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集村甩掉「窮帽子」就近上班掙「雙薪」村民住進小洋樓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儀徵沙集村新貌

八一希望小學舊址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一年下來,一家人的收入能達15萬元左右,這樣的生活,以前是不敢想的。」談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儀徵陳集鎮沙集村村民孫如昌忍不住地「炫耀」。

孫如昌所在的沙集村,地處蘇皖兩省交界處,是揚州的革命老區,也是曾經的經濟薄弱村。近年來,這一片「紅色熱土」,通過農業招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一舉甩掉「窮帽子」的同時,更是翻身成了脫貧致富典型村。

就近上班掙「雙薪」

村民們甩掉「窮帽子」

提起沙集村,1939年儀徵縣第一屆縣委就誕生於此地,具有70年校史的八一希望小學舊址也在村境內。這一片曾經聞名四方的紅色熱土,卻一直戴著「貧困村」的帽子。

「村裡道路是土路,村民的住房破舊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位70多歲的村民回想起過去,仍無限感慨。

窮則思變。沙集村黨支部書記趙元明介紹,藉助「萬頃良田」項目工程的機遇,靠著土地流轉發展產業,沙集村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我們家原來每年就靠種點糧食維持生活,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孫如昌說,自從村裡搞土地流轉後,不僅住進了兩層樓的小洋房。家中的7畝多地流轉給了村裡,全家人都在村裡企業打工,一年家庭總收入達15萬元左右。

趙元明說,土地流轉後,村裡集中發展生態循環養殖、林苗一體化、特色水產養殖、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特色產業,既把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又在家門口創造就業機會,現已帶動全村幾百名勞動力就近上班掙「雙薪」,「大家的錢袋子慢慢鼓起來了。」

大力發展綠色農業

拓展「紅色旅遊」新路子

在沙集村村黨群服務中心北面,一片藍瓦白牆建築群矗立田間。「這是我們已上馬的10萬頭仔豬養殖場項目,已投資8000餘萬元;另外投資1.6億元的15萬頭現代化養殖場也正在建設中。」揚州蘇勝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杜德成介紹。

「今年年出欄10萬頭仔豬的話,可實現銷售2億元。肥豬廠建成後,今年也能出欄約8.5萬頭成品豬,產值近5億元。」杜德成信心滿滿地說,這還不包括豬場糞汙處理變廢為寶、沼氣發電節本增效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循環利用的生態效益。

作為一名返鄉創業者,揚州月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兵開展生態農業水產養殖,年產值達到300餘萬元,帶動就業30餘人。通過土地流轉,先後二十餘家農業龍頭企業入戶沙集村,昔日的「泥土地」成了投資者、返鄉創業者心中「出金子」的地方。

11日上午10點,位於沙集村南井組的原八一希望小學舊址內,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今年年底,這裡將成為揚州又一處紅色旅遊景點。「以原儀徵縣第一屆縣委、新四軍革命事跡為基礎,對揚州軍分區授牌的原沙集八一希望小學舊址進行功能改造,打造儀徵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展示參觀、學習教育培訓等活動。」趙元明說。此外,還將恢復清末民初有名的吳家粉坊,展示蓑衣耕牛、石舂、磨坊等生活場景。

「以旅興農,以農帶旅,彰顯生態旅遊效應。」趙元明說,未來,沙集村將繼續全力推動三產融合,在延鏈增效上下功夫,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力爭早日實現「人人有產業、戶戶有錢賺、處處見遊客」的美好藍圖。 通訊員 楊星星 周務兵

