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遊戲:九連環

2021-02-13 小學數學教師

○投稿郵箱:shuxuetg@163.com

○郵發代號:4-312

○訂閱2016年雜誌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進入海悅心選圖書網站訂閱

九連環是中國最傑出的益智遊戲。長期以來,這個益智遊戲是數學家及現代的電子計算機專家們用於教學研究的課題和例子。

九連環由九個相互連接的環組成,這九個環套在一個中空的長形柄中。九連環的玩法是要將這九個環從柄上解下來。解下所有九個環需要341步,因此人們需要有耐心。但是,九連環的解法是很有規律的,一旦琢磨出解法,解九連環並不難,而且不會忘記。

歷史上的連環


九連環的起源年代難以確定,但是「解連環」這個概念起碼在戰國時期(公元前475-221)就存於中國文化中。雖然哲學家惠施(380–305公元前)的「連環可解也」中的確切意義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其命題中的悖論是存在的。

在漢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編訂的《戰國策.齊策》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秦始皇嘗使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知,而解此環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

明代(1368–1644)的楊慎(1488–1559)在他的《丹鉛總錄》中對《戰國策》中齊王后以椎破環而解連環不以為然,他寫道:「此著書者問其事而不詳其事。謬雲引銕椎破之。若如此,則一愚婦人能之,何以稱多智而服強秦哉。今按連環之制,玉人之巧者為之。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今有此器,謂之九連環,以銅或鐵為之,以代玉。閨婦孩童以為玩具。」這也是現存中國文獻中最早提到的九連環。

西方最早描述九連環的是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帕喬利(Luca Pacioli 1445–1517)。他是達文西的朋友。他在1510年的論文「數的次冪」(De Veribus Quantitatis)中描述了九連環。帕喬利稱 「它可以是三環的,或者是更多的環」,並為七連環作解。帕喬利的論文僅僅比楊慎的文章早幾年。這也因此給我們提出了疑問:九連環起源於東方還是西方?在沒有確鑿的證據前,這個結論還無法作出。
 

皇宮中的連環和九連環

清朝(1644–1911)的康熙(在位期間 1662–1722)皇帝在1713年六十大壽盛典時,收到的禮物中就有一個玉制九連環。這個九連環是康熙 的一個孫女進獻給他的。這個孫女是康熙第七子淳郡王的第三個女兒,當時只是個小孩子。

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1906–1967)也曾有一個精美的由九個翡翠繯相連的銀制的九連環。
 


解九連環


很多傑出的益智遊戲在於它們的規則簡單,但是解起來卻不是很容易。九連環就是這樣一個益智遊戲。解這個益智遊戲就是要將所有九個環全部從柄中解下來。這個過程需要解341步,只有兩個規則可循。

請先找一件九連環,試試看能否解開。如果成功,再分析一下解環的過程,是否可以找到這兩個解九連環規則呢?

在解九連環的過程中間,只有兩個規則可循;並且這兩個規則在遊戲中交替使用:

規則一:第一環可以在任何時候放上或取下環柄。

規則二:只有緊跟在領頭環後的環可以放上或取下環柄。(領頭環是套在柄上的最前面的環)

如果所有的環都在柄上,那麼第一步可以有兩個選擇。(根據規則一,取下第一環;或者根據規則二,取下第二環。)但是,走完第一步以後,我們只需要交替使用這兩個規則,就不會走回頭路。

當環數是奇數時,第一步必須是要將第一環取下(規則一)。要解是偶數的連環時,第一步則是要將第二環取下(規則二)。取下一個環就是要將這個環滑過柄尖並從柄中由上而下滑下。放上一個環就是要將這個環由下而上穿過柄中,再滑過柄尖放入柄上。

現在我們用這兩條規則來解三連環。 因為總環數是三,是奇數,我們用第一條規則開始解:

第一步:規則一,取下第一環,這時第二環變成領頭環。

第二步:規則二,取下第三環,第三環是跟在領頭環後的環。

第三步:規則一,放上第一環,這時第一環變成領頭環。

第四步:規則二,取下第二環,第二環是跟在領頭環後的環。

第五步:規則一,取下第一環,現在所有環都解下來了。

現在能接受挑戰嗎?試試看能否用上面的規則解九連環?因為要解九個環,第一步必須是將第一環取下。接下來請交替使用這兩個規則。人們在這個遊戲中常出的錯是在解環中忘記步驟,走了回頭路。請注意不要走回頭路。加油!
 

