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知道我做互金,老同事表示很羨慕,想薅誰薅誰,感覺不要太好。
今年,我已變成被同情對象了,畢竟哪個行業能天天被雷劈,還不止一道雷。
雖然一直雷雨季,但最近還是雷出了新高度,雷出了新花樣。之前雷的都是野雞,小白和羊毛推手投的多,近期,身邊的不少從業人員開始踩雷了。
開始還忍不住想調侃幾句,後來,閉嘴了。
老話說的好,淹死的都是會水的,還有無知的。
下面看看這幾個會水的。
A
5年風控經驗,擋不住新雷
A君從業5年,歷經4家P2P平臺,一直幹風控,也一直在投資。有兩位前東家在他走後就雷了,可以說很機警了。
然鵝,還是雷掉了。而且連踩三雷,老家雀有經驗,但這一波雷實在是顛覆了認知,老經驗不管用了。
客觀的說,A君沒投野雞,沒投活期,但栽到了車貸上,去年,A君看好車貸資產,選的還是車貸頭部平臺,現在不說了。
此外,從擼路由器開始,投了I財富。背景牛逼啊,股東是騰訊創始人之一,不由人不信,結果,也不說了。
貌似還有個紅創,也是背景牛的一逼,結果5000萬就扛不住了,現在心裡慌的一比。
B
車貸信審老司機,上門查標找問題
B君還、是銀行出身,後來去了汽車金融公司,專門信審,投資自然是少不了的。精挑細選,還參考了大V意見,挑了幾家。
如今,還是出了點岔子,短標變長標,三月變三年,直接下不了車了。利息呢,還按三個月的。
你要不接受,那我也沒辦法,反正這會沒錢,要不你等著?
專業素質也不是一點用沒有,B君親自去平臺查標了。從借款標的、項目信息、借款人信息、借款用途等多方面盤查。目前結果未知,但想下車是難了。
除了活期變定期,短標變長標,B君還左手無奈、右手憤恨怒提P2P平臺新股東。
愛投資又為大家拓寬了思路,割韭菜割出了新姿勢,債轉股,不光買股票能當股東,投P2P也能。
至於最終能否拿到錢,參見雅堂金融,雅堂最先用這招,然後有3個多億資金被騙債轉股,然後,實際控制人上周去自首了,股東大概只能無問西東了。
C
躲開幣圈,沒躲過P2P
昨天好好的上著班,一個許久不聯繫的程序猿出現了,姐姐救我。
問,咋了,踩雷了?
答,是,踩了貝米錢包,9萬,要不要去報案,有人說去有人說不去。我該怎麼辦?
當然是先報案啊。
然後呢?
然後忘了它,努力工作,加油掙回來。你說你一個區塊鏈程序猿,不好好炒幣,玩什麼P2P。
那我的錢還能回來嗎?
能啊,過上兩三年,回個兩三成,你就該燒香了。
話說這C君不算專業,幣圈掙了點,後來看同事炒幣賠錢感覺風險大,想回P2P求穩,結果殊途同歸。
無論如何,所謂專業人士逐漸開始踩雷實際上是行業系統性風險在爆發,海水漲潮,總會有幾個溼鞋的,即便再小心。
最近也有人問群主,如果我去平臺鬧事,說掌握了他們罪證,能否能威脅平臺讓我先下車。
答,不要,如平臺未出事,你鬧是加重危機,真雷了有什麼好處,再說,平臺若接了銀行存管,帳戶都要一一對應,提前還款也要存管行同意,怎麼提前給你。
至於你掌握的所謂罪證,除非實錘,否則還會當勒索處理,
退一萬步,能幹P2P的都不是一般人,鬥狠?你玩得過平臺老闆?
從個體找規律,發現P2P投資一般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無知者無畏
初入者容易犯一個病,就是啥都敢投,無知者無畏,比如很多高返臺子,年化20-30%都看不上,一定要50-60%才過癮。
借這個錢的人是幹什麼生意的,能掙到60%以上的利潤?很費解。
第二階段:有知者敬畏
因為知道,所以敬畏,而做金融,最要緊的就是要時刻對風險保持敬畏之心。這個層面的,猶如人到中年,看似畏手畏腳,實則穩健至上。
比如群主自己,從業3年,P2P基本都是奔著中、大平臺投的,重倉1-2家知根知底的,其餘偶爾投個新手標。不知名的野雞,一次沒薅過。
第三階段:藝高人膽大
到達這個階段的,基本也就算打通了任督二脈,又要有過人膽識,又要能看透行業。
認識個業界大佬,就偶爾薅高返平臺羊毛怡情,但人關鍵在於能看透行業,甚至能估摸著這平臺還能活多久。
行業人士或羊毛黨,往往自視甚高,把自己歸入第三階段。總覺得自己不是最後一棒,大膽去幹,最後難免有馬失前蹄的。
想到第三階段,很難,老呆第一階段,太險,留在第二階段,收益稍低但安全。
金融的核心就是風控,對風險的敬畏要無處不在,不懂勿投,懂的慎投。
近期尤其如此,無論你是小白還是所謂專業人士,畢竟,雷和子彈一樣,都不長眼睛。
危機也是契機,度過去就能迎來轉機,期望P2P行業早日迎來淨化後的碧海藍天。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互金小說匯。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