記者 楊寶嶺 文/圖

相關焦點

  • 「土地流轉+就地就業」,讓村民掙「雙薪」
    「土地流轉+就地就業」,讓村民掙「雙薪」 2020-10-22 2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巖也: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決勝小康·奮鬥有我】巖也:甩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 2020-06-07 0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窮帽子甩掉了,腰包鼓了,賀州樂群村的群眾樂了!
    三澗屯村民吳紹欽告訴記者,村裡早些年建設了30立方米的蓄水池,但是三澗片區的聚居人口近1000人,小水池遠不能滿足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需。久而久之,村民都養成了蓄水的習慣。而如今,村裡一共有了80立方米的蓄水池,村民用水再不用愁,一擰開水龍頭,水就譁啦啦地流出來,村民們的心裡甭提有多高興。
  • 中國煤炭大市「最窮旗縣」用精準扶貧甩掉「窮帽子」
    中國煤炭大市「最窮旗縣」用精準扶貧甩掉「窮帽子」 2016-04-23 14:53:28「窮帽子」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52歲的高飛小,指著腳下一片正在集中施工的地方說:「再過三個月,我們就將搬遷新居。
  • 瓜州:村民家門口務工領「雙薪」
    瓜州:村民家門口務工領「雙薪」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鄧曉旭 劉珍珍近日,枸杞進入採摘旺季。瓜州縣雙塔鎮的枸杞地裡人頭攢動,村民正頂著高溫,俯身認真採摘枸杞。「2018年廠子建起來後我就在廠裡上班,離家近,有錢掙,還可以照顧家裡家外。農忙的時候在家務農,農閒時在車間打工掙錢,還能學學枸杞種植技術,一舉兩得。去年我家14畝枸杞收入4萬多,車間務工還有2萬多的收入,2019年脫了貧。」
  • 四川中江縣村民搬出土坯房住進小洋樓 村裡還發「年終獎」
    村民在獲取租金外,還能在廠裡打工獲取勞動報酬,而入股園區的產業扶貧產業基金,每年能帶來十餘萬的分紅,2019年,每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還領取了800元的「年終獎」。鄧洪金幾年前,在外務工掙了一些錢的鄧洪金,準備回家翻修自己的土坯房。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了他的計劃,「去醫院檢查,就說我是結腸癌。」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藥成了鄧洪金每天的必需品,前後醫療費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鄧洪金也因此致貧。
  • 甘肅武威上莊村:雜亂不堪的村莊變了 農民住進「幸福院」
    新華社蘭州12月6日電(記者白麗萍)冬日的陽光灑在上莊村,靜謐的小村莊增添了幾分溫馨。但令記者感到奇怪的是村子裡幾乎看不見年輕人的身影。 「有勞動能力的都出去打工了,這裡早已看不見村民蹲牆根打牌、曬太陽的情景。」
  • 這裡的村民領「雙薪」
    李傳玉是商丘市睢陽區婁店鄉孫李堂村村民。兩年前的這個時候他還在自家地裡忙著收割小麥,如今他成了在自家地裡打工的「上班族」。「我家有10畝地,孩子們都在外地打工,以前年年種玉米、小麥,根本忙不過來。現在這10畝地都流轉給村裡種植大戶了,每年每畝地給1000元租金。
  • 建起大果園 村民就近打工增收
    村民在果園為果樹修枝日前,記者在土場鎮菜園村2組罐子溝看到,不少村民正在這裡的果園裡為柑橘樹修枝。菜園村黨支部副書記袁志強告訴記者,這是該村引進業主重慶聚昌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66.7公頃生態果園,目前已有100餘名當地村民在果園務工。據袁志強介紹,菜園村位於華鎣山支脈易家坪山麓,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小山村。
  • 此心安處是我家 ,這樣的「小洋樓」給我來一打!
    此心安處是我家 ,這樣的「小洋樓」給我來一打!隨著一個個造型美觀、各具特色的新型農村社區拔地而起,村民們搬入新居,開啟了嶄新的小康生活。住上新房,是鹿樓鎮千秋集村村民朱軍全家最迫切的渴望。當鹿樓鎮啟動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後,朱軍第一時間響應,成為千秋集新型農村社區首批入住的村民。
