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2020-12-23 挖史人

花鳥畫以其廣泛的題材,獨特的表現方式,多樣的手法,使它得以成為與山水畫、人物畫鼎足而立的三大畫科之一。工筆花鳥畫是花鳥畫中能生動而細膩地表現事物的一個畫種,它的發展所經歷的漫長過程,見證了朝代的更替,並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畫家,也為歷史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優秀繪畫作品,除此之外,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繪畫技法,使後代人得以學習、繼承和發展。

(一)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花鳥畫早在距離 7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如在浙江餘姚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手柄上裝飾有雙鳥圖案的骨質匕首。在夏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以植物、鳥獸為文體的紋飾已大為應用;春秋戰國時期,工筆畫這一畫種初現雛形,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 1 號楚墓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中可見,它以毛筆畫於絲綢的帛上,平塗施色,線條雖稍顯生硬,但能準確生動的刻畫出人和動物的形象;秦漢時期,從帛畫、壁畫可以看出,這時的工筆技法已遠遠超過戰國時期,其造型生動,能熟練掌握賦色技巧,線條也達到一定水平,而且繪畫內容豐富,多反應社會生活,藝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如洛陽王城公園西漢晚期墓室壁畫《二桃殺三士》;魏晉南北朝時期,工筆畫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現在對線條的發展研究,創造出「十八描」,如顧愷之的「春蠶吐絲」,陸探微的「一筆畫」,張僧繇的「疏體」,曹仲達的「曹衣出水」等。這一時期的花鳥畫已經以獨立的形式出現,並有了明確的主題意義,以上等幾位畫家都畫過以花鳥為題材的作品。

唐朝,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繁榮,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並使其最終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科。這一時期的工筆花鳥畫題材的作品繁多,主要體現出畫家們的旺盛創造力和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尤其是以鞍馬為主的動物類題材,在這個時期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成就,如韓翰的《照夜白圖》,韓滉的《五牛圖》,韋偃的《放牧圖》等。邊鸞創造出的「折技」畫法則是工筆花鳥畫在唐代的快速發展的另一個重大成果,他摒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全景入畫,只選取花草中最美的那部分入畫,使畫家們在繪畫創作中能把握主動性。到了唐代晚期,出現了一種與工筆花鳥畫相對的繪畫風格,用筆簡括疏淡,多描繪田野情趣,這種文與野,工與粗並存的兩種風格,最終孕育出五代花鳥畫的兩大流派。

在唐人卓有成就的基礎上,五代十國湧現出不少各有專長的花鳥畫能手,也正式形成不同的風格流派,即「黃荃富貴,徐熙野逸」的徐黃異體。黃荃為宮廷畫家,繪畫題材多是皇家宮宛中的珍禽異獸,名花奇石,其作品講究用色,設色豔麗,用筆精細,寫實傳神,富貴典雅。而徐熙則是多描寫江湖汀花,野竹淵魚,作品講究用墨,以「落墨為格」,略施淡彩,意趣生動而傳神。徐黃兩派的不同風格,不僅促進了宋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而且對後世的中國畫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之後的歷代工筆花鳥畫家雖然在技法上各自有所創新,但莫不源自徐黃兩家。

宋代是工筆花鳥畫發展的鼎盛時期。統治者的偏愛和重視,畫院的真正完備,以及繪畫理論的出現都是促使宋代工筆花鳥畫達到空前繁榮的重要原因,花鳥畫在這一時期不但技法成熟,而且還創造出勾填法、勾勒法、沒骨法、白描墨染法等多種風格流派。北宋初期,黃體十分盛行,皇家畫院的花鳥畫以黃體為標準。北宋中期,徐熙之孫徐崇嗣改變畫風,創沒骨法,宋太宗在崇尚黃體的同時也對徐體給予肯定,再加上趙昌、易元吉、崔白等人的出現,打破了百年來黃氏獨霸畫院的局面,促使徐黃二體融合。北宋後期,由於宋徽宗趙佶對花鳥畫的的喜愛以及大力發展,使畫院花鳥畫寓意深遠,形式多樣,這一時期以文同、蘇軾為代表的文人畫也有所發展。北宋滅亡後,一些宮廷畫家逃亡南宋都城臨安,成為南宋畫院的骨幹,為南宋院體花鳥畫帶來了繁榮,南宋的傳世畫作數量眾多,且大多畫幅較小,多以「折枝寫生」為主,刻畫精微,形象生動。

