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武漢市教育局正式公布新中考改革方案。新中考改革將會按照原定計劃從2020新初一開始執行。
所謂的新中考改革,是指從2020年新初一入學的學生開始實施,直至2023年,形成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的「新中考」招生方式。
新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後,很多家長會感到方案太複雜沒太看懂,或是看到部分內容就覺得中考會越學越多,越改越難,並陷入深深的焦慮。因此,江城君特別對政策進行了拆解和分析,不難發現,新中考改革的變化是十分有限的,對於學生學業壓力的影響也遠沒有家長擔心的那樣嚴重——
解讀
新中考改革方案主要變化
對於新中考改革方案與之,各位家長最關注的無疑是它和現行中考方案相比究竟有哪些變化。為方便大家快速理解,江城君將主要變化整理如下:
考試科目、分值的變化(重要)
「新中考」方案要求,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均以卷面原始分計入招生錄取總分。
理化生實驗操作(共30分)、體育與健康(共50分),以原始得分計入招生錄取總分。
生物和地理(合卷)、音樂、美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卷)、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以等級方式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
其中,關於計分科目:
目前,武漢市中考滿分為550分——語數外各120、物理化學合卷120(70+50)、道德與法治40(全客觀題開卷)、體育30(平時15+測試15);
「新中考」方案中,武漢市中考滿分增至680分——語數外各120、物理化學合卷120(70+50)不變,道法歷史合卷120(60+60,閉卷)、體育50(平時15+測試35)、理化生實驗30(10+10+10)。
具體到體育科目,根據之前公布的相關報導,新中考改革預計將會設置三種類型的測試:
①中長跑
②基於測試儀器的考試(1分鐘跳繩、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等)
③選考科目(三大球類、遊泳等)
關於不計分科目:
由之前的「合格-不合格」改為等級制——按80分及以上、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分為A、B、C、D四個等級呈現。
考試時間、形式的變化(重要)
生物、地理考試時間安排在初二下學期,時間為每年6月22日,考試形式調整為合卷考查(不計分科目,難度一般不會很大);
歷史科目同道德與法治科目合卷考查,考察方式由開卷考試調整為閉卷考試;
因歷史科目由非計分科目調整為計分科目,其考試時間也由之前的每年5月調整至每年6月。
高中招生錄取依據的變化(不太重要)
「新中考」方案顯示,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
其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由「計分科目+等級呈現科目」組成,計分科目的計分方式為原始卷面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以等級呈現方式作為高中招生錄取的依據之一。
其中,綜合素質評價各維度評定為C等或以上、所有科目學業考試成績合格的畢業年級學生,方可授予初中畢業證書。學業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按科目種類申請參加由區教育局7月10日前組織的一次補考。
報考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其以等級形式呈現的成績中,最多只允許有一個最低等級(D等)成績的科目。
部分高中可自主招生(少數家長需關注)
「新中考」方案要求,對領航學校、特色學校實施自主招生政策。經認定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中,可自主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具體如何實施自主招生,實施方案將另行制定。
這部分學校的自主招生方案暫時還沒有公布,但參考之前曾實行的「網招生」,自主招生名額應該不會太多。自主招生針對的主要也會是一些具有學科競賽潛質或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對於普通的中考生而言算是好消息,如果這些100%可以進名校的學生能被提前錄取,分配生名額就可以留給更加需要的學生。
當然,以上主要是江城君的推測和分析,具體實施方案如何制定還要等到2023年中考周期的具體官宣才能知曉。
分配生考試的變化(比較重要)
繼續採取優質普高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內初中的政策,確保分配比例不低於50%,並適當向薄弱初中、農村初中傾斜。
禁止單獨組織考試確定分配生資格,禁止向已具有分配生資格的學生再次組織選拔性考試。
按初中學校分配生名額、學生候選資格以及學業水平考試計分科目成績,逐校從高分到低分依次劃線錄取。
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生不享受分配生候選資格。
其中,最重大的改變就是「新中考」方案將取消現有的分配生考試,這條改革措施可能產生以下影響:
①現行各校的分配生考試難度較高,部分題目甚至會考查課外拔高的知識,在某種程度上會佔用中考生備考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取消分配生考試,可以讓學生更加專注中考,這對於專注課內知識的同學來說是利好的;
②取消分配生考試後,或許不會再與校考衝突,擇校面更加寬廣,當然學校也可能會相應調整籤約策略;
③取消分配生考試後,分配生政策可能適用的對象或更加廣泛,小升初/幼升小擇公辦校需更加謹慎。
以上分析僅僅是拋磚引玉,為各位家長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分配生政策具體如何執行同樣需要等待2023年中考當年具體細則的官方公示。
志願填報的變化(不太重要)
初中畢業生實行分段填報志願,考前填報普高類學校志願,考後知分填報中職類學校志願。
中職除了招收中考生之外,對具有初中以上學歷的非應屆畢業生,要求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實行註冊錄取。
解讀
新中考改革方案常見問題答疑
新中考方案出臺後,很多家長對於該方案產生了一些疑問。下面,小編就結合教育局官方解讀和自己的思考對一些常見問題進行分析。
為何推進「新中考」?
政策導向上,推進「新中考」改革是為了與新高考改革的內容和要求相匹配、與重視綜合素質培養的政策導向相匹配、與各學科的新要求新特點相匹配。
當然,新中考改革方案公布的最根本原因,還是湖北省相關改革文件的硬性要求。
新中考方案何時啟動、何時實施?
