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你在《走不完的心路》寫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少了那份痴心和熱愛,終是難以成就的。而這份「痴迷」,如果不在一開始就堅持下去,時間過了,也會衝淡。只有在不斷的追求裡---「一步也不離棄」的追求中,人,才能在付出了若干年的血汗後,看見那個可能進入的殿堂。你用這段話來評價蔡志忠,嗯,他是個有恆心的畫家,服了三年兵役,也沒有使他放下畫筆,他的心還在漫畫上。堅持與熱愛,大概是最永恆的事情了吧。
跟著這本書繼續走近你,我會慢慢發現,你童年雖說是痛苦的,可是你走出童年的陰霾後,你在這個旅途中也遇到了許多幫助她的朋友,你認識筆友張拓蕪,心靈交織的文亞,孤獨的長跑者高信疆,愛你如己出的乾爸徐訐一直在你失去荷西後安慰你,擔心你,給你一直寫信安撫你,可是最後你還是因為過度傷心,終止了你們的來信,不幸的是你們最終的終止是因為乾爸爸的不幸離世,一個在即將離開時還在給你寫信的爸爸。這大概也是你一直的遺憾吧。丈夫生前給你買花,手裡捧著一把百合花遞給你,你剎那間失控了,還向他大叫了起來,說他沒有經濟能力,把花丟到了地下,轉身跑開,可是丈夫荷西走了以後,你開始如他在生前般,每到百合花開的季節,你仍舊給自己買滿屋的百合,這種做法,又豈不是你對丈夫荷西的懷念呢。你愛荷西,很愛很愛,不是麼。
還記得你寫《讀書與戀愛》那章,你說戀愛嘛,那也是自自然然,花,到了時候與季節,必然是要開的,沒有任何理由躲開這自然的現象,只是入了大學,便更加理直氣壯起來。於我而言,我總覺得愛情是個看著複雜,而又很簡單的事情。順其自然,大概是愛情最美的模樣吧,願每個人都可以嫁給愛情。如同你寫的一相聚時的一切悲歡,付出得真真誠誠,而分別的事實來得自自然然,沒有任何一方在這份肯定的至情中強求以結合為終場,在我看來,這是一種認知與胸襟和其實沒有遺憾,有的是極為明確的面對事實的成長。這篇文章是二十歲的你寫的,我現在也二十歲,不過對於愛情的認識,真的不急你的半分之一。
你,是我不及的夢。令我最感到痛心的是,丈夫荷西走了後,你陷入了抑鬱,最後選擇了自我結束這種方式。其實你讓我有點不解,一個如此喜歡旅行,喜歡寫作,喜歡撒哈拉的女子,怎麼在這件事情就沒有想的開。你的「撒哈拉之心」讓我看到了有一種生活叫冒險;「徐先生與我」讓我見到了有一種情叫真情;「孤獨的長跑者」讓我認識了有一類人叫堅持;「戀愛中的女人」讓我感受到雲門舞集的感嘆。而讀你的書,讓我漸漸認識了你,從書中了解人與人的真情。在《歡喜》中當時,女孩子只知道要素雅,並不曉得配色,以為素雅就是美。現在想起來,才明白青春是不需要顏色來裝飾的。嗯,青春就是不需要顏色裝飾,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顏色,自己的的青春。
在《你是我不及的夢》最後一篇文章裡,三毛很羨慕在沙漠中住著的玉蓮,她住在你最愛的沙漠中,有不善言辭但深愛她的丈夫,結實健康的兒子還有和善的公婆,是普通卻又幸福的一家,這是你所嚮往的生活,但是你卻不能輕易擁有。我們羨慕你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那對我們是不及的夢,但是你卻羨慕我們輕易得到普通平常卻又幸福的生活,這對你是不及的夢。不及的夢,對於已經離開我們的你來說,便是永遠的不及。
我也想用這篇你是我不及的夢來緬懷你,我不及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