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語言文學薪火相傳 有容乃大 再續輝煌

2020-12-13 光明網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有近百年的辦學與發展歷史,歷經福建優級師範學堂、華南女子文理學院、福建協和大學、福建師範學院和福建師範大學五個時期。以1981年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兩個專業獲得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為新起點,標誌著中文學科進入了具有學位和學科內涵的建設軌道。隨後,漢語言文字學

於1986年獲第三批碩士學位授予權,文藝學於1989年獲第四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在碩士點的支持下,中文學科的「中國文學」於199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福建省重點學科。以1995年「中國語言文學」獲批為「國家文科基地」和「中國文學」獲批為「福建省高校『211』工程重點學科」為契機,中文學科進入一個持續、協調發展的快車道:1998年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雙雙獲得第七批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漢語言文字學獲得第八批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中國語言文學獲準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3年中國語言文學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三個學科獲批為福建省重點學科。2007年,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至此,福建師範大學中文學科建設進入新的建設階段。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的學科發展史,經歷了奠基與草創,傳承與拓展,深化與提升等歷史階段。在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湧現出一批學術造詣精深的學者,如著名作家葉聖陶、靳以、胡山源,學者董作賓、郭紹虞、嚴叔夏、黃壽祺、俞元桂等都曾在中文學科任教過,他們的學術成果都已寫入中國人文學科不同研究領域的學術發展史,這是文學院彌足珍貴的學術傳統。

以下將以學科整合的方式,重點介紹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內三大學科群: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群、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群、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群的歷史與現狀。

一、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群(詳見國家重點學科介紹)

