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失智症種類是老人失智症(即阿爾茨海默症),它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老年痴呆症,現在國內已逐漸以「認知症」取代「痴呆症」。據統計,我國現有1000多萬老年痴呆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佔全球總患者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平均有30萬新發病例。
01
失智症的多種類型
老人失智症,佔失智症裡面的大約50%,而且以女性居多。有人格的變化,她剛吃完飯,又說還沒有吃。這種反覆無常的現象是典型的失智症狀,其中40多歲也有這種情況發生的。
腦血管性的失智症佔20%,而以男性居多;
路易氏體型(Levi小體)妄想幻想型很厲害的佔20%;
剩餘的佔10%,其中的複雜原因是有很多種引起的。
以上這些綜合起來都稱為失智症。這和日常的生活習慣以及吸菸,飲酒等都有關係,而積極的多參加運動,有很好的預防效果,日常的睡眠質量也很重要。失智症是難以醫治的,但我們是可以用科學的護理來控制症狀。
其實患老人失智症病人,他們的症狀,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要知道認知症的老人也非常的可愛,自尊心也是很強的。但如果和他們溝通好的話,是能和老人做朋友的。
我們要清楚:認知症是一種病,要理解他們,關心他們,絕對不能去否定他們,要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中去,去關心愛護照顧好這些善良的老人們,給他們溫暖!
02
失智症照顧主要有幾點?
安全問題
防走失,防跌倒,防誤食,防自殺;安全是重點!
針對認知症老人,首先是定向障礙。所以走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作為機構最好有一個相對獨立封閉的空間,而且對於電梯、門等不希望老人走出去的地方,還需要有特殊的掩飾設計。在防走失的時候,要加強門衛的責任意識以及相關配置,比如,大門加鎖,智能刷卡門等。
設無憂區。全封閉管理,防傷害,安全方面必須適老化配置,無障礙。
失智老人心理脆弱,喪失自理能力,為了不給家人增加負擔,很容易發生自傷甚至自殺事件,而且有的老人則會受抑鬱、幻覺或妄想的支配,而下意識地出現自傷行為。護理人員要進行全面照顧,嚴密觀察,隨時發現可疑動向,及時排除患者可能自傷的危險因素,保管好藥物甚至利器等。
環境適宜
要給這樣的老人足夠的照顧,保證居室安靜。失智老人特殊護理單元公共活動空間中,空間布局、家具細節、空間氛圍、物理環境等方面對老人的空間利用、交流行為、活動開展等行為均會產生影響。與此同時,老人身心狀態、照護支持環境與老人行為也有相互作用,並會間接作用於環境因素對老人行為的影響。
第一,主要活動廳的可達性非常重要,應保證與居室同層設置、避免單元規模過大(根據國外失智老人養老設施設計經驗,認為10~14人較為合適,最多不宜超過20人)。
第二,可通過動線設計創造失智老人及員工「狹路相逢」的機會,還可將老人經常停留的空間與備餐間等員工工作空間臨近,以促進老人的交流行為。同時,需要設置一些安定、明亮的空間供老人和親朋好友進行較長時間的交流。
第三,活動廳的元素布置宜豐富化,為老人提供多樣的活動選擇,特別是一些自發的活動,如棋牌、園藝活動等。
差別管理
在功能布置上,也需要注意。不同階段不同的認知症老人行為症狀表現是不一樣的,解決的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個性化很重要。所以這就需要對每一個老人都要認真觀察,也就是說我們在護理上人員的配比也是高的,而且還不能經常換人。
失智老人不論是輕度還是重度一般分兩種,一種是溫柔型的,一種是暴躁型的。溫柔型的失智老人還好照顧些,而對於暴躁型的是需要護工的細心照顧,要清楚是什麼原因又引起了老人的狂躁?
