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全面推進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向基層延伸 失能失智群眾享長護...

2021-01-07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通訊員梁寶泉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解決失能失智人員長期照護難題的制度安排。數據顯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家庭月護理成本最高達1926元。當前,由於農村地區傳統觀念、受教育程度等原因,長期護理保險服務觸角在農村地區延伸力度不足,特別是目前農村地區留守老人增多的現實情況加劇了照護需求缺口,膠州市通過推動農村長護市場發展,有效解決了失能失智人員「養老機構不能醫、醫療機構不能養、家庭成員無力護」的困局,全年提供長護服務達5萬小時。

組織化建構解決「怎麼管」

護理服務越來越規範

「長期護理保險管理鏈條長,作為主管部門,我們必須先考慮怎麼去管理這些長護服務機構,尤其要考慮農村護理機構管理半徑長的問題,做到未雨綢繆,既不浪費醫保基金,又讓群眾得實惠。」膠州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主任翟長關介紹道。

為此,膠州市從長期護理服務路逕入手,建立「一中心一平臺」,全面提升監管水平:「一中心」即為長護服務待遇準入中心,實行專家評審申請人病歷和評分量表,嚴把準入關;「一平臺」即為長護服務動態監管平臺,通過移動終端實現對護理情況的實時監管,嚴把操作關。

記者隨護理人員來到膠州市裡岔鎮南樓村,鎮衛生院劉曉敏護士到村民王聯福家示範指導防褥瘡氣墊使用,耐心叮囑用藥規範,並將護理過程通過手機終端實時上傳。王聯福因腦卒中後遺症長期臥病在床,妻子王延貞起初根本不知道怎麼照顧生病的丈夫,申請長期護理服務後,鎮衛生院的醫生和護士定期上門提供護理服務,極大解決了照護難題。

結構化準入解決「誰來幹」

醫養機構越來越成熟

管理公開透明,社會化醫養機構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今年,膠州市共準入37家定點護理機構,在準入結構上,我們充分考慮農村照護需求,78%的護理機構服務半徑輻射農村社區,護理服務逐漸由城市社區向農村社區延伸。」翟長關說道。

膠州市向全市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印發《青島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協議管理辦法》,鼓勵相關機構根據功能定位,申請院護、家護、巡護、長期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護等業務。

為充分滿足農村社區照護需求,膠州市更加注重護理服務供給側結構化調整,優先推動農村巡護服務發展,建立考核機制,採取正向賦分的辦法鼓勵基層衛生機構開展巡護業務。「我們明確了定點護理機構的申請條件、申請方式、受理流程、監督機制等內容,醫養結合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在這些機構裡,失能失智人員能夠得到康復治療和生活照料,特別是農村社區的失能失智人員享受待遇人數同比增長83%。」膠州市醫療保障局長期護理保險科科長劉波告訴記者。

標準化引領解決「怎麼幹」

服務路徑越來越清晰

護理機構建起來了,如何才能提升服務質量?膠州市建立護理服務培訓體系,指導護理機構照護服務隊伍建設,以技術性較強或者家庭照料者不能完成的事項為主,對17項生活照料項目、15項功能維護項目進行系統培訓,有效提升了護理機構的照護水平。

「我們打造了3家院護示範單位、3家巡護示範單位,並且試點建設智能服務平臺,以點帶面,引導全市護理服務機構提升服務質量,構築長期護理保險工作城鄉一體化格局,實現了以較低支付成本購買較高醫療護理服務的目標。」劉波說。