  • 安陽市龍安區高小屯村:「寶寶鞋」讓村民在家門口掙工資
    項目建成後可安排百餘人就業,讓高小屯村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工資。廠房內,工人穿梭忙碌,幹勁兒正酣。聽聞記者採訪,正在砌牆的畢光才放下手中的抹泥板,笑著說:「俺在這裡做工,一天能掙200元,村裡引來這個項目,讓俺不出村就有活兒幹、有錢掙。等廠子建好了,要有俺能幹的活兒,俺還來這兒幹,那樣就不用外出打工了。」記者經了解得知,67歲的畢光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 精準扶貧:養蜂賺4萬元,貧困戶一年甩掉「帽子」
    特點:村域以山林地貌為主,風景秀美,生態環境保護較好,村民對種養殖業積極性高。     困難:集體經濟單薄,村民單兵作戰,對接市場不暢,制約經濟發展。     儘管已是深秋,但邱三財每天都會守在自家的蜂箱旁,觀察蜜蜂釀蜜情況,如果情況好,他將進行今年第四次割蜜。
  • 甩掉窮帽子,告別苦日子!看渠縣從「稀飯縣」到西部百強縣的嬗變
    窮,曾是渠縣的代名詞,人稱「稀飯縣」! 窮則思變,差則思勤。渠縣人民立足縣情,因地制宜,以大地當紙,用汗水著墨,在渠江兩岸繪就了一幅生動美麗的「三農」畫卷。全縣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脫貧攻堅成效卓著,雙創園區生機勃發,改革創新強勢推進,生態建設步履鏗鏘,鄉風文明和風吹拂……150萬渠縣人甩掉了窮帽子,告別了苦日子,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成功躋身「中國西部百強縣」行列。 李馥鎮鳳凰村油菜籽示範基地。
  • 美國密西西比州努力甩掉「最窮」的帽子
    美國密西西比州努力甩掉「最窮」的帽子   「自新的州政府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努力甩掉這頂全國『最窮』的帽子。」羅伯茨說,「眼下,新的製造業中心正在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勞動力,同時我們也在推動旅遊業的發展。」
  • 摘掉窮帽子,振興有盼頭!石南村上演美麗「蝶變計」
    石南村,這座南海之濱的小村莊,成功摘掉貧困村的帽子以後,昂首邁上鄉村振興的快車道。▲村旁小河,自北向南奔向大海。農業集聚發展,扶貧項目開始「造血」,村民收入逐年增長,貧困戶甩掉「窮帽子」。石南村,亦在深圳扶貧幹部的精心策劃下,成為當地津津樂道的「網紅村」。「番紅薯、沉香茶,就數汕尾好。打call加油,掃碼下單,我是戴玉強。」「好山好水好汕尾,真心真意真扶貧。我是丁毅,我為石南蜜薯代言。」
  • 大別山7旬老人因茶脫貧,分洋樓捨不得住,要留給孫子結婚
    陳澤申和村民們加工的是一種名叫「六安瓜片」的綠茶,這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大灣村地處深山,沒有汙染,加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是近年來被茶客們推崇的六安瓜片小產區,村口的「十二檀」也因此成了六安瓜片高端茶的標識。大灣村以前是大別山一個典型的貧困村,村子裡有多窮?
  • 雙薪家庭該怎麼理財?雙薪家庭理財小妙招解讀!
    理財投資小知識:盤點理財4類常見的錯誤理財觀念!  2016不同年齡女性該如何理財?女人投資理財方法!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8月20日訊  雙薪家庭怎麼理財?
  • 「我的脫貧故事」小餐館託起致富夢|惠水縣濛江街道司蒙村村民石金洪
    我是惠水縣濛江街道司蒙村四組村民石金洪,家中4口人,2004年3月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我整個家庭的生活陷入了困境,10歲的兒子石禮奎在車禍中造成肢體二度殘疾、腦部受損,長期臥床,需要人長期照顧。雖然收入不夠穩定,但只要勤快,每月至少能掙1500元,這一年,我家成功的摘下「貧困戶」的帽子。  2017年,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流動人口越來越多,看到附近村民開起農家樂生意都還不錯,我結合自己愛做菜的特長,也在村口租下一間30平米的門面,開起了小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