二、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群

(一)歷史沿革與現狀

中國古代文學是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主幹學科。建國前40多年,許多著名學者,如葉聖陶、郭紹虞、董作賓、嚴叔夏等曾在本學科任教。建國後的前20餘年,著名中國古代文學專家、原福建師範大學副校長、中文系主任黃壽祺教授曾一直親自兼任教研室主任和學科帶頭人。改革開放以後,黃壽祺教授、陳祥耀教授、穆克宏教授等一直在本學科執教並招收指導研究生。本學科是國家首批碩士點,1998年獲批博士點。1996年,成為省級優秀課程。2003年,成為首批省級精品課程。2004年福建區域文學成為省首批優質碩士課程。2005年,中國古代文學則獨立成為省重點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梯隊現有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副教授6人,講師4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8人(45歲以下者,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博士後10人。近6年來本學科承擔國家社科(含藝術)基金項目6項、教育部重點教改項目1項、人文社科規劃基金1項、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重點項目1項、高校古委會直接資助項目10項以及國家人事部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4項、省教育廳A、B類項目共14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有近20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以及《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及「提名獎」各1項、《文學評論》「優秀論文」提名獎1項。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中國古代詩文方向。以中國古代詩文的發展、演變為研究對象,注重探討社會文化、地域文化(如閩臺文化交流)、宗教文化對詩文創作的影響。陳祥耀教授為這一研究方向的發展奠立了重要基礎,其《中國古典詩歌演變的幾個宏觀規律》一文是他幾十年古代詩歌教學和研究的厚積薄發之作,曾獲首屆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他還陸續出版了《五大詩人評述》、《中國古典詩歌叢話》、《唐宋八大家文說》、《??文存》等專著,在古代詩文研究領域頗有創穫。穆克宏教授在魏晉南北朝文論研究方面處於全國同類研究的領先地位,是著名的《文心雕龍》研究專家和文選學專家。先後出版了《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與郭丹合作)、《魏晉南北朝文學史料述略》、《昭明文選研究》、《文心雕龍研究》等10多部,其中《文心雕龍研究》、《昭明文選研究》和《魏晉南北朝文論全編》曾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二、三等獎。陳一琴教授在中國古代詩歌研究方面走的是專精的治學路徑,尤其在古典詩歌的「意境」分析方面有自己的創見。本學科帶頭人陳慶元教授在六朝詩文和福建區域文學文獻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發表了系列重要著作,如《中古文學論稿》、《沈約集校箋》、《福建文學發展史》、《文學:地域的觀照》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4項,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8項、華東地區優秀圖書獎4項以及《文學評論》優秀論文提名獎、《文學遺產》優秀論文獎等。陳良運教授兼長文藝學、詩學、美學、《易》學諸領域,獨立承擔過3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其中國古典美學、詩學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文與質・藝與道》、《中國詩學體系論》、《中國詩學批評史》、《周易與中國文學》、《焦氏易林詩學闡釋》等,科研成果曾7次獲省級社科優秀論著獎(其中3次為一等獎)及中國圖書獎等重要獎項。青年學者李小榮教授在敦煌學和宗教文學研究上已嶄露頭角,出版了《變文講唱與華梵宗教藝術》、《敦煌密教文獻論稿》、《敦煌佛教音樂文學研究》等論著,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5項,獲省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湯江浩教授在王安石散文研究和歐明俊教授在宋詞與明清小品研究等領域,都有各自的創穫。與此同時,本方向還關注地方文化建設,關注並服務於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把古代詩文研究和反對臺獨、促進祖國統一相結合,具有較大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2、先秦兩漢經學與文學方向。以《周易》、《左傳》等研究為重點,特別是其中的易學研究被學界譽為東南易學研究之重鎮,在海內外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研究從群經入手,注意追溯中國古代文學的思想源頭,以古奧、深刻、傳統為其特色;已故黃壽祺教授是國內易學研究的知名專家,為這一研究方向的奠基人。黃老1929年進北平中國大學文科,在學六年,師從尚秉和、高步瀛、吳承仕、餘嘉錫、朱師轍、楊樹達等,畢業後留校任教。1936年毅然投筆從戎,在二十九軍參謀處服務,專以收集有關抗日資料為事。1941年回南平執教於福建省立師範專科學校。早在大學學習期間他就協助尚秉和先生整理撰寫《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左傳國語易象釋》諸書,1937年5、6月間在《北平晨報》發表《與尚節之先生論易三書》,是他青年時期發表的最早論文。壯年時他最重要的著述是《易學群書平議》七卷,晚年他與弟子張善文合著的《周易譯註》對《周易》經傳本文進行了全面注釋,並將之譯成通俗規範的現代漢語,是一部譯、著、論三結合的研《易》專著,被學術界譽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全面翻譯《周易》經傳本文,並對其要理進行系統闡述的高水平的專著」(廖名春等著《周易研究史》),曾獲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科研項目優秀成果獎及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三等獎。張善文教授承前啟後再創輝煌,先後撰著《周易辭典》、《象數與義理》、《易經初階》、《周易漫談》、《周易與文學》、《歷代易家與易學要籍》、《尚氏易學存稿校理》等著作20多種,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古籍重點項目等4項,獲新聞出版總署優秀圖書獎和省社科優秀圖書獎5項。黃黎星教授秉承這一學術傳統又獨闢蹊徑,近年來致力於周易與中國樂律關係研究。郭丹教授在經學與文學關係、史傳文學研究領域,出版了《春秋左傳直解》、《史傳文學》、《左傳國策研究》等專著10餘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點教改項目各1項,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等多項。

3、古代小說與戲曲方向。在傳統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強調小說與戲曲的比較研究,重視宗教學、文化學、社會學等角度的交叉研究,形成了較為鮮明的特色,尤其是在古代小說史、宗教戲劇藝術方面在海內外產生了一定影響。齊裕?教授是國內知名的中國小說史研究專家,他主編的《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先後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甘肅省第二屆優秀圖書獎;他還著有《中國諷刺小說史》、《明代小說史》、《中國歷史小說通史》、《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與王子寬合著)等著作多種。歐陽健教授在古代小說研究尤其是《紅樓夢》研究方面在國內有較大影響,他重視版本研究和以「發現」的眼光研究古代小說。塗秀虹教授關於明清小說與福建刻書的關係研究,劉海燕博士關於明清長篇小說的文化闡釋,均獲國家社科基金資助。蔣松源教授長於中國古代戲曲研究,撰寫出版有《中國十大古典喜劇集》(重訂增注本,副主編)、《明清小說的藝術世界》、《中國古典戲曲史論集》、《中國古今戲劇史》(古代卷)等。本方向新一代帶頭人王漢民教授出版有《八仙與中國文化》、《道教神仙戲曲研究》等專著,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三、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群

