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事越努力,越做不好?|第六個人

2020-12-14 騰訊網

這是第六個人的第 302 篇文章

閱讀提示 | 全文 3280 字,你大概需要 7 分鐘

逐漸長大,有些人生的謎題會慢慢被解開。

但,也有一些會長久地被留下來。比如:

我高三突然遭遇語文滑鐵盧,瞬間排名倒數……語文的長時間低迷造成了其他科目的發揮也跟著被連帶影響。

這個謎題,多年無解。父母、老師都無法幫我找到準確的原因。

故事的結局並不算太差,高考我的語文成績屬於中上,作文成績也算比較高。算是在高考中正常發揮……

然而,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得到解決。

至今,我都難以準確的描述當時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這件事,以及,我該如何解釋這一切所帶來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但我確定:越努力越做不好的事情,在此後的人生中也經常發生。

這個謎題,怎麼破呢?

01

「疲勞駕駛」造成「過度付出慣性」

擾亂節奏,損傷「手感」

很多時候,人成功其實就是依靠「手感」

手感這個詞聽起來特別玄學,但是,又好像不無道理。

貝佐斯評價自己做過的無數商業決定,他說:他做的最正確的幾個決策,都依賴手感和直覺。

高三的時候,語文60分的基礎選擇題,一共20道,我大概只能對2-3道。後來同學開玩笑說:我就是閉著眼睛蒙也能比你對得多……你怎麼了?

說來很好笑:從小到大,從沒好好學過語文,考試過關全靠悟性和興趣。

大概是這種長期自我養成的無意識學習模式培養出來的「手感」,讓我幾乎從不「專門」去學習語文,但成績卻總能輕鬆靠前。

進入高三密集複習之後,複習的重壓或許讓我失去了這種手感。

我回想當時的情境,那種「自然狀態」下的「手感」,被「努力狀態」下的「刻意」徹底淹沒了

為什麼不學的時候輕鬆通關,「使勁學」的時候結果卻差強人意?

過度努力,用蠻力,會直接挫傷「常識」,阻斷 「邏輯」的推進。

以為是偶爾發揮失常,可這種20個題只對一兩道的狀態,蔓延了我的整個高三。

那時候語文老師也拿我沒轍,感覺是軟硬兼施就是毫無效果……後來她對班主任說:給她放兩個月假,讓她玩去吧。然後直接回來參加高考,那時候可能腦子就清醒了。

老師們很喜歡用「失常 」、「狀態不好」、「心理素質差」來描述一類失常的孩子。可是,這些詞並不能帶來多少立竿見影的舉措,指導你改變現實。

我試圖還原將近20年前的場景,才意識到:高壓和重負,最直接地挫傷了帶來成功的「手感」和 「直覺」。而很多時候,人想獲勝,就要依賴這種直覺——這並不是在考察人在知識技能層面上的差距,很多時候,它需要你動用常識和邏輯去做出一些推導。

如果連語文這種學科都強烈的需要「常識」和「邏輯」,那麼數理化其他學科,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從偶爾性失常變為一種長期持續的焦灼狀態之後,我對語文開始投入更大的力氣。這種負隅頑抗的精神卻並沒能帶來什麼轉機——看上去,很像「前面有堵牆,感覺不能穿牆而過, 但我還是想硬撞上去」……

過度努力,會讓你某種程度失去解決問題應有的理智和平靜。

越努力,越造成用蠻力,最後,緊張焦灼和壓力打亂了整個人的節奏。節奏進一步破壞了常識和邏輯,然後,也就讓你徹底喪失了「手感」。

02

過度努力屏蔽了真正解決問題的創新視角

質量管理之父威廉·愛德華茲·戴明說:「如果不知道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就什麼也發掘不出來。」

而那時候的我,對於如何準確的描述困境和現狀、如何正確的定義問題的能力,幾乎為0

這很可怕。

無法定義問題,就意味著你無法找到破局的辦法,也意味著,你付出的所有行動和時間會帶來更大內耗。這個內耗,會讓你整個人掉進深淵。

看待問題的視角,要遠比盲目的去快速執行、急切的找到答案要重要的多。如同庖丁解牛,從哪裡下刀,是關鍵。

20世紀80年代,可口可樂的業績增長遭遇瓶頸。公司內部的經理人都找不到更好的對策,但董事長郭思達認為:可口可樂當時「39.5%的市場份額已經代表了一個不能突破的上限」這個結論是錯的——

因為:可口可樂並不是在和歷史上的自己、和同類競品競爭,它是在和消費者的整個胃爭搶業績:雖然可樂的消費已經接近飽和,但消費者的整個胃還是需要更多的飲品:水,咖啡,運動飲料……

藉此,可口可樂開拓了全新的品類和產品,從【爭奪可樂市場份額】,到【爭奪胃納佔有率】,視角的轉變,讓問題迎刃而解!

