未完成的題目,但是同樣也會讓很多學生產生,自己上課的時候可以不聽講,或者是不認真聽講,專門等到放假或者周末的時候,利用補習的機會來減少之前學習產生的漏洞。
劉向晚認為,這樣的學習方式,看似學得越多,但是本質上學習效率在不斷的下降,所以如果不去更正,反而是在一種「僥倖」的心理作祟下,很容易導致學習成績的下滑。
有些學生,只求能夠學得越多、越快就越好,但是在實際中,如果學習沒有打好基礎,那麼後面學得越多,也只是浮於表面,反而會沉浸在這樣的「假努力」中,蒙蔽自己的雙眼。
學會去認真對待每一道題目,不要只貪圖速度,在劉向晚看來,是真正提升學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