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村民家門口務工領「雙薪」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鄧曉旭 劉珍珍
近日,枸杞進入採摘旺季。瓜州縣雙塔鎮的枸杞地裡人頭攢動,村民正頂著高溫,俯身認真採摘枸杞。
弋建許是瓜州縣雙塔鎮2019年脫貧的貧困戶,以前在外務工沒有固定的地方,幹一些泥瓦工的活,現在家門口有了扶貧車間,他一邊打工賺錢,一邊照顧家裡的3個孩子。
「在扶貧車間打工一年賺4萬,加上20畝地的收成,差不多有6萬的收入。車間沒活的時候我就開車去新疆挖甘草,一年能賺7萬左右。」弋建許說。
與弋建許一樣,瓜州縣雙塔鎮金河村十五組建檔立卡貧困戶王登峰也在扶貧車間務工。「2018年廠子建起來後我就在廠裡上班,離家近,有錢掙,還可以照顧家裡家外。農忙的時候在家務農,農閒時在車間打工掙錢,還能學學枸杞種植技術,一舉兩得。去年我家14畝枸杞收入4萬多,車間務工還有2萬多的收入,2019年脫了貧。」
為了推動產業升級、農民增收,2016年,瓜州縣雙塔鎮金河村採取領辦方式,投資210萬元成立瓜州縣世紀紅枸杞專業合作社,並採取「車間+基地+農戶」的模式,為年齡較大、勞動力弱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目前,扶貧車間共吸收23名貧困戶就業,帶動一般農戶80人就近就業,實現人均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條「車間駐村、群眾脫貧、互利共贏」的新路子。
早上五點,瓜州縣梁湖鄉青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楊平拿著掃帚、鐮刀等工具,對入村道路兩邊的垃圾和雜草認真清理。2019年,劉楊平通過鄉村公益性崗位應聘,成為了村裡的一名專職護路員,負責青山村道路的路面清掃管護。「自己從來沒想過會有一份工作,每個月有500元的收入,既不耽誤農活,也能照顧家裡,政策太好了。」劉楊平說。
據梁湖鄉青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富軍介紹,從2018年開始,青山村共為1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實現戶均年增收6000元。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不僅提高貧困戶的就業收入,更讓其在參與村莊建設等公益事業中增強獲得感。
近年來,瓜州縣人社局按照「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發展思路,不斷探索就業扶貧新模式,整合現有就業扶貧政策,分領域、分類別推進婦女就業、貧困人口自主創業工作,落實勞務獎補、社保補貼、信貸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配合完成扶貧車間建設、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工作。同時,根據市場需求及勞動力參訓意願,大力開展以育嬰員、牛肉拉麵師、挖掘機、裝載機等為主要內容的職業技能培訓,使農村貧困勞動力學習新技術,接觸新觀念,增強自信心,增強脫貧「造血功能」,著力讓「無法轉移、無法就業、無固定收入」的「三無」貧困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和長期穩定收益。
「目前,全縣經認定的扶貧車間共計4家,已吸納220人就近就業,其中有88人為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425個,已安置425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通過精準就業解決貧困勞動力無固定工作、無穩定收入的難題,讓貧困群眾在不誤農活的基礎上持續增收,穩步奔向小康。」瓜州縣人社局就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建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