(一)歷史沿革與現狀

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的歷史可追溯到1907年福建優級師範學堂以及稍後的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和福建協和大學,著名學者董作賓、薛石麟、洪心衡等先生曾為本學科的創立和發展做過歷史貢獻。1986年現代漢語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點」,1997年成立「福建師範大學語言研究所」,2000年漢語言文字學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005年漢語言文字學學科被評為「福建省重點學科」。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充分利用語言研究的區位優勢,現已形成學科帶頭人強、學術梯隊結構合理、發展潛力較大、具有自己的研究特色的學術隊伍。本學科目前共有教授10人(其中6人為博士生導師),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1人。2001年以來,本方向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1項,國家古籍整理項目2項,國家語委項目2項,省社科項目3項,省古籍整理項目4項;出版專著18部;獲得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0項,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本方向的「漢語言文字學課程」被評為「福建省級精品課程」,「漢語史」和「漢字學」被評為「福建省級優質碩士學位課程」。本學科點在漢語史、修辭學、閩方言等領域已形成自己的研究格局和學術特色,並在研究方法、理論資源、語言資料上,相互滲透和闡發,形成語言研究群體優勢,既傳承和發展了閩派語言學家在音韻學、文字學、閩臺方言等方面的學術傳統,又開拓了修辭學、語法學的研究空間。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漢語史研究方向。本方向的特色是注重對傳統語言學文獻的發掘、整理和闡釋,並注重對新出語言材料的利用,具有優勢的研究領域有漢語語音史與方言音韻的研究、漢語文字學和古文字學的研究、漢語語法學史和辭書編纂史的研究等。南宋以來,福建在音韻學、方言學、文字學、訓詁學、辭書學研究成果頗多,語言研究既有歷史積澱,又處於閩臺區位優勢,因此漢語史研究自然成為本學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學科帶頭人馬重奇教授在漢語音韻學研究方面成就顯著,近20多年先後在海內外出版各類著作10餘部,主要有《杜甫古詩韻讀》、《中學古漢語修辭》、《古漢語翻譯述要》、《漳州方言研究》、《爾雅漫談》、《漢語音韻學論稿》、《清代漳州三種十五音韻書研究》、《閩臺方言關係研究》、《閩臺方言的源流與嬗變》等。其代表性著作《清代吳人南曲分部考》、《漳州方言研究》、《漢語音韻學論稿》、《清代漳州三種十五音韻書研究》、《閩臺方言的源流與嬗變》先後榮獲福建省第二、三、四、五、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一、二等獎6項(其中一等獎3項),他還先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國家古委會古籍研究項目、省社科規劃項目、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等多種科研課題的研究。林志強教授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已嶄露頭角,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古文字與古文尚書研究」,出版專著《古文尚書文字研究》。陳鴻博士對新出語言材料的研究在學術界漸漸引起重視,課題獲中國博士後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資助。

2、漢語修辭學研究方向。本方向現有一支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學術隊伍,在漢語修辭研究方面有較豐富的學術積累和較大的學術影響。方向帶頭人譚學純教授長期研究修辭學、文學語言、語言文化等,其學術研究視野開闊、敏於理論體系建構併力圖打通學科界限,主要著述有獨撰、合撰的《人與人對話》、《修辭:審美與文化》、《接受修辭學》、《廣義修辭學》、《小說語言美學》、《修辭研究:走出技巧論》、《修辭認知和語用環境》等。研究成果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及省級政府獎多項,其中長篇論文《再思考:語言轉向背景下的中國文學語言研究》,獲福建省第七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朱玲教授關於文體修辭的研究,祝敏青教授關於語境學研究,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學術影響,朱玲教授著有《文學符號的審美文化闡釋》、《文學文體建構論》等,曾獲省級獎4項,祝敏青教授的論著《小說辭章學》曾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3、現代漢語和方言研究方向。漢語方言學特別是閩方言的研究,一直是本學科的學術強項,體現出兩個主要學術特色:第一,不限於對方言實施收集和整理,比較注意現代方言跟漢語史的聯繫,注意方法論的運用和總結。第二,注重應用研究,及時將純學術研究的成果轉化為應用研究成果,為教學和相關學科服務。特別注重於利用方言研究的相關成果來加強現代漢語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的課程教學,形成現代漢語教學的特色。李如龍、梁玉璋、李延瑞等教授曾為本學科方向的建設做出很大貢獻。本方向學術帶頭人陳澤平教授先後出版過《福州方言研究》、《福州方言俗語歌謠》、《建甌方言俗語歌謠》、《長汀客家方言俗語歌謠》、《閩語新探索》等,在方言學界頗有建樹和影響。沙平教授長期從事漢語教學(含方言區共同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研究以及與漢語教學相關聯的漢語本體研究,主持國家漢辦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科研項目4項、省社科規劃項目、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十數個項目的研究工作,出版學術專著《漢語研究三視角--本體・教學・應用》、《漢語描寫語法學方法論》等,後者獲福建省第五屆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長篇論文《論母語方言對共同語學習的影響及其對策》獲國家語委「全國師範院校普及普通話工作優秀論文評獎」一等獎。