元代,工筆花鳥畫進入了一個新時期,雖然取消了兩宋的畫院體制,但院體花鳥畫尚未中斷,只是其風格已產生轉變,由富貴轉為清麗,設色更加清淡文雅,畫面更顯樸素簡率,賦予工筆花鳥畫以細膩的抒情意味,代表人物有錢選,王淵等人。這一時期更引人注目的便是以「四君子」為題材的水墨花鳥畫空前興盛,繪畫作品突出筆墨情趣,書法韻味濃厚,強調詩、書、畫三者的結合,強化了畫面的文人氣息,為文人畫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創造了空間。代表人物有趙孟,柯九思,鄭思肖等。水墨花鳥畫成為元代畫壇的重要標誌,許多從事工筆花鳥畫創作的畫家在後期也都轉向水墨花鳥畫的創作,可以看出,這一時期的文人水墨花鳥畫在不斷興起,而工筆花鳥畫卻逐漸走向衰落。

明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逐步穩定,文化藝術也不斷發展提高,這一時期美術的總體傾向是走向多元化,同時出現了一些以地方為中心的畫家和流派,明初的浙派、江夏派,中期的吳門派,晚期的松江派,都是當時有名的畫派,它們的出現不僅豐富和活躍了明代畫壇,也對清代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明朝前期,花鳥畫基本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延承院體畫,又由於宣德畫院的興盛,畫家們仍然繼續追崇兩宋院體風格,但表現技法沒有什麼變化,其代表畫家有邊文進,林良,呂紀,這些都是工筆花鳥畫大家,較之元代要多許多,在某種程度上,工筆花鳥畫有所發展;二是文人畫,多是以梅、蘭、竹、石為題材的水墨寫意花鳥畫,這一畫種在明代進步明顯,成績突出,其代表人物有王紱,姚綬等。

清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尤為興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卻十分蕭索,大多數畫家還是繼承以前的畫風,能有所創新的屈指可數,代表人物有惲壽平,王武,鄒一桂等,其中惲壽平繼承和發展了徐崇嗣的「沒骨法」,結合徐、黃兩家的特點,創造出全新的「沒骨點彩」花卉,這種技法注重對物寫生,其色細麗清潤,造型細微精確,形神兼備,細而不膩,這派被譽為「寫生正派」,宮廷工筆畫法大多以這一手法為主。除此之外,在這一時期,供奉內廷的西方傳教士也帶來了新的繪畫技巧,他們將西畫中的明暗法以及寫實能力與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開拓了中國畫家們的視野,同時也豐富了中國畫壇,代表畫家有郎士寧,艾啟蒙,王致誠等。

