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港股特約香港財經大V Option Jack
一文可說清,新手對期權的誤解。有些誤解,不斷地被複製傳播,有些更被加油添醋,造成無限延伸一錯再錯。最常見的是把美式期權誤會成在結算日會自動結算。
指數期權是歐式期權,才會在結算日不用主動平倉而自動結算,如果有內在值的話,也不會因為疏忽忘記而錯過內在值的利潤。
那麼內在值又是什麼呢?
例如持有恆指期權25400的買入賣權(long put),假設當月結算價在25250,當月的指數期貨的最後成交幾乎就是結算價,誤差很少,不到1點,而內在值是行使價25400減去結算價:25250,等於150點。
因為25400是買入沽空的權利,即25400沽空期貨,結算價25250買入平倉,所以有內在值150點,若是25400是買入買權(long call),則沒有內在值,因為25400買入買權(long call),是買入的權利,買權(long) 有權對不利的方向放棄。
而買權(long)最大損失是當初所買入點數的期權金,而沒有義務或責任承擔錯誤差價的損失,所以25400 買入買權(long call)的結算是0,沒有增大損失。
香港的股票期權是美式期權,並不是結算,而是以實貨(股票)以行使價買賣交收,其實美式期權應該稱為最後交易日不是結算日,但大部分投資人都習慣用結算日來取代最後交易日的稱謂。
香港的窩輪通常在最後交易日之後的5日收市價以平均來結算,有內在值的,也可以不用平倉,但美式期權並非如此,這造成不少投資人誤以為股票期權也是自動結算,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股票期權若在最後交易日四點時,股價處於價內,而又未平倉,買權(long)等於放棄了價內值的金額,而賣權(short)則會被行使,以約定行使價買入或沽空股票,當然還要看入價的幅度,如果幅度太少未必會被對家行使。
例如持有騰訊500元買入買權(long call),在最後交易日的4點收市前,股價在505元,內在值有5元(505-500),若以為會自動結算而不平倉,就等於放棄了這5元的內在值,別少看這5塊錢,當初買入的期權金假設是2元,用5元平倉的話,可有淨利潤3元,交易1000股即等於3000元淨利潤,若誤會了此一環節,就等於由盈轉虧,變成放棄了3000元利潤,反虧損2000元權利金。
因為證券行或港交所不會另行通知或提醒客戶端,所以只會白白損失這些金額,除非收市價在價內1.5%以上(之後再解析這一環節)。
如果是賣權(short)倉,在最後交易時段處於價內,忘記或沒有平倉,誤以為結算的話,會被行使,隔天會變成以行使價沽空或以行使價買入股票。
這時證券行可能會通知你,如果戶口不夠錢承擔買入股票的話,如果是沽空股票,證券行也會在早上通知你,請你在十二點前買回股份,除非交易戶口是已經申請了沽空及有足夠保證金存款。
例如持有港交所310元6月賣權買權(short call)倉,入市時收期權金7元,最後時刻6月29日,股價在320元,股價處於價內10元,即10元內在值,未平倉則會被行使,以310元沽空港交所,當初所收的期權金當然已經是全部賺取,但卻要隔天買回股份,承擔310沽空再買回之差價損失,如果隔天股價變動不大,仍然在320元附近,其實和昨天在期權市場310買權( call) 買回虧損10元一樣。
沒有增加損失只是多了一重手續,還要看當時股價的升跌是減低損失還是增加損失。
之後會不定時陸續講解更多期權的誤解。
【作者簡介】Option Jack:
國際市場資深全職交易員,32 年市場實務期貨期權交易經驗。
前投資機構交易員、前投資機構資深分析顧問。
前理財周刊期權專欄主筆、經濟一周 期權專欄作者。
在多個著名財經媒體包括 Now 財經臺、新城財經臺、策略王直播嘉賓。
有暢銷著作:《盤房爆炒30年》及《哪有一天不交易》
【獨家聲明】本文由鳳凰網港股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鳳凰網港股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