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媽媽,你了解家庭系統中的這個「角色」嗎?

2020-08-10 母子健康雜誌

做母親這件事可以準備嗎?我想這是可以準備但又得保持開放、好奇的一件事。

可以準備的部分就是去了解在做母親的過程中,自己和家庭將會有什麼規律性的變化,當變化來臨的時候,可以有所準備,不會覺得手足無措。另外一個層面就是多了解在成為母親的過程中,常見的挑戰會有哪些,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可以將這些複雜變化的信息進行歸類,並各個突破。

當我們有機會這樣去做的時候,會保持內在的穩定和外在的開放,從而成為「足夠好的母親」。這將會幫助到我們自己以及孩子和家庭。


我們都活在彼此交互的關係裡

中國古人說,我們活在「與天地,與萬物,與眾生」的關係裡。

在《哈佛商業評論》發布的一篇研究報告中,心理學家們更是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人活在關係當中,人的煩惱有87%是來自於人際互動技能的缺乏,而非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素養。」

如果要圍繞母親這個新身份進行梳理的話,我建議大家從關係入手。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好了,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至少,在面對撲面而來的錯綜複雜的信息時,我們可以先從關係著手解決。

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女士提到,關係溝通中有非常重要的三個要素:自我、他人、情境。



結合這個模型,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確實生活在交互的關係當中,與自己,與他人,與情境,簡單概括就是自我關係,自他關係。

在做母親的過程中,我們和自己相處得好不好,和自我之外的世界(他人與情境)相處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煩惱程度。按照上面的數據,自我和自他關係相處得越好,煩惱越低。所以,下面我們來看看關係的質量與什麼有關。



對每個角色的理解和期待決定關係互動的質量

當我們的需要和我們的能力相匹配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得是挑戰,心裡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只需要分配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即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挑戰常常來自於我們想要的部分和我們能做到的部分之間的差異。

當我們產生「想要」這個需求的時候,期待就發生了。期待只會在關係中產生,它對應著發出期待一方的內在角色和身份。在關係中,我們的角色期待與自己和對方能做到部分的匹配程度決定了挑戰的難度,匹配度越高,挑戰越小。舉個例子:成為媽媽後,你開始希望自己是個足夠好的媽媽(這是新角色帶來的新期待),這觸發的是你和自己的關係。如果你足夠自信和接納自我,內在和諧,那麼這個關係就會比較順暢,你就會比較容易根據自己的狀態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料。例如,早睡早起,給孩子餵奶,調整自己的時間,分配精力。你就不會在家的時候想著工作,工作的時候因為沒有陪伴孩子而感到內疚。因為你知道,這是你的選擇,你要為此負責。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你依然希望自己是個足夠好的媽媽。但是,你對自己疲憊的身心狀態保持忽略,通過壓榨自己的睡眠挪出精力去工作或者照料孩子,工作生活孩子家庭幾手抓,獨獨忽略了最需要照顧的自己。這就是和自己的關係不夠好,長此以往,你會感到力不從心,或者對家庭開始抱怨,怎麼辛苦的都是我一個?

這意味著,成為媽媽,你也會對伴侶或者其他家人有新的期待,因為你們的角色都改變了,新的期待就會相應地產生。對婆婆,以前你的期待可能只是過年過節走動一下,客氣又克制。做了媽媽之後,你對婆婆的期待可能是希望她尊重你的意見和建議,來支持你育兒。

如果對方做不到你心中的樣子,滿足不了你的期待,挑戰就會在關係中發生。對關係中的另一方來說,也是如此。

接著上面的例子講,你和自己的關係很好,是足夠好的媽媽,但你不相信丈夫和婆婆也能照顧好孩子,這就會為你帶來你和他人關係中的新挑戰。



假如你和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都足夠好,但生活在一個空氣汙染嚴重或者生活壓力巨大的城市,你也會有很多擔心。這就是你和情境的挑戰關係。

當自我、他人、情境都和諧統一,或者找到一個讓彼此都滿意的均衡點時,挑戰就比較容易被處理。也就是說,自我、他人、情境這個模型可以幫助我們看局部,也可以看整體。

人生是由各種關係組成的。從日常生活來說,比如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夫妻關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同學和同事的關係……從更大的系統來說,比如家庭和學校的關係,家庭和時代之間的關係,家庭和空氣汙染的關係等。

