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2021-02-27 51Talk青少兒英語

父母在孩子幼小時,對他們「狠心」,是為了孩子以後,具備更多幸福的能力。

如今,中國的很多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做家務的能力。

很多家長把做家務活,當成孩子必須要完成的勞動實踐作業。

曾有一位十多歲的孩子吐槽:

自己小小年紀,被媽媽逼著做家務!

這位媽媽霸氣回覆:

「生活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家務勞動的能力,它會鍛鍊你的動手能力,培養你的感恩之心,讓你有耐心有愛心…

你現在做家務,會有責任感,你將來會對你的家人承擔責任。


這就是媽媽現在讓你做家務的初衷和目的。


無論你有多大學問、你會說幾門語言,這都不重要!


我希望你能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純爺們。」

這回答有理有據,有網友們稱:

「關於孩子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督促孩子做家務。

孩子做家務的能力,潛藏著孩子未來更多的可能。

做家務的孩子,能「好好生活」,這才是未來最好的核心競爭力。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

學習能力強,成績更優異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表示:

「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大麥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很重視孩子做家務活的媽媽。

她的孩子不光成績優異,做起家務活時,井井有條,乾淨利落。

她說:讓孩子做家務活很重要,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匪淺。」

在孩子小的時候,她就引導孩子做家務活。

她的孩子一點都不抗拒做家務,因為她會把無聊的家務,變成有趣的遊戲,讓孩子樂此不疲。

比如,讓孩子參與整理拖鞋——

這位睿智的媽媽,會讓孩子觀察鞋子「形狀、大小、顏色、圖案」等,讓孩子為鞋,尋找失散的孿生弟弟;

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

她會在玩具筐貼標籤,讓孩子將大玩具送回「巨人國」,小玩具送回「小人國」;

比如,讓孩子整理衣物——

她會和孩子,將不同顏色、款式、季節的衣服分類。

然後和孩子疊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各種形狀;

又比如,讓孩子參與擦洗門窗——

一桶肥皂水、兩把油漆刷,她和孩子可以花一上午時間,在門窗上畫畫,一邊清洗一邊玩。

這位媽媽說:

做家務活,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早教課!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感、秩序感!

家務活,對於孩子而言,是一項手腦身體並用的,全技能訓練項目。

每項家務,都有很多道工序。

孩子在思考和實施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好的專注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麼「能幹」的孩子,成績想不優秀都難!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

責任感強,未來更幸福

哈佛大學曾有一項調查發現:

「愛幹家務的孩子,將來離婚率比不愛幹家務的孩子離婚率更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更低。」

婚姻生活,其實就是柴米油鹽。

在不鹹不淡的日子裡,夫妻之間只有共同協作,雙方才能感受到婚姻的幸福。

曾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因為她從小嬌生慣養,結婚後的她不會收拾屋子,不會做飯。

而她的老公,則是在一個分工明確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從小做家務,婚後老公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家務。

老公因為工作辛苦,當回家面對的,總是冷鍋冷灶時,有一天他終於爆發,他們離婚了。

離婚以後,她一個人撐過了一段很幽暗的生活。

因為她要照顧孩子,必須得做飯,幫孩子收拾屋子。

在這個過程中,她深深體會了,前夫對她的絕望。

她說,婚姻是互相擔當,如果父母早點讓她學會做家務,或許,她也能把婚姻經營好。

這說明:

從小捨不得孩子做家務,實則是父母最大的失職。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他們會早早懂得:

在家庭中,做家務不是某個人的「專利」。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因此,為人父母,我們從小就要給孩子,植入分享家務的概念。

這樣,孩子會把幹家務當做既定的事實,也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點一點肩負起應有的責任。

當他們切身體驗到家務的瑣碎和不易時,他們也會懂得感恩和尊重。

從小做家務

孩子更獨立,未來更優秀

我國曾流傳一句千古名言: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句話充分說明一個事實:

