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最為黑暗的時候就是中世紀了,那個時期的人們被宗教束縛了思想,而且每個地方的統領都是在不斷的打仗,所以這時期的科技和生產力都是沒有發展過的。在中世紀的西方,每個人都是為了每天可以活下去。因為缺乏香料,被宗教約束。這個時候的西方人是沒有美食的,吃東西只是為了生活。
很多人在看西方影片的時候,西方人的飯桌上是沒有肉的,都是黑色的麵包和燉豆子,而且只有貴族是可以吃到肉的。但是其實中世紀的西方普通人也只有在節日的時候是可以有肉吃的。並且對吃的肉也是沒有什麼要求的,不僅僅會吃普通常見的肉,還會吃一些不經常看見的肉類。
中世紀的西方,很多的普通平民的食物就是黑色的麵包,加上一些豆子和洋蔥類的蔬菜燉出來的湯。把麵包撕碎放在湯裡吃。
因為那時候美洲的玉米、土豆和西紅柿都還沒有傳過來,因此吃不飽的東西也是只能充飢一點,平民這樣吃飯是常見的現象。其實西方貴族的飯菜也並沒有那麼的好吃,也是因為沒有東方的香料搭配,也是不好吃的。
西方人的黑色麵包也不是那麼的好吃,它絕不是你現在從超市裡購買的粗糧麵包,各種香甜可口。中世紀的黑麵包,通常是不加酵母的,結果就是烤出來的麵包是黑色的,而且放上一小會就會變得非常的硬。這樣的硬麵包是很難在肚子裡消化掉的,所以是需要刀切成小塊放進菜湯裡來吃,這樣可以泡軟掉,方便進食的。
在歐洲人吃黑麵包燉豆子的同時期的中國人是吃啥的?
中世紀的那一千年,對應的是中國的唐宋時期。這兩個時代的飲食那可以說的豐富多彩,那我們可以來說一說普通人的飲食。
這個時候的中國是處於盛唐時期,唐代是非常繁榮多元化的,所以有不同地域的美食都是可以吃到的。飯桌上的飯菜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唯一不足的一點就是唐朝時期的時候是沒有炒菜的,所以基本的烹飪方式只有煮、蒸和烤。反而因為對外交流比較密切,因此是可以吃到不一樣的食物,就像是要是吃主食的話就會有很多種類的,比如蒸餅、胡餅,以及煎餅等。
這個時代的人吃肉的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有的人還會將魚做成生魚片吃。想想也是非常美味的。那個時候也是可以吃牛肉的,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御史官人就會常常吃牛肉。那個時候的蜀地會有吃 「豉雜黃牛肉」的習慣,而且嶺南的人是非常喜愛吃水牛肉的。還有就是唐代的人都是比較瀟灑自在的,喜歡雲遊四海的,照樣是可以吃到野味和海鮮的,吃的也是非常豐盛的。
到了宋朝,更是進入了美食的爆發期。
宋代時期的美食是非常的多,而且主食的種類也是非常的繁多。當時北宋汴梁城就有一家餅店經常排隊買的人。另外還有很多賣包子的,筍肉包、蝦魚包、蟹肉包、鵝掌包等,不重樣的,啥都有。那個時候的饅頭就是現在的包子,裡面是有料的。宋代的人是比較喜歡吃用米做的食物,就像是非常有名的重陽糕,這個還有很多人喜歡的。當時有一種的主食是湯麵,名字是叫瓠羹,做法也不是很繁瑣。主要就是用羊肉,再用一些材料做成羊肉湯,還可以把羊肉撈出來切片,把瓠瓜也切片和羊肉同炒,加入姜蔥等材料,配上羊肉湯一起澆到面上。像這樣的一碗羊肉湯麵,要是現在還有那就是非常好吃的美食了。
在宋代那是一定要提的一個人就是蘇東坡,這位美食達人不僅貢獻了東坡肉這樣的極品,還通過各種以他命名的美食告訴我們,宋朝人已經在研究吃的路上,進入了人類美食史的一個輝煌時代。
太繁瑣的菜可以先不講,先說一說簡單的炒菜做法。燒肉絲,首先就是選精瘦肉切片,然後放到醬油裡面跑一會,之後在鍋裡稍微翻炒一下就可以了。最後炒好的肉變硬了就可以切成絲了,配上醬瓜、糟蘿蔔、大蒜、草果、花椒、橘絲,用香油拌勻之後,再下鍋炒熟。吃的時候,可以蘸醋。
兔肉麵。冬天的時候,把兔肉去掉骨頭,肉切碎,配上蘿蔔丁、羊肉片,加上蔥、醋,以及其他作料一起翻炒。然後在放入細麵條,炒熟後出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