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接受央廣記者專訪
央廣網香港7月1日消息(記者孫洋)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之際,央廣記者專訪了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陳德霖先生表示香港金融業發展應堅持「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戰略不改變,而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未來的發展他充滿信心。
香港金融業在危機中「浴火重生」
1997年7月2日,回歸後第一天上班,陳德霖接到的第一個電話來自泰國央行,泰國央行宣布泰銖不再與美元掛鈎,將採取浮動匯率。這是亞洲金融風暴的開始。很多人沒有想到這次風暴會來的那麼猛烈,持續那麼長時間。而香港當時也認為自身金融體系穩健,衝擊應該不會很大,但事後發現這個判斷並不正確。
1998年國際資本大鱷針對香港展開攻勢,採用「雙邊操控」的方式在股市和貨幣市場對香港金融市場展開多方圍攻。特區政府被迫採取「入市行動」,與國際資本大鱷進行了為期兩周左右的激烈博弈。最終經多方努力令資本大鱷退出而宣告結束。
雖然在這場持續數年的金融風暴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特區政府陷入深深思考。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有其背後的必然性,當時很多地方對金融穩定認知不夠,對經濟周期、資產市場周期,對資金大量流進的警戒性並不足夠。
經過97年到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特區政府深刻體會,如果金融業要發展做大,肯定要注重金融穩定,金融不穩定,如果發生金融危機將沒有條件談發展,所以這幾年香港一直在強化金融穩定。這之後香港股票市場、期貨市場、聯繫匯率都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因此在2007、2008年的歐債危機等全球金融危機面前,香港穩住了陣腳。
香港已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
從2004年開始,香港從之前的強化香港金融穩定的根基之後開始有所轉變,香港首次在內地以外,於銀行體系的零售層面開設人民幣的存款兌換。從2009年開始,香港先行先試人民幣可在對外貿易中作為支付貨幣。
幾年間香港已經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最大的樞紐,並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從0開始,發展至今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平均每日錄得約8,00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代表香港支撐很多人民幣金融中介活動,而且全球大部分人民幣支付都是透過香港進行。在資產管理方面,全球儲蓄越來越多,香港無論是在基金、機構投資者、私人財富以及普通市民理財增長都非常快,而這個趨勢還會延續。
香港目前經營銀行業資產規模加起來超過20萬億港元等值,約等於香港經濟總量的八倍以上,這表明香港金融中心特性發展很好,而且過去十幾年,中資銀行在香港發展迅速,與銀監會合作很多。在人民幣離岸業務方面與內地緊密配合,亦支持其它金融中心相互合作發展。
在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發揮很大作用,如滬港通,深港通,剛剛公布的債券通,股票、債券市場基本打通,打通之後,資金流進流出變得更為便利,也是通過香港作為內地的接口。金融機構及監管機構都能加強聯繫,提供一個既能方便機構與客戶使用,也維持一個高水平的監管環境。
香港金融業前景廣闊、商機無限
香港目前在金融業務方面與內地城市沒有直接競爭的關係,包括金融中心上海。現時內地資本帳管制尚未完全開放,一些跨境業務、國際性的業務,目前內地的金融中心參與度還不算高。而且香港天天處在競爭狀態,比如和周邊的雪梨、新加坡、東京包括倫敦,所以目前香港的競爭對手主要在海外。
與內地城市的競爭可能會在越來越開放的將來出現。但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現在不是靜態的,中國是新常態,每年6.5%左右的速度,現在是差不多12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在這麼高速地增長,它對金融融通的需求是很巨大的。即使當內地金融體系完全開放後,內地金融中心固然具競爭力,但香港亦一定多會多做內地顧客生意,各取所需。金融業不是零和遊戲,香港地方雖小,商機仍是非常巨大的。
過去幾十年香港是外資進入內地的最大來源地,有約超過一半的資金都是經過香港進入內地。過去十年開始內地陸續有企業到國外併購投資,去年達到了1700億美元,超過了引進來的資金,而其中也有約5到6成是經過香港投資國外,這個趨勢表明香港是一個很重要的跳板,不論是外資進入內地還是內地企業走出去,都是經過香港。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最近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業務幣的樞紐,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有優勢,在文化、語言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優勢,因此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香港的中介融通的功能是很強大的,香港金融管理局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如何發揮橋梁作用,促進資金等的融通。
「背靠內地,面向全球」
擔任公職超過40年,陳德霖表示:回想起來,我看來看去香港的戰略定位還是沒有太大改變,就是八個字:「背靠內地,面向全球 」。過去香港是一個貿易中心,現在多了金融,金融貿易並重,香港作為細小的經濟體,人口總量不大,香港最大的優勢 就是藉助內地十幾億人口的腹地,經濟又在全球處於高增長階段。香港在貿易、資金流動人員流動方面優勢明顯,未來幾十年這個戰略不應改變。但定位不變不代表我們不變,作為監管機構要與時並進,提供完善的經營環境、監管環境、法律環境,亦需要多和內地監管機構緊密聯繫。
陳德霖先生表示:有人說香港中介的地位因為內地比較不開放,所以還有優勢,內地開放了,就沒戲了吧?我是剛好相反的看法,香港不是唯一接點,但不可能沒有接點。美國這麼大的經濟體,它對外也不全是靠紐約去做,波士頓、芝加哥都有挺大規模、挺成功的金融業務。香港只要不自滿,繼續積極提升軟實力,前景仍然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