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超好的回答!

2021-01-11 名校家長

文丨葉久久

1

前幾天,看了一則有趣的視頻,視頻記錄了一個2歲小女孩做義大利煎蛋的過程。

不會敲蛋殼,擰不開水龍頭,倒牛奶灑在手上……

雖然每一步都很艱辛,但小女孩一直在努力,最終做好的食物擺在面前,她迫不及待嘗了一口,臉上滿是幸福。

網友紛紛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但我更想為那個放手讓她做飯的媽媽點讚!

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

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

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

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

有一項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

可以說,做的是家務活,收穫卻滿滿的,能幫孩子更好地面對今後的人生。

2

有時,你會覺得孩子做家務就好像是幫倒忙。特別是男孩們,做著做著就淘氣搗亂了。那麼還要不要堅持呢?當然要,因為能自由「搗亂」的孩子往往會更獨立。

蔡少芬經常在微博上曬女兒做飯的照片,6歲的孩子沒比料理臺高多少,但從切菜倒油到翻炒出鍋一系列動作流暢無比。

很多網友擔心孩子年紀小被油燙到。

蔡少芬給了很好的回覆:「做飯是最簡單的家務,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這個回答真的是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

做飯,最有人間煙火味的事,可以如此豐富多變。為什麼我們因為擔憂而拒絕孩子去接觸呢?

沒有哪個媽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不是做不好,往往是家長連機會都不給,一句「讓我來」,徹底切斷了他們嘗試努力的可能。

記得有一回,我在朋友家吃完飯,朋友兒子可樂第一個站起來收拾碗筷。

當時我著實吃了一驚,以前這小傢伙可是吃完飯就去玩了。

後來聊天才知道,那段時間可樂剛上小學,有一回放學,左等右等看不見孩子。

朋友急了去教室找,才發現兒子正吭哧吭哧的在掃地,孩子滿頭大汗,地面卻還是亂糟糟。

她暗暗心驚,回家之後就開始帶兒子做家務,從掃地開始,慢慢到洗碗摘菜。

尤其在一次洗碗後,小傢伙抱著媽媽,認真的對她說:「媽媽,你太辛苦了,以後我要給你買洗碗機」,她聽了又是欣慰又是好笑。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她也想過鍛鍊孩子,但是爺爺奶奶心疼孫子,死命攔著。

她心一軟,想著孩子確實還小,可以再等等。就這麼一拖再拖,拖到掃地留堂。

這些能力的確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鍛鍊學習,但做家務是最常見的、每個家庭都可以用到的方式。

做家務不僅能讓孩子學會獨立,更能讓他們感受生活的魅力,在炊煙嫋嫋,家務瑣事中,藏著的是無窮的智慧和財富。

3

會做家務的孩子能力更出眾。

「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在演講中說。

我們擔心孩子受傷,擔心影響學習,家裡的各種事務,全不讓孩子插手。

但越是被嬌慣養大的孩子,越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失了那份敬畏之心,很難學會愛與責任。

孩子總有一天要邁入社會,做家務養成的良好習慣和能力,都會成為他的隱藏優勢,在關鍵的時候發光發亮。

家務是孩子的另一片戰場,能不能有所收穫,全看父母的思量。

有一個同事家的女兒我特別喜歡,每次周末加班,她跟著過來,總是安安靜靜的自己寫作業。

有一回,她不小心把水碰灑了,可等我們發現的時候,她早就和清潔阿姨借了拖把,動作嫻熟的收拾乾淨了。

從很小開始,同事就有意培養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每個階段一個小目標。

2歲的時候幫忙遞東西,3歲教她收拾玩具,4、5歲準備餐具洗襪子,6歲掃地,整理房間,7歲開始學做菜。

就是這一點一點的小事,讓孩子的自信心不斷增強,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也會飛速進步。

4

和父母一起做家務的孩子更快樂

家務不是任務,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從中收穫和成長,可以怎麼引導呢?

