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好學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調控學生注意力方面,雖然有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說法,但據筆者的經驗,運用組織教學的手段來調控學生的注意力當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下面筆者按照課堂教學的流程從三個方面來談談這一策略運用。這三個方面是:課堂教學的開頭、中間和結尾。
一、課堂教學的開頭
課堂教學的開頭,學生的心還在課間十分鐘的活動上。可以說,這時的學生心理真可謂是五花八門!面對這種情況,想方設法把學生組織起來,讓學生儘快收心進入課堂,把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筆者是教語文的,在這種情況下,我經常採取的措施有:
1. 向魏書生老師一樣,讓學生坐在座位上閉起眼睛,默想這節課要上的內容,靜默3分鐘。
2. 讓學生集體背誦昨天學過的、要求背誦的課文。
3. 讓學生大聲朗誦昨天學過的課文。
4. 成語造句練習。出三個成語,請三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成語的解釋,並造句;其他同學在下邊做。
5. 出一個題目,開展3分鐘課前即興演講。
根據經驗,這些方法對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儘快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來,十分有效。
二、課堂教學的中間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一個有收有放、有合有開的動態系統。課堂教學開頭的組織教學相當於收、合。學生的注意力在開頭收、合起來後,並不意味著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就一直放在學習內容上,而是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漸漸地又會渙散。這時候,教師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再次採取有效的辦法來組織學生,調控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重新回到課堂學習內容上來。
課堂教學中間部分通常採取的調控學生注意力的組織策略有:
1. 提問。學生注意力出現了渙散的現象,教師根據上課的進度,適時地向全班學生提出一個有思辨性的問題,讓全班學生思考,舉手回答。
2. 複述。請學生回憶老師剛才講了一個什麼問題,讓全班學生思考一下,接著點名讓某幾個學生回答。
3. 組織學生集體朗誦正在學習的課文。
4. 組織學生自學課文相關部分,然後討論發言。
5. 提醒學生抬頭看板書,思考歸納教學內容的邏輯關係。
上述方法對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課堂作用很顯著,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一試。
三、課堂教學的結尾
課堂教學的結尾是一節課結束的部分,學生繃緊的注意力在這個階段會隨著教學的即將結束而自然地出現渙散的現象。這個時候,教師如果也抱著同學生一樣的心態不加調控,任其發展,不僅對本節課的學習會有影響,而且對下節課的學習還會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門課產生一種莫名的厭煩、畏懼的心理。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結尾的組織教學,通過組織教學,再次使所有學生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尾。
課堂教學結尾調控學生注意力的方法有:
1. 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 組織學生再次朗誦課文或背誦課文。
3. 留下思考的問題,明確說明下節課討論。
4. 聽課文的配樂朗誦,用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再次帶入課文情境。
5. 以寫讀書筆記的形式收束課堂。
運用組織教學的手段來調控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手段之一。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在運用這一手段時,並非只在課堂教學的開頭、中間和結尾使用。事實上,在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必須時時注意學生注意力變化情況,靈活機動地運用這一手段。只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才有可能始終放在學習內容上,課堂教學效率才有可能持續地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