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歷史,都是從一點一滴的積累、一個又一個環節的延伸而造就。正是有了前輩學者的篳路藍縷,才有今天的康莊大道;正是有了前輩學者的學術精神的不斷感召,才有今天的不懈探索的動力。同樣,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歷史,都是因為有五湖四海的容納,八面來風的招展而壯大。正是在發展的歷程中,不斷有新的生力軍的加入,才有今天齊整強大的學科隊伍。無論是熟悉還是陌生,年輕還是年老,這支隊伍的每一個人無不煥發出生機和熱情。我們有理由期待著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將迎來又一個更輝煌、更嶄新的學科百年。

相關焦點

  •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最好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或復旦大學?
    中華文明有幾千年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都是通過文字記錄傳承。而語言文學學科成為傳承文化的最好載體。在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中,積聚了中國很多大師,其中不乏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始建於1902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有百餘年的文化積澱,為中國語言、文化、文學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第三屆翻譯學前沿論壇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
    瑜珈山下,秋風送爽,由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的「第三屆翻譯學前沿論壇暨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研討會」於2018年9月22
  • 中國藥科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一流學科/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
    1.中國藥科大學一流學科/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  生物學 N新增-2018 動態調整 藥學  中藥學博士/碩士點  中西醫結合基礎 Z撤銷-動態調整-2018一級學科碩士點  化學  生物醫學工程  基礎醫學 公共管理 N新增 2019 動態調整碩士點  思想政治教育  企業管理 Z撤銷 2019 動態調整專業學位點
  • 河北醫科大學-河北師範大學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
    今日頭條-高校設置迷妹 2020.8.291.河北師範大學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1 馬克思主義理論 N新增 2018 二級學科博士點升格2 體育學 N新增 2018 二級學科博士點升格3 中國語言文學4 考古學5 中國史
  • 理工院校重視人文學科 西南交通大學首設中文博士點
    四川省內高校共有40餘個一級學科博士點獲批。  這些獲批的博士點中,大多是省內高校近年來發展突出,成果顯著的學科,並帶有強烈的院校特色。例如成都理工大學的「土木工程」、西南民族大學的「民族學」、四川師範大學的「教育學」等等。不過,西南交通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看起來有些不同。這所以軌道交通等相關學科聞名的工科高校,為何拿到了一個中文一級學科的博士點?
  • 中國語言文學考研學校排名,中國語言文學5大名校
    中國語言文學包括語言和文學兩個大的專業,是中國大學史上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按照教育部對學科門類的劃分,它主要包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8個二級學科。
  •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概況
    1928年1月,文史科成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以研究學術、發展文化為宗旨,內設考古、語言、歷史、民俗四學會。1935年春,文史研究所(原語言歷史研究所)改組為文科研究所,設中國文學部和歷史學部,同年9月招收研究生。抗日戰爭時期,中文系師生遷至雲南瀓江和廣東坪石、梅縣等地,在艱苦條件下繼續辦學。1946年,中山大學成立語言學系,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語言學系。
  •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師範學院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
    寧夏師範學院學位點一級學科碩士點 中國語言文學 N新增-2018 化學 N新增-2018專業學位點 教育碩士 N新增-2018 2.北方民族大學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  民族學 N新增-2018一級學科碩士點 應用經濟學 N新增-2018
  • 07中國大學研究生院文學各一級學科A++級學校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 武書連 呂嘉 郭石林  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等4個一級學科,共有29個二級學科。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文學學士佔學士總數的9.61%,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文學碩士佔碩士總數的7.42%,文學博士佔博士總數的4.07%。  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2002~2007年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39309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863名是文學博導,佔博導總數的4.74%。
  • 湖南科技大學擬新增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專業博士點
    2020年年底是各大高校學位點豐收的季節,全省各大高校經歷多年的奮鬥,從升本到升級一本,從本科學位點從一級學科碩士點,再從一級學科碩士點到一級學科博士點,不少學科經歷了很多年的歷程。但是到現在僅有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3個,而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達到了30個,也就是相當於1/3專業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但是在學科方面擁有國防特色學科8個,省級優勢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湖南省「雙一流」建設學科6個,還有國家一流專業5個,國家特色專業8個。
