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少年說》中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滿分答案

2021-01-11 欣欣育兒記

最近又看了一遍《少年說》,在家長與孩子的談話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端,同時也看到了優秀的教育理念,真的值得家長們學習。

在其中一期節目當中,一個小姑娘走上天台,吐槽媽媽,說媽媽在家經常告訴她,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

媽媽在地下回答她說,「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而小女孩疑惑地問,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然後這位媽媽回答她說,「我能理解寶貝你的心情,但女孩子還是要學會家務,學會做飯,才不會餓肚子。」

雖然最後女孩回答說「好的」,但是從她下臺的表情來看,其實這個答案她並沒有那麼信服。

其實這個女孩子疑惑的是為什么女孩子就應該學會做家務,所以女孩的媽媽回答並沒有讓她特別認同。

其實關於「我為什麼要做家務」的這個問題,另一位媽媽的回答就可以說是堪稱滿分回答,這次問這個問題的是一個小男孩。

小男孩說在媽媽的」逼迫「下,自己學會了洗碗、燜飯、煮粥、拌涼菜等許多家務活。最後這個男孩說,「我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我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

男孩的媽媽說:「家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是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你將來的另一半,也是千嬌萬寵的,為什麼她要承擔全部的家務呢?」

這個回答不得不說,讓人忍不住叫好。做家務這件事從來無關性別,男孩女孩都要做。這位媽媽沒有說男孩子要承擔一起,也沒有說 要讓女孩子承擔一切。

而且男孩媽媽說,「家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這句話,真的值得很多父母回味。孩子的生活絕對不止有學習課本知識這一件事情。孩子更多的是生活在生活裡,而不是課本知識裡。

做家務往小了說,不過是做做飯,洗洗衣服。但是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是一件衣服、一頓飯中體現出來的嗎?

現在有多少孩子二十幾歲了,依然不會用洗衣機,不會做一個簡單的小炒菜,離了父母自己的生活就一團亂麻。當然,這也不過是生活能力上的缺失,只要肯學,這些技能長大後一樣可以學習得很好,

但是,孩子的思維習慣,一旦錯過最佳鍛鍊時期,是長大後無論如何都彌補不了的了。

我們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其實都是在小時候養成的,長大後想要改變,幾乎很難。就和我們的口味一樣,吃別的也會覺得好吃,但是吃得最幸福的肯定還是小時候喜歡吃的味道。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感恩心

從小讓孩子做家務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上的獨立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感恩心。

孩子從沒做家務,就會認為不就是洗個碗能有過多難,體會不到家裡勞動者的辛苦,並且從來都是父母做家務,孩子就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享受可口的飯菜、潔淨的地板、清爽的衣服是父母理所應當為自己做的。

但是孩子從小做家務,知道做家務是一件雖然瑣碎,但是也很勞累的事情,這樣孩子就會有了一份責任感,眼裡看得到父母的付出。

那麼這樣的孩子在和朋友、和愛人相處的時候,眼裡也能夠看得到別人的付出,懂得感恩。

鍛鍊孩子的思維,培養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做家務也是需要規劃的,比如短袖應該怎麼疊,褲子應該怎麼疊,應該怎麼擺放在衣櫃裡才更節省空間,看著還整潔?

一杯水倒在地上,應該是先收拾玻璃碎茬還是先清理水漬?怎麼拿玻璃才會更安全?雖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任何人的思維能力不就是都是從生活中點滴小事當中培養起來的嗎!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小孩子是否有自信心,和環境的培養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當媽媽說,我今天工作有點累了,你今天可以把媽媽把碗刷了,孩子是很樂意的。因為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媽媽需要的,自己也可以幫媽媽做一些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可以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而這種感覺會促使孩子更願意去做這件事情。

孩兩三歲的是時候就可以學著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了,不用多累多複雜,就只是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這些小事做起就可以。

那麼家長在培養孩子這這些好習慣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看一看相關繪本,讓孩子通過繪本感受到最家務的快樂。

《小嬰孩寶寶睡前故事書》,幫助孩子從懵懂探索到自理懂事,幫助2-6歲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全的人格。

除了環境的貼近自然,繪本的主題也都非常符合6歲前的孩子閱讀,都是一些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比如《玩具要回家》、《我會穿衣服》。

