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交易期權的投資人,永遠習慣只用買入(long)來「買」方向,無論任何的引伸波幅水平,任何的走勢,漲市、跌市、盤整市,高波幅震蕩、低波幅震蕩、終極的逆轉、低波幅跌市,他們皆只用買入(long)。
也就是期權基本4式當中只懂用買入買權(long call)來買上升,買入賣權(long put)來買下跌。
一年當中,有無數這種買入(long)賺大倍數(例如10倍以上)的機會,但問題是你又能把握了少次?
老實說,我在期權市場上二十多年,身邊的戰友無數,到目前為止,未見過一個只做買入(long)的期權交易員,可以維持多年仍然有盈利的。
期權市場的贏家其實比例並不多,在我認識的長期下來交易有盈利的,在云云贏家當中,他們的特色是有買入(long)有賣出(short),有炒期貨的偶然做期權買入(long),有誇式期權,也有永遠只做賣出(short)的期權交易員,唯獨就是沒有發現一個是只做買入(long)的贏家,即使你有聽說過,也是騙你的,要看全年月結單才知道真相,或許是我孤陋寡聞,即使有也是極少數。
用一個客觀中性平均來統計,若月初、月底、月中都用買入(long)來炒波幅,其實真的很難贏,過去三個月已經是個很明顯的例子。
即使十月初,指數處於23600點時,第一支陽燭之後作買入買權(long call)指數期權,到月底結算卻都虧損,因為升幅小抵不過時間值。
9月初在25000點時,買入賣權(long put) 24000,若以結算價23400點來計算,只賺不到一倍的期權金。
再數到之前,4月及5月,因引申波幅(IV)甚高,即使「買」對方向均虧損,6至8月引申波幅(IV)稍低,但波幅不大,月初買入(long)對方向都很難有盈利。
問題是第一,要對方向,第二,可能很多投資者在過程中賺小小成數或被市況震蕩而虧損收場。
真正做買入(long)的時機,一年有幾次是大升市或大跌市?
除了要看對方向外,還要有勇氣來賺倍數,這大部分的期權買入(long)投資人都會在重大變幅中過早平倉,落袋為安,這更拖低做買入(long)的長期盈利額度。
若習慣每月最少做5至10筆期權買入(long)的策略,80%是虧損收場。
接觸到很多交易期權的朋友們,他們都有一些情意結,就是永遠只做買入(long),其實做買入(long)並不一定不會成功,而是需要等待,入市前的漫長等待,還有是持倉時的耐心,獲利時的分段保本策略,或可彌補一些心態上的脆弱之處。
別再用賣出(short)會輸無限來當藉口,賣出(short)要學習的地方比簡單只買入(long)的要多很多倍,例如有些股份永遠不能做賣出(short),有些時機永遠不能做賣出(short)。
所以做long最少是有大爆發的期待,入市時不能為了賺成數而頻繁進出。
我個人經過多年的期權生涯,已習慣八成時間是以賣出(short)來交易,而金額方面,買入賣出(long short)會以1兌9,假設賣出(short)所收入的期權金是2萬元,最大利潤2萬,買入(long)的最多金額為2000元,當然中間還包括一些股份圖形走勢判斷,引伸波幅及值博率高低的考量。
【作者簡介】Option Jack:
國際市場資深全職交易員,32 年市場實務期貨期權交易經驗。
前投資機構交易員、前投資機構資深分析顧問。
前理財周刊期權專欄主筆、經濟一周期權專欄作者。
在多個著名財經媒體包括 Now 財經臺、新城財經臺、策略王直播嘉賓。
有暢銷著作:《盤房爆炒30年》及《哪有一天不交易》
(文章來源:鳳凰網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