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說朝鮮歷史上經歷的四場大規模戰爭

2021-02-23 智選萬物
一、四場侵略戰爭,百年屈辱國難

(一)壬辰倭亂

自李成桂發動政變自立為王而建立朝鮮王朝後,積極學習明朝政治和儒家文化。在國家治理上重文輕武,新舊勢力輪番執政,導致百年黨爭不斷,政治腐敗,國家衰弱,民不聊生。時間到了16世紀末,日本太閤豐臣秀吉完成了日本初步統一,野心大增,竟想侵吞中國,便蓄謀以朝鮮為跳板攻打明朝。

豐臣秀吉雕像

1592年,豐成秀吉調動三十萬軍隊和數百艘戰艦徵討朝鮮。由於朝鮮當時黨爭激烈再加上迎戰準備不足,戰備鬆弛的朝軍被裝備精良(葡萄牙火槍鳥銃)的日軍打得節節敗退,僅僅一個月即「三都守失,八道瓦解」。日軍所到之處,焚燒劫掠,塗炭生靈。隨後,朝鮮宣祖李昖從平壤倉皇出逃,流亡義州,向明朝求救。1593年,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派大將李如松率領大軍「抗日援朝」,聯合朝鮮一同抗擊日軍,直到1595年雙方議和,戰爭暫時結束。

壬辰倭亂中明軍攻佔平壤

1597年,日軍集結14萬,再度入侵朝鮮,朝鮮第二次向明朝求援。明朝調集十萬兵馬趕赴朝鮮參戰。期間豐臣秀吉憂憤而死,日軍進攻難以為繼,遂從朝鮮半島撤退乘船返日。敗退的日軍遇到守候多時的明、朝水軍,在陳琳、鄧子龍和李舜臣的指揮下,明、朝聯軍取得了露梁海戰勝利,鄧子龍和李舜臣在此次海戰中陣亡。至此,壬辰倭亂以明、朝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爭嚴重破壞了朝鮮社會,戰後朝鮮的耕地和人口銳減。朝鮮王室第一次被外國欺凌,威信空前低落,社會各種裂痕在倭亂後一併顯露,朝鮮王朝五百餘年國祚實際上從此時開始衰亡。

(二)後金入侵

壬辰倭亂後,明朝和朝鮮都元氣大傷,再加上國內黨爭激烈、內亂頻發,朝鮮日益衰弱。與此同時,北方的建州女真開始強大起來,其首領努爾哈赤開始統一女真各部。1618年,努爾哈赤開始攻打大明,藉此想拉攏朝鮮加入攻明的隊伍。但朝鮮光海君、朝鮮仁祖感念大明曾幫朝鮮擊退倭寇,多次出兵支援大明。

影視劇中的丁卯胡亂

1627年,努爾哈赤的侄子阿敏帶領3萬女真部隊大舉入侵朝鮮,朝鮮戰敗議和,史稱「丁卯胡亂」。戰後朝鮮仍密切保持與明朝關係,伺機準備反攻女真。直到1936年,皇太極攻打朝鮮,迫使朝鮮成為大清的藩屬國。

(三)日本侵吞

明治維新後,日本勵精圖治,積極學習西方文化技術,引進西方先進武器,軍事實力大增,開始謀劃侵吞朝鮮。1876年,日本依靠西方先進武器迫使朝鮮籤訂了《江華島條約》。日本取得了自由勘測朝鮮海口、領事裁判權、貿易等權利。

二戰中的日軍

1894年,東學黨起義,朝鮮高宗請求清朝出兵,清朝出兵平息起義。日本派出8000軍隊佔領了朝鮮皇宮,並成立親日政府,此次事件引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後,中日籤訂《馬關條約》,朝鮮不再是清朝的藩屬國。1910年的《日韓合併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朝鮮完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二戰期間,在日本的強迫下,朝鮮作為重要兵源地,大量朝鮮男子成了戰爭炮灰,除此之外,日軍強徵朝鮮婦女作為慰安婦。這段歷史成為了朝鮮民族的屈辱史和苦難史,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直到如今,每年日韓就慰安婦問題導致兩國關係異常緊張。

(四)韓戰

1945年,日本戰敗後,美蘇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佔領朝鮮南北。1950年6月25日,朝鮮突然對南韓發動全線戰爭。在戰爭初期,朝鮮軍隊節節勝利,一個月後,佔領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局勢發生逆轉,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10月25日,中國志願軍 應朝鮮請求出兵,「保家衛國,抗美援朝」,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直到1953年7月27日,雙方籤署《朝鮮停戰協定》,韓戰以中朝勝利而宣告結束。自此以後,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國家,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朝鮮,另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韓國,民族團結、國家統一任重道遠。

