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迷之組合:物理化學政治非良配,越學越難越後悔

2020-12-10 新高考前沿

關於新高考選科,其中最差的組合我在上一期文章中已經具體分析過,為「歷史、化學、生物」組合,眾多一線老師都心如明鏡。但是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組合,也非常不科學,可它卻不顯山不漏水,只有真正學習之後,尤其到了高三,才會深有體會,進而隱隱作痛,越學越後悔,這個組合就是「物理、化學、政治」組合。

01寫在前面,開宗明義

在新高考3+3模式下,物理、化學、政治組合專業覆蓋率屬於90%以上梯隊,新高考3+1+2模式下,這個組合專業覆蓋率高達96.58%,是排在第一位的組合。

那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它的優點與缺點到底是什麼?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學生通常是什麼樣的學生?物理、化學搭配「政治科目」的目的是什麼?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習難度在哪裡?高中政治真的與大學考研息息相關嗎?2020年新高考一分一檔表的數據,又能給我們提供哪些經驗與教訓?

應很多家長的諮詢與要求,今天「新高考前沿」就詳細寫一寫這個組合。首先還是要強調一點,本文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個體千差萬別,不管哪種組合都有學得如魚得水的人,但個例不具有普遍代表意義。

02一線觀察,正文開始

高中3年學習過程中,「新高考前沿」通過在一線的持續追蹤與觀察,發現大部分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同學:要麼物理科目學得不太好,要麼政治科目學得不太好,考試排名很難排在前面,而且學習起來會越來越吃力,尤其是到了高三。

而從高考成績來看,因為3+1+2模式,還沒有第一批新高考畢業生,所以沒有具體數據,但從山東2020年的3+3模式第一年新高考成績,已經足夠反映出這種組合的不足之處。

歡迎走進「新高考如何選科」專欄:《新高考選科迷之組合:物理化學政治非良配,越學越難越後悔》,又名《新高考選科誤區:高中選政治為了大學考研,這真是無稽之談》。

友情提示:全文超過7000字,閱讀時長大概20分鐘。

03左右互搏,文理衝突

今天我們從哪裡說起呢, 我想就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一門十分經典的武功談起吧。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射鵰英雄傳》,其中「老頑童」有一門武功令人印象深刻,叫做「左右互搏術」。

想要學會的前提是能夠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相當於自己跟自己打架。大家可以自己在紙上試一試,看看能否做到。小說中冰雪聰明的黃蓉,怎麼學也學不會,但憨厚老實學什麼都慢的郭靖反而一學就會。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左右互搏術,這門小說中才存在的「武功」,與我們的高中學習有什麼關係呢?

在學習過程中,假如手畫圓,對應我們的理科思維,右手畫方,對應我們的文科思維,大家應該就都明白了。

從大數據來看,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偏文或者偏理的思維,文理思維兼備而且都特優秀的人鳳毛麟角。

而新高考模式選擇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就好比在練習「左右互搏術」。物理,純理科思維的代表,政治,純文科思維的代表,這兩門學科組合在一起,學習過程中,需要來回切換文理科思維,同時學起來,難度非常大。

04學科特性,詳細分說

我們不妨先談一談高中政治、物理、化學每科的學習方法與考察的能力。

一、高中政治學科考察的能力與學習方法

1.提取信息的能力

很多學生在做高三政治題時主次不分,抓不住題幹中主要信息,區分不了次要信息,提取信息能力不足,經常會答非所問,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政治答題過程中非常重要。2.語言精練與總結能力

很多孩子答政治題時,容易犯一個錯誤,由於總結能力不足,語言不夠精練,害怕答得少,碰不上採分點,就會圍繞一個點答太多。然而這樣根本拿不到高分,因為政治科目的大題,考點來自多個方向,所以語言精練與總結能力在政治答題過程中也彌足輕重。

3.理論結合實際能力

高三孩子們還會有一個通病,政治學科平時背得挺好,但做題不知道怎麼用,答題不知道落到哪個點!也就是說空有理論,缺乏實踐,無法理論聯繫實際,這樣答題時就會一籌莫展,根本無法拿到高分。綜上所述,政治學科是一門對學生文科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而且其考題靈活多變,常常需要與時事結合,這些內容不像理科一樣,模型那麼固定。

