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能失智的老人,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2020-12-24 九如大學

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爾茨海默症),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老年痴呆症,現在國內已逐漸以「認知症」取代「痴呆症」。據統計,我國現有1000多萬老年痴呆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佔全球總患者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

01

失智症的多種類型

老人失智症,佔失智症裡面的大約50%,而且以女性居多。有人格的變化,她剛吃完飯,又說還沒有吃。這種反覆無常的現象是典型的失智症狀,其中40多歲也有這種情況發生的。

腦血管性的失智症佔20%,而以男性居多;

路易氏體型(Levi小體)妄想幻想型很厲害的佔20%;

剩餘的佔10%,其中的複雜原因是有很多種引起的。

以上這些綜合起來都稱為失智症。這和日常的生活習慣以及吸菸,飲酒等都有關係,而積極的多參加運動,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日常的睡眠質量也很重要。失智症是難以醫治的,但我們是可以用科學的護理來控制症狀。

其實患老人失智症病人,他們的症狀,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要知道認知症的老人也非常的可愛,自尊心也是很強的。但如果和他們溝通好的話,是能和老人做朋友的。

我們要清楚:認知症是一種病,要理解他們,關心他們,絕對不能去否定他們,要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去,去關心愛護照顧好這些善良的老人們,給他們溫暖!

02

失智症照顧主要有幾點?

安全問題

防走失,防跌倒,防誤食,防自殺;安全是重點!

針對認知症老人,首先是定向障礙。所以走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作為機構最好有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空間,而且對於電梯、門等不希望老人走出去的地方,還需要有特殊的掩飾設計。在防走失的時候,要加強門衛的責任意識以及相關配置,比如,大門加鎖,智能刷卡門等。

設無憂區。全封閉管理,防傷害,安全方面必須適老化配置,無障礙。

失智老人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容易發生自傷甚至自殺事件,而且有的老人則會受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識地出現自傷行為。護理人員要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的危險因素,保管好藥物甚至利器等。

環境適宜

要給這樣的老人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失智老人特殊護理單元公共活動空間中,空間布局、家具細節、空間氛圍、物理環境等方面對老人的空間利用、交流行為、活動開展等行為均會產生影響。與此同時,老人身心狀態、照護支持環境與老人行為也有相互作用,並會間接作用於環境因素對老人行為的影響。

第一,主要活動廳的可達性非常重要,應保證與居室同層設置、避免單元規模過大(根據國外失智老人養老設施設計經驗,認為10~14人較為合適,最多不宜超過20人)。

第二,可通過動線設計創造失智老人及員工「狹路相逢」的機會,還可將老人經常停留的空間與備餐間等員工工作空間臨近,以促進老人的交流行為。同時,需要設置一些安定、明亮的空間供老人和親朋好友進行較長時間的交流。

第三,活動廳的元素布置宜豐富化,為老人提供多樣的活動選擇,特別是一些自發的活動,如棋牌、園藝活動等。

差別管理

在功能布置上,也需要注意。不同階段不同的認知症老人行為症狀表現是不一樣的,解決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個性化很重要。所以這就需要對每一個老人都要認真觀察,也就是說我們在護理上人員的配比也是高的,而且還不能經常換人。

失智老人不論是輕度還是重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溫柔型的,一種是暴躁型的。溫柔型的失智老人還好照顧些,而對於暴躁型的是需要護工的細心照顧,要清楚是什麼原因又引起了老人的狂躁?

對護理員在培訓護理技術的同時,特別加強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培訓。我們要求護工對每位失智老人都能進行全面分析,對症下藥,制定出一套完整護理方案,要求一人一案。

對以前還有記憶的,懷念以前歲月的老人分開管理。以前所從事的職業他們有的能記住的就按老人的職業分開來,帶著能動的老人做以前的事,他們會感到很開心。

康復訓練

除了基本的康復訓練,還可以根據老人愛好和原來職業設計項目;加強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訓練,提高認知功能。

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利用一切護理、治療的機會,主動與老人交流,如利用寫有單詞、短語的卡片和圖片等來進行訓練;鼓勵老人多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對於防止智力進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當然也應注意適度用腦,比如勸老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到室外活動一下,以轉換興奮中心。

重建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質量上,有的失智老人不懂得生活的基本認識,就得重新建立他們的生活習慣,如上廁所,認門兒等;上廁所得護理人員在一定的時間內帶去廁所,並不停叮囑這是上廁所的地方;認門兒,可以在門口安一些顏色鮮豔,或者造型獨特的東西,讓其能夠一眼記住,他的家與其他人的區別。

尊重關懷

對老人要始終保持尊重和同理心,對於認知症老人照顧中,我們一定給予應有的尊重,維護他們的尊嚴,儘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一定不要使用傷害感情或損害老人自尊心的言語行為,使之受到心理傷害,產生低落情緒,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不強迫老人做不情願的事情,對老人多說一些關愛的語言;讓老人感覺被需要,被惦記,被尊重,增加歸屬感。

耐心相處

我們需要對認知症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對老人出現的行為症狀要清楚如何面對。在相處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萬不可把失智型老人當成可以交流的正常老人,而是應該具體分析他的症狀,進而按照他的思維把可能一觸即發的爆火點撲滅。

還要最重要的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尤其是面對重複行為時,找出觸發老人行為症狀的原因並去解決。在防止他們暴躁的情況上,我們得順著他們,不要與他們分辨高低。如:她要摘星星,就得告訴他今天火箭發射人員下班了,明天他們一上班,我們就點著火,立馬啟程!