你看,視角會帶來解決方案,視角會自然而然的幫你找到出路,這個出路不是刻意「被找到的」,而是水到渠成「流淌出來的」。

但是:當人被焦慮和重壓圍追堵截的時候,創新視角就會被徹底壓抑。

你必須找到切入問題、做出自我診斷的那個關鍵點,或者,完全換一種全新的思考角度。否則,問題會把你拖進泥潭,讓你完全不能動彈。

回顧過往,我依然清晰的記得高三那年的感受:就是這種無計可施,不能動彈,深陷沼澤……

20年過去了,雖然已經沒有機會重新坐下來再看看這些題目,但我相信:如果當初有機會把知識點和考點做個認真靜心的總結,把它們描繪成「知識地圖」,我想,這些問題背後所反饋出的出題意圖和規律,自然就會呈現。

那麼,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可能就不再是:背,記,瞎矇,完全有可能找到全新的解題思路!

03

做出正確的努力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題海大戰後,我不停的做題,不停的出錯,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徹底擊垮。

用蠻力的努力是毫無章法和策略的。它可能調集了大量的時間、能量、精力、心力,但很有可能用在了錯誤的位置,還可能用錯技能。

什麼是正確的努力?正確的努力到底長什麼樣?

1. 合理的運用並分配體力、體能和精力

2. 恰當的使用心力

3. 運用正確的技能

4. 正面攻擊問題的要害位置

5. 保持好出擊和改進的節奏

6. 同一類問題一次性解決,不留疑問

如果你正在經歷一些重壓,或是莫名進入了「越努力越做不好」、越努力越暴躁的怪圈,或許,應該從這些方面去做些調整和改變:

1

暫時「什麼都不做」重新找回韻律和節奏

放空本身並不意味著「必然找到答案」,但放空會幫助你找回生命的節奏。

這是在以主觀強勢介入你的混沌局面,一旦錯誤的混亂的節奏被終止,你就有可能通過重啟來找到自己的韻律。

擁有努力和付出慣性的人,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所以,「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自控。

有時候寫作越寫越差,我就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慣性:混亂局面下人特別容易氣急敗壞,而氣急敗壞會只會讓局面變得更加糟糕。

努力學習讓自己從一段奮力奔跑、盲目向前衝的狀態回歸「靜止」,會幫你踩住剎車。而後,你再慢慢幫助自己恢復到競技狀態。

手感依賴一個人的直覺,判斷,創造力,激情……靜止,會幫你重新喚醒激情,這是再次找回創造力的大前提。

苦哈哈的成功並不可持續。

悲情式的成功也很難走通。

成功與成就只有在輕鬆且愉悅的狀態下,才格外讓人心曠神怡。

有「勢」,有「氣」,才能享受到過程中的獎勵!

2

以「無用」養「有用」

創新的視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當你能讓自己跳脫出現有的生活內容與生活節奏,做一些看上去「無用」的事情……

同時,也不要抱著功利心希望從這些「無用」中能獲取什麼便利、成功的捷徑、抑或解決問題的直接辦法……我想,或許,這更有利於培育 「全新視角」。

事情就是這麼微妙:你越帶著欲望,你越不能放下成見;你越往前衝鋒,結果會離你越遠 。

局外的「無用之心」就是幫助你儲備靈感的。只有真正的交叉學科、跨領域,才能讓一個人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但是,這一切,都急不來!

3

重塑執行力

心力上的萬馬奔騰,與行動上的止步不前,讓一個人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無法喘息。

越是著急改變,越是想和命運抗衡,越是深陷泥潭。

當你能夠重新掌控自己的節奏,韜光養晦去培育一些無用,這時候,執行力也會重新歸隊。

重塑執行力,意味著將重心重新投注在如何找到創新的解決問題的視角、如何逐步的攻下堡壘,速度並不是核心指標。

獲得進展,看到進度條向前,才是最重要的!目標和成就,也會被相應放在解決問題之後。

當一件事你付出了很多,結果卻令人沮喪失望的時候……每到這時,你都該儘快的讓自己停下來。

努力會成為一種慣性——也包括,急切的渴望結果的欲望,會讓整個事情不能心隨所願。

所謂的「越努力越幸運」其實是一個謬論:

只有當你掌控自己的節奏,清晰準確的定義了你的問題,為解決問題制定了敏捷的策略,並且不斷的重塑自己的行動力……

同時,又能對自己付出同理心和足夠的耐心,允許自己更好的休息、平和直面更多失敗;讓自己學習「無為」;培育平靜和隨和的心性……

你才能有機會,在事情偏離軌道的時候扭轉局面!