二、高中物理學科考察的能力與學習方法

1.邏輯思維能力

物理作為純理科,對邏輯思維的考驗非常注重,高中從運動到力學,再到電磁,知識循序漸進,前後聯繫緊密,若沒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學習物理會十分吃力。2.模型構建能力

初中物理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力學模型與電磁模型,若構建不起來,到了高二聽課之時就會感覺如同天書。

3.融會貫通能力

高中教材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需要我們進行融會貫通,才能高屋建瓴,答題時一氣呵成。綜上所述,物理學科是一門對學生理科思維要求十分高的學科,它與政治學科的學習要求與考察能力,完全不同。

兩科之間知識點上也沒有任何關聯度,若兩科同時學習,就如修行「左右互搏術」一樣,常人想要把兩門學科同時都學得非常優秀,難度非常大。

三、高中化學學科考察的能力與學習方法

高中學科科目三大特點:一是知識點多、較瑣碎;二是表象較容易應用較難;三是其它學科的滲透較多,如數學的極限思維、平均值應用、物理的電學、力學知識。

高中化學科目,其對抽象思維,推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考察十分注重,這與物理學科一脈相承,但高中化學反應方程式複雜,知識點散,很多內容又需要記憶,甚至有人還戲稱「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

化學這門科目,對於很多高中學生來說,其學習難度甚至高於物理科目。

綜上所述,物理、化學、政治,這三門科目組合在一起,學習上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肯定有如「郭靖」一樣的這種特例,個例這裡不做探討。

05高三複習,難度加劇

新高考模式任何一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合適不合適,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一批3+1+2模式的學生們,如今已經高三了,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學生們,他們如今的學習狀態如何,考試成績又如何呢?讓我們用事實來說話。

選擇了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也許高一、高二階段還顯露不出太大學習難度,但是到了高三,當開啟三輪複習,各科試卷如雪花一樣飛來,學生做題之時,你能想像當你剛剛還在物理磁場、電場的大題中遨遊,緊接著思維一轉,拿起筆來奮筆疾書,答一道經濟、社會、哲學的文科綜合大題的情景嗎?

有人也許會說這對思維是一种放松,然而學生本身的感受卻並非如此,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折磨。從物理電磁大題轉到政治大題時,一時間腦袋嗡嗡作響,反應好久,思維都無法順利切換過來。

腦海中的物理公式、定理、符號還沒有散去,接著換一種思維,開始進行大段的論述,寫起了小作文,這滋味,不要太酸爽!

從高三學習的延續性角度來說,選擇物理搭配政治的組合,這屬於人為提高了自己的學習難度。

而高三歷經了這麼多次考試,也進行過全市大模擬,考試成績排名可以說明很大一個問題。無論是哪種規模的考試,選擇這個組合的孩子,賦分後進入全市前1000名的比例遠遠低於其它組合。也就是文章開頭說的那種現象:大部分這個組合的孩子,要麼物理學得不太好,要麼政治學得不太好。

06選科緣由,一一駁斥

那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為何會有人這麼選科?選擇這種組合的是什麼水平的學生,他們選擇政治科目的目的是什麼?

一、誰選擇了這個組合?

到底是什麼樣的孩子選擇了「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呢?

通過一線的觀察發現,選擇這種組合的孩子通常學習程度還不錯,屬於中上等。畢竟敢選物理、化學這兩科,通常都有一定的實力做依託(盲目選科的除外)。

二、為何選這個組合?

那麼他們選擇這個組合的目的與初衷又是什麼呢?到底出於哪些考量?通常又分為3種原因:

1.避開物化生與物化地的學霸

新高考模式下大量學霸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與物理、化學、地理這兩個組合,競爭非常激烈。

山東2020年高考成績一分一檔表顯示前56名之中,52人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而其中高考狀元選擇的物理、化學、地理的組合,這兩個組合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把「生物或者地理」換成政治,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習壓力,從這種競爭情況上看,理論上政治賦高分更加容易一些。

2.政治提分

還有一部分孩子,政治科目學得非常好,有信心在所有選擇政治科目的學生中名列前茅,那麼選擇政治科目,就是為了提分用。

這樣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尤其3+1+2模式下,物理、歷史分開錄取,可以在物理組合中佔得先機。

3.職業生涯規劃,為考研做準備

選擇政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將來考研或者國考做準備。畢竟將來考研一定有這個科目,所以這是很多家長與學生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甚至一些學校的老師,也會這麼告訴家長。

然而這個理由真的成立嗎?選擇政治真的能提分嗎?大學考研與高中政治科目真的有必要關係嗎?