陪伴傾聽

要耐心傾聽老人的敘述。其實上了年齡的老人, 她最希望的就是你認真聽她拉呱聊天。即使一件事情說了很多遍,我們做晚輩的也要像聽第一次那樣有耐心,老人就非常幸福知足。

中國老年失智症患者是世界上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不斷擴大的失智老人群體對專業化養老機構提出了迫切需求。由於失智老人存在記憶、語言、思維、判斷能力等一系列認知障礙,可能伴有不安、激越等行為精神症狀。因此,失智老人需要穩定而親切的環境,並且需要護理人員更加密切的關注與照料。

03

如何成為專業的失智照護人才?

失能失智長者的照護是「難中之難」,佔老年人總人口3%左右的完全失能長者尤其需要養老機構的專業照護。而目前專業的照護人才缺口大,國家也在通過各種政策文件要求全面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提升養老護理員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水平,推動養老服務加快發展;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

隨著社會老齡化高齡化的加深,養老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很多人躬身入局。因此,當前積極參加專業人才培訓,既順應了國家要求,也滿足了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可以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就業積累一份優勢。

Q:

什麼是1+X證書制度?

A:

「1」為學歷證書。學歷證書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Q:

報考1+X失智老年人照護證書的意義

A:

1就業前景大。目前我國約有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對於這兩類老人的專業照護問題成為數千萬中國家庭的焦慮和痛點。 只有不到1%的失智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獲得專業照護。

2、專業照護人才稀缺。據估算,按照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數據,1:4的護理人員配置,應該有1000萬的相關護理人員,但是目前從業人員不足100萬,而真正有專業背景經過一定訓練的還不到10%。