(內容、題圖均源自網絡)

ID:xxsxjszz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九連環中的數學原理
    九連環作為我國民間玩具,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遊戲時,按照一定的程序反覆操作,可使9個圓環分別解開,或合而為一。「九連環」現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益智遊戲,國內外都有學者在研究,拆解九連環的過程中也蘊含著一些數學原理。
  • 千年不衰的智力遊戲:九連環
    如果你熟讀《紅樓夢》,那麼你肯定還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句:「誰知此時黛玉不再自己房裡,卻在寶玉房中,大家解九連環作戲。」這裡的九連環就是中國老祖宗發明的古老的遊戲玩具之一。關於九連環的記載在我國古代的書籍中十分常見,書中的記載表明這種古老的遊戲在宋代時就已廣泛流傳。照此說來,九連環這種遊戲至少也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才對。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再向前推呢?這是因為再往前推就「迷糊」了。關於九連環的起源那真可謂是眾說紛紜,下面就有幾種比較常見的說法。
  • 智力扣 九連環 讓中國傳統益智遊戲重回孩子身邊
    上周末,40名本報小記者來到位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跟隨博物館工作人員及志願者一起玩起智力扣、九連環等中國傳統益智遊戲。精巧的遊戲設計、絕妙的解扣技巧,讓小記者們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把歷史故事、數學和遊戲玩具結合起來,解題時需要手腦並用,一點不比現代網路遊戲差。」 南師大志願者告訴小記者,中國傳益智遊戲九連環、七巧板、華容道、孔明鎖等,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比如,華容道遊戲取自《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曹瞞兵敗走華容」的故事,通過移動各個棋子,幫助曹操從初始位置移到棋盤最下方中部,從出口逃走。
  • 【九連環】_益智玩具九連環的解法、圖解大全、視頻解法專題
    【中外玩具網 9月14日訊】自古以來,我國就不缺小發明,小創意,比如九連環,九連環將智慧與樂趣融合,延續至今一直深受歡迎,不少名人都痴迷,九連環象徵著聰明與智慧。>九連環最早出現在山西省的漢族民間的智力玩具。
  • 老物件,新人玩:九連環華容道寫進濟南一小學課程表
    九連環、魯班鎖、魔方、華容道……這些傳統益智玩具竟然變身濟南興濟小學二到五年級學生的必修課。換句話說,上課玩玩具竟然成了一門課,甚至寫進了16個班的課程表。
  • 2分23.384秒盲解九連環 廈門益智遊戲達人創造金氏世界紀錄
    來源:臺海網葉佳希盲解九連環。(受訪者供圖)臺海網12月9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前日下午,廈門益智遊戲達人葉佳希,收到金氏世界紀錄管理團隊發來的郵件,他在2分41秒的規定時間內,以2分23.384秒的成績創造了全新的「最快時間盲解九連環」金氏世界紀錄。昨日,本報記者找到葉佳希,了解他創造這項新金氏世界紀錄背後的故事。
  • 王瑞:九連環全國比賽學生組第一,質疑的路上用實力證明自己
    341步,2分21秒……來自聊城大學傳媒技術學院中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王瑞在2019年首屆中國傳統智力遊戲全國挑戰賽中,取得九連環解環挑戰賽學生組第一名、社會組第二名、盲解第二名的好成績。
  • 個人單項賽項目九連環:對思維有序性和邏輯性要求高
    8月12日至14日,第二屆「國育杯」思維運動會個人單項賽100強入圍賽將進行九連環項目的比拼。選手們通過341步解開九連環,同時涉及對某些環片的迭代往復操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將影響成績,這就需要選手注意力高度集中,對選手的思維有序性和邏輯性要求很高。
  • 幼兒園數學啟蒙-益智遊戲篇
    幼兒園小朋友怎麼進行數學思維的鍛鍊?我的建議,小朋友在幼兒園時期只要會簡單的數數、十以內的加法等就行,具體可以看這篇文章《談談幼兒園如何數學啟蒙》,沒必要幼兒園時期就把一年級的數學擼完。平時在家裡,玩玩益智遊戲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適合小朋友的益智遊戲。
  • 張光瑩:搞定九連環的巧手女孩
    因為家裡長輩大多心靈手巧,從小我就對需要各種動手開發智力的遊戲感興趣:剪紙、衍紙、復原魔方、拼合孔明鎖、拆解九連環……今年上半年,為了向抗疫英雄致敬,我用心創作了數件剪紙作品,獲得了濟南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特別榮譽證書。  喜歡上剪紙,大概是因為我的「家學淵源」。
