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愛民代表:小步快走推廣長期護理險,為失能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務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衛愛民代表這次帶來了關於養老的建議,他提出精準發力,讓一部分失能、失智老人能夠住上老年醫院享受醫護資源,並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推廣長期護理險制度,為失能老人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務。

資料圖 攝:劉平

衛愛民提出,目前北京市實行的是「9064」養老政策,即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可是,當前養老服務機構本身受服務水平、人員素質、人員流失率高等問題困擾,失能老人享受到的服務並不到位,而且醫護資源也很匱乏。衛愛民建議,可以將一部分養老院轉為養老醫院,並把現有床位利用率不高的醫院進行轉化,讓失能失智老人住上老年醫院,享受更好的醫療養護服務。

找準定位後,資金應該從哪裡出?衛愛民提出可以推廣長期護理險制度。長期護理險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兩種形式。目前,北京市長護險從2018年開始試點,但是效果仍有待提升,借鑑發達國家的做法,可以從年輕人就業開始繳納適當金額的保險金,小步快走把長護險制度建立起來。中國的人口基數大,如果這一制度能夠建立推廣,那麼失能失智老人長期護理的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雲柯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服務失能老人,商業長期護理險未來的發展重點是什麼?
    長期照護是指,在持續一段時期內給喪失活動能力或從未有過某種程度活動能力的人提供一系列健康護理、個人照料和社會服務項目。目前,我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過4000萬,這部分人群是長期照護的剛需人群,需要有「人力」為其提供服務。在很長一段時間,這部分「人力」由醫院內的醫護所擔任,隨之而來出現了醫療資源被大量佔用、醫院床位積壓、醫保費支出成本增大等問題。
  •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長期護理保險亟待加快發展腳步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全國現有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已超4000萬,直接影響約1億戶家庭,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也因此成為社會養老服務中的「最痛點」。發展長期護理保險作為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制度措施之一,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今年兩會上,有多位代表委員就長護險提交建議提案,呼籲加快立法、建設統一等級標準和制度、加大商業性長護險優惠力度。
  • 深圳申請成為長期護理險試點城市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我市已向國家申請作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以更好破解「老有所護」的難題,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市政府關於六屆人大七次會議代表建議辦理情況的報告中透露了這一好消息。據統計,我市戶籍老人中,60至79歲中度失能和重度失能居家老人有8500多人,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近4萬人。
  • 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指什麼?4000萬失能老人護理費有著落
    護理人員幫助失能老人進行康復訓練。 新華社資料圖4000萬老人需要長期照護其實,長期護理險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另外,我國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數量已接近4000萬,這部分人則需要被長期照料看護。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的調研報告顯示,全國7%的家庭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人,目前實際接受的護理絕大部分由配偶、子女或親戚提供,第三方機構服務佔比極低。由於兒女都要忙工作,絕大多數家庭都要依靠養老機構,即使是居家養老,也要僱人看護。
  • 截至6月,滬長護險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
    記者從9月27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
  • 失能老人照護問題受關注 人保健康推商業護理險
    同時,在全國兩會期間,失能老人的照護問題更是受到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多項議案、提案呼籲加快長期護理險立法,建議商業保險公司推出更多的護理保險產品,以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下稱「人保健康」)5月28日推出「美好今生護理保險」,為客戶提供殘障護理保險金、老年護理保險金、疾病身故保險金、殘障護理豁免保險費、健康管理等保障與服務,通過產品創新進一步豐富商業護理保險產品市場供給,滿足客戶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 義烏推長期護理保險 讓失能老人安心養老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梅琳 89歲的吳老先生,現在是義烏市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怡樂新村養老服務中心的一位成員。他2011年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同年,老伴因病離世。在獲悉義烏市委市政府出臺長護險後,家人將其送到了這裡,成為首批享受該政策的失能老人之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護險制度試點。作為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先行區的浙江省,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保險機制助力政府共同破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在義烏等地先行先試,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和社會口碑。
  • 融媒體訪談|侯學元:建立長期「照護險」解決失能老人看護難題
    3月12日,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侯學元接受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高齡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格外需要關注,「除了要增加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床位數量外,建議從國家層面探索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緩解老人及其家庭護理費用過重的問題。」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億人。其中失能 老人近4000萬。
  • 廣州近七千老人受益長期護理險
    (資料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攝數說長期護理險申請情況10950人次申請長護險鑑定評估,通過10006人次,通過率為91.4%落實情況6881人享受了長護險待遇,其中機構護理4205人,佔61%,居家護理2676人,佔39%支付情況基金累計支付13733萬元,人均每月支付
  • 關愛失能人員 北京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日前,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市財政局印發了《北京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試點方案》。《方案》明確,在石景山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率先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
  • ...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 42項服務內容精準對接失能老人照護...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   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長期護理保險在商業人身險中購買率最低...
    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系統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失能老人「護理服務群像」、成年人對失能風險的認知偏差及護理規劃意願等問題,為政府、相關金融行業、養老產業鏈等各領域了解老年人服務需要,預測成年人養老金融產品需求,精準定位相關政策及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 《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長期護理險在各險種中購買率...
    據保險業協會介紹,報告以23個已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城市為調查框架,居住於當地主城區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歲成年人兩個人群為調查對象,系統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動能力、失能老人「護理服務群像」、成年人對失能風險的認知偏差及護理規劃意願等問題,為政府、相關金融行業、養老產業鏈等各領域了解老年人服務需要,預測成年人養老金融產品需求,精準定位相關政策及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 長期護理保險參保辦法及繳費範圍
    很多家庭有這樣的感受,家裡一旦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變得緊缺,工作生活都受到影響。如今社保第六險來了,除了五險之外還有一個長期護理險,那麼這個長期護理險的具體政策是什麼?  長期護理險  人必須經歷的四個階段,生!老!病!死!
  •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 長期護理險是什麼意思
    社保第六險是什麼意思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被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期護理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我們養老能靠它嗎?舉個例子:在此前的試點城市中,上海的陳阿婆就已經用上了長期護理保險。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長護險」就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2020年5月6日,國家醫保局就《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公開徵求意見。《意見》指出,將擴大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明確了長護險將設計成獨立險種,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先行保障重度失能人員。
  • 上海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績,但「較真」的代表委員有...
    全面推開一整年的上海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成為今年上海兩會養老議題中的頭號話題。關心上海養老事務的代表和委員以現場發言、代表建議、委員提案、政協大會發言等形式肯定長護險成績,也把他們觀察到的長護險運行問題逐一呈現。
  • 給失能老人更多護理和關愛
    2020年11月12日在北京一家由醫院改建的老人養護中心,記者了解到,養護中心可提供護理人員到家或直接將老人安排在養護中心常年入住兩種服務。在養護中心入住的價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老人的護理費用,另一部分是老人的醫療費用。養護中心可提供針對失能老人、臥床老人、高齡老人等不同身體狀況的護理,基本護理費用每月都在1萬元以上。
  • ...市(區)擴大至49個 社保「第六險」如何更好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質量?
    但是這兩天,「第六險」這個關鍵詞刷了屏,讓「五險」變「六險」的,就是長期護理保險。長期護理保險通過大家共同繳費的方式籌集資金,為失能人員的生活照料,以及與其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費用保障,目的在於化解失能人員家庭的護理費用負擔。值得注意的是,長期護理保險的覆蓋對象是失能人員。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澎湃新聞記者從9月27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獲悉上述消息。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