對護理員在培訓護理技術的同時,特別加強心理學方面知識的培訓。我們要求護工對每位失智老人都能進行全面分析,對症下藥,制定出一套完整護理方案,要求一人一案。
對以前還有記憶的,懷念以前歲月的老人分開管理。以前所從事的職業他們有的能記住的就按老人的職業分開來,帶著能動的老人做以前的事,他們會感到很開心。
康復訓練
除了基本的康復訓練,還可以根據老人愛好和原來職業設計項目;加強注意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訓練,提高認知功能。
護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利用一切護理、治療的機會,主動與老人交流,如利用寫有單詞、短語的卡片和圖片等來進行訓練;鼓勵老人多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對於防止智力進一步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當然也應注意適度用腦,比如勸老人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到室外活動一下,以轉換興奮中心。
重建習慣
在日常的生活質量上,有的失智老人不懂得生活的基本認識,就得重新建立他們的生活習慣,如上廁所,認門兒等;上廁所得護理人員在一定的時間內帶去廁所,並不停叮囑這是上廁所的地方;認門兒,可以在門口安一些顏色鮮豔,或者造型獨特的東西,讓其能夠一眼記住,他的家與其他人的區別。
尊重關懷
對老人要始終保持尊重和同理心,對於認知症老人照顧中,我們一定給予應有的尊重,維護他們的尊嚴,儘量滿足其合理要求,一定不要使用傷害感情或損害老人自尊心的言語行為,使之受到心理傷害,產生低落情緒,甚至發生攻擊性行為;不強迫老人做不情願的事情,對老人多說一些關愛的語言;讓老人感覺被需要,被惦記,被尊重,增加歸屬感。
耐心相處
我們需要對認知症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對老人出現的行為症狀要清楚如何面對。在相處過程中,必須有足夠的耐心,萬不可把失智型老人當成可以交流的正常老人,而是應該具體分析他的症狀,進而按照他的思維把可能一觸即發的爆火點撲滅。
還要最重要的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尤其是面對重複行為時,找出觸發老人行為症狀的原因並去解決。在防止他們暴躁的情況上,我們得順著他們,不要與他們分辨高低。如:她要摘星星,就得告訴他今天火箭發射人員下班了,明天他們一上班,我們就點著火,立馬啟程!
陪伴傾聽
要耐心傾聽老人的敘述。其實上了年齡的老人, 她最希望的就是你認真聽她拉呱聊天。即使一件事情說了很多遍,我們做晚輩的也要像聽第一次那樣有耐心,老人就非常幸福知足。
中國老年失智症患者是世界上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不斷擴大的失智老人群體對專業化養老機構提出了迫切需求。由於失智老人存在記憶、語言、思維、判斷能力等一系列認知障礙,可能伴有不安、激越等行為精神症狀。因此,失智老人需要穩定而親切的環境,並且需要護理人員更加密切的關注與照料。
03
如何成為專業的失智照護人才?
失能失智長者的照護是「難中之難」,佔老年人總人口3%左右的完全失能長者尤其需要養老機構的專業照護。而目前專業的照護人才缺口大,國家也在通過各種政策文件要求全面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提升養老護理員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水平,推動養老服務加快發展;開展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升行動,確保到2022年底前培養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養老護理員、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
隨著社會老齡化高齡化的加深,養老行業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很多人躬身入局。因此,當前積極參加專業人才培訓,既順應了國家要求,也滿足了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可以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就業積累一份優勢。
Q:
什麼是1+X證書制度?
A:
「1」為學歷證書。學歷證書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Q:
報考1+X失智老年人照護證書的意義?
A:
1、就業前景大。目前我國約有4000萬失能老人和1000萬失智老人,對於這兩類老人的專業照護問題成為數千萬中國家庭的焦慮和痛點。 只有不到1%的失智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獲得專業照護。
2、專業照護人才稀缺。據估算,按照4000萬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數據,1:4的護理人員配置,應該有1000萬的相關護理人員,但是目前從業人員不足100萬,而真正有專業背景經過一定訓練的還不到10%。
3、國家認可並重視。國家人社和教育部認定頒發的失智照護領域的職業技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