韓戰影像

二、朝鮮歷經苦難、堅決對抗侵略

朝鮮自韓戰後,更加感受到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國防安全的重要性。尤其對以美日韓為首的反朝國家一直存有戒備之心,實行「先軍政治」,保證軍隊優勢,大力發展國防軍事,為抵抗侵略做好一切準備。

三、結語

朝鮮自韓戰後,更加感受到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國防安全的重要性。尤其對以美國為首的反朝國家一直存有戒備之心,實行「先軍政治」,保證軍隊優勢,大力發展國防軍事,為抵抗侵略做好一切準備。

希望朝鮮半島日實現無核化,最終走和平統一。也希望世界再無戰事,繁榮和平。

祈求世界和平

相關焦點

  • 韓戰
    韓戰原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韓之間的民族內戰,後分別支持朝韓雙方的美國、蘇聯、中國等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1950年6月25日,朝鮮得到蘇聯默許,不宣而戰進攻韓國,歷時三年的韓戰爆發。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 韓戰,中國究竟該不該介入?細數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
    韓戰,中國究竟該不該介入?細數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抗美援朝是我國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它對中國,對朝鮮,對西方乃至整個世界的局勢都產生了極大地影響。除了獲得敵人的認同,更重要的是中國人民得到了精神上的救贖,任何民族在走向復興的道路上必須要經過精神的復興,抗美援朝的勝利為中華文明的復興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同時這場戰爭也打破了美帝不可戰勝的神話,籤訂停戰協議的美國將軍克拉克朝鮮戰場的失敗表示了極大地羞恥:"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在取得勝利的協議上簽字的將軍"。
  • 朝鮮教科書上描述的抗美援朝戰爭
    1945年9月,美軍強佔南朝鮮。自1947年1月1日至戰爭前夕的三年半期間,南朝鮮方面對北朝鮮進行了5150多次有組織的武裝挑釁。這是韓戰的序幕,是「試驗戰爭」。美國為了擺脫席捲本國的嚴重經濟危機,於1950年6月25日對共和國北半部發動了武裝侵略。
  • 歷史教科書中的韓戰之中國篇
    教科書名:高中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編 著: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主 編:吳偉   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7年2月第2版   記述章節:第五單元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第一,韓戰的起因 在我們的歷史記載中,韓戰講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志願軍馳援朝鮮,將美國軍隊趕出三八線,成功避免了美國對我國的侵略,保衛了祖國。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
  • 韓戰70年:是「噩夢」還是夢已驚醒?
    文 / 黎裡歷史長河,總在奔湧向前,無論阻擋還是逆動,都無法改變。歲月流逝,會讓很多歷史的塵埃漸漸淡去,但總有一些無法忘卻。人們常說,要汲取歷史的教訓。韓戰的爆發雖然整整70年過去了,但爆發於1950年6月25日拂曉的韓戰,依然讓人們回想起當年的烽火連天、硝煙瀰漫、血流成河。慘烈恐怖的一幕,以及這場戰爭帶來的生命、財產、經濟、社會的無數惡果,至今沒有消除。
  • 韓戰,說是人海戰術贏的,你在侮辱美軍的智商
    竟然連有些學校的歷史老師也起鬨說,中國人贏得韓戰,就是靠韓戰上人不死,人海戰術贏得的戰爭。我們不想和有些人狡辯,因為說這樣話的人,是毫無歷史認知和軍事知識素養的人,更是是明顯缺失基本常識的人。我們來看一組美國和海外統計數據,上面說我國志願軍的傷亡人數大概36萬,大約有41萬戰損人數屬於非戰鬥減員。
  • 《韓戰》:美國人口中「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他在回憶錄中對自己如此評價:「我成了歷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一種失望的痛苦。」在這場歷時三年多的戰爭中,美國把自己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投入到朝鮮戰場上,並且運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武器,但最終依然沒能贏得勝利。而韓戰的最終結果也正如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雷德利將軍所說:「這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 蘇聯曾公布一批檔案,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中國參加韓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蘇聯從這支部隊抽調了不到十分之一返回歐洲,在遠東留下重兵,目的就是防範美軍可能的攻勢。同年十月,蘇軍就和美軍在朝鮮有過交鋒,只是規模不大。《抗美援朝戰爭史》載,蘇軍佔領平壤,南下又佔領仁川、漢城後,退回三八線。當時麥克阿瑟說,如果有一名蘇軍士兵越過停戰線,我就把蘇軍投進集中營。
  • 韓戰期間,史達林做了什麼?為何說戰爭因他而起?
