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凰網港股特約香港財經大V Option Jack
在月初美國總統大選前,當時恆指仍然在25000點之下,看到不少分析文章的標題:其中一個是寫:5個利空港股的因素,另一個是寫: 聖誕鍾前別再買滙豐 (當時滙豐股價在33元附近),還有一個是寫:阿里巴巴300元之不怕長線持有( 當時阿里巴巴在300元附近),更有一個預期11月份恆指會在24000至25000之間盤整。
我看後覺得非常驚訝,他們以為阿里巴巴永遠升?滙豐永遠會弱勢?恆指永遠都在24000至25000波動?
有一位分析員也在10月30日電視分析預測,11月份恆指市況應該是在23100點至25200點之間震動,他把9及10月份的波幅加在一起來計算11月的波幅,其實這些都不是評估,而是習慣,過去兩個月以來的習慣。
很多散戶們以為未來也會在過去範圍內走動,這就是缺乏想像及變通,永遠用習慣來選擇記憶是很多人的通病,這就是造成經常錯方向的原因。
連在美國總統大選前的重要時刻,仍然慣性的懶惰,不用思考就去判斷未來去向?
贏家與輸家的主要分別在於:輸家只用目前或最近的感覺來思考將來;贏家先幻想將來再回到目前。
股市永遠走在信息新聞前,只用最近所知的基本環境來解析未來走勢,永遠會慢人一步,後知後覺,不知不覺被市場淘汰。
阿里巴巴最近成為全城熱股,不輸當年的騰訊狂熱,只要有玩股票的都持有阿里巴巴股票在手,聽說有些身邊投資人更慘,聽信財經周刊標題,終於悟出道理,痛定思痛下決定低位賣掉手上的傳統股份,投入高價的新經濟股懷抱…不但錯過了傳統股份的反彈波段,更承受了阿里巴巴的跌幅,真的是慘上加慘,其實這些情況歷史已經一再重演,遠的不說,2018年初騰訊由高位475跌落去251元;兩年前全城財經標題叫買煤氣十年可以賺xx倍數,卻從當時的18元至上跌至11元之下。
我並不是馬後炮或看別人笑話,當時我已公開分析:十年後的煤氣肯定不會有之前一般亮麗成績,更會跑輸恒生指數,過去的好戰績只代表將來的虧損保證。
阿里巴巴其實過去我多次提醒這支股票全民皆有,必當小心,但每個分析員及標題黨都把阿里巴巴神話化所致,散戶不上當也難。
前天(11月11日)又看到不少「轉彎」分析:有一些看好匯控將會升見100元,有些解讀新經濟股仍然會下跌,危機未解除,傳統股份會繼續上升,我看完感覺哭笑不得,立馬減低舊股的買入買權(long call)倉,例如匯控、中石化、本地地產股等。
這波舊股反彈波段,不是昨天的才開始的事情,只是昨天升幅驚人達到頂峰,才引起大眾新聞媒體的注意,其實早在月初開始已經醞釀一波舊股向上發展的跡象,例如三桶油、匯控、中移動、地產板塊等,但經濟周刊封面及一眾分析員們等皆聚焦於新經濟股或強勢股中,絲毫沒有察覺舊股的異動,到了前天新舊經濟股份的大幅差異才爭相報導並及時轉彎,叫投資人注意舊經濟股,提防新經濟股繼續跌。
在我眼中看來,舊股極可能已經反彈完畢,於是昨天我再平掉一些剩餘的舊經濟股買入買權(long call)持倉,剩下不到一成左右看門口。
這兩天科技股的大反彈,再次證明標題的「準確」度。
通常月初起步的一波升跌勢,會在11或12號見初步頂底而調整,這是根據過往歷史觀察,但這次有了封面標題的提醒,我多平了一成買入買權(long call)持倉,未來看好會改以賣出賣權(short put)來應對。
讀者勿誤會以為我常用買入(Long),其實我大部分時機是用賣出(short)來交易方向,是因為這次適逢月初及美國總統大選前,再加上兩萬五關前才會用買入買權(long call)圖它突破,詳情可參考我之前幾篇文章。
我平常也會留意一般分析員的看法,用來提醒自己,他們會給我一些啟示~相反的啟示。
如果自己的想法與太多人的看法一樣,我或會重新評估。
所謂信神不如信「燈」(注),這不是在開玩笑,人多的地方即使自己看法相同,我也會縮小注碼,我不喜歡英雄所見略同…我寧願與眾不同。
註:「燈」是香港時下流行用語,諷刺經常判斷錯誤、看了相反方向的分析員或財經周刊。
【作者簡介】Option Jack:
國際市場資深全職交易員,32 年市場實務期貨期權交易經驗。
前投資機構交易員、前投資機構資深分析顧問。
前理財周刊期權專欄主筆、經濟一周 期權專欄作者。
在多個著名財經媒體包括 Now 財經臺、新城財經臺、策略王直播嘉賓。
有暢銷著作:《盤房爆炒30年》及《哪有一天不交易》
【獨家聲明】本文由鳳凰網港股獨家發布,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免責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鳳凰網港股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鳳凰網港股不承擔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