在膠州市某醫養結合機構,記者見到了前來探望父親的劉秀芹女士,劉女士目前還沒有退休,父親生病後在老家沒人照顧,在徵得父親同意後,劉女士將父親送到了這裡。

「開始我爸還有點不適應,但是這邊的老人多,跟別人熟了,就住得下了,老哥兒幾個在一起打牌很開心。這裡有大夫給看病,三餐都不錯,無論是醫療費用還是生活費用,長期護理保險都能報銷,我們也很放心。」劉女士如是說道。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膠州市醫療保障局:「小醫保」釋放大能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群眾看病就醫也會遇到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有數據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平均1名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員照顧,極大加劇了失智失能家庭的經濟壓力和精神負擔。這種情況下,長期護理保險成為「救命稻草」。
  •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長期護理保險亟待加快發展腳步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全國現有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萬,直接影響約1億戶家庭,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也因此成為社會養老服務中的「最痛點」。發展長期護理保險作為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制度措施之一,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今年兩會上,有多位代表委員就長護險提交建議提案,呼籲加快立法、建設統一等級標準和制度、加大商業性長護險優惠力度。
  • 失能失智老人服務「最後一公裡」,何時才能打通?
    ▲青島仙手復健醫療中心康復師引導失智老人喝水、繪畫,為失能老人按摩。不久前,市民張先生的父親因腰椎骨滑脫住進醫院,由於工作原因而無法長時間陪護父親,他便想到了請護工陪護。但實際情況卻是市場上護工數量較少,口碑好的護工更是早已被預約。
  • 青島醫保局發布「長護險」政策新解讀 關乎失能失智人員
    3.參保人申請護理保險待遇需要什麼條件?具體辦理流程是如何規定的?參保人申請護理保險待遇,應進行照護需求等級評估。·評估申請參保人或家屬應攜帶社保卡、病歷資料向定點護理服務機構(以下簡稱定點護理機構)提出申請,並填寫《青島市失能失智人員照護需求等級評估申請表》。
  • 衛愛民代表:小步快走推廣長期護理險,為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衛愛民代表這次帶來了關於養老的建議,他提出精準發力,讓一部分失能、失智老人能夠住上老年醫院享受醫護資源,並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推廣長期護理險制度,為失能老人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務。資料圖 攝:劉平衛愛民提出,目前北京市實行的是「9064」養老政策,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可是,當前養老服務機構本身受服務水平、人員素質、人員流失率高等問題困擾,失能老人享受到的服務並不到位,而且醫護資源也很匱乏。
  • 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指什麼?4000萬失能老人護理費有著落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長期護理保險是什麼?它能起到什麼作用?很多人對此都很好奇。二是界定年齡標準,保障失能老年人。例如,上海市規定60歲以上、評估失能程度達到二至六級且在評估有效期內的老年人為保障對象。 三是將失智人員同時納入,主要有青島和上饒。青島《關於將重度失智老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保障範圍並實行「失智專區」管理的試點意見》將60歲以上重度失智老人納入保障範圍,而上饒將失智造成的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員也納入保障對象。
  • 義烏推長期護理保險 讓失能老人安心養老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梅琳 89歲的吳老先生,現在是義烏市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怡樂新村養老服務中心的一位成員。他2011年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同年,老伴因病離世。早在2018年,義烏市委市政府在前期探索中,通過浙江省人社廳、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義烏市政府三方共同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長護險制度標準和管理規範,並結合實際形成「實施意見+實施細則+失能評估管理辦法、護理服務管理辦法、協議機構管理辦法」的「1+1+3」政策體系。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長護險」就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的原則性要求,明確15個省級及地市級市為試點單位,標誌著國家層面推進全民護理保險制度建設與發展的啟動。廣東省廣州市在第一批試點之中。
  • 心繫群眾 試出成效 長護險居家護理的「沂水樣本」
    2016年6月,人社部發布《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意見》,在全國15個城市試點。作為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補充和延伸,職工長護險制度被定位為: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後的獨立「第六險」。2018年3月,臨沂市確定繼蘭山、費縣之後,新增沂水縣為職工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縣。當年9月,沂水縣職工長護險試點正式啟動。
  • 服務失能老人,商業長期護理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經過專業的服務後,陳爺爺說道,「我現在壓力真的小了很多,而且看著她現在更舒服了,我是打心眼裡高興。」像吳奶奶和陳爺爺這樣的家庭有很多,他們享受著長護險的服務補貼,並給予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2019年12月27日,是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的第三個半年頭。
  • 北京醫療機構試點"網約"居家護理服務 服務項目"派單式"服務
    原標題:醫療機構試點「網約」居家護理服務   今天上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召開,會上,副市長盧彥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了關於推進居家養老醫養結合服務工作暨「持續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提高居家養老服務水平」議案的辦理情況。   記者了解到,醫療機構將試點「網約」居家護理服務,民航總醫院和首鋼醫院成為試點。
  • 長護險4月1日起再升級 探索居家醫療護理
    為緩解失能失智人群家庭的護理壓力,蘇州從2017年開始試行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4月1日起,蘇州正式進入長護險試點第二階段,將通過「提標、擴面」兩方面,提升護理待遇的同時,降低評定門檻、調整籌資水平,並探索開展居家醫療護理服務。
  • 老人失能失智不能失保障
    該《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以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至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系統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失能老人護理服務人群、成年人對失能風險的認知偏差及護理規劃意願等問題。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成都市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去年7月1日,成都全面推開了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
  • 新樂| 減輕家庭負擔 做好醫療照護 推進「長護險」讓失能人員不失...
    日前,在新樂市大嶽鎮安莊村,村民李紅告訴記者,母親自從得了腦梗後,需要她全職照顧,家裡負擔很大,可自從新樂試點推行長護險這一社會保險制度後,不僅讓她學到了更專業的護理知識,每天還有26元的補助金。據了解,醫療保險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 關愛失能人員 北京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日前,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市財政局印發了《北京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試點方案》。《方案》明確,在石景山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率先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得到照護支持...
    ——老有所護,是當前眾多失能失智重病老人家庭的共同訴求。聚焦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我省在長護險、夜間照護、喘息服務等領域不斷探索,讓新的養老服務模式更契合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養老實際。  【咱爸咱媽說】  「我想出門透透氣」  家住南通市虹橋新村的姚琴英今年80歲,她每天的日常,就是照顧中風癱瘓在床的老伴邵有才。
  • 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這一政策舉措,是本市長護險及養老服務領域政策「異地通關」的一次先行先試,既確保了長護險服務及待遇的延續性,也為本市老人選擇異地養老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這一政策舉措,還將進一步推動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有利於「上海服務」等四大品牌向長三角區域的輻射和拓展,加速長三角區域間養老領域相關政策和服務整合融合。
  • 昆明萬名重度失能人員有望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符合以下條件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相關待遇需要長期護理保險是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參保人因年老、疾病、傷殘、失智等原因導致重度失能時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被稱為老齡化社會中除了傳統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項保險外不可或缺的「第六險」。
  • @老年人,1月起上海試點養老機構長護險照護向長三角延伸
    1月起,上海市醫保局啟動上海市老年人入住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延伸結算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