10個成長故事,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推薦給各位家長。

相關焦點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位媽媽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老一輩的父母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大多數都是快樂與辛苦並存,沒有做過家務或者農活的是少之又少。而現在的孩子的童年大都是歡樂而沒有煩惱的,從來沒做過一點家務的孩子更是比比皆是。01「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這寶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家長在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而孩子也在詢問,為什麼讓自己做幹活。「媽媽,為什麼你要讓我做家務啊?」這位寶媽的回答,太贊了!朋友小李的女兒丫丫今年6歲,因為家境富裕,丫丫從小就活的像個小公主一樣。不過,雖然愛護女兒,但在教育問題上,小李卻毫不含糊。那天我去做客。飯後,小李隨口對女兒說:「寶貝,今晚該你掃地了。」小姑娘明顯很不樂意。
  • 為什麼非要讓爸爸做家務?這位媽媽給出了最好答案,很現實很貼切
    《少年說》電視節目近期很火,其中有個男孩走上天台對媽媽的「罪行」展開了控訴。小男孩表示,媽媽每次的藉口都是社會實踐,逼迫自己做家務,如今除了要做作業,還得擇菜、拖地、刷碗,在媽媽逼迫下,自己學會了拌涼菜、燜飯、煮粥.......可是仔細想想,自己才只有十幾歲啊!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寶媽的一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兒子問媽媽:為什麼非要我做家務?媽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在《少年派》這個節目裡,少年就借著節目吐槽了媽媽要自己做家務的事情。對於媽媽經常喊叫自己做家務,小付一直很不理解。在節目裡,他問媽媽: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我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對於小付的吐槽,媽媽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聆聽,接下來她的回答,收穫了一大片掌聲。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父母在孩子幼小時,對他們「狠心」,是為了孩子以後,具備更多幸福的能力。如今,中國的很多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很多家長把做家務活,當成孩子必須要完成的勞動實踐作業。曾有一位十多歲的孩子吐槽:自己小小年紀,被媽媽逼著做家務!
  • 「爸爸,你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終於有一天,小玲和老公按捺不住了,親密了一下,但是由於雙方過於激烈,吵醒了睡夢中的小寶寶,呆萌的小可愛眯著眼看到兩人親密的場景,老公迅速用被子蓋住了夫妻兩人的身體,小可愛問道「爸爸,你為什麼趴在媽媽身上?」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影響他的一生
    在《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姑娘餘福鈺走上了天台,向大家傾訴,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質問她:「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她很困惑,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當孩子問道: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聰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小敏媽媽每天要提前半小時下班,順便到學校把孩子子接回家,然後開始準備晚飯,等爸爸下班回來吃飯。有時爸爸回來早,如果飯還沒做好,爸爸就會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或者看手機邊等飯菜做好。:"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棒的回答
    那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回答呢?「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一天周末,閒來無事去閨蜜家串門,正趕上閨蜜家大掃除的日子,一進門閨蜜就在忙活著,閨蜜3歲的女兒沒有在睡覺,也沒有在一旁玩玩具,而是學著閨蜜的樣子,穿著小圍裙,手裡拿抹布在打掃房間。閨蜜的女兒一邊打掃還一邊唱歌,感覺很高興,不一會家裡就被收拾得乾乾淨淨,閨蜜的女兒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坐在沙發上嘆了一口氣「哎,可算是收拾完了,真乾淨。」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有一項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可以說,做的是家務活,收穫卻滿滿的,能幫孩子更好地面對今後的人生。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超好的回答!
    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有一項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可以說,做的是家務活,收穫卻滿滿的,能幫孩子更好地面對今後的人生。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有一項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可以說,做的是家務活,收穫卻滿滿的,能幫孩子更好地面對今後的人生。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這或許是很棒的答案「孩子太小,做什麼家務!」「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讀書就行了!」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往往認為離孩子很遠,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
  • 愉悅寶貝育兒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在學校裡,老師會注重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能力,其中的「勞」就是指的勞動。由於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了,那麼作為老師,也只好以教育的形式鼓勵孩子要做哪些家務,而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強制孩子必須要勞動了。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讓孩子做家務呢?孩子做家務有什麼好處呢?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 精選
    可以說,做的是家務活,收穫卻滿滿的,能幫孩子更好地面對今後的人生。為什麼我們因為擔憂而拒絕孩子去接觸呢?沒有哪個媽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不是做不好,往往是家長連機會都不給,一句「讓我來」,徹底切斷了他們嘗試努力的可能。
  • 育兒:孩子問媽媽下面怎麼長「鬍子」了,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
    導讀:育兒:孩子問媽媽下面怎麼長「鬍子」了,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育兒:孩子問媽媽下面怎麼長「鬍子」了,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下面怎麼會長「頭髮」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導讀:媽媽,你下面怎麼會長「頭髮」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你下面怎麼會長「頭髮」呀!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娃問為什麼要做家務,蔡少芬的回答,值得家長深思
    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都是家裡的小皇帝,這也不讓幹,那也不用做,很多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簡直可以用溺愛來形容,吃飯需要喂,喝水有人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抱怨說自己太累了,試試都幫孩子做可不累嗎。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視頻,是一個義大利的小女孩自己製作煎雞蛋的過程。
  • 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
    導讀: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問:「媽媽,我被打了,能還手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典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堪稱標準答案
    做父母的都知道,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問的問題,要想回答都挺困難的,看似是隨口一問,但是確實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比如「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但是也可能是真的不理解,因為確實課上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這個問題有很多種答案,有些太過膚淺,也有些太過深奧,怎樣回答才能讓孩子真的理解讀書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