一生中,與我們有親密關係的人也就30~50個,目前我們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是相對穩定的,很多人的生活在2~3個城市間轉換,在同一個時代中浮沉。一個人如果和自己的關係順暢,和他人的關係順暢,和環境(情境)的關係順暢,這三個部分都和諧一致的話,這個人不幸福都難。

編輯/紅劍 文/鄒錦華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

相關焦點

  • 生養孩子需要家庭系統的支撐
    大家必須清楚一個概念:生養孩子並不是女人一個人的事,它屬於家庭系統中的重要事件。一般而言,懷孕生子不僅會令女人感到擔憂,男人也會,甚至公婆或爸媽也會加入到這個擔憂的隊伍中。兩個家庭系統的暗流在不知不覺間湧動。擔憂,是為未知的局面在做設想和打算。人們常說為母則剛,而我卻認為,女人為母之後,會遇見脆弱的自己。初為人母的她真的很需要被身邊的人理解和支持。
  • Fate中可能成為「家庭主婦」的角色,格蕾已經成為王妃的保姆
    Fate中的角色,雖然一般都是要戰鬥的場合比較多,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做其他的事情了。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角色中都有著相應的特長,並且在這當中,有很多都像士郎那樣,是適合成為「家庭主婦」那樣的角色。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在Fate的世界中,可能成為家庭主婦的角色有哪些吧。
  •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在家庭中各自應該承擔怎樣的角色?
    在這個案例中,能夠看出除了青春期孩子本身的教育問題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點,便是這個家庭的角色出現了錯位。比如說最明顯的就是我我辭職去陪讀,那你必須要學醫,你要當醫生才有出息,那可能孩子就想當一個考古學家,可是他媽媽就說我付出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讓你能上醫學院,你要是不上你去醫院,你就對不起我。感受到了嗎?就是媽媽的這個付出變成了一個交換條件,那就是需要孩子用自由來償還。這種情況,尤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父母就會和孩子拉開很大的距離。
  • 繪本中的「媽媽們」有哪些?繪本中存在對媽媽的「刻板印象」嗎?
    母親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非常永恆的話題,因為母愛總是偉大的;媽媽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極其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繪本是孩子最喜歡的閱讀書籍,因為孩子小,不識字,思維活躍於形象思維之中,所以繪本是孩子最喜歡的。媽媽這個角色,在繪本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詮釋;我們今天探討繪本中的「媽媽們」。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 |《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這種競爭,會導致女性在職場裡和男同事的關係,在婚姻裡和丈夫的關係,在再生家庭裡和兒子的關係緊張。父母婚姻質量也會成為家庭系統的動力學因素。父母的婚姻品質會影響一個人未來的夥伴關係、情侶關係和夫妻關係。因為父母的婚姻會成為一個孩子與異性相處的模板,影響他未來的婚姻品質。 重大的社會事件也會成為家庭動力學因素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 家庭中的系統動力|《原生家庭:影響你一生的心理動力》導讀
    就像客體關系所揭示的母嬰關係,依戀理念所揭示的依戀關係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一樣,原生家庭系統裡的那些動力因素,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在事件的動力因素中,死亡的影響最大。尤其是非正常死亡,如父母的早逝、孩子或兄弟姐妹的夭折等,如果發生在一個人的早年,那麼這個非正常死亡就會給一個人後來的人生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
  • 家庭成長:做為父母,你清楚自己的角色嗎?
    盛夏:對,其實這個問題談過很多次了,父母這個角色帶來了很多負擔,好像什麼事情都要父母去做,都是父母的責任。久而久之,就會覺得說,甚至孩子的成績啊,吃飯啊,穿衣啊,這些都是父母尤其是媽媽的事情。同時,家裡還有別的關係或矛盾需要媽媽去協調。
  • 「媽媽」這個稱呼背後的那個女人,你真正了解過她嗎?
    媽媽成為媽媽的女人還很多這些當了媽媽的明星離我們很遠但其實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正在發生她們或十項全能>世界上真的有超人嗎媽媽們也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也會有情緒更需要被理解現在我們給你機會大膽展示身為「媽媽」這個稱呼
  • 你了解家庭教育中,「爸爸」們的作用有多重要麼?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親扮演著重要角色。"原始社會中,父親會帶孩子出門打獵,教孩子生存技能,或者帶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但這個時代卻完全不是這樣,在很多家庭中,父親沒能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而是變成了「透明人」。
  • 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視「爸爸」這個角色
