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不動老伴了,我想喘口氣!」——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
【咱爸咱媽說】
「我想出門透透氣」
家住南通市虹橋新村的姚琴英今年80歲,她每天的日常,就是照顧中風癱瘓在床的老伴邵有才。「老伴82歲,人高馬大,我和女兒兩個人都搬不動,全天在家都覺得忙不過來。由於康復不當,老伴語言功能退化,身上還長了褥瘡。」姚琴英說,這幾年,就羨慕別人能出門散散步,能去公園透透氣。
常熟市古裡鎮吳雪良、陶惠媛夫婦臥病在床10多年。吳雪良因患癌症,幾年前做了人工造瘻手術,每天護理程序十分複雜。老伴陶慧媛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兩位老人都處於失能狀態。吳雪良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照顧他們的長女吳梅芬睡個安穩覺。
「我自己也有小家庭要照料,但照顧父母是我的責任,為了專心照顧他們,我辭掉了工作,住到父母家,全家各種開銷都落在了我愛人一個人身上。」吳梅芬說,給父母一日三餐餵飯,日夜護理,從來不敢睡踏實,還要自學各種護理技能,這些年對自己身心都是煎熬。
【心願達成度】
給這些家庭「喘息」機會
經過5年探索,長期照護險已覆蓋到南通全市720萬名參保人員,2.57萬人享受到居家、護理院服務,專業照護給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帶來希望。
如今,只要天氣好,姚琴英都會用輪椅推著老伴到附近的虹橋公園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以前沒時間來公園,是長護險讓我有了喘息機會。」姚琴英告訴記者,經評定,老伴邵有才為半失能狀態,可以申請居家照護。現在申請到的護工每周兩次上門服務。
南通在國內率先推行長期照護保險,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參保人個人每年繳納30元,醫保基金和公共財政補助70元。護工主要提供洗澡、指導康復、理髮等服務。如今,記者眼前的老夫妻倆樂觀開朗,恢復了語言能力的邵有才說:「政府給了這麼好的政策,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生活。」
蘇州今年推出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政策後,吳雪良夫婦也順利獲得護理資格,每月可獲得夜間陪護8-10次。女兒吳梅芬的「夜班」終於有人替換了。
「你放心去睡吧,有我呢!」當地居家養老服務站安康通的護理員陸玉芬介入護理的第一天,對吳梅芬說道。
「那天是我這麼久以來第一次一覺睡到天亮。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不能理解,這麼多年除了希望父母好好活下去,我唯一的心願就是有人能替替我,睡個踏實覺。」吳梅芬覺得政府推出的這項政策,比發錢更貼心更珍貴。
如今,通過政府補貼和購買服務,像安康通這樣的護理服務機構接到的夜間護理訂單越來越多。
【願景路徑】
多方探索攻堅「老有所護」
國家醫保局等部門日前發布的《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助力解決「老有所護」難題。
作為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江蘇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更為迫切。省醫保局副局長相伯偉介紹,目前長護險已在南通、蘇州、徐州、無錫、常州、揚州、泰州等地推行,試點地區基本形成「覆蓋全民、多元籌資、差別待遇、商保經辦」的長護險模式。
在籌資模式上,各地建立個人繳費、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的機制。同時鼓勵慈善、福利彩票等社會資本對長護險及殘疾人參保進行補貼。今年上半年,7個試點城市長期護理保險參保人數達2326.2萬人,7.01萬人享受待遇。
蘇州市民政局出臺「家庭養老夜間照護床位」試運行管理辦法後,已有95家單位成為首批籤約機構,設置12個養老服務夜間照護創新觀察點,籤約服務對象1726人。
頤養天年,需要政府多部門和社會力量的綜合投入。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834.2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3.34%。其中高齡失能、空巢獨居、農村留守老人等特殊人群佔比在逐年提升。他們的多元訴求,對養老服務的多樣化和有效性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7月1日,南京市養老服務領域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實施,將護理照料假制度、「喘息服務」、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時間銀行等內容都列入其中。截至目前,南京已累計為2000多名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家屬提供喘息服務。此外,屬於政府養老扶助對象的老年人,半失能的每戶每月享受不少於36小時,失智、失能的每戶每月享受不少於48小時免費生活照料服務。
目前,全省有各類養老床位69.9萬張,建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1.8萬個、街道日間照料中心589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7374個。除長期照護服務體系外,全省還建成護理型養老床位26.69萬張。為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江蘇通過對民辦、公辦養老機構實施同等補貼政策,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等,推動連鎖化、品牌化養老服務企業發展,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床位數達到47.88萬張,佔比68.5%。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表示,目前國內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平均水平只有3000多元,而照顧老人的護理院月均支出一般都要4000元以上。我國大約70%的老人支付能力不足。為此,江蘇還將持續深入排查解決突出民生問題,今年,全省要按照每千名戶籍老年人40張床位的要求補齊養老床位缺口。民政部門正在向3萬戶經濟困難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適老化改造。
記者 黃紅芳 唐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