    韓戰是由朝鮮主動發起的全國統一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中的幕後操縱者卻是蘇聯,這又是為何呢?當時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深知這個道理,於是他多次向史達林提出要武力統一全國,但是史達林為了維持蘇聯在世界上營造出的熱愛和平的形象,對於金日成的請求一向是選擇迴避的,並且要求當時在朝鮮的蘇聯軍事顧問維護三八線以北的一切事宜,然而史達林對於朝鮮的態度在中蘇兩國籤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後就轉變了,而他也在韓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朝鮮人被告知韓戰始於韓國入侵朝鮮,中國的歷史書是如何記載這一歷史事件的?
    朝鮮人被告知韓戰始於韓國入侵朝鮮,中國的歷史書是如何記載這一歷史事件的?本文譯自Quora,原標題:North Koreans are told that the Korean War started when the South invaded the North.
  • 各國的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回憶韓戰的?
    本文所參考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是現今美國最流行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之一。美國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級教授《世界歷史》。關於韓戰的章節在本書中被歸入「冷戰在亞洲」目錄。全文如下:韓戰幫助冷戰擴散到了東亞。在1894-1895年的日清戰爭後,朝鮮這個中國的附庸國逐漸落到了日本和俄羅斯的掌控之下。
  • 韓戰:近代朝鮮從隱士王國到日本殖民地的屈辱歷史
    不過,雖然朝鮮在1866年和1871年兩次擊敗美國和法國艦隊的入侵,但還是被日本在1875年借「雲揚號事件」打開了國門,而美國也在1882年強迫朝鮮籤訂了《朝美修好通商條約》,從此,朝鮮的國門完全被打開而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朝鮮開始與外面的世界全面接觸,「隱士王國」退出歷史舞臺,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朝鮮與外部接觸的歷史完全就是一段屈辱的歷史。
  • 歷史上中國必須保全朝鮮半島,原因是什麼?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縱向來看的話,這場仗必須要打,因為朝鮮半島距離我們太近,而這個地方歷史上容不得外來軍事力量染指。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北邊連著亞洲陸地。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國家,北邊的朝鮮面積約12.28萬平方公裡,與福建省相當;南邊的韓國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與浙江省或江蘇省相當。
  • 韓戰,朝韓兩方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1950年爆發的韓戰,是一場改變東亞格局的戰爭。這場血戰整整歷時三年,傷亡數百萬軍民百姓,損耗數百億軍費物資,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告終。朝鮮停戰協議籤訂後,朝韓雙方都聲稱自己是最後的勝利者,時至今日,他們仍然如此宣傳。那麼,朝韓兩方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呢?
  • 朝鮮與韓國的歷史教材中對於韓戰都是怎樣描述的呢
    品味歷史,享受生活。大家好,歡迎來到「追隨歷史品味生活」。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歷史,小編覺得無論是怎樣的歷史,作為後人我們都要有正視它的勇氣,榮耀的歷史可以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而屈辱的歷史更可以激勵我們努力的前行,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但是我們卻並沒有去企圖修改它,因為這可以激勵每個中國人努力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 亞瑟·赫爾曼:韓戰、華為和中國問題
    同時,作者自己以直白的戰爭思維,來看待當前的技術競爭,反誣「中國把與美國的5G主導權之爭視為一場戰爭」,並無視中國科技企業在美國遭受的種種不公正待遇。可以想見,在這種「冷戰思維」的影響下,更加劇了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敵視。 即使對於韓戰本身,作者的觀點也與歷史事實有巨大的偏差。
  • 韓戰期間的大屠殺
    據穆喬說,韓戰開始後,有位駐韓美軍顧問團成員顧問「暴跳如雷,氣得要殺金」。這位顧問羅林斯·艾默裡奇(Rollins Emmerich)中校並沒有暴跳如雷,他說,「如果沒有人要幹掉他的話」,他就必須動手殺掉金。金本人倒是怒氣衝衝,他殺了自己手下的一些軍官,因為他們不服從命令、逃避上戰場;他又親自斬首,殺了50名戰俘和遊擊隊員(據說只是同樣被處斬的人中的一小部分)。
  • 美國軍事史上最大的失敗,韓戰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其實,關於韓戰的文章非常的多,但是沒有多少人能夠看得下去,因為它們大多都是各種細節的戰術描寫和數字對比。另外,再加上最近幾十年中國的發展實在太快了,過度的物質化,導致我們在思想教育領域出現嚴重的脫節,這才使得前幾年歷史虛無主義大行其道。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寫一篇能讓所有人都看懂的文章——美國軍史上最大的失敗,韓戰的轉折點:血戰長津湖。
  • 歷史上日本是如何控制朝鮮的?
    「任何熟悉日本帝國主義歷史的合理人士,以及它在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犯下的暴行,都會發現這樣的聲明深感傷害和無恥,」閱讀數萬名韓國人籤署的道歉請願書。1910年,經過多年的戰爭,恐嚇和政治陰謀,韓國被日本帝國吞併; 直到1945年,該國才被視為日本的一部分。為了建立對其新保護國的控制,日本帝國對韓國文化進行了全面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