根據一線教學經驗,與曾經的大學考研經歷,「新高考前沿」想說,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說提分,我們要清楚的認知到,選擇了物理、化學,那麼這類孩子通常實力不錯,敢選這兩科,基本都是理科思維。

理科思維的學生真的能學好高中政治科目嗎?高中政治科目是背背就能拿高分的嗎?這些上文已經有過具體分析,不再贅述。

接著說說選擇政治,真的賦分時競爭就不激烈了嗎?

政治科目賦分時,你面臨的是與文科思維學霸們的競爭,在你是一個偏理科思維的人的前提下,以己之弱比拼他人之強,你確定真的能競爭過文科思維的學霸們?自己還真的有優勢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很容易被別人「吊打」。

最後重點說說選擇政治科目,是為了將來考研做準備的「論調」,這個荒謬的言論,純粹是沒親自考過研的人的「臆想」。

大學考研一般有4門課程,政治、英語、高數、專業課,英語和高數與高中基礎有很大關係,高中基礎不好,大學學習這兩門課時要吃力,考研時自然要受到影響。

但政治科目,與高中階段課程真的有什麼具體關係嗎?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確實有,因為思維上有延續性,高中學過政治科目,表面看起來大學考研確實佔有優勢。

但大學考研政治跟高中政治學科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先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在高考改革之前,舊高考時代文理分科,我們曾經的純理科生與新高考模式一樣,過了學考就不學政治了。可難道以前的純理科生不考研嗎?我們的考研率低嗎?理科生考研失敗的人中,有幾人會是因為政治科目分數不夠?

答案顯而易見,高中學過政治,準備考研確實會輕鬆一點,但是高中沒怎麼學過政治的,哪怕不開竅的,並不耽誤考研,也不用擔心自己考研時搞不定政治科目。

這兩者其中的區別很大:

區別一,高考政治有四本書,每本百來頁。考研政治有五本書,毛鄧三,馬哲,中近史,思修,當代,每本都有三到四百頁,折算下來,考研政治要記憶的知識是高中的三四倍。

區別二,考研政治問得直接,不會繞來繞去,只要掌握了課本的原理,就能運用到做題。高中政治科目的練習題卻是繞來繞去,不知所謂,理解了每個原理,也要揣摩出題者意圖。

而且政治科目在考試時,會穿插很多當下熱點問題與最新解讀,出題非常靈活。

說白了,大學考研政治是一門可以短期突擊的科目,我們經歷過考研的人都知道,到了大三甚至大四,找一個考研班,突擊一下,考研就夠用了,與高中是否選擇了政治科目沒有太大關係。

07高考成績,一錘定音

當然說了這麼多,有人覺得還不夠具有說服力,那好,接下來我們就拿高考成績來說一說這個組合好了,沒有什麼比高考成績更具有說服力。

因為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重慶、福建8個省份是3+1+2模式,2021年才會有高考成績做參考,今天這裡我們就拿山東3+3模式,來說一說這個組合吧。

山東省2017年啟動新高考,2020年是第一年正式高考,雖然兩種模式選科要求,賦分辦法與錄取規則,都有不同之處,但山東第一年的高考成績,對於明年的新8省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看山東2020年高考的一份一檔表:

請大家在表中找一找,選擇政治科目的考生,他們的名次在哪裡?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改革選科失敗案例第八季:越學越難,物化政組合我想吐!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新高考選課走班失敗案例第八季:《新高考改革選科失敗案例第八季:越學越難,物化政組合我想吐!》小張思維偏理性,適合學理。如果是舊高考,不用任何糾結就選理化生。然而新高考來了,可選擇變多。
  • 3300名高考狀元,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新高考能否改變這種尷尬
    新高考改革之後不再進行文理分科,因材施教,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新高考模式給了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高校錄取也更加細化,針對不同人才的培養需要,提出具體選科要求,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也許新高考改革還存在各種不足之處,很多規則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最起碼我們已經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這是我們一次勇敢的嘗試。每一次改革必然經歷「陣痛」,這是一個必經過程,但我們不能因此停下前進的腳步!
  • 物理降20分,歷史提30分,江西中考改革提前為新高考鋪路
    中考改革物理、化學共計降50分,政治、歷史、地理、生物共計增加85分,對各方面的後續影響主要有4點:1.男生考上高中更難中考分流50%,男生相對晚熟,本來小學、初中階段就競爭不過女生,很多晚熟的男生還沒來得及發揮自己的優勢,就進入了職高。從總體情況來看男生思維多數偏理,女生思維多數偏文,這種改革方法男生明顯吃虧。
  • 新高考「3+1+2」下,物理化學政治組合前景如何?一線老師這樣說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組合由「3+3」模式的20種精簡到了12種,雖然選科的組合變少了,但是不少家長卻反映選科的難度卻增大了。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選科問題可謂操碎了心,為的只是讓孩子在以後的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讀上滿意的大學。
  • 新高考選課:這個組合選擇的人數不多,但是卻是一個值得選的組合
    這個組合,選擇的人數很少,但是其實還是不錯的組合,適合中等偏上的學生。我是「贏在高中」,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新高考問題,歡迎關注!一、物理+生物+政治組合,選擇的人數多不多?物理好的,一般來說化學、地理、生物這些學科也比較好,所以選擇理化生、理化地、理生地這些組合的人數都不少。而物理不好的學生,會放棄物理,選擇政史地、史地生、地化生等組合的比較多。但是,實行「3+1+2」模式的地區,因為物理或歷史是必選的,以原始分計入總分,所以這樣就解除了學生想選物理而不敢選物理的情況,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應該比選擇「3+3」模式的人數多。
  • 新高考的到底要不要選政治?
    答案竟然是政治!在山東省第一批新高考選課數據中,選擇政治的人數最少,共188514人選擇,佔比35.34%。而和政治相關的組合,選考的人數也是最少的!選擇人數最少的組合是政治、歷史和物理,共4219人,佔比僅為0.79%。其次是政治、地理和物理,共6220人,佔比1.17%。再次是政治、物理和生物,共6927人選擇,佔比1.30%。
  • 心理測試:選一本語文本,測你今後越學越輕鬆還是越學越吃力?
    選一本語文本答案分析:A:你今後不變今後的你在學習上不會出現越學越輕鬆的事情,也不會出現越學越吃力的事情,假如你之前學習吃力B:你今後越學越輕鬆你今後學習將會越學越輕鬆,因為你今後找到了學習方法,加上自己的努力與興趣,你的學習將會越來越輕鬆,你之前感到學習很吃力的原因是你沒有找對方法,今後的你找對了方法,將會迅速的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成為班裡的領頭羊。
  • 新高考政策下,「物化生」就是高考選科的「王炸」組合?
    然而,父母希望她未來能學電子信息、電氣工程等這些傳統又比較好就業的專業,於是建議她選擇物理、化學、生物這個熱門組合。但她在選科時,自己是有過糾結的,因為自己害怕學物理,基礎不好,想學歷史、政治。但也糾結,萬一選了歷史,可報的專業受限制。最後,還是選擇了聽從父母的建議,選擇了物理、化學和生物這個傳統組合。
  • 新高考選科系列講座第一講第二章
    其次我本來還想選一選混搭的,但是一看學校不支持,沒辦法,只能選大文大理。這是一個客觀原因。那麼再有一個原因就是首年執行新高考,很多孩子是和包括一些老師,他不知道哪些大學的哪些專業,對於選考科目有什麼樣具體要求,所以趨於保守。比如孩子來個混搭型的,像物理、化學、地理,像這個組合選的人數就比較少一點。其實這個組合之下,將來對於選考的專業範圍覆蓋面是非常之大的。
  • 新高考如何選科真實失敗案例:迷信輔導班,被灌迷魂湯難買後悔藥
    用最樸實的語言,忠實記錄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最真實的案例。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有些「坑」,千萬不要踩。「新高考前沿」用10季的專欄,為您詳細敘述在新高考選科過程中,那些容易令人忽視,卻對孩子的學業與前途,有著深遠的影響的細節。