可以試著把家務活變成親子遊戲

不能出門那段時間,小侄女在家簡直逼瘋了嫂子,滿地的玩具,一會要抱一會要陪玩。

後來嫂子找到辦法:做飯的時候,讓小侄女當廚師洗菜;

擦地的時候,母女倆一起當清潔員;

整理繪本的時候,小侄女化身圖書管理員……

既解決了孩子的痴纏,又讓她參與到家務中。疫情過後,小侄女還經常主動幫媽媽幹活,把嫂子感動的不行。

整理、歸納、分類、選擇……孩子在遊戲中潛移默化的學習種種生活技能,還能增加親子的互動和陪伴,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鼓勵孩子,讓他們保持積極性

孩子做家務初期,難免手忙腳亂,甚至越幫越忙,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耐心,逐步引導。

有一回進門就聽見孩子哭,我一問,才知道她想自己疊一下自己的小裙子,但試了好多次還是歪歪扭扭的。

我給她展示了一遍,告訴她手應該放在哪裡,兩隻手又該怎麼配合。

然後手把手帶她做了一次,等到第三次的時候,她就疊的有模有樣的了。

她興致勃勃的把裙子疊了又疊,後來又慢慢學會了疊褲子,襯衫,T恤。

父母接手去代替,看似容易輕鬆,卻會傷害孩子的積極和熱情。其實告訴孩子怎麼做,比替他做更有意義。

家人齊動手,共同參與

家務不只屬於媽媽或是爸爸,它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義務。

朋友圈裡有個媽媽經常分享家裡的日常。

有時爸爸擦窗,孩子在一旁幫忙洗抹布,媽媽做蛋糕,孩子攪拌蛋液,爸爸帶孩子一起擦地,媽媽和孩子一起洗碗……

我們笑她「調教」的好,她暗暗炫耀:「孩子他爸沒事會幫忙幹點活,小孩是大人幹點什麼都想摻和,我們也不攔著。」

明明是普通的家務活,但在互相協作中卻能讓人感受到家的溫情。

父母的態度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和父母一起勞動,會讓孩子感受到一起奮鬥的快樂。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順遂快樂,想託他們走的更遠,往往在不經意間,限制了他們成長的多樣性。

在家務活中長大的孩子,更能體會平淡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吧,多給他一點信任,讓他充實自己的羽翼,飛的更高更遠。