    古人很早就意識到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親扮演著重要角色。"原始社會中,父親會帶孩子出門打獵,教孩子生存技能,或者帶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但這個時代卻完全不是這樣,在很多家庭中,父親沒能成為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而是變成了「透明人」。"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爸爸,他們總是因為忙於工作忽視了家庭,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的一個又一個瞬間。
  • 別讓手機成為家庭保姆,數碼時代你的「角色」被替代了嗎?
    數碼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僅是成人離不開手機,寶寶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也日趨嚴重,不知不覺中手機、平板變成了孩子們的「玩伴」,有不少爸媽甚至把電子產品看做是照顧孩子的「最佳保姆」,這樣可以省去哄寶寶的時間。但是,你是否想過另一個問題:讓寶寶從小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其實是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
  • 梅婷坦言高齡媽媽不容易,這個「助孕神器」,你了解嗎?
    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最獨一無二的角色,有句話曾形容,「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30+,對於女性來說,成為一個媽媽,尤其是高齡媽媽,在某種程度上也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以及降低生育的風險,生下一個可愛健康的寶寶,成為一個新課題。
  • 《雙星之陰陽師》中的角色關係你了解嗎?
    《雙星之陰陽師》中的角色關係你了解嗎?《雙星之陰陽師》(日語:雙星の陰陽師,英語:Twin Star Exorcists)是2013年12月3日開始於集英社連載的漫畫,由助野嘉昭所繪。下面介紹一下該片中的角色關係。
  • 繪本中的「媽媽們」
    母親是文學作品中一個非常永恆的話題,因為母愛總是偉大的;媽媽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極其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繪本是孩子最喜歡的閱讀書籍,因為孩子小,不識字,思維活躍於形象思維之中,所以繪本是孩子最喜歡的。媽媽這個角色,在繪本中會有各種各樣的詮釋;我們今天探討繪本中的「媽媽們」。
  • 叛逆期媽媽把高智商兒子摧殘成白痴——家庭角色錯位引發的悲劇
    「你不是說我小時候很聰明嗎這個時候,我才知道這位「小姐姐」,原來是她的媽媽。書香門第裡的異類根據小蒙媽媽的介紹,我了解到小蒙原來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他的外公外婆都是大學教授,媽媽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爸爸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可以說,他們每個人在讀書時,都是學霸級的存在。
  • 成為全職媽媽,我該抱歉嗎?
    而來自烏克蘭的嘉賓則認為全職媽媽比上班輕鬆多了,不應該拿工資。……如果家庭主婦是個職業,你怎麼看待全職媽媽這個工種?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種答案。這麼一說,我們可以將全職媽媽看作是世界上最難的工作,這份工作付出多,回報少,還要任勞任怨;卻既沒有升職加薪,也不存在職業規劃。家庭主婦是這個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工作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分工模式。涂爾幹在他的《社會分工論》裡指出,兩性分工在所有分工中最為原始,最先發生。
  • 爸爸越來越游離於家庭?2個方面,讓爸爸成為了家庭的「影子」
    文 | 小鴻兒爸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喪偶式育兒」,就是家庭中有一方角色缺失,這種喪偶式教育的角色多半是父親,同時也稱作為「父親邊緣化」,他們最後成為了家庭的「影子」。
  • 孩子寧願成為「問題兒童」,也要維繫「問題家庭」
    而這個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較弱的,敏感度較高的,年齡較小無力自我保護的那一個——我們的孩子。脆弱的孩子越是想扮演好角色幫助父母,家庭的不良狀況越會持久不變。當孩子因承受不了壓力,而把自己變成「問題兒童」,則可能喚醒父母,反觀家庭的文化背景及個人成熟度。家庭和各種社會系統一樣,有自己存在、運行的規則和需求。
  • 職場中的十種家庭成員角色
    那麼,在職場中你屬於下面哪種角色呢?    1. 一家之長    這個角色往往指那些處於領導地位的人,無論男女,他們都在扮演一個家庭中父親的形象。有些僱員會將其現實生活中與父親的關係投射到他們和老闆身上。因此,在有些人眼中,老闆就像自己那冷漠、永遠難以取悅的父親一樣;而在另一些人眼中,老闆則像一位循循善誘的慈父和生活導師。    2.
  • 你真的了解家庭性教育嗎?
    關於孩子的性教育,父母肩負著重要責任,是家庭性教育的主力軍。然而,現實生活中,父母也遇到了種種挑戰和誤區。例如:有的父母對於性教育內容沒有足夠的知識,不知道如何著手;有的父母存在顧慮,害怕講多,講早;有的父母以為孩子會在一定年齡「無師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