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險網12月21日訊 在工業化過程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中國,由於產業結構高風險行業集中,企業監管比例差距較大,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引入社會力量進行多維合作與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產管理的重要理念。其中,引導保險業發揮保險保障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是應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積極舉措。對於企業來說,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是實施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企業投資安全責任保險不僅是保持企業穩定經營和長期穩定的重要保證,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履行。對於員工來說,也是額外的保險保障。
南京市日前啟動安全生產責任險保險服務項目,該市應急管理局與平安財險、人保財險等5家機構組成的安責險共保體籤訂協議,並為首批投保企業發放保險單。大幅提高風控投入資金比例,風控信息三方共享,南京這一安責險服務管理新模式體現出由重理賠轉向重預防的導向特點。
南京這一安責險新模式,主要解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的自覺性主動性不高問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一年小灶」以來,南京市生產安全事故數、死亡人數同比均大幅下降,但企業在安全生產投入上缺乏內在動力,在風險排查和隱患治理上等靠政府部門「上門服務」的思想,自身排查整治流於形式或能力不足等問題還需進一步破題。
南京將安責險作為深度破題的鑰匙。以往安責險主要停留在事後經濟保障層面,南京則把強化企業風險防控作為新模式重點,大幅提高安責險風控投入比例,把我省明確要求的「保險機構應當將不低於當年保費收入總額10%作為事故預防費用」大幅提高到30%。這筆錢由首席承保公司負責運行維護,全部用於對參保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和評估、事故隱患排查、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科技推廣應用和信息化建設、應急救援演練、安全生產宣傳培訓等方面。
由保險機構幫企業抓安全,前者有動力,後者有幫手。為使抓安全更專業,應急管理部門將結合國家相關標準,針對不同行業特點,指導共保體建立相應風控業務流程、行業檢查模板、分級分類培訓計劃等風控服務方案,徹底改變以往重理賠輕預防的傳統業務模式。
今年8月,南京市安委辦委託第三方對南京安責險服務項目進行公開招標,得到保險機構積極響應,最終5家機構在13家投標機構中脫穎而出,組建南京市安責險共保體。新的安責險將在南京重點行業領域先行先試,試點的3000餘家企業涉及危化品和非煤礦山、煙花爆竹(批發)、金屬冶煉、粉塵涉爆、液氨製冷、船舶修造、船舶拆解等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
南京應急管理「181」信息化平臺增設安責險子系統,同時運用「金陵應急寶」移動終端與共保體產生的保險數據進行融合,推進安責險全流程線上監管,實現企業投保信息、風險辨識管控和風險評估、出險定損查勘等基本數據共享。南京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確保企業商業秘密前提下,這些政府相關管理數據有利於共保體制定精準的風控服務方案,共保體風控服務數據也可作為政府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宏觀決策、刻畫企業安全「臉譜」的參考,做到風控用數據說話,服務用數據評價,工作推進用數據證明。
「以安責險替代企業原參保的僱主責任險等險種,還擴大了企業的保險範圍,降低了企業經濟負擔。這種引入社會力量共同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的做法,實現了政保企的三方共贏。」南京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雨花臺區、南京經開區、建鄴區、六合區已與共保體籤訂合作協議。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和經濟發達城市都實施了安全責任保險。從實施效果來看,安全責任保險不僅降低了企業的保險支出,而且提高了安全實力,對防範高風險行業的安全風險、提高事故後應急救援效率、減少事故企業損失、促進及時恢復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大大降低了重大安全事故後政府面臨的財務風險和社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