相關焦點

  • 工筆花鳥畫大師鄒傳安《工筆花鳥畫技法》一書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出版有《鄒傳安全集》《工筆花鳥畫技法》《孤燈夜品錄》《大澤螢熒》《唐風宋韻——鄒傳安作品集》《天籟——鄒傳安工筆花鳥畫》及大型宣紙高仿本《中國畫大家系列——鄒傳安》等文字和繪畫作品二十餘部,有五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近千件作品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廣州美術學院及國內外公私機構收藏。▲鄒傳安工筆畫作。
  • 隱喻和象徵:宋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
    宋代是我國古代宮廷畫繁榮發展的時期,這種圍繞著封建帝王將相生活、朝政而進行的繪畫,在北宋時達到鼎盛,此時的宮廷花鳥畫從繪畫技巧、繪畫題材、語圖關係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發展,也體現出了較高的水平。花鳥畫源自新石器時代,在歷史長河中逐步脫離其他畫種,成為獨立畫科。
  • 工筆花鳥畫課程研習班招生
    以「品味人生,美麗生活」為宗旨,意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更多人的審美意識,讓更多的人通過中國文化品讀生活之美、體悟生活之趣味。 韓莉教授會親自啟動開課儀式,主導教師雒衝在長期研習宋代繪畫過程中臨摹了大量宋人花鳥小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西安美術學院擔任宋代工筆花鳥畫臨摹及創作課程教學中得到了一致好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 陳建宏|聰慧的「匠心」——讀玉鑫工筆花鳥畫
    201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研究生,師從姜寶林教授。現為廣州畫院專職畫家、二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協會理事,佛山市女文藝家協會藝術顧問。雖然有許多戀古癖者仍然會魂牽夢繞於已經變樣走形的「唐宋之風」,但理智的客觀者必須下一個「不薄古人愛今人」的判斷,即承認當前中國工筆畫壇萬馬齊奔的「鼎沸」場面,當中以工筆人物與花鳥畫尤為突出。正如陳寅恪先生在《陳垣敦煌劫餘錄序》文中所云:「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具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生化時代學術之新潮流。」
  • 中國女畫家樊蕾走進美國佩斯大學孔子學院講授中國工筆花鳥畫
    紐約時間5月24日,應美國佩斯大學孔子學院邀請,中國女畫家樊蕾在該院舉辦了「國韻天香-中國工筆花鳥畫講座暨展覽創作示範」活動。活動現場樊蕾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為佩斯大學師生和周邊社區居民講解了工筆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從五代黃荃、徐熙,宋代趙佶、李迪,元代錢選、王淵,明代林良、呂紀,清代惲壽平、任伯年,近代于非闇、陳之佛,到當代龔文楨、喻繼高等,群星璀璨、大師輩出,他們為人類藝術創造了大批寶貴的精神財富。
  • 藝術家喻繼高用唯美的筆觸凝練於線條,感知工筆花鳥畫的真正含義
    他的工筆花鳥畫,以簡潔有意趣來表達整幅畫面,畫面將唯美的筆觸凝練於線條之中,蘊含著許多作者對工筆畫的解讀。你可以透過畫面感知到工筆花鳥畫的真正含義!喻繼高先生1932年出生於江蘇銅山,別名署雲嶺堂,是我國現代傑出的工筆花鳥畫大師,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唐風美術館高級顧問等職務。
  • 怎麼臨摹《雪樹寒禽圖》丨名家課堂·張偉民講解中國工筆花鳥畫③
    本期課程我們有幸約請到浙江畫院中國工筆畫研究所所長、杭州師範大學特聘碩士研究生導師張偉民,為我們講解中國畫工筆花鳥,本課程將以工筆花鳥畫總論、花鳥畫寫生、臨摹《雪樹寒禽圖》、沒骨法、兼工帶寫工筆花鳥畫設色等六個章節呈現。
  • 國畫大師于非闇:「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
    于非闇【1889~1959】20世紀北方「京派」工筆花鳥畫的傑出代表,其工謹明麗、重色濃妝的工筆畫風,繼宋畫之周密不苟,揚現代之審美時尚,對現代工筆花鳥畫產生了重要影響,堪稱「於派」而連綿不絕。還曾學畫過山水畫和寫意的花鳥畫。雖都是些」依樣畫葫蘆「,很少創作,但在運筆用墨以及養花養蟲鳥上,確為我學習工筆花鳥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那位教我制顏料的老師,他是位不大出名的民間畫師,他循循善誘地使我觀察體驗了花草蟲魚的生活,使我懂得了繪畫工具的製作和使用,那時我才23歲。
  • 吳冰:如何看待當代花鳥畫的狀況
    吳冰(一冰),生於1967年,著名花鳥畫家,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唐朝就產生花鳥畫了,五代花鳥畫分出皇家富貴和徐熙野逸兩種風格,一種富貴的一種野逸的。一直到清末民初,或者說上世紀50年代也就三種樣式,第一種工筆重彩,或者工筆淡彩,這是一種工筆的形式;一種是寫意的形式;一種是兼工帶寫的,兼工帶寫裡包括沒骨和勾花點葉,工筆裡頭有重彩和淡彩,寫意有小寫和大寫意。細分六類,粗分三大類,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也有人叫半工半寫一體。
  • 精品花鳥工筆白描
