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昆明萬名重度失能人員有望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2020-12-20 澎湃新聞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昆明市社會保障體系,日前,昆明市醫療保障局召開《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制度》)、《昆明市長期護理保險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專家論證會。

記者獲悉,滿足申請條件的參保人,因年老、疾病、傷殘,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範診療,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嚴重認知障礙狀態已達到6個月以上的,經本人或代理人申請,失能等級評定達到規定標準後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昆明市長期護理保險有望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將有1.1至1.3萬重度失能人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也就是1.1至1.3萬個家庭享受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政策紅利。按照制度設計,昆明市長期護理月最高支付標準將達2800元左右。

符合以下條件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相關待遇需要長期護理保險是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參保人因年老、疾病、傷殘、失智等原因導致重度失能時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被稱為老齡化社會中除了傳統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項保險外不可或缺的「第六險」。

在參保對象和保障範圍方面,《制度》指出,擬先將昆明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險參保範圍,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優先保障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人。待籌資和保障能力具備時,逐步擴大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

在待遇享受條件方面,《制度》明確指出參保人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且經申請通過經鑑定評估認定為重度失能人員的,可按規定享受長期護理保險相關待遇:

1.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前已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且累計繳費滿15年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後連續繳納長期護理保險費滿2年(含)以上,並累計繳費滿15年,可以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參保人申請待遇時連續繳費滿2年但未繳足15年的,可按待遇申請時的繳費標準一次性補足繳費年限後享受相關待遇。

2.參保人因年老、疾病、傷殘,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範診療,失能或嚴重認知障礙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將不能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根據長期護理保險政策的規定,參保對象享受待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經過「失能鑑定評估」,經鑑定評估符合條件的,才能享受相關待遇。失能鑑定評估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的前置條件。

據《辦法》失能等級評定是指對失能人員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或嚴重認知障礙程度的等級評定。按照評定標準分為重度失能一級、重度失能二級與重度失能三級3個等級,重度失能三級為失能等級的最高級。

參保人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時,應當由本人或其代理人填寫待遇申請表,選擇護理服務方式,並攜帶相關病歷材料、社會保障卡和有效身份證件,向委託經辦機構提出申請。

但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將不符合失能評定條件:

未參加昆明市長期護理保險的;

未達到長期護理保險繳費年限要求的;

申報材料不全或提供虛假材料的;

喪失生活自理能力持續時間不足6個月的;

距上次長期護理保險最終評定結果作出之日起未滿6個月的。

參保人可根據自身需求靈活選擇待遇保障方式

在待遇保障保障方面,據《規定》《辦法》,昆明市將提供3種待遇保障方式,失能參保人員及其代理人根據自身需求選擇不同的待遇保障方式:

◆醫養結合機構護理。通過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為入住本機構的失能參保人員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服務;

◆養老機構護理。通過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為入住本機構的失能參保人員提供的日常生活照料護理服務;

◆居家護理。通過籤約居家護理服務機構派遣護理人員定期上門提供居家護理服務,或是由經過護理培訓並納入居家護理服務機構管理的失能參保人員家屬、親屬、鄰居等為其提供居家生活照料護理服務。

據《辦法》,屬於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支付範圍和支付標準以內的基本生活照料費用及經核定的醫療護理費用,以上一年度雲南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全口徑月社會平均工資)的70%,作為待遇計發基數。

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月最高支付限額分別為:

醫養結合機構,待遇計發基數的70%;

養老機構護理,待遇計發基數的65%;

居家護理,護理服務機構上門提供居家護理的,最高支付限額為待遇計發基數的60%,由重度失能人員的家屬、親屬、鄰居等為居家失能參保人員提供居家日常生活照料護理服務的,最高支付限額為待遇計發基數的45%。

其中,一級護理、二級護理、三級護理的月定額支付標準分別為各待遇保障方式最高支付限額的100%、90%、80%。失能參保人員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不足一個月的,按實際天數支付待遇。

《辦法》指出,失能參保人員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終止:

失能參保人員死亡的;

自理能力好轉,經重新評估不符合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標準的;不再繳納長期護理保險費用的;

欠繳長期護理保險三個月以上的;

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待遇期間的。

據悉,長期護理保險與昆明市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制度相互銜接,相關護理待遇不得重複享受。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市擬建立失能預防、幹預機制,從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收入中按年計提不高於2%的失能預防資金,失能預防資金的使用辦法另行制定。

