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論文解讀!新方法首次詳細揭示核孔複合物的組裝過程

2021-01-10 騰訊網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使得他們能夠首次詳細研究大型蛋白複合物的組裝過程。作為他們的案例研究,他們選擇了最大的細胞複合物之一:酵母細胞中的核孔複合物。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Multi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Metabolic Labeling」。論文通訊作者為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Karsten Weis和Evgeny Onischenko。

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1.001。

細胞會產生大量的蛋白複合物,每個複合物都是由許多單個蛋白組成的。這些蛋白複合物,比如核糖體,調節細胞中幾乎所有維持生命的生物功能。

生物學家們已經成功地確定了許多這些複合物的結構,但是迄今為止,關於單個蛋白如何組裝在一起並隨時間變化的研究較少。迄今為止,傳統的方法已被證明不足以研究這些反應在細胞中的確切過程,特別是涉及到大型蛋白複合物時。

他們的方法使得跟蹤蛋白複合物組裝的動態變化成為可能,即使是非常大的蛋白質複合物,也有很高的時間解析度。

受代謝分析的啟發

這些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新方法稱為KARMA(kinetic analysis of incorporation rates in macromolecular assemblies, 高分子組裝中摻入速率的動力學分析),該方法是基於研究代謝過程的方法構建出來的。研究代謝的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他們的研究工作中使用放射性碳,例如,標記葡萄糖分子,然後細胞吸收並代謝放射性碳。這种放射性標記使得人們能夠追蹤葡萄糖分子或其代謝物出現的位置和時間點。

Weis解釋說,「這種類型的研究啟發我們將類似的原理應用於探索蛋白複合物組裝過程中發生的反應。」

在他們的方法中,這些研究人員使用標記的胺基酸進行研究,這些胺基酸是蛋白的基本構成元件,含有較重的碳和氮同位素。在酵母細胞的培養物中,他們用較重的胺基酸替代較輕的胺基酸。酵母菌在蛋白合成中使用這些較重的胺基酸,從而使所有新產生的蛋白的分子量發生變化。

複合物組裝的時間尺度

為了分離蛋白複合物,這些研究人員每隔一段時間就從培養物中取出酵母細胞,並採用質譜儀測量具有較重胺基酸的分子和不具有較重胺基酸的分子之間的微小重量差異。這表明了蛋白複合物中蛋白的年齡。基本上而言,年齡越大的蛋白,它被整合到複合物中的時間越早。基於這些年齡差異,他們應用動力學狀態模型最終重建了特定蛋白複合物的精確組裝順序。

作為驗證這種新方法的案例研究,Weis和他的團隊選擇了酵母細胞中的核孔複合物。這種結構大約有500到1000個組件,由大約30種不同的蛋白組成,每種蛋白都有多個拷貝,因此它是已知最大的蛋白複合物之一。

利用KARMA,這些研究人員能夠獲得說明哪些組件被整合到這種結構以及何時整合的詳細圖譜。他們的發現之一是層次原理(hierarchical principle):單個蛋白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亞基,然後按照特定的順序從中心向外圍組裝。

耐用的內部支架

Weis說,「我們首次證實,一些蛋白在組裝核孔複合物的過程中非常快地發生整合,而其他蛋白則在大約一個小時後才被整合進去。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漫長時間。」酵母細胞每90分鐘分裂一次,這意味著幾乎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個重要的核孔複合物的組裝。確切地講,為什麼新核孔的組裝需要如此長的時間與酵母菌的繁殖周期有關,目前尚不清楚這一點。

這些研究人員還發現,一旦核孔組裝完成,核孔複合物在內部支架中的的各個部分是高度穩定和耐用的,在其生命周期內幾乎沒有任何組件被替換。相比之下,核孔複合物外圍的蛋白則經常被替換。

有缺陷的核孔促進疾病發生

核孔是細胞中最重要的蛋白複合物之一,這是因為它們負責細胞核和細胞質之間的物質和分子交換。例如,它們將信使RNA從細胞核運送到細胞核外的細胞機器,而這些細胞機器需要這些分子作為製造新蛋白的藍本。