  •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簡單的七塊板,蘊含著奧妙的數學原理。七巧板最早起源於唐代,在國外也號稱「唐圖」,其發明最早是受到唐朝家具「燕几」的啟發。「燕」者,「宴」也,所謂「燕几」乃是用於宴請賓客的案幾,可以根據賓客的數量進行任意的拆分組合。北宋時,官任秘書郎的黃伯思對「燕几」加以改進,設計成了六件一套的長方形案幾。
  • 阿城老曹:生活中不只有「九連環」
    然而,對電子產品的過分依賴,卻「侵吞」了人們本該有的閱讀有益書籍、參加體育運動、把玩益智遊戲等更有助於健腦健身的時間……而哈爾濱阿城的曹衛東,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卻不僅能玩轉「九連環」等幾十種「智力環」,還親手設計製作了三十餘種。眾所周知,「九連環」是我國一項傳統益智遊戲,民間早有諺語「解不開的歧中易,摘不下的九連環」,來比喻某種比較難解的益智謎題。
  • 《紅樓夢》送宮花時,黛玉玩九連環的細節是閒筆嗎?
    九連環是一種很流行的傳統智力遊戲玩具。它用九個圓環相連成串,以解開為勝。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後來,以銅或鐵代替玉石,成為婦女兒童的玩具。
  • 五常市實驗小學郎若熙:享受拆解九連環的樂趣「玩」中輕鬆晉級
    在第二屆「國育杯」思維運動會個人單項賽100強入圍賽九連環比賽開始後,來自五常市實驗小學校四年一班的郎若熙自如的拿起九連環,心不慌、手不亂地完成比賽,而這樣輕鬆的心態,也讓第一次參加這樣大型比賽的郎若熙取得了該項目A組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強勢晉級。
  • 古典數學,用古人的益智道具,重新開啟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古典數學是什麼?古人做的數學題嗎?其實不然,古典數學主要指古典數學益智遊戲。一起來幫幫「曹操」04九連環九連環在我國的歷史相對比較久遠了,《紅樓夢》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西漢才女卓文君也有提及九連環。
  • 寧波這位老師把數學益智遊戲引進課堂 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韓老師的九連環課堂上,學生們躍躍欲試,思維也在手指操作間活躍。「1號小朋友最勇敢,他會獨立跳傘,不需要別人陪同,其他小朋友都不敢獨立跳傘。」「老師,我發現2號小朋友也能直接跳傘的。」下面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回答。 「是的,你從操作中得到了結論,真厲害!但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2號小朋友前面只有1號小朋友呀!」
  • 玩華容道、九連環、漢諾塔,萌娃獲了全國思維運動會數獨冠軍
    高迪 ZAKER 哈爾濱記者 鄭煒動手玩華容道和魔方連續還原,快速拆解九連環,想不到玩漢諾塔、魔尺、數獨還能提高數學思維吧 …… 國慶前夕,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培訓中心主辦的第二屆 " 國育杯 " 思維運動會,個人單項賽全部落下帷幕。
  • 孩子愛玩遊戲,怎麼辦?各位家長們,請注意啦
    《好玩的數學》繼續開課啦!本期聚焦的玩法--九連環,跟隨邱老師和他的團隊,一起研究和探索,共同揭秘九連環中的奧秘,讀懂密碼學,體驗環環相扣的智慧。這遊戲從古玩到今,就是拆解九連環。01.相傳,九連環在我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 智力遊戲「華容道」及其數學教育價值
    象「華容道」這樣滑塊類遊戲遊戲,通常沒有固定的規律可循,即沒有解決問題的一般程序,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早系統研究遊戲華容道的是蘇州大學數學教授許蓴舫先生。許蓴舫,原名許潤芳,筆名承方、元俊等,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生於江陰顧山鎮南橋堍一個中醫家庭,後定居無錫。先後在無錫輔仁中學、市第一中學任數學教師。先生所著32種數學讀物發行近1000萬冊。
  • [趣味數學]「遊戲華容道」的歷史
    遊戲華容道的故事來源是三國演義中關雲長義釋曹操。但是這個遊戲的起源,卻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是「中國最古老的遊戲之一」。實際上它的歷史可能很短。  姜長英在他所著《科學思維鍛鍊與消遣》中說,「估計它的歷史只不過有幾十年。從前人的筆記中沒有發現有玩具華容道的記載。」姜先生自己是在1943年夏第一次看到這個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