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帽子甩掉了,腰包鼓了,賀州樂群村的群眾樂了!

2020-12-22 騰訊網

金秋時節,秋高氣爽,萬裡無雲,在邱家興的果園裡,一個個橘子掛滿枝頭,再過2個多月,這些果子就可以上市了。「今年又該是個豐收年哩!」邱家興笑得合不攏嘴。

邱家興是昭平縣北陀鎮樂群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5年以前,由於缺乏技術,他只能靠種些農作物和在村裡打一些零工維持生計。在樂群村,邱家興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2015年,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仿佛一場及時雨,灑向了樂群村這片熱土。賀州市委統戰部作為樂群村的定點幫扶後盾單位,成為了該村脫貧攻堅的堅強後盾。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5年10月以來,賀州市委統戰部連續選派了4名優秀幹部擔任駐村工作隊員,推動樂群村扶貧、黨建、鄉村治理等多項事業創新發展。

脫貧攻堅行不行,基礎設施要先行。作為後盾幫扶單位,賀州市委統戰部先後投入約130萬元用於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其中,在今年1月,賀州市委統戰部投入15.6萬元,修建樂群村三澗屯50立方米的蓄水池。該蓄水池於3月建成使用。

「以前每逢春節等節日,家家戶戶需大量用水的時候,水都供應不上,我們也很無奈。」三澗屯村民吳紹欽告訴記者,村裡早些年建設了30立方米的蓄水池,但是三澗片區的聚居人口近1000人,小水池遠不能滿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久而久之,村民都養成了蓄水的習慣。而如今,村裡一共有了80立方米的蓄水池,村民用水再不用愁,一擰開水龍頭,水就譁啦啦地流出來,村民們的心裡甭提有多高興。

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樂群村也在大力做好產業發展文章。賀州市委統戰部一方面從加強技術培訓著手,增強貧困戶的自身「造血功能」;另一方面從扶持壯大龍頭企業發力,帶動貧困戶就近務工就業。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賀州市委統戰部積極協調各級技術人員、科技特派員及科研院校的專家到北陀鎮和樂群村開展授課培訓,同時給予該村最大的水果龍頭企業——金拇指農業生態有限公司技術支持,為企業和村民的產業發展紓難解困。

「每次鎮裡或者村裡有培訓班,我都會參加,聽別人一節課,勝過我們自己琢磨大半年呢。」邱家興正是受益者之一,習得技術後,他從2015年開始種植砂糖橘,也因此脫了貧。

賀州市委統戰部還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組織和動員各方力量參與到脫貧攻堅行動上來。同時聯合民主黨派、非公企業等統戰成員到樂群村開展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等系列活動。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賀州市委統戰部通過採取固投固報的方式,投資40萬元到廣西克魯尼茶業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承諾每年給予村委3.2萬元;投資25萬元到北陀鎮華達家電商場,村委每年收益1.5萬元……2019年,樂群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8.1萬元。

為了攻下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堡壘,從2019年8月開始,賀州市委統戰部組建了幫扶聯繫突擊隊,確定每周六為幫扶工作日,由一名部領導帶隊,2至3名幫扶聯繫人組成幫扶聯繫突擊隊赴樂群村入戶開展幫扶工作。突擊隊通過加強與幫扶戶的溝通交流,宣傳最新扶貧政策,強化產業指導,有效防止了脫貧戶返貧。

據賀州市委統戰部派駐樂群村的工作隊員唐欽升介紹,樂群村已於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8700元,比脫貧攻堅伊始翻了一番。今年,樂群村預脫貧12戶36人,目前貧困戶「八有一超」指標全部實現達標。