END

第六個人知識星球

每天一個重磅營銷案例

讓成長有章可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成功,而你越努力越焦慮?
    其實以前呢,我也是一個非常容易焦慮人,而且陷入一種越努力卻越焦慮的怪圈子。後來嘗試過很多方法才慢慢走出來,於是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到你呀!1、不給自己喘氣的機會我們常常陷入這樣的怪圈——因為壓力大,所以努力。但越努力,壓力越大。當我們不滿足於現狀,想要變優秀時,就把自己逼上頂端。因為我們想要的東西很多,只有很努力才能得到。
  • 為什麼越在意的事情,越做不好?
    01人真的很奇怪,你越在意的事情,往往就做不好。好比睡覺,你越想早點入睡,就越睡不著。好比寫作,你越想寫出好文章,往往就寫不出。按理說,越在乎這件事情,應該越容易把這件事情辦好,為什麼結果卻是反過來的呢?專心致志地做事是沒錯的,問題就出在無法專心上。為什麼你想早點睡覺呢?因為你明天要早起,睡得時間太短,容易導致精神不佳,影響情緒。於是你就把注意力放在擔心和焦慮上,而不是專心睡覺,結果就是越擔心,越睡不著。
  • 清聽 | 為什麼別人越努力越幸運,而我越努力越焦慮?
    我想大家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歷,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每天要求自己早起複習直到深夜,像往常一樣和朋友多聊會兒天可能都會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珍惜時間,甚至多次問自己:為什麼我沒有再努力一點?的確,努力並沒有錯,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好像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努力」逐漸成為了我們的目標,而最後大家卻深深的陷入了自責與焦慮當中。
  • 為什麼我越努力反而越焦慮?
    自從我開始寫自媒體文章後,我關注了很多自媒體號,有大V,也有些個人的。當我瀏覽我關注的這些號時,我發現很多是在鼓勵人們學習各種知識,努力上進的。其中一個知名的公眾號大V,還開設了很多不同種類的費用不菲的學習社群讓韭菜們加入,瘋狂地鼓勵大家學習。他解釋說:自己就是通過這種瘋狂學習的方式克服了恐慌和焦慮。
  • 為什麼很多女生上了高中後,學習變得很吃力,越努力成績越差?
    為什麼很多女生上了高中後,學習變得很吃力,越努力成績越差?其實不止女生,很多男同學上了高中之後,學習也會變得很吃力,而且越努力成績越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接下來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初中的知識還是相對簡單,學起來比較輕鬆,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是需要你認真記憶的,所以說只要在初中期間踏踏實實的去學習,努力的去記一些概念,或者是一些課文內容,相信你的考試成績也不會太差。
  • 努力和焦慮是一對矛盾體:為什麼我越努力,越焦慮?
    而最可怕的是你為了消除焦慮而拼命努力,卻發現你越努力越焦慮。於是,我們拼命趕路、瘋狂工作、努力學習,結果我們發現焦慮不僅沒有沒有緩解,反而更嚴重了。在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越努力反而越焦慮?」獲得了80多萬人的瀏覽,可見,它說出了太多人的心聲。可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努力帶來的焦慮大多來源於和外界的比較,而忽略真實的自己。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 | 三個方法助你打破焦慮
    ——叔本華我們每天都在為了各種目標努力,為了房貸努力工作;為了成績努力學習,為了薪資努力升職,可是我們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當我們努力來,努力去,總是完不成目標的時候,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疑問:我做得對不對,是不是方向錯了,我這樣努力有結果嗎?
  • 《認知覺醒》:為什麼越「努力」,會越失敗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用最捷徑的方式,去輕鬆獲取知識,比如說每天聽一本書,參加一個課程,然後訂閱一個名家專欄,用各種「努力」和「用力」去拼人生,然而結果卻越來越失敗、焦慮和迷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不是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成就嗎?
  • 越努力越幸運的數學原理 | 個人成長的四個維度
    從其投資業績表象來看,正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穩定收益,累積成了其巨大的財富雪球。這個表象背後的,則是巴菲特幾十年如一日的閱讀和學習習慣,這是保證其作出正確投資和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最根本的原因。 2越努力越幸運。
  • 越混不好的人,越喜歡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越說越混不好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混得不好的人,總把這三句話掛嘴邊,越說越混不好。喜歡把「不相信」掛在嘴邊的人,看到地上別人掉的鈔票都不會撿,因為他們會想:我前面有人走過去呀,他們為什麼沒撿,肯定不是真的,於是,他們很瀟灑地也走過去了。一個五歲的男孩走過,興高採烈地撿了起來:「媽媽,我撿的」。