此次改革方案(試行)從2020年初一新生開始全面啟動實施,2023屆初三畢業年級正式開始第一次「新中考」。
為何要將歷史納入「中考」計分科目?
一是更加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傳統歷史文化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全面加強依法治國的需要;
二是上級文件有剛性要求;
三是我市過去的中考也考歷史;
四是為了與新高考對接,體現這兩門科目的學科地位。
為何道法、歷史(合卷)要閉卷考試?
一是現行開卷考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很多學生讓家長抄寫筆記作為資料,家長頗有微詞,同時學生帶進考場的資料難以統一。
二是學生、教師和家長反映,開卷考試並沒有減輕學生考試負擔。
三是據了解,其他城市均採用閉卷考試。
四是為了與新高考對接。
在新中考草案徵集意見時,武漢市教育局曾表示,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合卷)實行閉卷考試後,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將適當降低試題難度,基本不會額外增加學生負擔。
體育與健康為何增加20分?
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對學生身體素質、健康成長的高度重視。
為何將理化生實驗改為「中考」計分科目?
主要是為了更加突出對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視。為減少風險,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擬將平時考核、理論考查和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適當降低實踐操作所佔分值的比例。
換句話說,理化生實驗作為新增計分科目在分數上基本不會設置太高的區分度。
綜合素質如何評價?
武漢市已實施多年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做法成熟,社會接受度高。此次改革方案根據時代發展要求,僅對評價內容和標準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主要是增加了了解黨史黨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加研學旅行、反對校園欺凌等內容。
分配生招錄方式如何進一步優化?
為進一步規範中考招生行為、更加體現公平公正,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此次改革方案(試行)取消分配生檢測,分配生候選學生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後,按初中學校分配生名額、學生候選資格以及學業水平考試計分科目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劃線錄取。
新中考方案是否會大幅增加學生負擔?
教育局在新中考草案徵集意見時表示,基本不會。因為「新中考」考試科目只有三大調整,一是歷史恢復進入中考科目;二是體育分值有所增加,目的是為了考生重視平時體育鍛鍊;三是理化生實驗計入中考,因為新高考更重視學生的實驗操作,更重視學生實驗創新能力。而音樂、生物、地理等以前一直有全市統一的結業考試。
在看完江城君的解析後,您覺得新中考改革對咱們未來的初中生活,是否會造成影響呢?
解讀
附:新中考改革方案原文
(向上滑動啟閱)
【武漢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方案】
一、考試科目
我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共15科。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的學習情況,統一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內容。
二、考試方式及分值
語文、數學、外語(含聽說測試)實行紙筆分卷考試。卷面分值分別為120分。
道德與法治和歷史、物理和化學、地理和生物分別實行紙筆合卷筆試(均為閉卷)。各科卷面分值為:物理7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各60分,化學、生物、地理各50分。
物理、化學、生物實驗操作考試,包括現場操作和實驗報告撰寫,每科10分,共30分。
體育與健康實行現場測試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平時成績15分(3個學年,每學年5分),現場測試35分,總分50分。
音樂、美術實行紙筆測試、實踐測試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音樂紙筆測試60分(含視聽測試30分),實踐測評30分,平時考核10分(5個學期,每學期2分),總分100分。美術紙筆測試35分,實踐測評50分,平時考核15分(5個學期,每學期3分),總分100分。
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實行紙筆測試、技能測試和平時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方式,紙筆測試和技能測試統一機考。紙筆測試和技能測試各40分,平時考核20分(4個學期,每學期5分),總分各100分。
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行合卷統一機考,各50分,總分100分。
三、考試時間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7科紙筆測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為每年6月20—21日。
音樂、美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考試及體育與健康現場測試、理化生實驗操作測試,安排在九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為每年3—4月份。
生物、地理考試時間安排在八年級第二學期,時間為每年6月22日。
外語(聽力考試)於每年6月20—21日與紙筆測試同時進行,外語(口語測試)待條件成熟後組織實施。
四、成績呈現和使用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和化學、道德與法治和歷史,均以卷面原始分計入招生錄取總分。
理化生實驗操作、體育與健康,以原始得分計入招生錄取總分。
生物和地理(合卷)、音樂、美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合卷)、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教育)按80分及以上、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為A、B、C、D四個等級呈現。以等級方式納入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依據。
綜合素質各維度評定為C等或以上、所有科目學業考試成績合格的畢業年級學生,方可授予初中畢業證書。學業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學生,按科目種類申請參加由區教育局7月10日前組織的一次補考。
報考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其以等級形式呈現的成績中,最多只允許有一個最低等級(D等)成績的科目。
五、命題和要求
學業水平考試要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堅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倡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理念,充分反映學生所達到的學業水平。
學業水平考試要注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試題要加強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的聯繫,體現探究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學業水平考試要儘量控制試卷長度,試題要簡約、明了。控制試題難易程度,題量適中,杜絕偏題、怪題。
堅持命題、審題和評卷制度。命題人員、審題人員、評卷人員分別從命題人員庫、審題人員庫、評卷人員庫中隨機抽取。
推進科技助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確保考試安全,提高考試效率和公信力。推進學科試題庫建設。選擇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心理健康、生命安全等學科探索統一機考。全面推行網上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