窮帽子甩掉了,腰包鼓了,群眾樂了。樂群村,正如其名,群眾不僅實現了安居樂業夢,還正朝著小康夢大步邁進。

記 者:歐陽利環

編 輯:李 慧

審 核:何 雪

總監製:唐正軍

相關焦點

  • 沙集村甩掉「窮帽子」就近上班掙「雙薪」村民住進小洋樓
    孫如昌所在的沙集村,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是揚州的革命老區,也是曾經的經濟薄弱村。近年來,這一片「紅色熱土」,通過農業招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一舉甩掉「窮帽子」的同時,更是翻身成了脫貧致富典型村。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努力換來鄉村旅遊示範村40歲的劉曉旻出生於盂縣城郊,大學畢業後,做過各種工作。2008年,他成為盂縣南婁鎮的一名村官。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巖也: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巖也: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2020-06-07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內黃縣井店鎮廟上村:發展蔬菜產業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原標題:內黃縣井店鎮廟上村:發展蔬菜產業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近年來,內黃縣井店鎮廟上村在上級扶貧政策支持下,積極鼓勵村民發展大棚蔬菜種植,通過持續抓發展、擴優勢、促增收,使蔬菜產業成為當地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和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
  • 西峽縣軍馬河鎮 電商扶貧讓群眾解了民憂鼓了腰包
    幫扶單位縣工信局在走村入戶時了解到這一情況,積極協調解決春耕備產,切實解決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困難訴求,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縣工信局迅速與該縣商務局溝通協調,由商務局牽頭,聯合河南省在家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釘釘網絡辦公平臺,大力開展線上直播培訓活動,方便村民們學習電商知識,打開農產品滯銷局面。
  • 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
    原標題:種好山貨腰包鼓(新春走基層)臘月二十四,南方小年。燒出美酒好待客,湖南通道侗族自治縣獨坡鎮蝦團村村民陸言禮家的灶火正旺,蒸餾出的黑老虎酒滴落在瓦罐中,發出動聽的聲音。「以前我們是做這個的。」但這麼多年,蝦團村依然貧困——1030人的寨子,2014年經精準識別,有貧困戶74戶312人。「村裡沒長久產業,全面脫貧難實現。」縣委組織部駐蝦團村第一書記楊良明說,「大夥種好黑老虎,這次應該能徹底脫貧了。」楊良明說的黑老虎,是湖南山間一種野果,果實一顆顆簇擁在一起,可入藥,也可釀酒。
  • 「腰包鼓起來,精神也要富起來」
    「腰包鼓起來,精神也要富起來」 作者:武佳音 張海浪 2018-07-13 02:49   來源:遼寧日報   儘管下著濛濛細雨,村民們依然熱情高漲———由村「兩委」主辦的趣味運動會拉開了帷幕。  火辣的大秧歌、熱情的廣場舞、激烈的拔河角逐,精彩的籃球比賽……一項項極具農村特色的文體活動相繼展開。健碩的莊稼漢、潑辣的管家婆、硬朗的老人、活潑的孩子,都是這場趣味運動會的主角。大家聚在一起,雀躍著、歡笑著……  「這運動會就是俺們的節日。
  • 江陰市周莊鎮「樂群」藝術團9年為群眾公益演出180場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陳瑜) 在江陰市周莊鎮,有一個常年進行公益演出的民間藝術團體——樂群藝術團,他們活躍在小鎮各個角落,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惠民活動,豐富和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
  • 中國煤炭大市「最窮旗縣」用精準扶貧甩掉「窮帽子」
    中國煤炭大市「最窮旗縣」用精準扶貧甩掉「窮帽子」 2016-04-23 14:53:2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鄂爾多斯4月23日電 題:中國煤炭大市「最窮旗縣」用精準扶貧甩掉
  • 甩掉窮帽子,告別苦日子!看渠縣從「稀飯縣」到西部百強縣的嬗變
    窮,曾是渠縣的代名詞,人稱「稀飯縣」! 窮則思變,差則思勤。渠縣人民立足縣情,因地制宜,以大地當紙,用汗水著墨,在渠江兩岸繪就了一幅生動美麗的「三農」畫卷。全縣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脫貧攻堅成效卓著,雙創園區生機勃發,改革創新強勢推進,生態建設步履鏗鏘,鄉風文明和風吹拂……150萬渠縣人甩掉了窮帽子,告別了苦日子,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成功躋身「中國西部百強縣」行列。 李馥鎮鳳凰村油菜籽示範基地。
  • 大學生回村當「羊倌」 兩年摘掉窮帽子
    貧困群眾要想摘掉窮帽子,光靠政策幫扶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苦幹、實幹。在平魯區阻虎鄉大乾溝村,有一位大學生「羊倌」,他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藉助金融扶貧政策堅持搞養殖,兩年下來不僅讓家裡脫了貧,而且成功致富。
