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下午,備受關注的山東2020年夏季高考各類分數線和總成績一分一段表正式公布。
今年是新高考第一年,取消文理分科,實行6選3的賦分考試模式。作為第一批「吃螃蟹」的考生而言,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又加上疫情影響,開學延遲……今年的山東考生,面臨了一次極大的挑戰。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刀通過了解發現,今年濰坊的高分段考生卻比往年更多,整體在全省名列前茅。
就拿濰坊一中來說,一個班裡竟然出現了4個進入全省前100名的,而且其中一個還是全省最高分。
再比如像濰坊行知學校,據說一段線上竟達520餘人(不含藝體),全校本科上線660多人……
不僅是這兩所學校,小刀還聽說,濰坊中學、濰坊四中、濰坊七中、昌樂二中等其他高中的高考成績也同樣突出。
同樣的大環境下,濰坊考生能在挑戰中乘風破浪,笑傲江湖,憑的是啥?2020年高考,又為濰坊教育證明了啥?
改革,一直是濰坊教育的鮮明特色。 濰坊的教育教學改革也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通過今年濰坊各高中學校的高考成績來看,改革越主動,結果越理想。
為應對新高考,濰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努力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加快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模式變革,著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開放性,促進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實現由育分向育人的根本性轉變。
選課走班,是為適應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在保證每個學生達到共同基礎的前提下,各學科分類別、分層次設計多樣的、可供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的課程內容,以滿足學生對課程的不同需求。
拿濰坊一中來說,作為全國新高考改革試點學校之一,學校從2018年5月起正式開始選課走班,他們堅持「全打開、守底線」的基本原則,確保資源全打開、課程全開放、組合全開設。在選課走班中,原來的行政班與教學班是複合存在的。行政班還是原來的班級,而教學班是根據學生對課程的分層分類選擇後重新優化組合而成的,是全新的學習共同體。學校專門編排了選課手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自主選擇。
打破「一考定終身」的禁錮,為個性化發展提供最優良的條件,這就是新高考改革的方向。
這次高考,濰坊一中、濰坊中學、濰坊行知學校等市區高中的考生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選課走班育人模式的實施,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這也充分說明,改革越早、越深入,結果的呈現越明顯、越清晰。
濰坊市從2001年開始啟動了基礎教育的改革。這些年來,濰坊教育更是以承擔13項國家級和17項省級改革試點任務為契機,持續推進了一系列制度、機制改革。
比如,推進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實行職級管理,建立起與校長職業特點相適應的一整套專家辦學新機制;
比如,推進以「按需設崗、競崗聘任、合同管理、績效激勵」為主要內容的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教師績效工資增量和學校自主分配機制,激發了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比如,推進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構建起「多次考試,等級表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新機制,開創了素質教育新局面;
比如,推進家庭教育改革,家庭教育鄉村行、中國家長移動學校、中小學生成長導航站、家長學校課程巡課視導等成為全國獨有教育品牌,「親子共成長」工程入選「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品牌」,成為城市新名片;
比如,推進管辦評改革,做好放管服文章,「黨委全面領導、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各方共同推進」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比如,推進督導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建立對縣市區黨政履行教育職責的督導制度,創新建立起「督政+網際網路、督學+清單、督教+處方」三位一體的現代教育督導體系,成為推進教育發展的巨大力量……
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在努力改善育人環境,為學生的個性成長與發展優化土壤。
實踐表明,改革越主動越徹底,效果越好。「改」出來的優勢,讓濰坊教育通過新高考,展現了自身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不唯高考,卻贏得高考。
經過20年的探索,濰坊教育的很多探索都慢慢成為了國家意志。
2001年起,時任濰坊市教育局局長的李希貴啟動教育改革:推進課堂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效率;規範辦學行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推進中考改革,實行等級評價,改變分分必爭的局面。之後的幾任濰坊教育領頭人,一任接著一任幹,久久為功……
當時,有質疑,有不解:這樣改,能行不?學生考不上大學怎麼辦?
面對質疑和不解,濰坊市沒有止步和退縮,迎著問題的方向走,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親子共成長家庭教育工程,向家長傳遞科學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觀。
在家庭教育工作的啟迪下,家長半信半疑地接受了改革,但是,心裡都沒有踏實!
幸運的是,改革啟動後的第一年,濰坊市的高考升學率不僅沒有降,反而躍居了全省第一。
很多人又開始說了:這是碰巧了!關鍵是,三年後,第一批中考改革的孩子,是否能夠考好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從2001年開始,濰坊市高考上線人數不僅年年穩居山東首位,而且領先優勢逐年擴大,有3萬多名學生升入本科院校,每年都有3000多名學生進入211、985院校……至今已經遙遙領先19年。不僅如此,尖子生也是層出不窮。
在今年的新高考中,高分學子更是不斷出現。
濰坊一中的孟令昊,語文125分,數學150分,英語145分,物理98分,化學97分,地理96分,總分711分;
諸城市龍城中學的臧天翔,語文123分,數學145分,英語142分,物理100分,化學97分,生物98分,總分705分……
這是今年部分高分考生的成績單。
高分考生多,整體上線情況也讓人滿意。
從目前匯總的數據來看,今年濰坊高考的整體成績,非常樂觀。
還有一點值得強調,20年的教育綜合改革,提高的並不只是學生的分數。濰坊的學生,也從來不是只會考試的「機器」。
從2010年之後,濰坊的畢業生在各大高校中開始嶄露頭腳,呈現出百花齊放、花開滿園、爭相鬥豔的群體效應。
回顧20年的改革之路,今天的成績都是在把握了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先改了再說」的結果。
抑或說,今天的新高考,正在把濰坊教育改革的優勢,發揚光大。
說到這裡,再拿昌樂二中舉個例子。多年來,學校通過課堂形式的轉變、內容的轉變、組織形式的轉變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行271課堂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這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的做法,最大限度地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成長、自主發展的權利,最終讓他們在面對新高考這樣的挑戰時,更加從容地面對。小刀打聽得知,今年,昌樂二中的高考成績較往年又有了很大的提升。這足以說明,多年來,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契合了新高考的要求。
尊重個性,把更多的選擇權還給學生。這是濰坊教育改革的特點,也是這些年來濰坊教育面對各種挑戰的制勝法寶。
小刀做過粗略統計,從2010年至今,十年來,濰坊共出現9名山東省文理科高考最高分學生,在山東省各市區穩居第一。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及山東省的多次學生課業負擔調查,濰坊市的學生課業負擔一直山東省最輕。濰坊成為了全國「輕負擔、高質量、高滿意度」的教育模型。
輕負擔,高質量,高滿意度,給濰坊教育改革贏得了越來越好的口碑。
學生說好,老師說好,家長說好,社會反應好。這水到渠成的口碑,是對濰坊教育改革的最大肯定。
贏得過去,靠改革;贏得未來,同樣靠改革。嘗到改革甜頭的濰坊,一定能夠通過持續深化改革,贏得未來。
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