此外,核孔在人類疾病中起著直接和間接的作用。相應地,核孔及其蛋白的變化會影響白血病、糖尿病或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產生。Weis說,「不過一般來說,核孔缺陷導致這些疾病模式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他解釋說,KARMA可能有助於在未來更深入地了解這類問題。

多功能平臺

Weis說,「雖然我們在這項研究中只將KARMA應用於一種蛋白複合物,但是我們對其未來的應用感到興奮。我們的方法如今將使我們能夠破譯一系列生物過程發生的順序。例如,他們的技術可用於研究病毒(如SARS-CoV-2)感染周期中發生的分子事件,並有可能幫助找到破壞該感染周期的新候選藥物。」

這種新方法還可以應用於除蛋白以外的其他生物分子,如RNA或脂類。

參考資料:

Evgeny Onischenko et al. 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Multi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Metabolic Labeling. 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11.001.

文章來源 | 生物谷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卵子發生過程中核孔的組裝機制
    研究揭示卵子發生過程中核孔的組裝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8 15:20:16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Martin Beck和Bernhard Hampoelz研究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
  • 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4: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Evgeny Onischenko、Karsten Wei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 2020年12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1.Cell論文解讀!新方法首次詳細揭示核孔複合物的組裝過程doi:10.1016/j.cell.2020.11.00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方法,使得他們能夠首次詳細研究大型蛋白複合物的組裝過程。作為他們的案例研究,他們選擇了最大的細胞複合物之一:酵母細胞中的核孔複合物。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該核苷酸是如何在起始時被保護從而處於失活構象、又如何在適當時機被釋放激活從而行使催化功能,是揭示剪接體工作機理的核心問題之一。剪接體成分複雜多變、構象高度動態,所以對於剪接體組裝及催化過程中各複合物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是最基礎也是最富挑戰性的生物學難題之一。
  • 厲害:施一公團隊在《Cell Research》上連發2篇論文!
    核孔複合物(NPC)介導真核細胞中核與細胞質之間物質的流動。核孔複合物(NPC)是細胞中最大的超分子複合物之一,在酵母中的總質量約為50 MDa,在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總質量約為110-125 MDa。核孔複合物(NPC)的蛋白質成分被稱為核孔蛋白(Nup)。一個核孔複合物(NPC)大約有34個不同的核孔蛋白,其中大多數在不同的生物體中是保守的,每個核孔蛋白都有多個副本。但是,對於核孔複合物的胞質環(CR)結構,不是很清楚。
  • ...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維結構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U6.U5 tri-snRNP的三維結構清華新聞網1月8日電 北京時間1月8日凌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Research Article),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
  • 結構生物學的「聖杯」,1億道爾頓的核孔複合體結構首次呈現——專家點評
    為了使讀者能夠清楚地了解本次工作的重要意義,BioArt不僅邀請了專業人士進行解讀,還特別邀請了德克薩斯西南醫學中心長期從事細胞核運輸複合體研究的Yuh Min Chook教授(博後期間曾在核孔複合體研究先驅Günter Blobel教授實驗室進行相關研究)進行點評,以饗讀者!
  • 蘇州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董春升教授揭示HIV-1整合前複合物入核新機制
    ,研究報導了跨膜核孔蛋白Pom121在HIV-1 PIC入核過程中的作用。Pom121是脊椎動物最為保守的跨膜核孔蛋白之一,已知Pom121是細胞有絲分裂後期核孔複合體組裝過程中被早期募集的蛋白,並已被證明對分裂間期核膜組裝形成發揮著重大作用。然而Pom121對於HIV-1 PIC入核功能作用還少有報導。
  • 首次解析出細胞核骨架的三維分子結構
    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美國和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利用三維電子顯微技術首次成功地在分子解析度上闡明細胞核的核纖層(lamina)結構。這個核骨架(即核纖層)讓高等真核生物中的細胞核保持穩定,並且參與遺傳物質組裝、激活和複製。