  • 「我的脫貧故事」碧江雲場坪鎮:村美產業興 百姓腰包鼓
    雲場坪鎮轄2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4383人,其中農業人口3183人,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9戶437人,2019年實現全面脫貧清零。楓木坪村食用菌基地是該村集體經濟產業,佔地面積約十餘畝,共計6萬支菌棒,可年產13萬斤食用菌。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駐村後趙崇東抓班子、帶隊伍,強化黨建「主心骨」作用,他迅速與村「兩委」班子對接,圍繞「三會一課」制度,建立健全村黨支部內部活動各項規章制度,使黨員活動走上規範化道路;在脫貧攻堅中,始終堅持「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讓普通黨員和群眾參與其中,實現「自己人幹自己事,自己人管自己事」,村兩委班子為民服務意識有了很大提升,幹部形象也樹了起來;紮實開展「黨群活動日」「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等活動,帶動在家37名黨員全員參與脫貧攻堅
  • 三門峽白石崖村:特色產業興 農民腰包鼓
    白石崖村新面貌白石崖村,坐落在三門峽市陝州區店子鄉北部,伏牛山脈綿亙境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自然風光極其優美,但由於村子地處偏遠,交通閉塞,曾經是一個深度貧困村,直到今年才摘掉「窮帽」,成為陝州區最後一個脫貧的村落。
  • 郵儲銀行「駐村工作隊」 帶領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郵儲銀行營山縣支行作為合面村的定點幫扶單位,於2016年4月選派優秀黨員幹部彭德萍擔任合面村第一書記,2018年5月又選派2名優秀年輕幹部形成駐村工作隊。在彭德萍的帶領下,駐村工作隊上坡下坎、深入田間地頭,挨家挨戶走訪貧困戶摸情況,手把手指導村民做產業。2019年,合面村成功甩掉窮「帽子」,291名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人均年收入達5415元,村貌更是大變樣。
  • 「我的扶貧故事」建蔬菜大壩 鼓村民腰包丨興仁市百德鎮新元村的第...
    新元村坐落在百德鎮的西北部,這裡有肥沃的良田好土,有菜甜稻香優勢,我駐村以後,就帶領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到普安、安龍、興仁等地考察白芨、魔芋、茭白等種植項目,通過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等方式摸底排查,傾聽民意,引進金松公司的下屬企業「喜耕田」到新元落戶。
  • ...臉上的笑容是對我最大的褒獎丨六枝特區梭戛鄉樂群村第一書記付亮
    通過深入群眾,我了解到每天在用電高峰期,樂群村一、二組很多農戶家中電壓很不穩定,電飯鍋煮飯很多時候因為電壓低煮的飯都是夾生的。了解這一情況後,我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請求單位幫助與特區供電局協商。經過努力,協調到400千伏變壓器一臺。通電的那天傍晚,我走在村裡的路上,很多農戶在路上抬著頭看著遠處的燈光,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熱情地和我打著招呼。
  • 張偉成: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
    他精準發力摘窮帽,只為讓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好;他應對疫情謀復產,只為讓群眾的口袋越來越鼓;他履職盡責抓項目,只為讓群眾的路子越走越寬。他就是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竹山縣官渡鎮黨委書記張偉成。在張偉成的帶領下,官渡鎮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實現「村村有項目、戶戶有產業、人人有事做」,全鎮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徹底甩掉了窮帽子、拔掉了窮根子。一場大考早謀劃,不誤時、不誤事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 開州:腰包鼓起來 生活好起來 笑容多起來
    貧困戶在蓮藕種植基地務工 通訊員 熊瑛 攝  為按質完成5個村的整村脫貧任務,摘掉4761名貧困人口的貧困「帽子」,九龍山鎮18個駐村工作隊、355名幫扶幹部,把貧困村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考場」,把貧困戶作為「主考官」,在扶貧一線詮釋責任與擔當,鐫刻出了一幅幅決勝全面小康的時代畫卷,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生活好起來、笑容多起來,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 江蘇淮安扁擔村:告別「窮扁擔」走出特色全面小康路
    江蘇淮安市扁擔村一景。新華社發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柴楓桔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高溝鎮扁擔村,因扁擔河而得名,該村地處淮、連、宿三市交界,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區位偏、地勢窪、交通差,一度是名聲在外的「窮扁擔」。  走進扁擔村,黨群服務中心門上「扁擔挑重擔」宣傳標語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