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

相關焦點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位媽媽的話,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老一輩的父母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大多數都是快樂與辛苦並存,沒有做過家務或者農活的是少之又少。而現在的孩子的童年大都是歡樂而沒有煩惱的,從來沒做過一點家務的孩子更是比比皆是。01「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如今,中國的很多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很多家長把做家務活,當成孩子必須要完成的勞動實踐作業。曾有一位十多歲的孩子吐槽:自己小小年紀,被媽媽逼著做家務!這就是媽媽現在讓你做家務的初衷和目的。無論你有多大學問、你會說幾門語言,這都不重要!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這寶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很多家長也在這個問題上糾結,我就曾在後臺私信裡也看過許多類似的問題。家長在猶豫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而孩子也在詢問,為什麼讓自己做幹活。「媽媽,為什麼你要讓我做家務啊?」這位寶媽的回答,太贊了!朋友小李的女兒丫丫今年6歲,因為家境富裕,丫丫從小就活的像個小公主一樣。不過,雖然愛護女兒,但在教育問題上,小李卻毫不含糊。那天我去做客。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 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 精選
    很多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蔡少芬給了很好的回覆:「做飯是最簡單的家務,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這個回答真的是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
  • 「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這個回答,是我聽過最棒的回答
    那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回答呢?「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一天周末,閒來無事去閨蜜家串門,正趕上閨蜜家大掃除的日子,一進門閨蜜就在忙活著,閨蜜3歲的女兒沒有在睡覺,也沒有在一旁玩玩具,而是學著閨蜜的樣子,穿著小圍裙,手裡拿抹布在打掃房間。閨蜜的女兒一邊打掃還一邊唱歌,感覺很高興,不一會家裡就被收拾得乾乾淨淨,閨蜜的女兒像一個小大人一樣坐在沙發上嘆了一口氣「哎,可算是收拾完了,真乾淨。」
  • "媽媽,為什麼要我做家務?"寶媽的一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兒子問媽媽:為什麼非要我做家務?媽媽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在《少年派》這個節目裡,少年就借著節目吐槽了媽媽要自己做家務的事情。對於媽媽經常喊叫自己做家務,小付一直很不理解。在節目裡,他問媽媽:媽媽,我為什麼要做家務,我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嗎?對於小付的吐槽,媽媽沒有生氣,而是耐心的聆聽,接下來她的回答,收穫了一大片掌聲。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你的孩子有向你問過這樣的問題嗎?我想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吧,那麼你是怎麼回答的呢?孩子不愛學習,或者厭惡學習,這種現象在孩子叛逆期尤其明顯,因為讀書長期得不到反饋,孩子不明白讀書的意義何在,所以非常苦惱,想要退出,因此這時期,孩子與父母的矛盾很容易就白熱化。而且這時候很多孩子都會舉出讀書無用的特例來反駁家長,比如北大畢業還不是賣豬肉,誰誰家裡兒子博士畢業還不是擺地攤,諸如此類,讓家長啞口無言。
  • 當孩子問「我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影響他的一生
    在《少年說》中,初一的小姑娘餘福鈺走上了天台,向大家傾訴,媽媽在家裡經常跟她說,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質問她:「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她很困惑,為什麼是我要學做家務?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少年說》中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滿分答案
    最近又看了一遍《少年說》,在家長與孩子的談話中,我看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端,同時也看到了優秀的教育理念,真的值得家長們學習。在其中一期節目當中,一個小姑娘走上天台,吐槽媽媽,說媽媽在家經常告訴她,女孩子要多做家務,要學做飯。媽媽在地下回答她說,「你不做難道等著以後的老公來給你做嗎?」而小女孩疑惑地問,為什麼就不能讓以後的老公來幫我做這些呢?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孩子們關於「為什麼讀書」的疑問一直存在鮮有停歇,可如何回答卻成了考驗家長檔次高低的「測試」。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每次孩子不想讀書的時候,他們總會問:「媽媽,我什麼要讀書啊?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讀書是為了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現代社會,讀書雖然不是你人生的唯一出路,但如果不讀書你會失去更多的機會,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一次講壇上回答了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
  • 「媽媽,為什麼你的屁股流血了?」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把我問得啞口無言。我也經歷過一樣的事情,超級尷尬啊,當時我兒子緊張得要哭了,說媽媽怎麼流了那麼多血。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答,就騙他說:「因為這幾天媽媽不好好吃蔬菜,所以媽媽的痔瘡出血了,要用大號的創口貼。」她還真信了,特別心疼我。有一次,我兒子看到廁所紙簍裡帶血的衛生紙,很關心地問我:「媽媽,是不是誰受傷了?」
  • 「你能不再逼我做家務了嗎?」,媽媽的回答很「溫暖」
    媽媽:「兒子,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你先自己玩哈。」兒子:「媽媽,你哪裡不舒服?」 媽媽:「媽媽感冒了,有些頭疼。」兒子:「那媽媽你今天休息,我來洗衣服!需要什麼,跟我說。」 媽媽今天生病了,兒子心疼媽媽,主動接下媽媽的日常家務,站在小凳子上用搓衣板和洗衣刷有模有樣的洗衣服。媽媽雖然生病了,但是看著這麼懂事的兒子,心裡甜甜的。
  • 當娃問為什麼要做家務,蔡少芬的回答,值得家長深思
    每一個孩子出生之後都是家裡的小皇帝,這也不讓幹,那也不用做,很多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簡直可以用溺愛來形容,吃飯需要喂,喝水有人端,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抱怨說自己太累了,試試都幫孩子做可不累嗎。前不久,我看到了一個挺有意思的視頻,是一個義大利的小女孩自己製作煎雞蛋的過程。
  • 女兒問:媽媽為什麼你有「小翅膀」?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女兒問:媽媽為什麼你有「小翅膀」?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丫丫今年5歲了,是個非常活潑可愛的孩子,這個孩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問題多」,這天晚上,丫丫的媽媽在陪孩子洗澡時,突然指著媽媽的腋下問:「媽媽你這裡怎麼會有蝴蝶」,媽媽被丫丫冷不丁地問題弄得有點蒙,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媽媽明白了,原來丫丫把她腋下的毛當作是翅膀了。
  • 當孩子問道: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聰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小敏媽媽每天要提前半小時下班,順便到學校把孩子子接回家,然後開始準備晚飯,等爸爸下班回來吃飯。有時爸爸回來早,如果飯還沒做好,爸爸就會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或者看手機邊等飯菜做好。:"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
  • 為什麼一定要生兒子?寶爸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讓人感動
    最近,有朋友問我:「男人是不是都有生兒子的情結?」因為,她家女兒今年11歲了,夫妻倆原本都商量好了,就要一個女兒,可現在她老公突然想生二胎,還說最好能生兒子。甚至,他還為了生兒子做各種準備,戒菸戒酒、鍛鍊身體、吃一些有益的食物,甚至還各種參照網上的「偏方」,大有不生兒子不罷休的架勢。為什麼一定要生兒子呢?有一個女兒不好嗎?
  • 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導讀: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為什麼我要上幼兒園?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