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

2021-01-15 金融界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陶鳳 王晨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人身安全保護令不僅是人民法院依法、及時、有效預防和打擊家庭暴力,防止家庭暴力行為再次發生的有效手段,也是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婚姻家庭、贍養、撫養等家事權利義務關係穩定和保證雙方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1月10日舉行的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便提出,要深入推進家事審判改革,依法妥善審理婚姻家庭案件。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推動健全防範家庭暴力、保護人身安全的制度機制。

婚姻家庭矛盾中,家庭暴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民法典》也對此作出了回應。目前我國《民法典》正式實施已10日有餘,根據規定,離婚訴訟中,家庭暴力受害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並且家庭暴力是法律規定離婚條件之一。離婚訴訟中存在家庭暴力的,人民法院應判決離婚。《民法典》施行之際,最高人民法院也公布了相應的司法解釋,明確持續性經常性家暴將被認定為虐待。

而自反家庭暴力法於2016年施行後,與「家庭暴力」相關的案例數量開始逐年下降。其中專章規定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對遏制家庭暴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明確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不收取訴訟費用,申請人也不需要提供擔保,最大限度地保障當事人能夠及時、便捷地獲得司法保護。

去年11月26日,聚焦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發放和執行過程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最高法、全國婦聯和中國女法官協會首次聯合發布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十大案例,也旗幟鮮明地向社會表明了多方合力、聯合治理家庭暴力,向家庭暴力堅決說「不」的態度和決心。

但在現實中,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還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北京商報記者嘗試撥打12338婦女維權公益服務熱線,熱線提供了3個律所及法律援助中心的轉接號,可以提供法律諮詢相關服務。但其中一個法律援助中心的號碼無法接通。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告訴記者:「一般在代理家暴案件時,會同時進行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主要是擔心訴訟過程中會加劇家暴的風險。在舉證上,至少有證明有家暴的現實危險性。在申請上,只要有相應的家暴證據、威脅的言辭證據等,還是可以申請下來的。」

根據最高法數據,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籤發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份。但是相比於龐大的家庭暴力受害者來說,保護令籤發的數量仍較有限。全國婦聯根據收到的信箋、投訴電話及網上調查的結果得出,2020年約有20%的家庭存在侵害人身權的家庭暴力。

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比例也並不高。根據最高法數據,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審查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案件5860件,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3718份,籤發率為63%。

此外,在執行上,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作用也有限。北京商報記者在最高法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注意到,黃某多次對妻子陳某某實施家庭暴力。在陳某某申請後,人民法院裁定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並同時向黃某及其所在派出所、社區、婦聯送達。一個月後,黃某就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兩次實施家庭暴力,陳某某控訴後,法官即聯繫城東派出所民警,派出所根據聯動機制對黃某拘留5日。

根據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四條,被申請人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人民法院應當給予訓誡,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拘留。且法律規定人身保護令有效期不超過6個月,在失效前法院可以根據申請人的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

北京平谷法院峪口法庭庭長李曉明告訴記者,自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實施開始,法院就開始接受申請,並且做了一些宣傳。但申請的數量還是有限,平谷區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大概每年在五六件左右。一方面,很多人未必了解,也有人是顧及到面子,或者擔心申請後會否加劇家庭矛盾。「從實際裁判來看,我們還是傾向於從寬認定。只要能出具相關的證據,比如出警記錄、醫院診斷書、傷害照片保留、警方告誡書、傷情鑑定等,有這些初步的證據能夠認定存在家暴行為,法院基本都會出具人身安全保護令。」

不過,李曉明也談到,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主要作用在於解決安全問題,及時制止家暴行為。有部分當事人有目的地申請保護令,想將其作為一方存在過錯行為的依據,用於後續離婚或財產分割。這也導致了部分法院在裁判中會比較謹慎。李曉明建議,還是要統一裁判標準。以保護作用為主的人身安全保護令籤發可以從寬,後續離婚過程中再涉及家暴認定的,再重新按標準認定。

此外,對於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可完善之處,李曉明建議加強多部門協作。「反家暴不是法院一家的事情,還包括婦聯、居委會等。尤其晚上、周末等時間,還是得由居委會等部門承擔責任。保護令的保護範圍也可以進一步拓寬,不僅僅局限於家庭成員之間,有時候前對象、或者已經離婚了的,仍然有一方持續騷擾,也應該更明確地納入保護範圍中。對於當事人來說,證據意識也應該提高。一旦發生家暴行為,就要留存好證據。」