  • Science:中美科學家聯手從結構上揭示RSC複合物作用機制,有助產生...
    2019年11月5日訊/生物谷BIOON/---控制染色體結構的細胞機器,比如RSC複合物,在大約五分之一的人類癌症中發生突變。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猶他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構建出RSC複合物的高解析度視覺圖,闡明了這種多蛋白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健康細胞和癌細胞中的作用。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新冠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體三維結構冠狀病毒的複製由其基因組中的開放閱讀框1a(ORF1a)和ORF1ab編碼的一組非結構蛋白(nsps)負責,這些蛋白最初翻譯為多蛋白,然後進行蛋白水解、切割以及成熟。這些蛋白質組裝成一個多亞基聚合酶複合體,以介導病毒基因組的轉錄和複製。其中,nsp12是具有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dRp)活性的催化亞基。
  • 2018年6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Cell:利用人工智慧繪製衰老大腦的基因表達圖譜doi:10.1016/j.cell.2018.05.05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VIB-KU Leuven)Stein Aerts教授及其團隊首次在果蠅衰老過程中繪製出每個腦細胞的基因表達圖譜。由此產生的「細胞圖譜」為大腦在衰老過程中的運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見解。
  • Cell:首次解析出致幻劑與5-HT2A血清素受體結合在一起時的三維結構
    他們首次解析出這些致幻劑與腦細胞表面上的5-HT2A血清素受體(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HTR2A)結合在一起時的高解析度結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1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tructure of a Hallucinogen-Activated Gq-Coupled 5-HT2A Serotonin Receptor」。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2020年10月29日
    遲發阿爾茨海默氏病(AD)患者樣本中,γ-分泌酶複合物中IFITM3水平和γ-分泌酶活性強正相關。該研究結果揭示神經炎症通過IFITM3調節γ-分泌酶,從而提高AD的患病風險。> (導讀 阿金)核孔複合物(NPCs)將核包膜的內膜和外膜融合到一起。
  • Cell:揭示細胞讀取和複製DNA機制
    2019年5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Cynthia Wolberger博士、James Berger博士及其同事們揭開了DNA如何組裝和保存遺傳信息的各個方面。他們仔細研究了DNA複製機器的各個部分如何組裝在一起。
  • 施一公研究組再發重磅論文 揭示剪接體組裝及激活機制
    【財新網】(記者 於達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一公研究組近期於《科學》期刊發表的論文,可望為一項諾獎級成果再添砝碼。這篇題為《完全組裝的釀酒酵母剪接體激活前結構》的論文,報導了釀酒酵母剪接體處於被激活前階段的兩個完全組裝的剪接體結構——預催化剪接體前體和預催化剪接體,被認為是剪接體組裝機理與結構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學研究提示著nsp13和nsp12相互作用,但是它們之間形成的一種穩定的複合物尚未通過生物化學手段分離出來,也未從結構上加以表徵,而且這種螺旋酶在SARS-CoV-2複製-轉錄中的機製作用尚不清楚。圖片來自Cell, 2020, doi:10.1016/j.cell.2020.07.033。
  • 【學術前沿】徐彥輝/陳飛合作發現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並揭示...
    今日在線的Science論文首次發現PP2A這一最重要的磷酸酶可與Integrator複合物形成一個全新的轉錄調控複合物 INTAC直接調控轉錄,拓展了轉錄調控和PP2A相關領域的研究邊界。有鑑於此,BioArt特別邀請到了長期從事磷酸酶相關研究的馮新華教授和長期從事轉錄調控研究的朱冰教授點評,以饗讀者!
  • ...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報導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1/24/science.abe8863圖1 論文截圖這篇題為《ATP水解酶/解旋酶Prp2及其激活因子Spp2催化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
  • 兩篇Cell論文揭示強效人類中和抗體有望抵抗東部馬腦炎病毒、亨德...
    不過,在本周發表在Cell期刊上的兩篇論文中,美國範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James Crowe Jr.博士及其同事們在開發潛在地治療和預防這些感染的人類單克隆抗體方面取得新進展。在第一篇論文中,這些研究人員報告說,從自然遭受東部馬腦炎病毒感染的倖存者中分離出的兩種強效的中和抗體---EEEV-33(IgG)和EEEV-143(IgA)---保護小鼠免受這種病毒氣溶膠的致命性攻擊。