來源:昆明市醫保局 春城晚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好消息!昆明萬名重度失能人員有望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注重度失能人員 補足民生保障短板|石景山區擴大長期護理保險...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率先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作出的一項重要部署。擴大試點是制度完善也是產業促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旨在解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難題,提升其生活質量,體現了制度的溫情,防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狀況出現,維護重度失能人員尊嚴,健全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的社會保障體系
  • 關愛失能人員 北京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日前,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市財政局印發了《北京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試點方案》。《方案》明確,在石景山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率先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
  • 石家莊:護理重度失能親人也能領「工資」
    護理重度失能親人也能領「工資」  ■石市長期護理保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授牌儀式舉行 ■失能治療6個月不能康復可申請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護理重度失能的老父親也能領「工資」  王先生是正定縣長期護理保險首批居家護理的個體服務人員之一,在享受長護險待遇之前,他已經照顧臥床的父親多年。88歲的父親是一位退休工人,20多年前因腦溢血長期臥床。王先生便成了一名「全職保姆」,餵食、擦身、叩背、按摩等成了每日必修課,王先生再也無法外出工作。
  • 好消息!北京重度失能老人可以拿護理補貼了
    面向全市老年人,整合多項制度、統籌建立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高齡老年人津貼制度,幫助存在經濟困難、失能、高齡等狀況的老年人及其家庭提高支付能力,既使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照顧服務,也減輕老年人個人及其家庭的養老照料負擔。其中,新增兩部分老年人的補貼津貼,包括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以及重度失能老年人、重度殘疾老年人的護理補貼。
  • 社保第六險「長期護理保險」指什麼?4000萬失能老人護理費有著落
    長期護理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於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長期護理險費用由政府單位個人三方共擔既然是一種保險,對參保人來說,最關注的兩點就是費用情況和享受的待遇。與商業保險不同的是,由政府主導的長期護理險,不是全部由個人掏錢參保,而是多方籌資,由政府、用人單位和個人分攤。
  • 北京市在石景山全區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2016年起,全國15個城市率先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護理服務保障問題。今年9月份,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將北京市石景山區列為擴大試點區。
  • 《湘潭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方案》解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當下不少家庭存在著「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現實難題,湘潭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中有3500多人為重度失能人口,解決失能老人、重度殘疾人在內的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已迫在眉睫。「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是湘潭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 北京市在石景山全區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應對人口老齡化
    該區參加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納入參保範圍(不含學生、兒童),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長期護理保險獨立運行 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據了解,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2016年起全國15個城市率先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護理服務保障問題。
  • 應對人口老齡化 北京市在石景山全區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近日,北京市醫保局會同北京市財政局印發《北京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擴大試點方案》。方案明確,在石景山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該區參加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納入參保範圍(不含學生、兒童),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護理服務。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長護險」就是「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工作的原則性要求,明確15個省級及地市級市為試點單位,標誌著國家層面推進全民護理保險制度建設與發展的啟動。廣東省廣州市在第一批試點之中。
  • 緩解失能老人護理難題長期護理保險亟待加快發展腳步
    其中,失能老人的護理問題更是受到了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高度關注,最近幾年相關的建議和提案為數不少。長期護理險是指因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導致失能,為長期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是獨立於其他社會保險的一個新險種。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成都市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去年7月1日,成都全面推開了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
  • 「長期護理保險」 在試點中溫暖走來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道出無數失能人員家庭的壓力。作為保障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是老齡化時代一個特殊的「緩衝墊」。經過4年的探索,我市「長護險」已覆蓋45.8萬名參保職工,保障範圍從市區擴大到全市域,服務內容在居家服務、機構照護的基礎上,還新增了短期照護、輔具租賃,切實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事務性及經濟負擔,提高了失能人員的生活質量和尊嚴。截至目前,我市有長護定點機構56家,已發放長期護理保險待遇7034人次,累計完成支付1558.8萬元。
  • 我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增至28個
    央廣網北京9月17日消息(記者 果君)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醫保發〔2020〕37號,以下簡稱《意見》)。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失能人員超4000萬,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
  • 長春已有907名失能人員享受醫療照護保險待遇
    原標題:長春已有907名失能人員享受醫療照護保險待遇   長春市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制度,是2015年幸福長春建設20件實事之一,在全國也當屬首創。今年5月1日,作為全省唯一的試點城市,長春市開始正式啟動實施該項制度,縣(市)雙陽區和九臺區也將在年底前啟動實施。
  • 北京石景山等14地新增為「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為應對我國老齡人口中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不足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性問題而出臺的試點制度。2016年起國家組織部分地方積極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試點整體進展順利,在制度框架、政策標準、運行機制、管理辦法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減輕了失能群體經濟和事務性負擔,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
  • 天津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文 | 新華社 周潤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天津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天津將初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屬長期護理事務性和經濟負擔。試點階段,天津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同步參加長期護理保險。單位繳費每人每年120元,個人繳費每人每年120元,其中,單位繳費從其繳納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中按月劃出,不增加單位負擔;個人繳費從其繳納的城鎮職工大額醫療救助費中按月劃出,個人不再另行繳費。方案還明確,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不設起付標準。根據不同護理服務方式,實行差別化待遇保障政策。
  • 3月起,南寧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市職工醫保參保人群先行試點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道出無數失能人士家庭的壓力。作為保障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是老齡化時代一個特殊的「緩衝墊」。市職工醫保參保人群先行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一項惠及民生的社會保險制度,重點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資金保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2016年起,全國15個城市率先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 @昆明人 長護險要來了,月支付最高可達2800元!
    記者從昆明市醫療保障局了解到,「長護險」爭取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預計全市將有1.1萬至1.3萬重度失能人員享受「長護險」待遇~政策如何敲定面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長護險」制度是指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照料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和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 濟南職工長期醫療護理保險新政8月11日起執行
    降門檻,待遇享受條件放寬了   為讓更多的失能人員享受護理保險待遇,新政進一步完善了失能評定辦法、評定標準,提高了對失能人員的評分即降低了評判失能等級的門檻,並且增加了對失智、精神類疾病的評定。   具體來說,本次調整後,參保人申請院護及家護時,《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評定分數由原來的≤50分調整為≤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