    白描,在古代傳統的繪畫裡,叫做「粉本」,作用於繪畫的基礎。現代繪畫以素描、色彩、構成作為美術的基礎原理概念,中國畫的白描在現代繪畫的造型中也是素描的其中一種,而且是獨特的表現形式。白描寫生,更成為現代花鳥畫學習的必經途徑。
  • 禪意花鳥,自在觀心——新銳工筆花鳥畫家吳宗易
    工筆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與兩宋」。特別是兩宋時期,由於帝王宋徽宗的提倡與參與,工筆花鳥畫盛極一時,成就了「中國古代的禪宗思想,為中國繪畫藝術提供了「禪趣」和「衝淡」這兩種極高的美學價值。畫家將畫境、詩境、意境融為一體的藝術思想加入到工筆花鳥畫的具體創作中,使得工筆花鳥在墨意、留白、詩情畫意方面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新銳花鳥畫家吳宗易,用「頓悟真如,直抵性天」的妙悟方式徜徉在藝術的海洋裡。
  • 意趣天成——顧揚和他的花鳥畫
    能在文人畫家標誌性的集散地生存發展,顧揚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令人欣慰的是,畫家沒有辜負家園的給予,勇於肩負文化承傳的重任,以無愧時代的藝術實踐,創作出一批又一批丹青佳構。《晨曲》多年來,以花鳥畫創作為主的顧揚,一直秉承著中國畫的要義,在學傳統的基礎上走進生活,徜徉在中國花鳥畫原生態精神境界和時代特色中,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逐步形成了意蘊深遠、內涵博大、根脈清晰、特色鮮明的藝術風貌。
  • 山水畫和花鳥畫哪種適合初學者,一人簡說
    花鳥畫更是和初學者。這個問題,其實是這樣問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哪種適合初學者?一直想學畫,就是定不下學哪種,也不想都學搞的什麼都不精,愁人啊可以再擴展一下,不管是工筆還是寫意花鳥畫與各種山水畫相比都更適合初學者。如果一直定不下來,可能是缺乏自信心,山水畫要畫的有點樣子,到能看的程度,比花鳥畫難太多了。如果心理承受力不是那麼高,還是推薦學花鳥畫。
  • 工筆畫的問題在於「工筆」嗎?
    傳承與創新的焦慮日前,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深圳大學聯合主辦,深圳大學喻繼高中國工筆畫研究院承辦的首屆「工筆時代——2020中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集中展示了國內工筆畫代表畫家的百餘幅作品。
  • 工筆配色表,工筆畫技法名詞解釋,工筆畫欣賞
    工筆畫在我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宋代是中國工筆花鳥畫輝煌燦爛的黃金時期。花鳥畫創作題材廣泛,在留存至今的傳世精品中有禽鳥、昆蟲、蔬 果、花卉、水族、走獸,花籃博古,折枝花卉,還有山澗水口以及融入景觀的花鳥畫。在體裁形式上也是多種多樣,有紈扇小品、橫披手卷、大幅巨作等,從中可以了解到中國工筆花鳥畫傳承和發展的軌跡及高超的繪畫技巧與豐富的創作理念。
  • 他的花鳥畫,用筆恣肆浪漫,取宋元遺韻
    宋元時期是中國畫歷程中的一座高峰,其無論是山水還是花鳥,都有蓬勃向上的發展高潮。而宋元時期開創處融合博大與精微濃鬱並存的全景花鳥畫,在清逸、華麗與素樸中既具有清逸淡遠的自然美感,又不乏細膩瑰麗的詩意刻畫,獨具花鳥畫特有的秀潤意境。
  • 美術研究丨中國花鳥畫學院教學的奠基人——陸抑非的藝術人生
    浙江的花鳥畫於繼承和發展中,在這一塊是做得比較好的。這個靠中國美術學院形成的,以潘天壽先生為代表,由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陸抑非一起構建起來的中國花鳥畫教學體系。中國美術學院的花鳥畫教學,從潘老到陸老都很注重臨摹這一傳統。學校設有專門的臨摹室,供這方面的教學研究使用。陸老要求我們學習傳統,不是簡單的去學某個人,他講的是一個系統性的學習過程。從宋人到元明清一脈相承。
  • 當代畫家石開手繪佳作 大氣寫意花鳥畫作品欣賞
    中國書畫藝術源遠流長,歷朝歷代產生了很多了不起的書畫家,他們的作品也廣受人民喜愛,也有不少佳話流傳!當代字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記錄了時代的傳奇,傳遞了書畫家個人人格的藝術精神。石開八尺橫幅牡丹圖《富貴高潔 福壽永昌》(來源 易從網)石開在繪畫風格上崇尚花鳥畫藝術中「美、俏、活」的特點,作畫追求意境和情趣,工、寫結合,在用筆、用墨、用色上均體現藝術氣息的特點,處處透著藝術風骨,作品形神具至,將花鳥畫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表現的淋漓精緻。
  • 組圖:工筆女畫家曹雪蓉的唯美藝術情懷
    天津工筆女畫家曹雪蓉近影。曹雪蓉女士,自幼習畫,畢業於天津美術院校。師法古人,得宋元精華,擅長工筆花鳥,人物。在橫濱舉辦的:「愛新覺羅氏、孔子直系氏族、中國作家作品展」中倍受關注 。在大阪的畫展上更是創下半日售罄的佳績,深受日本收藏界青睞!為許多寺廟繪製障壁畫留念。中國工筆畫「始於唐代,成熟於五代,鼎盛與兩宋」。千餘年來,名家輩出。五代有「黃家富貴(黃筌)、徐氏野逸(徐熙)」。特別是兩宋時期,由於帝王宋徽宗的提倡與參與,工筆花鳥畫盛極一時,成就了「宣和畫院」的輝煌時期。
  • 鄒傳安工筆荷花與鵪鶉畫法示範,鄒傳安工筆畫著色步驟詳解
    自幼習畫,長期致力於工筆花鳥畫的研究與創作,功力深厚,藝術語言豐富。獨創大面積潑彩與工筆畫結合的形式,使工致的物象與元氣淋漓的背景完美吻合,開拓了工筆花鳥畫的新境界。煙雨池塘新粉嫩——荷花畫法本作品著重介紹工筆潑彩背景法。畫面盡態極妍、纖毫畢肖,是一番景象:汪洋恣肆,光影幻化,又是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