  • 高考選科|新高考6選3聰明組合怎麼選,選哪三門最有優勢?
    作為第一批考生如何應對新高考的6選3制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新高考6選3的聰明組合方式,供大家參考。考慮三科的相關性各學科之間是有一定的關聯的,彼此之間的聯繫有強有弱,在高考6選3聰明組合時,需要考慮這些相關性,例如,數學與物理的關係非常密切,歷史與地理的關係密切……如果我們選擇什麼時候在三者之間進行充分考慮,那麼未來將會是許多綜合學習的努力。所選科目之間的關聯程度越低,不僅會影響眼前的結果,也會影響未來的發展。
  • 新高考選歷史沒前途?該怎麼選專業?選完後悔怎麼辦?
    2021年,廣東將開始實行「3+1+2」模式,新高考錄取會按照物理、歷史分兩類進行。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面臨的第一挑戰是選科走班。選科該怎麼選?究竟選歷史還是物理?選完了後悔怎麼辦?日前,原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專家郭建民,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員施美彬,原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心理學專家莫雷,廣東華僑中學校長李子良,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裘志堅等教育界權威人士,共同探討新高考政策下學生與家長的應對之策。
  • 3+1+2高考選科最佳組合推薦
    【導讀】隨著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3+1+2選科模式甚囂塵上,該模式下,物理、歷史分道揚鑣。那麼,學生選課過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則?有哪些組合是值得推薦的?今天,小助給大家普及下。   新高考選科中的3、1、2分別指什麼?
  • 新中考改革丨越學越多,越改越難,新中考真的會增加學生負擔嗎
    新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後,很多家長會感到方案太複雜沒太看懂,或是看到部分內容就覺得中考會越學越多,越改越難,並陷入深深的焦慮。其中,關於計分科目:目前,武漢市中考滿分為550分——語數外各120、物理化學合卷120(70+50)、道德與法治40(全客觀題開卷)、體育30(平時15+測試15);「新中考」方案中,武漢市中考滿分增至680分——語數外各120、物理化學合卷
  • 偽勤奮,越學越累,越累越學,越學越累......
    凌晨1點,小明還在燈下奮筆疾書,他正在做高考模擬卷;凌晨6點,小明已經在操場邊的大樹下大聲讀書了,他正在一遍遍地誦讀著手中的英語課本。小明堅持每天只睡5個小時,以便能夠多擠出一些時間用於學習。但是,他的成績始終還是中等。類似的真人真事每天都在不停地上演著.......
  • 歌曲《生僻字》爆紅網絡,90後創作者:越難大家越想學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29日訊 據中國之聲消息,最近,蘇州90後小夥陳柯宇創作了一首名為《生僻字》的歌曲,在網上走紅,整首歌曲的歌詞幾乎使用的全是各種生僻字,網友直呼,「聽完歌語文水平大漲」。陳柯宇說:「我整理了很多字出來,然後之後就根據自己的想法,然後就慢慢寫,比如說我覺得高考要考的一些首先是,然後還有一些配著韻腳。」
  • 新高考吃虧太多!一線老師總結:哪些組合可選,哪些組合慎選
    今年是山東、北京、天津、海南四省市實行新高考第一年,很多家長和考生都在「慌亂」中度過,留下了很多遺憾,很多教訓,當然也有成功的經驗,在這裡,「贏在高中」老師總結一下,希望能夠給後面的學生選科提供參考。 一、哪些組合要慎選?
  • 【紹祚中興】2020中考考取越城區公辦高中,贈送《新高考選科方案制定卡》
    免費贈送:浙江高考升學網《新高考選科方案制定卡》帳號和密碼,共計500份。先到先得哦。★活動詳情新高考選科是一個影響學生深遠發展的選擇,而新高考選科需要考量的東西也非常多,其中涉及到學生的優勢能力、學科強弱、內在性格、學習風格、職業傾向,還要考慮社會發展、高校要求等諸多因素。
  • 高考日語越學越差?很多人都把時間花在「非考點內容」上!
    學習高考日語,不少同學反映:知識點越學越多,腦子越來越亂,遇到題不會做,分數就是上不去!其實,你已經很努力了,只是學習方法不正確:很多人都把時間花在了「非考點內容」上!目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都是在學習新標、大家、新編等日語書,目標也是N3左右。科普一下,高考日語剛剛誕生時,並沒有專門的高考用書,學生只好用以上的書作為代替。這就像寓言裡那個鄭國人想買鞋,不能親臨,於是量了腳的尺寸作為代替。
  • 在新高考選科中,政治成為冷門科目,這三個原因道出了學生的心聲
    2020年裡新高考模式只在6個省市作為試點推行,並沒有在全國推行,就在明年又有8個省加入到新高考的行列中,高考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信用不了幾年,新高考模式會在全國流行。明年新高考模式跟今年又有所區別,今年6個省市實行「3+3」模式,明年實行的是「3+1+2」模式,讓學生的選擇更多,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