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19歲的華人青年麥可(Michael)居住在荷蘭某地,他很誠實,聲稱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感到很孤獨。實際上,疫情中更不能讓他覺得輕鬆。本星期,由於絕望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出呼籲,尋找「夥伴」。 「我有點與眾不同,人們對此感到恐懼。」他說。
麥可仍然在線上有一些膚淺的接觸,「為了讓我看起來像有很多朋友,我『購買了』一些粉絲。」他說。
但是自從疫情危機以來,這種情況也有所減少。麥可認為這是因為他的外表和名字,說: 「我確實經常受到歧視,他們說些Babi Pangang(荷蘭火肉)和Corona(新冠病毒)之類的話,這讓我交朋友變得更困難。」
在推特上發出呼籲
麥可對此很誠實,他的確很孤獨。他說:「我一生中已經搬遷了17次,這次的疫情變得更加糟糕,建立社交網絡幾乎是不可能的。」
本星期,他處於絕望,在推特上發出呼籲,尋找朋友。
當麥可總結他的生活故事時,目前居住的地名略過了。小時候在卡特維克(Katwijk),後來移居到布雷達(Breda)、裡恩(Rijen)、南拜德蘭(Zuid-Beijerland)、霍赫芬(Hoogeveen)、斯滕維克(Steenwijk)等。他說,他實際上在卡特維克(Katwijk)獨自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但隨後搬家開始了, 「我的父母有不同的餐館,在不同的地方。」
他的父母沒有時間去照顧麥可,他有自閉症(autistisch),對他自己來說很難和他人聯繫,特別是如果他每次都在不同的地方短暫居住。
他告訴RTL新聞,他曾經嘗試了,但是注意到這非常困難。 「此外,當我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時,我也不得不在餐館中工作。」
他幾次逃離了父母的家。
今年早些時候,他曾經在阿森(Assen)生活,在那裡他可以獨自居住,由於他的自閉症,每天得到幫助。他說,他當時過得很愉快,儘管他不知道可以待多久。
他本人別無選擇,他要依靠志願者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
他非常想念的東西,如每次搬家前後周圍的人。在阿森,他感到有一點點聯繫。他說:「我確實拜訪過人們,但是他們不理我。也許是這裡的心態,因為我和他們有些不同,沒有德倫特的口音,所以他們看我總是用異樣的眼光。」
華人的外表
麥可說,疫情危機也使人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尤其是有華人外表的人和荷蘭人的距離。經過多天的擔憂,他決定昨天發一則呼籲:幫助我!他寫道「找朋友!由於我一生中有17次搬遷,幾乎沒有社交網絡;疫情危機導致我的進一步被排斥。」
麥可希望他的呼籲能在附近有一個可以與他不時互動的人。他說,這不是關於愛好的,如遊戲、散步、音樂、遊泳和做家務等,這讓他感到厭煩。但是他的確寧願和他人有所接觸。他已經收到了很多答覆,但不幸的是,尚未收到附近居民的。
疫情中更寂寞
在疫情危機中,麥可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在孤獨中掙扎的人,儘管這種孤獨通常出現在老年人身上。
荷蘭社會和文化計劃辦公室(SCP)的一份有關疫情時期荷蘭人幸福的報告顯示,年齡在25歲以上的人,開始感到一種「情緒上的孤獨」。(資料來源:RTL Nieuws)
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荷蘭
分享、在看與點讚,至少我要擁有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