相關焦點

  • 打擊家庭暴力 我國將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
    加快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推動健全防範家庭暴力、保護人身安全的制度機制。婚姻家庭矛盾中,家庭暴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當前,我國仍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等變化巨大,家庭建設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曾如此說道。
  •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真的完善了嗎?
    系列專業信息庫中以「人身安全保護令」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2016年全年全國法院共受理了591起保護令的申請,2016-2018年也僅有2034件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的申請,3年累計的申請總人數不及遭受家暴人數的萬分之一。通過數據對比不難發現,「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宣傳、落實情況並不樂觀,有相當多的群體不知道、不了解「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
  • 寧夏推進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保護家暴受害者
    記者9日從寧夏高級人民法院獲悉,日前,寧夏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寧夏公安廳、民政廳、婦聯共同制定印發《關於推進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有效預防和及時制止家庭暴力,維護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法律適用
    五是建立完善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當事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危險時,可以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此外,反家暴法還將適用範圍擴大到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規定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參照反家暴法規定執行。  筆者主要就人民法院辦理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進行探討。
  • 寧夏推進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實施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聯合自治區公安廳、民政廳、婦聯共同制定印發《關於推進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有效預防和及時制止家庭暴力(網絡圖片)《辦法》要點人身安全保護令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
  •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
    反家庭暴力法專章規定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對遏制家庭暴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導致目前許多家庭暴力受害人仍然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項制度。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聯、居委會、村委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在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郝佳看來,人身安全保護令能夠防止暴力行為發生或再次發生,對我國反家庭暴力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存在多重困境,專家呼籲部門協作提實效
    反家庭暴力法專章規定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對遏制家庭暴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導致目前許多家庭暴力受害人仍然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項制度。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發揮教育、震懾的雙重作用,但反家庭暴力工作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從現實情況來看,還需要加強公檢法司和婦聯等多部門之間的協作,加大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護力度,提升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效。預防制止家庭暴力,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去年9月,30歲的四川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唐路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
  •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存多重困境 專家籲部門協作提實效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專家呼籲部門協作提升「保護令」實效● 根據法律規定和學理研究,家庭暴力可分為身體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經濟控制和目睹暴力等多種形式● 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後,與「家庭暴力」相關的案例數量開始逐年下降,反家庭暴力法專章規定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對遏制家庭暴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
  •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存在多重困境,專家呼籲部門協作提實效_新華...
    反家庭暴力法專章規定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對遏制家庭暴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導致目前許多家庭暴力受害人仍然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項制度。  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發揮教育、震懾的雙重作用,但反家庭暴力工作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從現實情況來看,還需要加強公檢法司和婦聯等多部門之間的協作,加大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保護力度,提升人身安全保護令實效。  預防制止家庭暴力,法律制度不斷完善  去年9月,30歲的四川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唐路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
  • 人身安全「保護令:作用還需加強聯動
    自2016年3月1日反家暴法實施以來,浙江全省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護令114件,比過去6年的總和高出將近4倍,範圍擴展到全省10個地區。記者獲悉,過去一年來寧波兩級法院也相繼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人身安全保護令也即人身保護裁定,是人民法院為了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人身安全而作出的一種民事強制措施。一年來,保護令執行效果如何?落實過程中又有何困難?
  •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專家呼籲 部門...
    反家庭暴力法專章規定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對遏制家庭暴力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現實中還存在舉證難和執行難等多重困境,導致目前許多家庭暴力受害人仍然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項制度。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聯、居委會、村委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在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副教授郝佳看來,人身安全保護令能夠防止暴力行為發生或再次發生,對我國反家庭暴力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關於「人身安全保護令」
    人身安全保護令只針對「硬暴力」?另一起案例中,趙某因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被丈夫葉某發送大量簡訊辱罵、威脅。葉某的簡訊包括「不把你全家殺了我誓不為人」等,之後還向法院提及已購買刀具。趙某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後,法院裁定:禁止葉某騷擾、跟蹤、接觸趙某及其父母與弟弟。
  • 寧夏多部門聯合推進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落實
    新華社銀川10月11日電(記者張亮)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公安、民政、婦聯等部門出臺推進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實施辦法。辦法對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的申請、受理做出詳細規範,旨在有效預防和及時制止家庭暴力。根據實施辦法,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人應當提供傷情照片或者病歷、檢查報告,親友、鄰居或者村(居)委會成員等做出的證人證言,公安機關家庭暴力告誡書、接處警記錄、詢問記錄、詢問筆錄、民警證言,以及信件、錄音、錄像、手機簡訊或者電子郵件等相關證據。
  • 2020年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條件
    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係,促進家庭和諧、社會穩定,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 2016年3月1日,該法正式施行,標誌著我國首次以國家立法形式建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那麼,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條件有哪些呢?
  • 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條件有哪些?
    2020-09-17 16:00:31 | 來源:北京法院網 | 作者:施振偉    為了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
  • 「人身安全保護令」還需聯動機制補位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張連洲    預防和制止家暴,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社會協同、各方聯手,加快公檢法司和婦聯等部門之間信息共享
  • 人身保護令適用有限 反家暴法律制度仍待精細化
    雖然全文僅有38條,但反家暴法簡明實用,反家暴法確立的告誡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撤銷監護資格制度等也已經發揮了現實的作用,對於家庭暴力行為的懲戒效果明顯,社會公眾對家庭暴力的認識在改變。「進步巨大,作用顯著,但仍然不夠。」多位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我國反家庭暴力法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空間。「當務之急是如何把這些法律制度進一步細化,特別是細化操作流程和裁判標準。」
  • 如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之前網上關於家暴的話題很引人關注,對於被家暴的女性人們第一想到的解決辦法往往就是離婚,婚姻法也確實將家庭暴力作為準予離婚的情形之一,可是離婚有時並不能讓遭受家暴的女性真正逃離家暴的噩夢,即使離了婚的女性也依然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之下。
  • 人身安全保護令九成是「妻子」申請
    人身安全保護令九成是「妻子」申請廣州中院指出,因證據收集不足被駁回的也不少羊城晚報訊 記者董柳,通訊員馬喜璇、吳子穎、張雅慧報導:11月25日是國際反家庭暴力日。記者當日從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自2016年3月正式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確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以來,截至今年10月,廣州各基層法院共受理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170件,絕大多數(90%)為妻子因遭受丈夫家暴而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 「法官說法」人身安全保護令護佑你的人身安全
    該法設計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採取人身安全保護令裁定的形式,為受到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現實威脅的家庭成員的人身安全提供司法保障。為了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的具體內容,學會運用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保護自身權益,營造全社會反對家庭暴力、保護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良好社會氛圍,我們採取法官說法的形式,邀請家事審判領域的法官為我們解讀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