  • 漢語言文學專業實力排行榜,復旦大學排第三,誰敢排第一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就業十分廣泛。漢語言文學專業辦學歷史悠久,在中國遍地開花。在北京有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傳媒大學等,天津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一般師範類學校都有。全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65所,根據實力排名來看,這五所大學當之無愧名列前茅。
  • 北京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類各專業簡介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誕生在北大再鑄輝煌、爭創一流之際,她的前身是北京大學東方學系、西方語言文學系、俄羅斯語言文學系和英語語言文學系。數十年來,這裡匯集了我國最優秀的一批外國語言文學大師,如朱光潛、曹靖華、馮至、季羨林、馬堅、金克木、田德望、聞家駟、陳佔元、俞大絪、吳達元、趙蘿蕤、楊周翰、李賦寧等知名教授。
  • 2020年擬新增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長沙理工第一,湖南科大第二
    2020年各大高校申請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又到了比賽場了,根據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12月8日公布的名單來看,全省擬新增12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長沙理工擬新增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9個,專業博士點3個,湖南科技大學擬新增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6個,專業博士點2個。
  • 浙江工商大學學科博士點、導師名單和研究方向簡介
    統計學科還擁有校內統計學目錄外二級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9人。統計學博士點設立於2003年,2011年獲準統計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授予權,2012年獲批統計學博士後流動站。本一級學科博士點設在統計學院,下設四個研究方向:(一)經濟統計學(授經濟學學位):經濟統計學是一門關於如何收集、整理和展示、分析和解釋經濟數據的學科。
  • 信電學院召開智慧農業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專家論證會
    本網訊 8月20日上午,在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406錄播交流廳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方式召開了智慧農業一級學科博士點申報專家論證會。論證環節張漫從新增學位點的必要性、新增學位點主要建設內容、新增學位點現有基本條件、新增學位點學科導師隊伍情況等方面詳細做了關於「智慧農業新興交叉博士點申報」的匯報。李慿峰表示發展規劃處將智慧農業作為學校「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配合校研究生院和信電學院做好此次申報工作。
  •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中醫學院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
    河北中醫學院學科評估/博士點/碩士點一級學科博士/碩士點  中醫學 N新增 2018 二級學科博士點升格 中西醫結合 N新增 2018 二級學科博士點升格一級學科碩士點  中藥學專業學位點  中醫博士  中藥學碩士  護理2017學科評估結果 學科名稱與代碼 評估等級1005 中醫學 C-1006 中西醫結合 C
  • 山西這所大學,曾是全國重點、現為二本,擁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山西,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根據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名單》,截止2020年6月30日,山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不含成人教育高等院校)85所。但是,該校的學科建設、學科能力卻非常強,擁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這在二本院校中是非常難得的,現在很多一本院校都還在努力申請博士點。這所大學就是——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是山西省與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
  • 喜報:佳大人文學院獲批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點
    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剛剛獲批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點。
  • 法學一級博士點盤點|新增3個法學一級博士點,總數達52個
    數說司法(微信號:justice_data)第一時間給大家帶來52個法學一級博士點的全盤點。▌華北新增2個法學博士點,總數達15個此次華北地區北京理工大學和天津大學分別斬獲法學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天津大學法學院成立於2015年,僅用4年時間就拿下法學一級博士點,實力不容小覷。至此,華北地區法學博士一級學科授權點達15個。
  • 弘揚傳統,展望未來——中國語言文學系建系11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中國語言文學的研究絕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它還具有一種引領人道德向上的精神,在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方面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希望中文系能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守正出奇,以家國天下的使命擔當共築未來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