  • 越沒出息的男人,越常做這5件事,別不信!
    越沒出息的男人,越常做這5件事,別不信!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評價一個男人好不好,總是會考慮很多方面的原因,有沒有錢只是一個方面,其實最重要的是看這個人怎麼樣,有沒有潛力。而這些人,他們就經常做下面這些事情。他們喜歡指使別人,特別是女人。他們這些人一般都很看不起女人,他們覺得自己很辛苦地在外面掙錢,但是女人只要在家裡就可以了,還能夠花他掙回來的錢。因為他們覺得女人在家裡做家務一點也不辛苦,所以他們回到家裡之後就對女人使喚來使喚去的,就連喝杯水都要別人倒給他。
  •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得先明白焦慮是什麼
    為什麼有時候我會覺得越努力反而越焦慮呢?一、什麼是焦慮症焦慮症,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驚恐發作)兩種形式。應對焦慮情緒爆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常見的如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想像放鬆法、催眠放鬆法等等(後面我們會開文章具體介紹),但這些方法,更多只是一種技巧,一種輔助手段而已。真正需要做的,是對產生焦慮情緒的認知本身進行處理,在日常焦慮心理治療中,我常會按以下步驟,逐步處理求助者認知:1.落實焦慮。即焦慮對象是什麼?
  • 為什麼越累越想睡越睡不著,可能你正在做這幾件事
    睡眠質量是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問題,人們的精神狀態和很多因素的關係,當身體勞累的時候也會了解影響人們的精神狀態。但是也有的人是屬于越想睡越睡不著的類型,這種情況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但是為什麼越累越想睡越睡不著,別想著掌控你的睡眠!
  • 越害怕越去做的事 越能鍛鍊心智
    一個人害怕什麼,就去做什麼,進步會更大。比如,一個人害怕交友,努力去交友,一個人害怕在很多人面前說話,但是還是努力去說。這樣的結局,就是人越來越感覺其實,害怕做的事,都是小事。不久後 的某一天,回頭再看,都不是什麼事。這就是成長,成長的無聲無息。越害怕,越去嘗試,你會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 為什麼「越忙越窮,越窮越忙」?我們如何打破「窮忙」怪圈?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好事情,是因為我們太匆忙、太著急,以致於犯了太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當我們慢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時,可以更正很多明顯的錯誤。那些每天在手機上花掉2個小時,5分鐘就低一次頭的人,是沒有資格說時間緊的。要思考,就需要慢下來,審視自己所做的事情。
  • 「壓力越大,為什麼越做不成事」:3步增強控制感,緩解焦慮
    01壓力越大,為什麼越做不成事02壓力越大,為什麼越做不成事?換句話說,為什麼越焦慮,生活越糟亂?然而,真正的努力,應該是一種明白自己在做什麼,又能時刻投入在當下和其中的自控力。這就是我們明明很努力,每天看似都在起早貪黑地學習和工作,卻還會如此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說越努力越幸運嗎?為什麼自己非但不幸運,而且還越努力越焦慮?其二,焦慮的本質,是一種對於潛在失控的恐懼。
  • 社會內捲化:越努力過得越不好?
    可是越是拼命搶,蛋糕消失得越快,所有人餓死得更快。可是不搶的話,你餓死得更早。是不是有點眼熟?你不努力,你墜落更快;可是大家努力,大家墜落得更快。———原來一群人過獨木橋,大家都慢悠悠的,每天能過去一千個人。後來大家都聰明了,紛紛搶著過,結果堵在橋上,速度反而慢了。
  • 為什麼越誇獎,孩子越退縮?炫娃的正確打開步驟
    在我做了多年的兒童青少年諮詢工作中,我發現很多孩子本來也是活潑開朗的性格,可是為什麼到初中階段就越來越封閉了?有些孩子原來也是很願意和父母說話的性格,為什麼越長大,就越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了?有些孩子原來對學習還是挺有興趣的,為什麼越到後來,對學習越來越厭煩了?我們家長有反思過為什麼嗎?
  • 中國學生現狀:越補越差、越差越補,為何成績不好補習也沒用
    許多家長開始反應現在中國學生的現狀就是越補越差、越差越補,家長們非常疑惑為什麼成績不好的孩子補習沒有用呢?很多學生從小就開始上補習班,最後即便順利升學,成績還是會下滑。這類學生有些好的學習態度,他們肯去學、願意學,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學習,作為家長也是很難受的,明明已經足夠努力地去學了,但是結果還是不理想,為了幫助孩子,就給他們報補習班,希望能幫孩子一把。
  • 「窮慣了」的女人,喜歡做這樣的事,路自然越走越窄
    可出了社會後,女人們才會漸漸明白原來生活沒有那麼多瑪麗蘇,如果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自己的人生路很可能會越走越窄。尤其是「窮慣」了的女人,她們最容易誤入歧途了。那麼究竟是哪些事,會讓路越走越窄呢?一、對自己摳到極致,一點都不會享受生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點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