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新生兒可能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色皮膚汙漬,這在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的血液含有過多的紅細胞,其壽命短,容易被破壞,導致膽紅素過量產生。另一方面,新生兒肝功能不成熟,膽紅素代謝受限,導致新生兒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跟吃母乳有關係嗎?
其實有一部分的新生兒黃疸,是跟吃母乳有一定關係的。如果寶寶攝入母乳不足的話,寶寶就有可能因為攝入母乳少,不進行排洩,那麼寶寶體內的膽紅素就會被重新吸收到血液中,從而引起母乳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可分為早髮型和晚髮型!
如果是早發性黃疸,建議可禁用母乳幾天,然後仔細察看黃疸是否消退。如果有明顯的消退,就可以明確診斷為早發性黃疸。
若黃疸不超過256mmoL/L,是可以繼續母乳哺養,母乳少量多次給予,同時還可以添加益生菌。若膽紅素超過了256mmol/L,可以採用藍光治療。
對於半個月以上黃疸仍未消退,但數值不太高,精神很好,可以繼續加強母乳餵養,一般會自行消退,母乳性黃疸的預防,主要是出生以後儘早開奶,三十分鐘內開始母乳餵養,少量多次餵奶,促進胎糞排出,減少肝腸循環,降低膽紅素。
建議寶寶多曬太陽,出門選天氣好的日子,曬太陽也有利於黃疸的消退。
新生兒黃疸用吃藥嗎?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特別是新生兒早期,也屬於新生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的症狀。但是,有些時候也是某些疾病的表現。所以,出現新生兒黃疸時,有正常生理現象,也有異常病理現象。
對於一般生理性黃疸,一般是不需要進行幹預治療,黃疸達到一定程度後,會自然消退。如果嬰兒一般情況良好,精神狀態好,定期監測黃疸就可以了,不用過於擔心。
如果黃疸出現早,發展迅速,要進行治療,比如給予茵梔黃顆粒,促進排洩,進行退黃治療。
護理措施:
1、日常護理
保證寶寶體溫維持在36~37℃。建議提早哺乳,腸道蠕動後就可以促使胎便的排出。同時注意供給足夠能量,按醫囑進行哺乳計劃。
2、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1)出生後後應馬上密切觀察寶寶皮膚情況,應該注意黃染出現的時間、變化速度、黃染程度、確認是否有消退後復發的狀況,記錄好黃疸的狀況,可以有效輔助醫生的判斷。但需要注意的是要處於自然光下查看黃疸情況。
(2)另外觀察寶寶的全身症狀,一旦出現精神萎靡、雙眼斜視、四肢無力等情況,立馬告知醫生,讓醫生做好搶救措施。密切觀察並記錄大小便次數、量和顏色,如胎糞出現延遲排出,應給予人工通便,促使寶寶排出胎糞和膽紅素。
更多閱讀:
中耳炎發病率僅次於感冒!患有中耳炎,能用阿莫西林治療嗎?
指尖血糖和靜脈血糖,哪個更準?4個時間段血糖監測意義大有不同
包治「百病」的姜棗茶,可以天天喝嗎?一天喝多少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