把做家務這種小事做好了,才能做真正的大事。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媽媽在朋友圈,為剛上大學的女兒招聘保姆。

對於保姆的費用,她直言一點都不心疼。

保姆只要照顧女兒日常起居,洗衣做飯就行。

而像這樣的孩子,由於父母對她的無盡寵愛,使她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看似愛孩子,實則在無形之中培養出了一個「巨嬰」。

這讓大麥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

日本媽媽千惠,因為乳腺癌復發,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

她決定教會孩子阿花「世間最了不起的本領」——

做飯、洗衣和打掃等家務活兒。

阿花2歲洗襪子,3歲可以榨果汁、煮米飯、打掃衛生,4歲學習切菜、炒菜、煮大醬湯,5歲學會了煮鬆軟健康的糙米飯、製作漂亮美味的壽司。

小小的阿花,勇敢、樂觀、獨立,即使後來媽媽真的離開了,她也活得很好。

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

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擁有獨立、自信和自強的靈魂。

從小被家長溺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孩子,他們喪失了對生活的掌控權,實則輸在了人生起跑線。

有研究表明:

從小幹家務的孩子,他們的平均收入要高出不幹家務孩子的20%左右。

史丹福大學的海姆斯院長說過:

「讓孩子學著做家務,能讓他們意識到,為了過好生活,他們必須付出相應的勞動。」

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用孩子,讓孩子參與家務。

這樣的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能力更強,事業更成功。

大麥曾看過一個韓國博主的vlog,整個人都被治癒。

她們能把柴米油鹽,變成詩和遠方。

她們能將無聊的日子,過得鮮活可愛。

對於無聊的家務,那位博主總有自己的生活哲學:

「只要規劃好順序,一天就可以環遊世界。」

有人說,唯有先善待日常瑣事,方能把平凡的日子過成詩。

未來,我們是讓孩子因缺失家務能力,生活一地雞毛?

還是他們能認真打理生活,讓日子充滿詩意,熱氣騰騰呢?

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叫成長。

每個父母,都想孩子未來優秀,道路越走越寬。

我們要從小給孩子自由獨立的空間,提供鍛鍊、實踐、展示本領的機會。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擁有一雙勤勞之手;

讓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

讓孩子從小做家務,不溺愛、不包辦。

我們要讓孩子相信:

通過自己的勞動,他們終會遇見自己想要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位媽媽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老一輩的父母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大多數都是快樂與辛苦並存,沒有做過家務或者農活的是少之又少。而現在的孩子的童年大都是歡樂而沒有煩惱的,從來沒做過一點家務的孩子更是比比皆是。01「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這寶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很多家長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我就曾在後臺私信裡也看過許多類似的問題。家長在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而孩子也在詢問,為什麼讓自己做幹活。「媽媽,為什麼你要讓我做家務啊?」這位寶媽的回答,太贊了!朋友小李的女兒丫丫今年6歲,因為家境富裕,丫丫從小就活的像個小公主一樣。不過,雖然愛護女兒,但在教育問題上,小李卻毫不含糊。那天我去做客。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 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 精選
    很多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蔡少芬給了很好的回覆:「做飯是最簡單的家務,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這個回答真的是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寶媽的一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兒子問媽媽:為什麼非要我做家務?媽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在《少年派》這個節目裡,少年就借著節目吐槽了媽媽要自己做家務的事情。對於媽媽經常喊叫自己做家務,小付一直很不理解。在節目裡,他問媽媽: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我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對於小付的吐槽,媽媽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聆聽,接下來她的回答,收穫了一大片掌聲。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超好的回答!
    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棒的回答
    那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回答呢?「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一天周末,閒來無事去閨蜜家串門,正趕上閨蜜家大掃除的日子,一進門閨蜜就在忙活著,閨蜜3歲的女兒沒有在睡覺,也沒有在一旁玩玩具,而是學著閨蜜的樣子,穿著小圍裙,手裡拿抹布在打掃房間。閨蜜的女兒一邊打掃還一邊唱歌,感覺很高興,不一會家裡就被收拾得乾乾淨淨,閨蜜的女兒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坐在沙發上嘆了一口氣「哎,可算是收拾完了,真乾淨。」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你的孩子有向你問過這樣的問題嗎?我想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吧,那麼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孩子不愛學習,或者厭惡學習,這種現象在孩子叛逆期尤其明顯,因為讀書長期得不到反饋,孩子不明白讀書的意義何在,所以非常苦惱,想要退出,因此這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很容易就白熱化。而且這時候很多孩子都會舉出讀書無用的特例來反駁家長,比如北大畢業還不是賣豬肉,誰誰家裡兒子博士畢業還不是擺地攤,諸如此類,讓家長啞口無言。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每次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會問:「媽媽,我什麼要讀書啊?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讀書是為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現代社會,讀書雖然不是你人生的唯一出路,但如果不讀書你會失去更多的機會,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一次講壇上回答了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
  • 女兒問:媽媽為什麼你有「小翅膀」?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女兒問:媽媽為什麼你有「小翅膀」?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丫丫今年5歲了,是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這個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問題多」,這天晚上,丫丫的媽媽在陪孩子洗澡時,突然指著媽媽的腋下問:「媽媽你這裡怎麼會有蝴蝶」,媽媽被丫丫冷不丁地問題弄得有點蒙,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媽媽明白了,原來丫丫把她腋下的毛當作是翅膀了。
  • 「媽媽,為什麼你的屁股流血了?」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把我問得啞口無言。我也經歷過一樣的事情,超級尷尬啊,當時我兒子緊張得要哭了,說媽媽怎麼流了那麼多血。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答,就騙他說:「因為這幾天媽媽不好好吃蔬菜,所以媽媽的痔瘡出血了,要用大號的創口貼。」她還真信了,特別心疼我。有一次,我兒子看到廁所紙簍裡帶血的衛生紙,很關心地問我:「媽媽,是不是誰受傷了?」
  • 為什麼一定要生兒子?寶爸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讓人感動
    最近,有朋友問我:「男人是不是都有生兒子的情結?」因為,她家女兒今年11歲了,夫妻倆原本都商量好了,就要一個女兒,可現在她老公突然想生二胎,還說最好能生兒子。甚至,他還為了生兒子做各種準備,戒菸戒酒、鍛鍊身體、吃一些有益的食物,甚至還各種參照網上的「偏方」,大有不生兒子不罷休的架勢。為什麼一定要生兒子呢?有一個女兒不好嗎?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影響他的一生
    在《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姑娘餘福鈺走上了天台,向大家傾訴,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質問她:「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她很困惑,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導讀: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少年說》中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滿分答案
    最近又看了一遍《少年說》,在家長與孩子的談話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端,同時也看到了優秀的教育理念,真的值得家長們學習。在其中一期節目當中,一個小姑娘走上天台,吐槽媽媽,說媽媽在家經常告訴她,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在地下回答她說,「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而小女孩疑惑地問,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為什麼要學會寫作?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我突然感覺,非要把我分身了,才能完全顧得上這所有任務。 不少人問我:「你為什麼要走寫作這條路啊? 現在回到那個問題,「我為什麼要選擇寫作這條路啊?」起碼在職場中,不能因為寫不出總結,而被瞧不起吧。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認為最好的回答
    前兩天,我家孩子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啊?學校雖然很多人,但是讀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總是把我定在那裡,不能出去跟好朋友一起玩,而且老師講的知識我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學習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我不喜歡讀書。
  • 「人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面對這個提問,父母們明明有一堆話要說,到了嘴邊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描述讀書的重要意義,讓孩子長大後不會後悔。其實,這一回答沒多少孩子能聽進去。歐巴馬這番回答,應該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