3、國家認可並重視。國家人社和教育部認定頒發的失智照護領域的職業技能證書。

相關焦點

  • 失智失能老人照護:「關懷」是護理工作的基礎
    老人上了年紀,會漸漸出現行動不便、記憶喪失等狀況,在大多數人口中,將此籠統地稱為失能失智,但是從更嚴苛的角度來講述,失能失智的範圍則更廣泛。面對家裡的失能失智老人,很多時候家庭的成員都在努力去照顧,但久而久之也讓家人感到無奈和為難,有的家庭選擇將家裡老人送往養老機構進行照料,有的家庭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還是選擇將老人放在家裡照料。不過,老年人護理工作表面看似簡單,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東西。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長期照料服務補貼 應對準中低收入失能失智老人 多年來,政府以直接投資設施和給予各類財政補貼的方式投入老年服務事業。新增的床位主要分布在中高端養老院和鄉鎮敬老院,瞄準的都是健康老人,而非失能失智老人。出於護理成本的考慮,很多養老機構即便空床,也不願收住失能失智老人。 2009年,據全國老齡辦課題組調查,我國公辦機構收住失能失智老人僅佔入住老人的9.3%。近年來雖然入住率有所提高,但城鎮公辦養老院和高檔民辦養老院失能失智老人平均入住率僅佔30%和10%。
  • 失能失智老人服務「最後一公裡」,何時才能打通?
    「其實髒活累活對於我來說都不算什麼,只要能吃苦有愛心,一定能把工作做好,最讓人覺得委屈的就是有些老人可能因為常年臥床加上病痛折磨,大腦思維或脾氣不穩定,經常吆喝指使,再就是家屬的不理解。」家庭護工陳燕年過半百,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6年時間,由於工作出色,找她的人都需要排隊,她選擇僱主的標準就是要麼是健康的高齡老人日間陪護,要麼是完全失能失智的老人。
  • 「讓媽媽記住我們」!這場公益宣傳活動關愛失智失能老人
    上午九點,上海市柏萬青志願者工作室和靜安區靜安寺街道老年協會在靜安公園廣場,特別舉辦了一場以「讓媽媽記住我們」為主題的紀念「世界阿爾茲海默症日」公益諮詢宣傳活動,呼籲全社會給予失智失能老人更多關愛,關注老年人群腦健康。
  • 專門收住失能失智老人,觀海衛這家養老院每天都有針灸、推拿、按摩
    「大媽,你先躺下,我給你按摩一下,身子會比較舒服點」「好的,謝謝儂哦,每天給我們老人按摩洗腳,真是告代不過」……話音剛落,健康護理員黃玲就將老人扶著躺上床,然後開始熟練地為其按摩雙腿、後背,並囑咐一定要多活動活動筋骨,身體活絡了,酸脹疼痛也就緩解了。這是記者近日在觀海衛鎮海地養老院看到的一幕。
  • 何偉委員:將失能失智失獨老人醫養結合服務納入醫保
    全國政協委員何偉呼籲,將設施完備、功能完整的醫養結合機構優先納入醫保定點範圍,重點將失智、失獨、失能老人醫養結合服務項目和診療費用逐步納入醫保報銷範圍,有計劃地增加失智、失獨、失能人員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的醫療康復項目。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我國超過1.8億名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種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
  • 關注身邊的「蘇大強」:失能失智老人生活境況亟待改善
    「看不清楚,手抖,走路直喘氣……簡單的動作做起來都那麼困難,走幾步路就感覺頭暈,太不容易了。」李女士感嘆,想到自己的母親年逾七十,老邁的身體每日行動的困難,就格外心疼。申冉 攝據「江蘇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統計,江蘇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800餘萬人,佔總人口數近23%,其中有10%屬於失能半失能老人;此外,在中國60歲以上人群中,認知症(俗稱「失智症」)患病率為7.2%,越來越多的「失能失智」老人亟待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援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  【咱爸咱媽說】  「我想出門透透氣」  家住南通市虹橋新村的姚琴英今年80歲,她每天的日常,就是照顧中風癱瘓在床的老伴邵有才。
  • 失智失能老人誰照護?科技基礎研究怎麼展開?科創板如何完善?全國...
    談養老服務體系:加強失智失能老人養老照護《國際金融報》:曹院長,謝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年兩會建言,您向大會提交了哪些內容?曹阿民:今年提交三件提案,兩件都和養老相關。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多接地氣,深入基層,了解百姓實際需求,提出務實建議。
  • 失智老人怎麼養老?
    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9.18萬人,約佔老年人口總數的7%。尤其是後者,他們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杭州市正在醞釀出臺《關於加快養老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目前徵求意見稿正在市政府網站(http://www.hangzhou.gov.cn)聽證,11月4日是聽證最後一天,歡迎大家出出點子、談談想法。
  • ...衛生機構新設醫養結合專區 收治家庭照護困難的失能、失智老人
    (記者劉晶晶、通訊員蔣慶良)8月6日,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市康復醫院(市一醫院康復分院)、市優撫醫院和城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設的醫養結合專區近日全面投入運行,共計新增醫養結合床位近百張,主要收治家庭照護困難的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吳雪良因患癌症,幾年前做了人工造瘻手術,每天護理程序十分複雜。老伴陶慧媛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兩位老人都處於失能狀態。吳雪良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照顧他們的長女吳梅芬睡個安穩覺。「我自己也有小家庭要照料,但照顧父母是我的責任,為了專心照顧他們,我辭掉了工作,住到父母家,全家各種開銷都落在了我愛人一個人身上。」
  • 鄭悅、黃晨熹: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生活質量幹預項目的開發——基於壓力應對理論
    以子女、配偶為主的家庭照顧者是失能失智老人照顧的主力。已有研究表明,長期的照顧壓力會造成家庭照顧者生活質量下降,甚至出現虐待老人的現象。以失能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為主要幹預對象,以改善照顧者生活質量為著眼點,設計幹預項目,具有必要性。基於壓力應對理論,可以選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感作為中介變量,設計提升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幹預項目。
  • 孝德智慧養老:讓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走出照護困局
    失能失智老人長期照護 成家庭難以承受之痛中國有超過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90%以上的失能失智老人由家人照顧,中國每年有50萬失智老人走失。據不完全統計,45.9%的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鬱症狀,家人20%患有憂鬱症,65%有抑鬱傾向。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的養老樣本根據杭州市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長明寺巷社區地處杭州城站火車站附近,屬於上城區小營街道。
  • 【上海2月10日-12日】日本失能失智症照護管理培訓班
    ◤培訓目標◢引進日本30年積累下來的先進介護理念與技術實務,構建本土化培訓服務體系緩解我國失能失智老人照護隊伍人員不足的困境,培養優秀的管理護理人才搭建本土化、專業化、國際化學習平臺,優化失能失智症護理隊伍專業化水平培訓失智症老人照護的實務工作者,強化其失智症的照護能力,提升照護水平 ◤培訓對象◢
  • 定義失能失智長者照護新標準!融創中國首家國際康養中心開業
    這是目前我國失能失智長者數量,超過30萬!這是目前青島市失能失智長者數量。權威數據顯示:我國90%以上的失能失智長者均居住在家,由家人照護。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居家照護帶來的健康管理、環境不適、病情惡化等問題,是每一個失能失智長者家庭的重大挑戰。
  • 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天冷了,他們想洗個熱水澡不容易
    但是在生活條件愈發變好的現在,一些老人因為年齡大,洗澡越來越成為難事,一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想洗一次澡更是難上加難。澡堂為何拒絕老人獨浴?老人在冬季洗澡有哪些困難?哪些老人在洗浴時需要家屬陪護?即日起,我們推出「關注老人洗澡難」系列報導,希望能引起大家關注,讓老人洗澡不再難。
  • 上海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2000張,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康復服務
    其中,在養老方面,為了加快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的照護服務體系,向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專業照護、康復服務,2020年,上海市將改造認知障礙照料床位實事項目的指標,翻倍至2000張。上海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葛健透露,截至2019年初,上海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503.28萬,佔戶籍總人口的34.4%。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30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市醫保局獲悉,成都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將擴大範圍,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