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九連環:
九連環是古代中國民間發明的智力益智玩具,主要以金屬絲製成9個圓環,將圓環套裝在橫板或各式框架上,並貫以環柄。按照一定規則順序,一一把圓環解開或者9個環合體則為成功。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繡球、宮燈等狀
九連環的歷史來源:
九連環最早出現在山西省的漢族民間的智力玩具。據明代楊慎《丹鉛總錄》記載,曾以玉石為材料製成兩個互貫的圓環,「兩環互相貫為一,得其關捩,解之為二,又合而為一」。不過歷史上,不少名人也甚是喜歡,比如說:西漢才女,辭賦家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連環:「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懷念,萬般無奈把郎怨。」《紅樓夢》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連環的記載。周邦彥也留下關於九連環的名句「縱妙手、能解連環。」
2003年3月8日,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連環,進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2012年10月25日CCTV新聞頻道報導,江西理工大學學生楊鹹陽創造最快拆解九連環的記錄,時間為161秒(蒙眼)
西方
16世紀前,九連環的大名已被傳到歐洲了。
1550年 巴黎刊行的數學文獻,清楚地討論過這「中國難題」。
著名義大利數學家卡當的著作中將之稱為「中國九連環」。
1685年,英國數學家瓦裡斯對此作了詳細的數學說明。
19世紀,格羅斯用二進位數給了它一個十分優美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